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鳖均产生了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从而证实这两株菌株是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经对菌体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病理组织学研究方廖琼陈昌琼何成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重庆632460)本文作者对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部分组织器官作病理分析,以期对鳖出血性肠炎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实验室水族箱饲养稚鳖,体重50—75克,共4只,3雄...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初报杨先乐,周剑光,柯福恩,贺路,艾晓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暂名)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病不仅来势猛,传染快,而且危害大。由于该病的流行,使不少鳖养殖业者蒙...  相似文献   

4.
目前,无论是常温养鳖还是温室养鳖,批量发病甚至死亡时有发生,其中鳖的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并发症频繁发生,且发病率较高。该病重点流行区域在长江流域,但福建省也很严重。该病对稚幼鳖、成鳖均危害很大,死亡率一般30%左右。故应无病先防,防重于治。当鳖病发生后应立即作出相应的诊断并采取解救治疗的措施,控制病情,积极治疗避免鳖病复发。观介绍几例鳖常见皮肤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供同行们参考:一、病例:(A1996年12月初,福建省某鳖场养中华鳖5万只(江西南丰县的稚鳖)规格已达5(F-if,发现有1/5池的鳖部分患有…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病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的发病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办法,作者按常规生理生化反应与啄统鉴定法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和中西药结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表现为急性,主要症状是肠道和实质器官出血;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其产生的外毒素和毒性酶类是病鳖致死的主要原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采用水体消毒,中西药结合内服,能较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6.
鳖细菌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较高经济效益的驱动,养鳖业呈现强劲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当鳖的养殖达到一定水平后,对鳖病的防治就显得紧迫而0突出了。养鳖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鳖病。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欠妥当的饲养管理方法,不断诱发鳖的传染病。据调查,鳖病种类多且复杂,主要表现有腹甲充血(红底板)、体表或裙边腐烂出山(腐皮病)、脖子红肿(红脖子)、口鼻充血或流血(出血病)和背甲、四肢点状白斑甚至穿孔(疖疮病)等症状。一旦疫情蔓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为弄清楚病因,我们对此开展了研究,对发病鳖进行了致病…  相似文献   

7.
吉安市甲鱼养殖起步较早,九十年代初已初具规模,但在其养殖发展过程中,曾发生了多起较为严重的流行病害,特别是1996年,亲鳖的死亡率有的达30%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从1996年夏开始了甲鱼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并针对吉安市中华鳖几种主要病害进行了专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A、鳖鳃腺炎的防治鳖鳃腺炎在人工集约化养鳖的病害中是目前危害最大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来势凶猛,传染蔓延快,而且一旦发病可造成几乎所有的鳖死亡。1996年我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鳃腺炎…  相似文献   

8.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6,20(2):120-124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普通变形菌。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白底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2,27(12):30-31
中华鳖白底板病(亦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发生的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所以又有甲鱼癌症之称。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近几年来走访过海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千余家养鳖场,经常碰到此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1白底板病流行情况及危害白底板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200克左右的幼鳖。肠道出血,肝脏肿大,呈灰白色,有星状出血点,胃肠粘膜组织坏死,腹腔积水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目前该病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主要流…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流行病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两年来发生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新的流行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肠道糜烂出血,胃肠粘膜组织坏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养殖区流行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5~7月,6月是发病高峰月,占发病总例数的39.8%;水温25~30℃时该病较易发生。该病潜伏期较长,发生期(14.3±6.9)d,暴发期(14.7±6.2)d。对湖北省95个养殖场(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为43.2%,平均死亡率(44.5±25.6)%,日平均死亡率(6.9±6.5)%。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鳖的病害日趋严重,常给养鳖场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保证养鳖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对鳖的常见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现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及近两年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对中华鳖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红脖子病 主要症状是:早期咽喉部充血红肿,厌食;中后期脖子变粗,充血,伸出壳外不能缩回,呼吸困难。解剖病鳖肠道内无食物,肝脏肿大。该病常发生于早春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因工程疫苗,注射饲养于土池中的自然越冬和温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结果表明:一次性注射疫苗对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引致的鳖主要疾病具免疫保护作用,毒力攻击保护率为100%;免疫幼鳖饲养190d和216d存活率比对照鳖分别高12.1%和19.2%;对其它细菌引起的病害延缓作用,对已发病的鳖无治疗作用。基因工程疫苗在当今养鳖业中将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培培  林启存  潘连德 《水产学报》2015,39(7):1054-1061
为探究中华鳖水肿病发病机制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若干自然发病的疑似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的病鳖中,选取7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鳖,解剖并对内脏器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病鳖体表无病伤,不吃食,水肿症状表现不同,两只病鳖生殖器外露,全部病鳖口咽腔充血和炎症明显、黏液较少,时有口鼻出血,肝脏淤血,胃肠壁水肿和充血。病鳖脾组织髓质部红细胞数量大增和淋巴细胞聚集,并出现弥漫性坏死区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此作出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病鳖的肾组织间质和肾小球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球坏死,近曲小管细胞坏死,以此作出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口咽腔绒毛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口腔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紧密分布,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增多,黏膜毛细血管破裂,有大量血细胞渗出,部分黏膜上皮脱落,绒毛间渗出大量坏死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以诊断口咽腔组织病理变化与该病关系密切。其他组织病变不严重。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华鳖没有类似高等动物的唾液腺和腮腺,对中华鳖肿脖子病、腮(鳃)腺炎的命名提出异议,应该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5.
曹杰英 《河北渔业》2001,(2):30-31,39
<正> 近年来,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鳖的病害日趋严重,常给养鳖场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保证养鳖业的健康发展,自1993年我们对鳖的常见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将中华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鳖病的特点 鳖是两栖类爬行动物,其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生态习性与鱼类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其用药种类、数量以及治疗方法也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16.
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穿孔病(又称疖疮病、空穴病),为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病鳖体内分离出三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鳖得到与病鳖相同症状。经过病原学检验和毒力感染试验,证明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sp)和产碱菌(Alcaligemessp)。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鳖的营养价值与抗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学名为中华鳖(Pelodicussinensis),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养鳖生产正在蓬勃发展,成为名、特、化水产业中的较姣者。我国人工养殖的鳖类主要是中华鳖和山瑞鳖oelodiscussteind。hue…,中华鳖的野生种群除了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没有分布外,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山瑞鳖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贵州南部,其人工养殖的数量和产量,远不如中华鳖的数量多、产量高。近年来,作者发现在湖南、湖北人工饲养的中华鳖种群中混杂有一种九助鳖(PePlodiscussP),外部形态和体色与中华鳖…  相似文献   

18.
鳖保宁对中华鳖气单胞菌病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常见病害进行细菌学检查,测定了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中华鳖主要病原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观察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结果表明:20例患病鳖中共分离到28株细菌,其中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分别占32.14%和21.43%;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鳖保宁的作用最强;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鳖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名优品种之一,随着中华鳖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鳖病暴发流行,阻碍了养鳖业的进一步发展。细菌性疾病的高发引起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根据以往经验采取的治疗方案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完全失效,同时因耽误病情而造成蔓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掌握中华鳖源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基础数据,2017年我们定点采集了3处中华鳖养殖场4-10月的常见病鳖,分离获得了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是国产优质鳖,也是世界上最优良的鳖类品种。本文对我国目前国产中华鳖原种的退化、种苗盲目生产及存在的多国鳖种(中华鳖、台湾鳖、越南鳖、缅甸鳖、泰国鳖、美国鳖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存在和潜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要调整好种苗生产与商品鳖之间的平衡利益关系,严格限制外国鳖种的引进、制定中华鳖种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建立我国纯正、优良中华鳖原良种繁育基地,满足社会对中华鳖的需求,才能使我国养鳖业朝健康、稳定、持续、快速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