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氮素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动力学实验,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氮素的组成差异和氨氮释放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沉积物氨氮释放潜能。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683.71~843.19 mg/kg,氨氮(NH~+_4-N)含量为122.77~237.85 mg/kg,硝氮(NO~-_3-N)含量为35.78~102.44 mg/kg。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氨氮释放动力学,氨氮的最大释放量为67.06~74.43 mg/kg,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平均值的1.5倍,存在一定的释放风险;表层沉积物在起始0~5 min内快速释放,达到最大释放量的97.90%~98.41%,150 min后基本达到释放平衡。香溪河氨氮的平均释放量在水土质量比为5 000时达到最大,随后趋于平衡。相关性分析发现,最大释放量与释放潜能均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粒度分布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与香溪河的水环境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音  韩照祥  魏懿 《水利渔业》2008,28(2):25-27
通过对甲壳素的改性,探讨了时间、pH、温度、Cr(Ⅵ)浓度和吸附剂与废水质量比等因素对甲壳素衍生物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甲壳素具有较强的螯合和吸附作用.吸附效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酸性溶液中,吸附量较高,去除效率较大.但酸性过高时,壳聚糖在溶液中会发生显著的酸溶现象,不利于吸附Cr(Ⅵ),pH控制在2~4,温度控制在30℃有利于吸附;当[Cr(Ⅵ)]≤10 mg/L时,可用N-羧甲基化壳聚糖进行吸附处理;而当原液中[Cr(Ⅵ)]≤20 mg/L时,可用西佛碱进行吸附处理效果较好;N-羧甲基化壳聚糖与废水的质量比为1.4×10-3、西佛碱与废水的质量比为1.2×10-3效果最佳,且2种吸附剂吸附Cr(Ⅵ)的物理化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3.
锦江河沉积物磷形态与吸附行为及磷释放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沉积物磷的吸附参数、形态及其含量,揭示锦江河及其支流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阐明锦江河及其支流富营养化风险。2016年1月,在锦江河及其支流9个样点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磷吸附平衡浓度(EPC_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其衍生出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结果表明,锦江河沉积物4种形态磷含量顺序为CaCO_3~PFe(OOH)~PASOPP_(alk),CaCO_3~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钙结合态磷(CaCO_3~P)和磷最大吸附量(Q_(max))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PSI为11.24~31.37(mg P/100 g)/(μmol/L),平均值为21.28(mg P/100 g)/(μmol/L),且PSI与Q_(max)显著正相关;DPS值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均与PSI值的分布相似;EPC_0在各支流分别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下游的沉积物磷释放潜能相对上游较小;EPC_0的垂直分布表明,对大多数河段来说,疏浚并不能减小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所有采样点的ERI在水平方向上均超过了25%,各采样点沉积物磷潜在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均为高度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比较不同浓度非离子态氨(NH3-N)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太湖竺山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硝化作用2个过程,即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NH3-N浓度范围内,水体和沉积物中氨氧化速率都随着NH3-N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LSD检验,P<0.05),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却呈阶段性变化。水体中NH3-N浓度大于0.35 mg/L时,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开始显著降低(LSD检验,P<0.05),而氨氧化速率与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比值从NH3-N浓度为0.15 mg/L开始随着NH3-N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水体中亚硝酸盐氧化过程在NH3-N浓度为0.15 mg/L时已受到部分抑制;沉积物中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在NH3-N浓度大于0.65 mg/L时开始降低(LSD检验,P>0.05),而氨氧化速率与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比值从NH3-N浓度为0.35 mg/L开始随着NH3-N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沉积物中亚硝酸盐氧化过程在NH3-N浓度为0.35 mg/L时已受到部分抑制。太湖竺山湾水体中的NH3-N浓度为0.19 mg/L,已达到对亚硝酸盐氧化过程的抑制范围;沉积物间隙水中NH3-N浓度为0.16 mg/L,还未对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产生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微藻饵料对生物絮团育苗系统水质和凡纳滨对虾虾苗生长的影响,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CL)为植物饵料,分别在40 L养殖水体、水温29~30℃的条件下进行15 d的育苗对比试验。结果显示,SP组的铵态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分别在0.5 mg/L和0.4 mg/L以下,CL组分别在0.9 mg/L和1.9 mg/L以下;SP组和CL组的对虾出苗率分别为18.5%±0.2%和12.2%±0.5%,体质量分别为(0.309±0.032)mg和(0.258±0.017)mg。试验结果表明,以钝顶螺旋藻为植物饵料能有效降低育苗水体中铵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维持良好的育苗水体环境,同时能提高出苗率,增加虾苗体质量(P0.05);在育苗系统中以钝顶螺旋藻或以牟氏角毛藻为植物饵料均能促进生物絮团对弧菌繁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洋沉积物对铅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铅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黄海海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铅在沉积物上吸附前后的浓度变化,从而可以根据平衡浓度(Ce)和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qe)的关系来推测铅在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铅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很好地用Langmu ir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说明其吸附行为比较复杂。同时,通过改变吸附条件,发现铅吸附行为受沉积物中泥沙含量、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沉积物浓度的升高,单位质量的吸附量降低,但总的吸附容量升高。时间和pH值对铅的释放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颗粒状蟹壳对废水中镉和铅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研究蟹壳不同预处理方法、吸附剂投加量、初始金属浓度、溶液初始pH值、动力学因素、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蟹壳生物吸附剂吸附Cd^2+和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c时,Cd^2+溶液初始浓度2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4g/L,溶液初始pH为6时对Cd^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89.25%;Pb^2+溶液初始浓度10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2.4g/L,溶液初始pH为5时对Pb^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98.7%。蟹壳对Pb^2+和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获得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吸附速度快,Cd^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2小时内完成,Ph^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3/b时内完成,随后是缓慢地实现平衡,较高的相关系数符合HoYS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优化了样品贮运条件及前处理步骤,建立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渔业水质中氨氮的方法。实验将样品采集于棕色玻璃瓶中,调节pH至1~3,采样运输时间小于6 h可常温运输。样品摇匀后,直接上机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氨氮在0.1~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 9。检出限为0.003 mg/L,定量限为0.013 mg/L。对两个浓度为(1.49±0.06) mg/L、(2.02±0.12) mg/L的水质氨氮环境标准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1.49±0.02)和(1.99±0.01)mg/L。两家实验室使用该方法对相同的养殖淡水和海水进行了检测以及加标回收实验,实验室间的相对相差为3.60%~7.40%,方法回收率为90.00%~105.00%,相对标准偏差为0.36%~3.26%。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易于推广,适用于渔业水质中氨氮的批量检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1,11(4):23-30]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海岸带环境中微塑料监测方法缺乏标准化和系统化问题,探讨和改进了直接浮选法(方法 A)、分液漏斗法(方法 B)和容量瓶法(方法 C)3种典型的潮滩沉积物微塑料检测方法,并探究了沉积物粒径和聚合物类型对其分离效果的影响。经检验,3种方法对潮滩沉积物中尺寸约为1 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等5种常见聚合物颗粒的平均分离效率达到(91±7)%,且聚合物类型并不会影响分离效果(P0.05)。方法 B在分离效率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P0.05),对于粗砂(0.5~1.0 mm)、粉砂(0.004~0.063 mm)和泥质(0.004 mm)3类潮滩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颗粒均有着良好的分离(95%±3%)。沉积物粒径会显著影响提取效果,呈现出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微塑料分离效率提高的趋势(P0.05)。利用方法 B对系列现场调查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海州湾北部绣针河口、赣榆港码头和高公岛乡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数量丰度分别为34.97~144.33 n/kg、43.70~119.9 n/kg和372.98~1 103.02 n/kg;质量浓度分别为2.56~10.70 mg/kg、1.01~5.92 mg/kg和3.36~8.48 mg/kg。  相似文献   

10.
高温条件下营养盐对江蓠生长与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大型红藻菊花江蓠和脆江蓠为试验材料,开展为期30d的养殖试验,通过分析江蓠的生长和氮、磷变化特征,研究在25℃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氮(磷)营养盐——1.65(0.23)mg/L、4.12(0.57)mg/L、8.24(1.14)mg/L、12.35(1.71)mg/L、16.5(2.28)mg/L对江蓠生长和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各组菊花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段研究发现,各组相对生长速率均有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氮(磷)质量浓度超过8.24(1.14)mg/L各试验组的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在养殖超过10d后,表现为负增长,并随着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升高出现负增长加快的趋势。各试验组氮、磷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菊花江蓠对磷的去除效率显著高于脆江蓠(P0.05);两种江蓠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时段均主要集中在0~10d。营养盐质量浓度对两种江蓠的氮、磷吸收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吸收速率随氮、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25℃及氮(磷)质量浓度小于8.24(1.14)mg/L时,菊花江蓠对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且能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营养盐总体浓度(2f、f/2、f/8培养基)、不同的氮质量浓度(299.2、74.8、18.7mg/L)、不同的磷质量浓度(17.6、4.4、1.1mg/L)和不同的铁质量浓度(15.6、3.9、0.98mg/L)下,对三角褐指藻、杜氏盐藻、米氏凯伦藻、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和前沟藻进行混合培养试验,采用恒定最终密度法研究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营养盐浓度(2f培养基)时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75.6%,随着营养盐浓度的降低,硅藻竞争力上升,在低营养盐浓度(f/8培养基)时,硅藻占总细胞密度的57.0%。在氮高质量浓度(299.2mg/L)时,硅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55.7%,随着氮质量浓度降低,硅藻竞争力下降;在氮低质量浓度(18.7mg/L)时,硅藻和绿藻比例分别是46.6%和48.3%。在磷高质量浓度(17.6mg/L)下,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63.6%,随着磷质量浓度降低,硅藻逐渐占优势;在磷低质量浓度(1.1mg/L)时,硅藻细胞比例为54.3%。硅藻在铁高质量浓度(15.6mg/L)和低质量浓度(0.98mg/L)时,都能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71.5%和52.1%。在所有的处理组中,甲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只占总细胞密度的很小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生物絮团系统在氮转化过程中的水体菌群多样性变化。试验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水体为清洁的消毒海水,试验组为生物絮团组,试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试验组氨氮在第5天达到最大质量浓度(2.99 mg/L),此后降低至趋于0 mg/L;对照组在第9天达到最大质量浓度(7.51 mg/L),之后降低至趋于0 mg/L。试验组亚硝酸盐氮在第17天达到最大质量浓度(12.54 mg/L),之后降低至趋于0 mg/L;对照组在试验周期内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在第30天达到13.42 mg/L。试验组的硝酸盐氮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在第30天两组分别达到19.56和6.31 mg/L。生物絮团系统具有明显的消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能力,试验组的氮转化速率快于对照组。高通量测序显示,生物絮团系统微生物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随养殖周期的增加均显著增加,不同时期差异显著。试验共鉴定出23个门549个属,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随时间增加而降低(从67.72%降至44.4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分别从5.99%和6.68%增至16.06%和19.02%)。与氮转化有关的主要的菌有Ardenscatena和Nitrospiraceae(硝化螺旋菌),相对丰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分别从0.34%和0.07%增加至12.69%和0.2%)。生物絮团系统的功能与微生物多样性在养殖周期中呈显著变化。本研究对提高生物絮团系统养殖模式的利用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虾中残留氯霉素的负化学源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对虾中残留氯霉素(CAP)负化学源(NCI)的GC/MS分析方法。样品中CAP用乙酸乙酯提取,脂肪用正己烷去除,过聚苯乙烯型DiaionHP-20吸附层析小柱纯化样品,BSTFA-TMCS衍生后用NCI源选择m/z为466的特征离子为目标离子,在SIM模式下进行GC/MS分析。被检测CAP质量浓度在5~500μg/L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8。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到0.037μg/kg。当空白样品CAP水平为1~100μg/kg时,平均回收率达71.33%~95.29%,相对标准偏差为1.73%~7.45%。用此方法对市场上销售的人工养殖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 namei)肌肉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氯霉素残留量为(0.154±0.008)μg/kg,而野生脊尾白虾(Palaemoncarincauda)肌肉样品中未检出CAP残留。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15.1~17.3℃,pH 7.88~8.15,盐度32.17‰~32.28‰,溶解氧6.40~7.40 mg/L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体质量(2.86±0.43)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中毒后体色变暗,对外界刺激变得不敏感,最后身体缩成一团或细线状。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升高死亡率逐渐升高,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氨氮对单环刺螠幼体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0.79 mg/L(95%置信区间557.62~691.1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2.08 mg/L,对应非离子氨浓度为13.85 mg/L(95%置信区间12.44~15.4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39 mg/L;亚硝酸盐对单环刺螠幼体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43.90 mg/L(95%置信区间223.10~266.6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4.39 mg/L。非离子氨对单环刺螠幼体毒性大于亚硝酸盐毒性。  相似文献   

15.
用氯化铵和曝气自来水设置0(对照)、40、80、120、160、200、240 mg/L共7个氨氮质量浓度梯度,进行96 h的氨氮对(12±1.6)g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存活和摄饵影响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96 h40 mg/L氨氮质量浓度组蟹存活率(100%)与对照组(0 mg/L)差异不显著,但8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0 mg/L)蟹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24、36、48、60、72、84、96 h,氨氮对合浦绒螯蟹的LC50值分别为405.889、280.942、245.845、211.232、177.588、162.561、134.089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3.409 mg/L。120mg/L组的蟹存活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60 mg/L组蟹的存活时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4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相对摄饵量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5 mg/L和0.5 mg/L,Pb~(2+)质量浓度为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 mg/L和4 mg/L,以未添加重金属的实验组为对照,持续培养7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藻体的生长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Hg~(2+)胁迫下,藻体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达到0.5 mg/L时藻体出现负增长;光合放氧速率降低35.48%~77.59%;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Hg~(2+)质量浓度高于0.1 mg/L时藻体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Ⅱ))随着Hg~(2+)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05 mg/L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也出现相似趋势。藻体对Pb~(2+)的敏感程度低于Hg~(2+),Pb~(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光合产氧速率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到达1 mg/L时,藻体SGR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藻蓝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b~(2+)质量浓度达到4 mg/L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出现显著下降(P0.05),PPDK酶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实验结果证实:重金属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都有不利影响,藻体对Hg~(2+)胁迫的敏感度要高于Pb~(2+),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藻体出现胁迫,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b~(2+)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藻体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着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两种麻醉剂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最高安全浓度和最低全致死浓度,分别设置5个等对数浓度,进行MS-222和苯唑卡因及其1:1混合药物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24h和96h毒性试验.结果:MS-222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88.84 mg/L(86.92~90.81 nag,/L)、76.18 mg/L(73.27~79.21 mg/L);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4.49 mg/L(43.76~45.24 mg/L)、22.61 mg/L(20.29~25.20 mg/L);混合药物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63.35 mg/L(61.00~65.79 mg/L)、30.39 mg/L(29.48~31.34 mg/L).这表明:在同等剂量条件下,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毒性比MS-222强;将两种药物等比例混合后,在24h和96h毒性试验中,分别呈现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添加渔药是否会影响生物絮团氨氮去除能力,在淡水生物絮团反应器中加入常用剂量的氟苯尼考(0.45 mg/L)、多西环素(1.5 mg/L)、磺胺间甲氧嘧啶(4.8 mg/L)、磺胺嘧啶(4.5 mg/L)和恩诺沙星(15 mg/L) 5种常用渔药,分析生物絮团去除20 mg/L氨氮过程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变化,比较各试验组中的菌群结构。试验结果显示:5种渔药在设定剂量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无显著影响,添加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的反应器中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和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的反应器中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的反应器中多样性指数和丰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的反应器中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物种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种渔药中,15 mg/L恩诺沙星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1.5 mg/L多西环素和0.45 mg/L氟苯尼考,4.8 mg/L磺胺间甲氧嘧啶和4.5 mg/L磺胺嘧啶则影响最小。本...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盐度对生物絮团、对虾生长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盐度条件下进行凡纳滨对虾的生物絮团养殖试验,研究盐度对生物絮团养殖水质和对虾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生物絮团初始量为20 mL/L,对虾密度为500尾/m^3,试验周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15盐度组与20盐度组的对虾体质量增长率最大,达70.73%,10盐度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最小,达50.24%。盐度越高生物絮团生长越快,30盐度组17 d生物絮团沉降量达200 mL/L,之后逐渐降至43 mL/L,其他组呈相同变化趋势。试验过程中水体总碱度与pH持续降低,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越高氨氮累积越快,30盐度组在第6 d达到最大质量浓度8.62 mg/L,之后降至0 mg/L,其他组呈相同趋势变化。盐度越低亚硝态氮累积越快,10盐度组在第6 d达到最大质量浓度9.18 mg/L,之后降至0 mg/L,其他组呈相同趋势变化。硝态氮在不同盐度中呈前期上升的趋势,第16 d之后开始缓慢下降。15盐度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在25盐度组活性最高,盐度升高或者降低酶活性均降低。在10、15、20盐度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相同盐度下,肌肉酶活性低于肝胰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