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北方杂草稻发芽期耐盐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用在辽宁省各地收集到的47份杂草稻为材料,用0.5%、1.0%、1.5%的NaCl溶液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辽宁杂草稻发芽期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对杂草稻芽长影响较小,对根长、单苗鲜重、单苗干重影响较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杂草稻耐盐性分为5大类群,并从第Ⅰ和第Ⅳ类群中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WR03-12和WR03-17。  相似文献   

2.
北方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北方稻区收集的93份杂草稻材料和16个栽培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胚轴伸长特性。结果表明,杂草稻和栽培稻的中胚轴在光照条件下不伸长,而在黑暗条件下都有伸长,但不同材料伸长的能力不同,杂草稻的中胚轴伸长能力强于栽培稻。在栽培稻中,籼稻的中胚轴伸长能力又强于粳稻。以中胚轴长度为指标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109份材料可以分为长中胚轴类型、短中胚轴类型和中间类型三种。57%的杂草稻材料属于长中胚轴类型和中间类型。除籼稻品种IR70外,其它栽培稻品种均属于短中胚轴类型。  相似文献   

3.
杂草稻是生长形态与栽培稻相似,而稻米质量、落粒性和休眠性等性状不符合栽培稻生产需求的一类杂草。江苏省是我国杂草稻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杂草稻的起源、性状和防控,杂草稻群体作为种质资源用于栽培稻品种改良尚无系统研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种质资源是栽培稻育种以及品种改良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收集21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杂草稻群体、6个栽培稻品种和2个杂草稻对照群体为材料,通过在海南同质园种植,测定18个表型性状,分析其性状的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齐穗期和齐花期均明显早于栽培稻,杂草稻的实粒数和总粒数均较优于栽培稻,杂草稻资源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99%~196.29%,多样性指数为0.27~2.06,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结实率,其次为实粒数、剑叶长/宽和总粒数。相关性分析表明,18个表型性状之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始穗期和始花期与株高、穗长、剑叶长宽比、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长、剑叶长宽比、分蘖数、始穗期、始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8个表型性状集中在累计贡献率为70.57%的6个主成份,其中正相关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杂草稻的始穗期、始花期、齐穗期、齐花期、总粒数、实粒数等性状。聚类分析将23个杂草稻群体在欧式距离为5时分为5大类。18个指标综合评价D值>0.68的有3个群体,其中,来自南通如皋WJ-NJ1的D值最高(0.715),其次是来自常州金坛WJ-CZ1(0.698)和盐城市辖区WJ-YC2(0.682)。本研究为杂草稻种质资源在未来的辅助育种以及栽培稻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属植物叶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扫描电镜对稻属植物9个种叶背的大瘤状乳突、本栓细胞乳突和气孔器乳突的亚显微结构作了比较观察研究。依有无木栓细胞乳突、有无气孔器乳突和有无大瘤状乳突而将其分为四群。群间有质的不同,群内亚种间和品种间只有数量之别。表明用亚显微形态结构作为分类性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北方杂草稻耐低温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19份北方杂草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4℃、14℃、24—28℃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北方杂草稻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在4℃条件下,供试的19份杂草稻材料间的发芽率方差和变异幅度都比较大,耐冷性评价结果可靠。在4℃条件下耐低温发芽特性的评价结果为:5份杂草稻材料耐冷性为1级,耐冷性强;4份为5级,耐冷性中;10份为9级,耐冷性弱。对照栽培稻品种秋光的耐冷性为9级,耐冷性弱。  相似文献   

6.
基于植物学性状的吉林省杂草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和免耕方式的推广,杂草稻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大,寻找有效的杂草稻防除措施己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吉林省19份杂草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多表现为秆黄色,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黄褐色和银灰色;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易落粒;易倒伏。通过分层聚类将33份供试材料分为了5类。利用程氏指数法对19份杂草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杂草稻主要以粳型为主,少部分为偏粳型。  相似文献   

7.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8.
sh4qSH1基因是水稻的主效落粒基因,本研究旨在测定雷州杂草稻的sh4qSH1的基因型,为雷州杂草稻的落粒机制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从雷州10个杂草稻群体采集了100个单株及10份栽培稻种子,观测其颖壳颜色、果皮颜色和芒及落粒率,并对sh4qSH1的功能SNP位点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7份杂草稻的sh4功能SNP位点为野生落粒型(G),15份为杂合型G/T,28份为突变难落粒型(T)。其中,G型和G/T型的72份杂草稻的落粒率都极高(95%~100%),而28份T型杂草稻中,19份为中度落粒(30%~75%),5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很高(>95%),4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小于30%。100份杂草稻和10份栽培稻的qSH1功能SNP位点均为G。结合落粒表型及基因型,推测sh4是调控雷州杂草稻落粒性的一个主要基因。  相似文献   

9.
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了InDel标记cpDNA69。利用该标记对2个分别以籼稻和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22份栽培稻(Oryza sativa L.)、3份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Griff.)进行了分析验证。PCR结果可以获得缺失和非缺失两种带型,缺失带型与以籼稻为母本的F2群体、10份籼稻材料完全对应;非缺失带型与以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11份粳稻材料完全对应,3份广西普通野生稻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1份以粳稻为母本的籼粳杂交材料为粳型。因此,cpDNA69可以用作叶绿体籼粳鉴定标记。利用该标记对22份杂草稻的叶绿体DNA鉴定的结果表明,7份早年发现的杂草稻,即江苏省连云港穭稻和安徽省怀远、来安、全椒、肥东的塘稻的叶绿体DNA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而近年来在江苏省扬中、高邮、灌云、洪泽、盐都、兴化、如皋等地直播稻田发现的15份红米杂草稻的叶绿体DNA为缺失带型,属籼型。这为进一步研究江淮流域杂草稻的来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个丹东杂草稻的形态与微卫星标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19对籼粳特异性水稻微卫星标记,分析比较了4份丹东杂草稻(WS、WL、BS和BL)与标准籼粳对照品种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程式指数法根据稃毛、酚反应、穗轴第1节间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谷粒长宽比等6项指标对杂草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分子标记分析及形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WL属粳型,另外三份杂草稻属于偏粳型.另外,发现丹东杂草稻和粳稻测验种的亲缘关系比东乡野生稻更近,表明杂草稻属于粳偏栽培型.由此推测丹东杂草稻可能是由古老栽培稻演变而来.试验结果对进一步了解研究杂草稻特性并在育种中利用其有利基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dstic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ssible origin of weedy dce in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Fifty-two weedy rice (Oryza sativa L.) access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wo wild rice, four hybdd rice and five cultivars using 22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primer pairs. A total of 107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averaging 5.6 alleles per primer pair. The polymorphic index content (PIC) values ranged from 0.3077 to 0.7951, averaging at 0.5870. The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of all samples ranged from 0.02 to 0.46 with an average of 0.262. The genetic distance among Taizhou weedy rice ranged from 0.03 to 0.44 with an average of 0.224.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the weedy rice accessions from Taizhou City were indica, and could be subdivided into different genotypes. The majority (86%) of weedy rice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hybrid rice. The Taizhou weedy dce accessions we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but still could be delineated into indica or japonica group by some morphological trai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evels of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edy rice in Taizhou City are low and these weedy rice plants originated from the segregating progenies of hybrid rice that had naturally introgressed with cultivated rice.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杂草稻和栽培稻根系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谱芯片(GeneChip Rice Genome Array)研究抗旱杂草稻HEB07-2与巴西陆稻(IAPAR9)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根系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杂草稻HEB07-2转录组对干旱信号的响应程度与方向均与巴西陆稻存在很大差异,HEB07-2以正向调控为主,而巴西陆稻以负调控为主。干旱胁迫下杂草稻HEB07-2与巴西陆稻分别有6878个和2923个基因表达,其中HEB07-2受干旱胁迫诱导上调的基因有4693个,下调的基因有2185个;而巴西陆稻则分别有983个和1940个。在差异基因表达的倍数上也是HEB07-2高于巴西陆稻。进一步的GO分析表明,在干旱胁迫下,HEB07-2和IAPAR9根系基因响应途径的差异表现为HEB07-2在钾离子转运(GO:0006813)、次生物质代谢(GO:0019748)、细胞生长(GO:0016049)、葡萄糖代谢(GO:0006006)、跨膜离子转运器活性(GO:0015075)、亚铁血红素结合体(GO:0020037)、氧化还原酶活性(GO:0016491)等方面基因显著上调,这与生理数据和表型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47份杂草稻样品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采集于杂草稻多发地区的47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从基因的开放式阅读框区域(ORFs)深入研究杂草稻的遗传背景,为进一步揭示其来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我国杂草稻材料在110对引物组合中共扩增出845种类型的谱带,多态性谱带590种,多态率为6982%,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54条多态性谱带。说明SRAP分子标记对于杂草稻基因组开放式阅读框区域序列的多态性具有很高的检测效率,适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我国杂草稻材料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I)为063,且南北方杂草稻多样性指数(I)相当,分别为063和0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收集的杂草稻与北方收集杂草稻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遗传差异明显。程氏指数判定结果也表明杂草稻呈南籼北粳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 subsp. tuberculata Wu),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 sativa 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海南山栏稻种质类缘与杂交育种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浮毛,谷粒酚反应,1-2穗节长度,谷粒长/宽比值,抽穗时谷壳颜色等5项指标,测验海南山栏稻20份原始的稻种类缘,证明属偏籼型的占15%,偏粳型占75%,粳型占10%,以山栏稻为亲本,分别与2型和粳型水稻品种杂交,在特定杂交组合中,某些性状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分析研究山栏稻与水稻杂种后代9项农艺性状的亲子相关性与遗传力,结果表明,千粒重,谷粒长度比值的遗传率很高,可在杂种早期世代选择,穗颈长,株  相似文献   

16.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subsp.tuberculataWu),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sativa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测定雷州杂草稻的黑色颖壳基因Bh4和红色果皮基因Rc的基因型,本研究对雷州10个杂草稻群体的100个单株的种子的颖壳和果皮颜色进行表型观察,同时通过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对Bh4Rc的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雷州杂草稻中黑色颖壳和黄色颖壳的种子几乎各占一半,果皮颜色则以红色为主,有少量白色和浅红色果皮的种子。雷州杂草稻的Bh4Rc的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57份黑色颖壳杂草稻的Bh4基因型为39个野生型和18个杂合型,25份黄色颖壳和18份黄色带黑斑颖壳杂草稻的Bh4基因型均为缺失22 bp的突变型;90份红色果皮杂草稻的Rc基因型为73个野生型和17个杂合型,4份白色和6份浅红色果皮杂草稻的Rc基因型均为缺失14 bp的突变型。本研究为分析雷州杂草稻的Bh4Rc基因的来源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中的16 791份中国粳稻地方种为材料,根据完全随机、变种类型(丁颖分类法)下随机和系统聚类3种取样方法和4种核心样品规模(12.5%、10%、7.5%和5%)设计12个核心样品,以8个编目性状的平均数变幅、方差和变异系数加以评价。结果表明:(1)变种类型下系统聚类取样方法是构建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适宜方法;(2)样品规模5%的核心样品可以有效地代表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的总体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