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海洋浮游植物与渔业碳汇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海洋浮游植物与渔业碳汇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其与渔业碳汇计量相关的参数: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碳生物量、比生长率和比摄食率,对于每种参数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常用方法。本质上,渔业碳汇是浮游植物碳汇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碳汇测算等同于生态系统中关于浮游植物颗粒态有机碳通量的测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风电场建设工程所引起的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12年6月、9月以及2013年6月对该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0属61种,浮游植物类群以硅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受浮游植物增殖周期、采样时间以及降雨、沿岸海洋环流等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年际差异。风电场工程建设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的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表现为工程期间浮游植物物种数和细胞丰度呈下降趋势,随着作业期结束,浮游植物群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8年9月觉华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细胞数量平面分布,给出了2018年觉华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名录。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为典型的北方海域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甲藻为辅,优势种明显,短角弯角藻和掌状冠盖藻是该海域本次调查的主要优势种。调查海域内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属正常范围,其平面分布不是很均匀,觉华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最大,北部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1年5月、8月和11月对诏安湾网采浮游植物样品的分析鉴定结果,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细胞数量等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诏安湾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共鉴定浮游植物5门58属172种,浮游植物的生态类群以广布种为主;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季节变动范围在2.03×106cell/m3~4.01×107cell/m3,数量高峰出现在11月,这与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明显上升有关.海水中活性磷酸盐为影响诏安湾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乐清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5月和9月对温州乐清湾浮游植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5月共获浮游植物5门37属62种。9月共获5门43属74种。5月和9月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而硅藻又占绝对优势。5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琼氏圆筛藻,9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具翼漂流藻。9月份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明显高于5月份,但5月16个站位的丰度分度均比9月份均匀。9月份浮游植物丰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5月份,但9月份的均匀度指数比5月份稍低。本文通过研究乐清湾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该海域的生态监测、评价提供依据,也为该海域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河蟹饵料培养池中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的种群变动.结果表明: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高峰期很快消落,绿藻、硅藻等小型藻类生物量很快下降,而裸藻、甲藻等大型藻类的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趋于大型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黄壁庄水库春、夏、秋三季浮游植物的群落分布特征和水质状况,分别在2019年的春、夏、秋三季对黄壁庄水库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黄壁庄水库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很稳定,浮游植物的数量主要分布在硅藻门和绿藻门,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和J以及水文因子来综合评价,黄壁庄水库为轻污染或无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8.
桑沟湾浮游植物粒径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4、7、11月和2018年1月4个航次调查了桑沟湾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粒径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桑沟湾海域表、底层Chl-a浓度的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74?3.27和0.81?3.66 µg/L,平均值分别为(1.90±1.28)和(2.01±1.29) µg/L,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从粒径结构来看,小型浮游植物是春季表、底层浮游植物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分别为54.05%和58.08%,夏、秋和冬季均是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地位。冬季和春季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贡献率较小,但夏季和秋季的贡献率显著增多,夏季表、底层贡献率分别达24.46%和20.70%;秋季表、底层贡献率分别达35.88%和40.77%。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表明,温度(T)是影响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溶解氧(DO)对微微型浮游植物占总浮游植物的比例有显著影响;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受亚硝酸盐(NO2?)、铵盐(NH4?)等影响显著;小型浮游植物对总浮游植物的贡献主要受温度影响,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准确评估滤食性贝类的养殖容量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营养盐和光照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月在沙埕港湾口处网箱养殖区,研究营养盐和光照对浮游植物类群及其优势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小型浮游植物在100%自然光强下生长最快,微微型浮游植物在50%自然光强下生长最快。在各形态无机氮(N)、磷(P)营养盐存在的情况下,浮游植物会首先利用氨氮(NH4-N),但培养后期NH4-N加富组的浮游植物丰度低于亚硝酸盐(NO2-N)加富组和硝酸盐(NO3-N)加富组。营养盐加富在短期内引起浮游植物数量的快速增加,当营养盐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不利,其抑制作用随浮游植物种类而异;随着营养盐消耗,浮游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均下降。微、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与NO3-N、N/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0.521;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与磷酸盐(PO4-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30。  相似文献   

10.
对大渡河河口春秋季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3属、157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109种,占总数的69.43%,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左侧汊河和青衣江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优势度分析显示,大渡河河口浮游植物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69 040个/L和0.9051mg/L,均以硅藻最高.浮游植物密度春季高于秋季,生物量则春季低于秋季,青衣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干流低.大渡河河口多样性指数春季平均为3.1728,秋季平均为3.3547;均匀度指数春季平均为0.5300,秋季平均为0.5749.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春季,青衣江两指标均较干流低.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0年9月对大渡河河口浮游植物与水环境的调查,分析大渡河河口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秋季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61属127种,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钝脆杆藻、尖针杆藻、缢缩异极藻和小颤藻等;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02 960 ~290 160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772~1.9717 mg/L.聚类分析表明大渡河河口河道生境分为5种类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现存量分布与生境类型关系密切,但浮游植物与水质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依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多维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结果表明,沙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94属117种,种类构成比例为绿藻49.6%、硅藻21.6%、蓝藻16.0%和其它12.8%。春季优势种的种类较多,蓝、硅、绿藻均有,夏、秋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以绿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1月。Margalef指数2.872~4.652,Shannon指数2.058~3.057,均匀度指数0.521~0.759,综合评价沙湖水体为中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春、夏、冬季聚为3类,秋季聚为2类,除春季外,MDS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支持和证实了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揭示了沙湖各季节、各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b  相似文献   

13.
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夏季对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共计7门41种属,绿藻、硅藻的种类为主,分别占39.0%、24.4%;数量、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97×104ind.L-1、2.4605mg.L-1,硅藻的数量、生物量最多(147.47×104ind.L-1、2.2818 mg.L-1)。优势种中硅藻、绿藻、蓝藻、黄藻门的种类均有,分别为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颗粒直链藻最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湖生卵囊藻(O觟cystis lacustris);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以及黄丝藻(Tribonemnsp.)。调查湖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丰富(H'均值2.09,J均值0.56)。比较2001年研究结果,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不大;硅藻、隐藻优势种的比例下降,绿藻增加,优势种中丝状藻类比例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有所上升,调查湖区鱼产潜力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调查和1960年、1982年、1992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了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年间变化规律。调查资料显示,莱州湾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31属80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27属70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10种。从1960年到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1998年种数仅有20属5种。从数量分布来看,1982年较196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个体数量为1270.2万个/m^3,之后则逐年下降,到1998年仅为1982年的4.3%。与此同时,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系数、均匀指数以及种群的相似系数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优势种类的优势愈来愈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16年春季对赤水河4个断面浮游植物的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揭示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为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在赤水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8属233种(变种),主要为硅藻,占比超过60.51%;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7.28~136.68)×10^4cells/L之间波动,各段面浮游植物密度年际间变化无显著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明显,时空方差分解显示时间变异可解释总变异的24.5%,空间变异仅解释总变异的2%;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示2014年与2016年赤水河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2011~2013年与2015年受到中度人为影响。2011~2016年春季赤水河共出现优势种31种(变种),主要为广生态位和中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同一门类物种中最高,在不同门类物种中最小。分析结果表明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对水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水环境的变化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太湖不同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太湖9个湖区的33个采样点进行了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1种,分别属于7门、7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的种类最多,共28属、59种。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竺山湖0.59×10~8个/L和西部沿岸区5.90×10~8个/L,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的西部沿岸区1.09×10~8个/L和湖心区3.28×10~8个/L。综合分析2年的浮游植物总密度监测数据,西部沿岸区梅梁湖竺山湖五里湖湖心区贡湖南部沿岸区东太湖东部沿岸区。研究表明,太湖9个区域污染情况不尽相同,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SPSS 22.0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DO、硝态氮、BOD5是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2015年秋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较2014年有所增长,春季各湖区之间浮游植物密度的年际差异与其余季节不同,可能是由于水温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积累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数据,以利于有效调控池塘藻相,2013年春季研究了3口不同富营养池塘的浮游植物和氮、磷营养盐:室外池I、室外池II以及大棚池。结果表明,根据氮、磷营养盐水平,室外池I和大棚池均属超富营养水体,而室外池II属于富营养水体。室外池I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多,优势种类是绿藻门和硅藻门,蓝藻门种类和数量均很少,比较适合养殖。而室外池II只有蓝藻门,且种类非常少,仅2种,以蓝藻门隐球藻属(Aphanocapsa)占绝对优势,已经明显形成了隐球藻属水华。大棚池藻类种类比室外池II多,但是也以蓝藻门的隐球藻属为优势。室外池II和大棚池的浮游植物多样性评价等级均为I级,多样性差,而室外池I为II级,多样性一般。本研究表明,春季不同富营养程度的池塘出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富营养池塘在低温的春季可以形成蓝藻门优势;建立氮磷营养水平与池塘藻相之间的可靠关系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8.
渤海近岸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5、8和10月渤海近岸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23属53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计有19属45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8种,且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浮游植物的月平均数量为56.73×10~4 cells/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55.21×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7.3%,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52×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2.7%。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与历史同期调查资料相比,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的年间变化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及优势种生态特征,于2015年和2016年8月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生态响应速率等方法测定优势种的生态位量度。结果表明:(1)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7种,隶属于3门5纲11目18科35属,其中优势种5种,隶属2门5属,优势种丰度和优势度在不同区域均有差异;(2)泉生菱形藻(Nitzschia fonticola)生态位宽度最大,嗜盐舟形藻(Navicula halophila)生态位宽度最小;(3)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间竞争弱,群落结构较为稳定;(4)浮游植物优势种呈发展或衰退趋势是不同浮游植物优势种间竞争的必然结果。本研究结果为色-普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浮游植物多样性积累基础数据,为探讨生态位分化理论下的种间关系、资源利用及生态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浮游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和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水体的环境变化和营养状态。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将传统的基于领域的生态学与深入的分子方法和先进的计算工具结合在一起,这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本研究旨在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鄱阳湖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组成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于2019年的4月采集鄱阳湖环境水样,每个样点重复3次采集。使用0.45 μm的混合纤维素滤膜对水样进行真空抽滤。用试剂盒DNeasy? Blood & Tissue Kit进行滤膜DNA的提取,使用通用引物1380F:5’-TCCCTGCCHTTTGTACACAC-3’和1510R:5’-CCTTCYGCAGGTTCACCTAC-3’针对真核浮游植物 18S rDNA 基因的 V9 区域进行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鄱阳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鉴定到浮游植物10门24纲54目101科166属,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较为丰富,检测到的属明显多于传统方法检测到的。中部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且鄱阳湖浮游植物整体丰富度较高。NMDS分析阐明,中部和北部区域( p = 0.004)、南部和北部区域之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p = 0.011)。冗余分析表明,叶绿素a (Chl-a)、pH、流速(V)对各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影响较显著。本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评估了鄱阳湖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证明了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可行性。环境DNA宏条形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其可用于快速检测鄱阳湖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为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