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虾产业现状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产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中国对虾出口形势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因此,了解我国对虾产品、产业的现状,加大我国对虾产品与产业的研究,对我国对虾产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刀额新对虾在东海区三门湾人工繁殖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家骅 《水产学报》1992,16(1):86-90
近年来,中国对虾的人工放流已在东海区见到显著成效,各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对虾的养殖种类除中国对虾外,还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新对虾等。笔者近两年在浙江沿海的三门湾从事潜堤网拦养殖中国对虾试验期间发现,从三门湾湾口的张网渔业及一些河口的扳缯网渔业的渔获物看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在东海有一定数量。但其人工繁殖方面的工作至今仍未开展,只见到纪成林等(1986)对同属的中型新对虾(M.intermedius)作过实验性的人工繁殖试  相似文献   

3.
引言台湾省在斑节对虾(又称草虾)繁殖技术取得成功以后,不断改进技术,1985年生产斑节对虾3000吨,1986年达到6000吨,预计到1990年,有突破年产10万吨大关的可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增加池塘中放养的品种,选择了三种对虾—短沟对虾Penaeus semisulcatus、巴西对虾P.brasili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是对虾生长、代谢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则因对虾的个体大小、生长率、成熟度和环境因子的不同而异。缺乏维生素C不仅影响对虾蜕皮和伤口愈合,而且还会导致患病或降低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养殖对虾配合饵料中所添加的维生素C数量多参照国外虾类的标准,尚无切合中国对虾特点的添加标准,这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5.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呈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使用同种饲料喂养的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进行了感官评价、一般成分和呈味物质分析。海水养殖对虾感官评价总体得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海水养殖对虾在鲜味、甜味上优于淡水养殖对虾,而淡水养殖对虾带有明显的土腥味(P<0.01)。海水养殖对虾的灰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粗蛋白、水分及有机酸含量两类对虾差异不大。通过分析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和有机酸等呈味物质,发现主要是谷氨酸、AMP、IMP、甜菜碱这几种物质对两类对虾的口味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其他成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冯玉法 《水产科学》1993,12(7):25-27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 Miers),隶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俗称羊毛虾、黄虾、沙虾、站虾、麻虾和黄新对虾等。由于周氏新对虾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养殖苗种十分缺乏,而关于周氏新对虾育苗技术至今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周氏新对虾苗种培育技术,以期促进周氏新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对虾病毒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对虾病毒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了概述。具体介绍了对虾病毒研究的各项成果,列出了已见报道的近20种对虾病毒病原的中英文名称;描述它们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的一些特征,包括对虾病毒的地理分布、对虾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病对虾的发病症状以及宿主虾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概述了对虾病毒的诊断方法:显微镜观察生物学测定、免疫学方法、细胞培养、生化检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目前还未发现有效治疗对虾病毒病的药物现状,指出了几种预防对虾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取得平均亩产210kg以上的好成绩。现将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作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饵料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对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而投饵方法又直接影响饵料效果、生产成本以及对虾的生长。廖一久、李正森等曾对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进行过规则性绝食投喂的试验,侯明泉等对东方对虾的投饵方法也进行了试验,并都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9/6、17.359/6和78.919/6;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9/6,水柱耗氧占27.339/6。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12.
长毛对虾“红腿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虾常见的病害的防治已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从1987年以来,我们调查了福建沿海养殖场的对虾病害,发现由弧菌引起的“红腿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流行病,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大。有关养殖对虾弧菌病的研究,国外虽有过一些报道,但主要集中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的研究上。近年来,我国养殖对虾弧菌病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证实了溶藻性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能引起对虾的流行性弧菌病。最近郑国兴等报告鳗弧菌是中国对虾“红腿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对胆固醇、磷脂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洪琪  王义强 《水产学报》1991,15(2):148-154
运用梯度法设计胆固醇饲料试验,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胆固醇、磷脂饲料试验。结果指出,饲料内添加胆固醇对于中国对虾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效果,胆固醇是对虾饲料内必须添加的营养物质,根据试验虾的生长、存活以及肌肉内胆固醇的含量,饲料中添加0.5%的胆固醇就能够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磷脂也是中国对虾必需的营养物质,饲料内磷脂的添加能够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增加肌肉中胆固醇的含量,就本试验条件下,饲料内含豆油3%、鱼油2.5%、胆固醇0.5%时,3%的磷脂就能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 每年给对虾养殖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已成为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人们采取各种方法防止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传播。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 vannamei)、日本囊对虾(Marsup enaeus jap onicus)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 也是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敏感宿主。按照煮沸- 乙醇沉淀法快速、简便提取市售30 只中国明对虾、28只凡纳滨对虾、29只日本囊对虾DNA, 然后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从而了解市场中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情况。检测结果显示, 所有样品均未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 说明目前白斑综合征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崔克难  周泓 《水产科学》1989,8(3):14-15
关于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交尾的生物学问题,以往有过不少报导。高洪绪(1980)曾对中国对虾的交尾过程作过较细致的描述;纪成林(1980)从中国对虾生命周期中蜕皮性质划分的角度论述了生殖蜕皮的大致规律。此外,Possano(1960)证明温度是甲壳类蜕皮的主要因子。而对于温度与中国对虾交尾之间的关系问题,尚未见正式报导,为此,我们于1986年11月2日至12月1日,进行了中国对虾交尾的温度梯度实验,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为世界五大对虾生产国之一,近年来我国沿海各省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对此,在对虾养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对虾速冻加工环节,以期对我国的水产品冻结技术有所促进。本文根据对福建省部分对虾速冻加工厂的调查,探讨对虾速冻及制冷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同池饲养的南非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南非斑节对虾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国明对虾(P0.05);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氨基酸含量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南非斑节对虾与中国明对虾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南非斑节对虾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中国明对虾(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南非斑节对虾的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的(P0.05),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中国明对虾(P0.01),表明南非斑节对虾合成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长时期中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对虾生长各阶段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从中国对虾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体长在2.55-10.11cm间(饲养时间为6月8日至8月27日),在这一时期随着个体增大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9月份对虾消化酶活性趋于下降,构成了在养殖后期消化功能趋于减弱的第二阶段。进入繁殖期的对虾与个体大小相似的生长期对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