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生长和饲料蛋白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当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36%后,其增重效果不再明显。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蛋白质效率则随饲料蛋白含量升高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南美白对虾最适粗蛋白下限在36%左右,中期粗蛋白为48.3%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末期获得最佳生长的粗蛋白含量为46.09%。考虑成本、蛋白质转化率等因素,实际饲料配方中粗蛋白含量应在36%为宜。  相似文献   

2.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草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对草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75g的试验鱼放养在27个规格为85cm×35cm×95c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50尾。日粮中的蛋白源、脂肪源和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源,分别采用鱼粉、豆油和糊精配制,日粮设3个粗蛋白水平,每个蛋白水平有3个能量水平饲养草鱼84d。结果表明MPLL组(粗蛋白为30%,粗脂肪为4%)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但与LPML组(粗蛋白为25%,粗脂肪为6%)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脂肪含量在4%和6%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中蛋白质组(MP,30%)最高,脂肪含量在8%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低蛋白质组(LP,25%)最高,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可消化能的增加,鱼体的脂肪含量增加,而蛋白和灰分含量没有多大变化。综合饲料成本等因素,本试验初步确定草鱼幼鱼生长所需的最适蛋白水平为25%,DP/DE约为23.47mg·kJ-1。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3℃~26℃下,将初始体质量(20.13±0.12)g的鲫(Carassius auratus)饲养在实验室内的养殖系统中8周,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芽孢杆菌(Bacillus)BMF03(1×1010CFU/kg,BMF03组)、基础饲料+玉米赤霉烯酮(1 000μg/kg,ZON组)和基础饲料+玉米赤霉烯酮(1 000μg/kg)+芽孢杆菌BMF03(1×1010CFU/kg,ZON03组)四种饲料。实验期间每天清除残饵,换水约25%,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饲料和鱼体肌肉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以及实验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等,探讨芽孢杆菌BMF03对摄食玉米赤霉烯酮(ZON)污染饲料鲫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BMF03后,对鱼体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及肥满度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降低饲料和鱼体肌肉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P<0.05),而饲料中添加玉米赤霉烯酮后,鱼体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BMF03组鱼体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BMF03...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一种饲料,选取同批次的锦鲤幼鱼(17.50±1.04)g,研究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投喂水平(鱼体质量1.0%、2.0%、3.0%、4.0%、5.0%),在水温为(27.0±1.0)℃的条件下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饲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利用率呈先下降后平稳再下降趋势;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根据相对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综合分析,确定锦鲤幼鱼适宜投饲率在水温(27.0±1.0)℃时为4.0%。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三丁酸甘油酯在鲤幼鱼配合饲料中的添加对鲤(Cyprinus carpio)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为期八周的鲤幼鱼养殖试验,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鲤幼鱼的生长指标和鱼体成分,结果表明,0.1%的三丁酸甘油酯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可以显著提高鲤幼鱼的增重率、脏体比、肝体比以及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推测三丁酸甘油酯可提高鲤幼鱼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每组养殖实验鱼50尾,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试验水温10.8~16.5℃,pH值7.2~7.5,溶氧〉6.0mg/L,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果:野生鲫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水分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野生鲫组粗脂肪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试验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鲫组与人工饲料组相比,野生鲫组哲罗鲑生长性能较好,鱼体成分发生改变,而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沙特阿拉伯科技大学动物系的科研人员对尼罗罗非鱼投喂麸皮发现,麸皮含量为6%和12%的饲料提高了鱼体增重、鱼体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率、蛋白质效率比值和蛋白质净滞留率。麸皮含量为18%饲料喂养的鱼脂肪含量、灰分含量、能量含量以及上述参数最低,而水分含量高。投喂麸皮含量为12%饲料的鱼,蛋白质含量和生长数值最高。表明尼罗罗非鱼实用配合饲料中,麸皮适宜用量为12%。尼罗罗非鱼饲料中麸皮的适宜用量@任维美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蛋白酶Aquagrow对鲤(Cyprinus carpio L)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Aquagrow,饲养平均体重为48.7 g的鲤30 d.结果显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添加蛋白酶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9.4%、105.8%,饲料系数分别为1.85、1.75,添加蛋白酶提高了鲤鱼增重率6.4个百分点(P< 0.05),降低了饲料系数5.4%(P< 0.05),但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添加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和肠道内容物蛋白酶活性(P< 0.05).上述研究表明,添加蛋白酶Aquagrow可提高鲤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鲤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龙胆草提取物作为添加剂,按照不同比例配制等氮等能饲料,对罗非鱼幼鱼进行分组饲养.通过11周养殖试验,采集鱼体肌肉组织,测定不同添加量组间肌肉常规及其氨基酸组成等指标,以研究龙胆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罗非鱼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胆草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显著提升吉富罗非鱼具有提高肌肉粗蛋白含量,增加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的作用,其中以0.3%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 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关系与SGR的变化趋势类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其中50%、75%和100%替代水平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而鱼体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微粒饲料替代100%生物饵料时,其胰段和肠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而其余各处理组之间淀粉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各处理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黄鱼苗种生产中,在12日龄以后使用优质微粒饲料替代50%~75%的生物饵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素对淡水白鲳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5、50、75、100mg/kg的大蒜素进行淡水白鲳饲养试验。40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增重率分别提高57.49%、91.25%、101.26%和87.74%,成活率分别提高8.13%、2.09%、7.5%、14.59%,饲料系数分别降低8.79%、12.13%、9.62%和1.67%,试验组鱼体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3.82%、6.00%、17.69%、18.38%,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5.74%、3.95%、2.75和1.24%。综合考虑大蒜素对淡水白鲳生长性能的影响,认为大蒜素在淡水白鲳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应为51.86-74.15mg/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13.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4.85%,40.48%,46.54%,51.54%,56.69%)的等能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54.52±0.23)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54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51.54%和56.69%饲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RE)也显著高于34.85%、46.54%和56.69%组(P<0.05),但与40.48%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53.56%.(2)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鱼体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P<0.05).51.54%饲料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4.85%组(P<0.05),而与40.48%、46.54%和56.69%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下降,水分含量表现出与粗脂肪含量相反的趋势.(3)饲料蛋白含量对星斑川鲽幼鱼部分血浆生化指标也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血浆总蛋白(TP)以51.54%组最高,与56.69%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34.85%、40.48%和46.54%组(P<0.05);40.48%、51.54%和56.69%组间血浆尿素氮(BU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34.85%和46.54%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星斑川鲽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添加量为51.54%~53.56%.  相似文献   

14.
廖英杰  刘波  任鸣春  崔红红  谢骏  戈贤平 《水产学报》2013,37(11):1716-1724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及血清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3.34±0.03)g的团头鲂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赖氨酸含量为1.29%、1.71%、2.09%、2.48%、2.88%、3.27%的饲料,养殖实验为10周。研究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48%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幼鱼的鱼体末重、增重率、特定增重率、氮沉积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但不影响存活率;(2)2.09%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鱼体蛋白含量和降低脏体比系数,2.88%、3.27%赖氨酸实验组显著降低了粗灰分含量;(3)3.27%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总蛋白含量;2.14%赖氨酸实验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2.88%赖氨酸实验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含量;(4)除血清亮氨酸和缬氨酸之外,2.88%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同时,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增加,血清中总必需氨基酸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以鱼体特定增重率和蛋白沉积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到团头鲂幼鱼饲料中赖氨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饲料干重的2.36%(饲料粗蛋白含量的6.96%)和2.22%(饲料粗蛋白含量的6.53%)。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动植物蛋白含量对鲂鱼种生长及鱼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使用鱼粉、花生饼、菜籽粕、小麦等原料,分别配制动植物蛋白比为1:7.8、1:3.5、1:2.0、1:1.3的四种饲料,在室内水族箱中饲养朗鱼种。结果表明,在饲料蛋白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饲料中动物蛋白水平的提高,生长比速上升,饲料系数下降,但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高于1:7.8的其他三组,生长比速、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比和蛋白质生产率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鱼粉含量与鱼体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回归公式为Y=56.11—0.108x,r=-0.7996。鱼体中干物质及粗脂肪含量随饲料中鱼粉含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重为(34.15±0.33)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鱼粉和酪蛋白作为蛋白源,设计并制成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5%、40%、45%、50%、55%的5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探讨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鲈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鲈鱼存活率为91.7%-96.7%,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45%时趋于稳定,且饲料蛋白45%、50%、55%组试验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5%组(P0.05);蛋白质沉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45%时达到最大值;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鲈鱼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鲈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而增加,粗灰分、粗脂肪含量则呈减少趋势;随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呈升高趋势,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呈现升高趋势,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饲料中蛋白水平为45.00%-45.89%,其生长及蛋白沉积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对泥鳅生长性能、体成分和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泥鳅为试验材料,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比例分别为1∶2∶2和2∶1∶2的两种微生态制剂加入养殖水体,饲养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32 d,定期测量泥鳅的生长,鱼体成分及血清溶菌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试验组泥鳅的末重、增重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泥鳅体成分粗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在血清酶活力方面,试验组泥鳅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高于对照组。使用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泥鳅养殖生长性能、改善鱼体成分、提高泥鳅血清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  相似文献   

18.
翘嘴红鲌幼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建明 《水产学报》2005,29(1):83-86
用酪蛋白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7种蛋白含量为32.07%~45.64%的半精制试验饲料,喂养7组3个重复的翘嘴红幼鱼8周。饲养试验在室内玻璃钢水箱中进行,试验鱼每尾平均初始体重2.88±0.22g,水温为25~29℃。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为41.05%的试验组的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对特定生长率(Y)和饲料效率(F)二项指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求得翘嘴红幼鱼饲料蛋白最适值分别为40.94%和41.35%;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全鱼)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较高水平饲料蛋白会使鱼体脂肪含量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5,29(4):512-518
将黄颡鱼种放养在网箱中,投喂蛋白质含量30.0%、38.0%或46.0%和维生素C磷酸酯0、500、1000或1500mg·kg-1的半纯饲料。50d的饲养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8%~40%时,鱼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为847、850、994和634mg·kg-1时,血清总蛋白、γ球蛋白、溶菌酶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从30%上升到38%时,鱼体蛋白含量由60.95%升到69.86%,脂肪由29.27%降至21.69%;达46%时,鱼体蛋白(64.35%)含量下降,而脂肪(26.06%)含量上升。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时,鱼肌肉中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极显著地低于和显著高于饲料粗蛋白为30%和46%组。后两组鱼肌肉n-3/n-6值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含量为38%时,两个高蛋白饲料组中,鱼肌肉中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30%组。黄颡鱼种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最适含量分别为35.58%~40.60%和600~800mg·kg-1。  相似文献   

20.
徐禛  杨航  梁高杨  高擘为  李小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19,43(11):2383-2393
为研究黄芩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0.4和0.6 g/kg黄芩素,配制成5组饲料,饲养平均体质量为(75.8±0.24) g的草鱼60 d。结果显示,鱼体增重率与黄芩素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在添加0.2 g/kg黄芩素时,鱼体增重率最大(210.1%),较对照组提高了8.63%,而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0.14;添加0.2、0.4和0.6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添加0.4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CAT活性。各组在AKP活性和LZM含量上无显著差异。0.4和0.6 g/kg黄芩素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6 g/kg黄芩素组的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在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胶原蛋白含量、肌肉失水率以及肌纤维密度和直径上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显示,黄芩素可促进草鱼生长,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草鱼饲料中黄芩素的添加量推荐为0.2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