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温度对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类和鸟类的胚胎发育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小,因此其性别决定和分化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而低等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和分化除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到温度、光照、pH值、食物供给、外源激素及动物群体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就国外对罗非鱼类应用遗传学的研究作一综述报道,内容包括罗非鱼类的自然分布和引种,种间杂交、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以及遗传标记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非鱼染色体遗传型性别决定机制(Chromosomal genetic sex deterruination,GSD)的研究歼展较早,目前利用种间杂交的方法得到全雄罗非鱼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而对影响罗非鱼性别决定的环境因素研究开展较晚.研究证实罗非鱼确实存在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而且这种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只出现在性别发育的某一特定时期.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尝试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研究罗非鱼性别决定及分化机制,寻找影响性别决定的基因位点、研究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外界因素是如何通过调控性别决定位点来影响鱼类性别分化的等.目前研究的主要功能基因有DMRT基因家族、DAX1、SHP、AMH、oP450arom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tDMRT1,可作为尼罗罗非鱼精巢分化的分子标记.[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139-145]  相似文献   

4.
在水产养殖期间,需合理控制鱼类性别比例,以此提升水产养殖收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但对于部分鱼类而言,在自然生长期间将出现性别转变现象,为保障水产养殖效果,应做好鱼类性别控制.基于此,首先阐述了鱼类性别转变现象,分析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讨论环境因子对鱼类性别决定的影响,并以罗非鱼为例,探讨性别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性激素诱导罗非鱼性别转化,国内外做了大量工作。一般采用自然繁殖,体长6.6-12毫米的仔鱼作为诱导对象。根据性别分离规律。自然繁殖的仔鱼雌雄性别基因符占一半,故无论向雌性或雄性转化,其实际最高转化率只为50%左右,还有50%左右属自然性别鱼(杨永铨等,1978,1979)。由于性转化罗非鱼与自然性别罗非鱼在外观上不易区分,因而在实验中不便直接观察性转化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健 《河北渔业》1992,(3):9-10
<正> 全雄罗非鱼生长速率较高,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了追求高利润养殖生产,不少养殖单位都在生产中尽力培养全雄罗非鱼群体。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诱导激素有17α—甲基睾酮和17α—乙炔睾酮,用这二种激素经口投喂的剂量分别为5 mg/Kg饲料和50 mg/Kg饲料。酒精、丙酮、乙醚和氯仿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溶解17α—乙炔睾酮,但常用的溶剂为95%的乙醇。目前,尚未弄清这些溶剂对17α—乙炔睾酮诱导罗非鱼性逆转的能力。本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性别遗传机制正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性别决定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控制,其性别决定机制比较复杂.一直以来鱼类与性别连锁的遗传标记的研究备受到关注,近年来在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表型标记、蛋白质标记和DNA分子标记三方面对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标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鱼类DNA水平上的性别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性别标记及性别控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就国外对罗非鱼类应用遗传学的研究作一综述报道,內容包括罗非鱼类的自然分布和引种、种间杂交、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以及遗传标记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脊椎动物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的分子机制保守,但不同类群的最上游的性别决定基因却大不相同,尤其是鱼类,其性别决定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性别决定包括环境性别决定和遗传性别决定,环境性别决定主要受温度、光照、激素和pH等的影响,而遗传性别决定一般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信号通路参与介导了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鱼类有多个性别决定基因都是TGF-β信号通路的成员,且该信号通路对于鱼类的性别分化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鱼类已报道的性别决定基因或候选基因,详细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在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各种功能,并探讨了该信号通路参与鱼类性别决定的可能机制,这对认识TGF-β信号通路在鱼类性别决定、分化中的作用和性控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的SRY基因PCR扩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RY与性别有关,本文通过对罗非鱼SRY基因分析来探索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引物对A是根据人的SRY基因来设计的,它特异扩增正常男性SRY基因含保守区在内约600bpDNA片断。用引物对A扩增三种罗非鱼的SRY基因,结果表明:在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以及奥尼杂交鱼这些鱼的雌雄中都只出现了大小一致的1条带,经检测为SRY的同源基因,无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王利红  张伟 《畜禽业》2003,(11):24-25
长期以来,人们对家禽的性别诱导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激素法。自Elbrecht和Smith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鸡胚使雌胚100%雄性化以来,人们对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家禽性别诱导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家禽性别分化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800多条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特异性的、长度为1 488 bp的RAPD标记片段RAPD71699-148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再经PCR条件优化,成功地将该RAPD标记片段转化为实验结果稳定、操作简便的SCAR标记,即SCAROaF1488。采用双重PCR技术,以mtDNA 16S rRNA基因片段为PCR扩增阳性对照,对该标记的有效性在两个群体共200个个体(雌、雄各100个)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标记检测结果与表型性别的符合度为100%。SCA-ROaF1 488标记的获得为奥利亚罗非鱼遗传性别鉴定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效工具,为深入研究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涉及遗传、发育和进化等领域,开展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对认识动物性分化异常等多种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为生物进化的分析提供新的线索。本文主要阐述两大性别决定基因家族(Sox,DMRT)中Sox9,DMRT1在水产动物的研究,并探讨了在水产养殖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红  郭浪  李琪 《水产学报》2023,47(3):039102-039102
性别决定与分化是生命发育的基本事件,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贝类具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雄性先熟和性转换等复杂的性别类型,是研究无脊椎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及其演化进程的理想动物类群。挖掘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调控基因,阐明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以期为贝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生殖操作和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筛选与罗非鱼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应用24对微卫星引物,使用常规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在两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群体和两个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群体中初步筛选到UNH931、GM128、GM201、GM258、GM597以及UNH898共6个与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然后使用降落PCR以及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在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以及ZY 1、WY 1、YY 1和YY 2型罗非鱼群体中进一步扩增这6个微卫星标记,统计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6个微卫星标记在上述群体共297个样本中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其大小在97~302 bp之间,各位点在各群体等位基因数在1~13个之间,各群体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167~9.3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24~4.96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24~0.98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29~0.78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5~0.753;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WY 1和YY 2群体达到高度多态(PIC>0.5),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ZY 1和YY 1群体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6.
人工雌核发育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鱼类人工雌核发育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人工雌核发育在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养殖生产中的性别控制和鱼类性别遗传机制分析及选育新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鱼类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性别的表达方式 ,包括各种类型的性染色体机制、雌核发育、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物种所特有的外部性别以及多样化的行为性别等 ,归纳起来 ,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遗传性别。生理性别是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发育的生化过程而形成的 ,生理性别的基础取决于原始性器官的类型。该基础性别称为性腺性别 ,由它进一步分化为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遗传性别 ,即染色体性别 ,每种鱼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染色体性别。虽然对 16 0 0多种真骨鱼类进行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但被证明具有染色体机制的种类却很少。况且 ,鱼类的染色体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莫桑比克罗非鱼YY型雄性同配体雌性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自然界中,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oicus)的性别遗传机制为 XX♀—XY(?)类型。有关此鱼 XX 和 XY 仔鱼的性转化研究表明,雄性激素能诱导遗传上的雌性同配体(XX)为生理上的雄鱼,雌性激素也能诱导遗传上的雄性异配体(XY)为生理上的雌鱼。将转化雌鱼(XY♀)和原种雄鱼(XY  相似文献   

19.
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3,27(2):169-176
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个体是一个奇妙而又严谨的过程,是人类长期以来试图揭示的自然现象。上世纪90年代初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1],进而发现了一个新的Sox基因家族[2]。上述基因的发现,促进了以哺乳类为代表的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研究。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特殊进化地位、庞大的种类数量以及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鱼类的性别决定研究一直受到遗传和发育学者的重视。尽管离最终阐明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还有距离,但近20多年来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进展。本文试图根据现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0.
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性别决定受多方面的调控,主要可分为基因型性别决定和环境型性别决定。文章阐述了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近期的研究热点是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