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鱼类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与高等脊椎动物相比,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易变性,并具有所有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存在从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的各种性别类型,性逆转在鱼类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是脊椎动物中最复杂的。同高等脊椎动物一样,鱼类性别决定的基础依然是遗传基因。鱼类的性别控制对于水产养殖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用于生产实践的鱼类人工性别控制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数仍然处于探索与实验阶段,理论上的作用机理仍未研究透彻。文章旨在通过对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等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的阐述,为鱼类性别控制、调控养殖鱼类的经济性状如生长率和个体大小等,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性激素、芳香化酶以及随机重复序列、核受体基因等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由于鱼类所处分类地位较低 ,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鱼类性别决定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目前研究的鱼类又各不相同 ,因此象哺乳动物那样的性别决定级联模式还没能阐述。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类的性别决定与人工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良国  赵俊  崔淼 《水产科学》2003,22(2):42-45
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是鱼类育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本文概述了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及鱼类生理性别的表现方式,同时介绍了鱼类性别的多种人工控制方法,为育种单位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全世界现存鱼类约有 2 4 6 18种 ,分属 5 7目 ,4 82科 ,4 2 5 8属 ,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 ,种类最多的类群 ,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性和重大的经济价值。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 ,鱼类处于承先启后的地位 ,有着长久的进化历史和繁多演化分枝。鱼类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各种趋同性、趋异性和保守性 ,变化纷繁 ,物种进化异常活跃[1] 。鱼类作为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在性别决定中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例如鱼类中有些物种是雌雄同体的 ,这在其它高等脊椎动物中是没有的。即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具有两种性腺 ,行自体受精。而另有些物种则是连续性雌雄同体鱼…  相似文献   

6.
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3,27(2):169-176
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个体是一个奇妙而又严谨的过程,是人类长期以来试图揭示的自然现象。上世纪90年代初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1],进而发现了一个新的Sox基因家族[2]。上述基因的发现,促进了以哺乳类为代表的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研究。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特殊进化地位、庞大的种类数量以及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鱼类的性别决定研究一直受到遗传和发育学者的重视。尽管离最终阐明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还有距离,但近20多年来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进展。本文试图根据现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鱼类性别的决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鉴定方法:表观观测法、组织切片、超声鉴定法、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判别法、染色体形态以及染色体带型差异判别法、分子标记法、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际应用范围。提出,今后对于鱼类性别鉴定方法,应着重研究性别特异位点,创新筛选技术,并加大性别分化机制和性别控制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鱼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对于鱼类,尤其是具有明显性别二态性的鱼类研究和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类和鸟类的胚胎发育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小,因此其性别决定和分化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而低等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和分化除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到温度、光照、pH值、食物供给、外源激素及动物群体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891年,Henking(转自①)在一些半翅类中发现;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总是落在其它染色体之后。当时人们对这对染色体的作用还迷惑不解,因而他仿照数学家用“X”表示未知数的方法,把这对举动特殊的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鱼类处于承先启后的地位,有着长久的进化历史和繁多演化分枝。鱼类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各种趋同性、趋异性和保守性,变化纷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择一些可能参与斑马鱼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cyp19a、cyp19b、gata4、dmrt1和wt1),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个基因在斑马鱼发育不同时期(64细胞期(2h)、256-512细胞期(2.5h)、囊胚球体期(4h)、30%外包(4.6h)、50%外包(5.2h)、75%外包(8h)、胚孔封闭期(10h)、10-15体节期(15h)、成型期10-20 (32h)、孵化期(60h)、幼苗期(120h)、7天、10天、12天、14天、16天、18天、20天、22天、24天、26天、28天和30天)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yp19a与cyp19b基因随着胚胎的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加,在28天-30天达到最高;gata4基因在胚孔封闭期表达量最高随后降低;dmrt1基因在30%外包期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递减;wt1基因在10-15体节期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递减并保持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鱼类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球蛋白在(Immunoglobulin)B淋巴细胞中合成,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动物的免疫系统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环节动物蚯蚓(Pheretima)只有吞噬细胞的吞噬防御,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以上才出现Ig(IgM)和细胞免疫,两栖类时开始出现IgG,哺乳动物(如兔)出现了IgM、IgG和IgA,至人类则有IgM、IgG、IgA、IgD和IgE五种不同的Ig.  相似文献   

13.
正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一种具有光合色素,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池塘及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在富含有机质的污水中生物量一般可达105~107cfu/mL。光合细菌于1836年由Ehrenberg发现,1883年被Engellman证实能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鱼体的黏液腺分布于其表皮层,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保护机体免受伤害,是鱼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对于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鲇鱼(Silurus asotus)[2]、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3]、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us)[4]、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5]、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6]、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7]、鲤鱼(Cyrinus carpio)[8]等鱼类黏液细胞已有相关的研究报道。笔者总结了鱼类黏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相似文献   

15.
鱼用疫苗的种类繁多,除传统的死疫苗、活疫苗、多价苗之外,新型疫苗包括合成肽疫苗、DNA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等。一些与鱼用疫苗相关的领域如免疫佐剂、接种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对以上研究进行了概述,为我国鱼用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在B淋巴细胞中合成,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特点.哺乳动物中,不同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编码重链和轻链的成熟基因,经过一系列复杂事件,最终产生抗体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使每一个B细胞克隆都具有特定的专一性.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其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性与哺乳动物相比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鱼肉弹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使用高精密度的TA-XT2i物性仪测定鱼肉弹性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的弹性数据与感官对照值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用一次压缩过程的最大力来表示鱼肉的弹性较为合理,弹性测量值与感官对照值有很好的相关性。(测试条件为:测试探头p/0 5s,压缩过程中测鱼肉的反作用力,测试时探头下行速度设为2 0mm/s,探头返回速度也设为2 0mm/s,探头下压距离设为4 0mm;一次数据采集量pps=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