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方世辉  张秀云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146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是六大类茶中的清茶,在乌龙茶中,依照香型能进行有效划分,主要有清香型、陈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乌龙茶其外形以及香气与传统乌龙茶具有较大差异,其表现特征为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外形主要是半球形、球形,充分冲泡之后在杯中会展示出花蕾造型,香气较为持久。茶汤色明亮度较高,回味甘甜,叶底柔软。口味清爽,适宜刮油脂。本文对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进行探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杜起洪 《福建茶叶》2009,31(3):34-35
近些年来,名优清香型铁观音茶价好货紧效益高,带动了新一轮乌龙茶的发展热潮。清香型乌龙茶的采摘标准要求较高,做青采用空调间“薄摊、长凉”,在焙干上进行反复包揉多次筛末、烘烤箱低温长焙。这与传统工艺比较,加工车间面积需增加一倍左右,而生产效率反低约一倍。在人多地少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的安溪老茶区,千家万户做茶,每户面积几亩或十几亩,多者也不过几十亩.其初制加工与管理的压力并不突显。  相似文献   

5.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香气成分在茶树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进行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鲜叶及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共可检出香气成分365种,其与癸酸乙酯峰面积比值经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再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可按品种划分成两个类群,不同生育期芽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进行较好区分。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的橙花叔醇、香叶醇、法呢烯和植醇等香气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香叶醇和芳樟醇伴随茶树新梢生育呈递减趋势;橙花叔醇、吲哚和法呢烯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大幅增加。由此可见,清香型乌龙茶香型品质的形成不仅与茶树品种和芽叶嫩度有关,还受制茶工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茶树新梢中稀土元素累积规律,选择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期、不同嫩度茶树新梢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叶新梢稀土含量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新梢稀土含量随采摘时间先降低后增加,夏秋季新梢稀土含量随采摘时间逐渐增加;鲜叶原料采摘越老,稀土含量越高,稀土含量与茶树新梢嫩度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安溪铁观音成品茶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两大类。清香型铁观音: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浓香型铁观音: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近几年来,消费者喜欢的口味,已从清香型转变为较重口味的浓香型铁观音产品,其市场份额逐渐加大。目前,市场上对于浓香型铁观音产品的认识并不统一,普通消费者认为只要清香型产品经过烘焙就可以制成浓香型安溪铁观音,而对于正宗的工艺知之甚少。本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且查阅相关制茶的古籍,对传统浓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总结相关技术要点,以期对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等符合茶样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构建要求。运用指纹图谱数据处理软件ChemPattern 2.0专业版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模式识别结果。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茶样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Work in process, WIP)指纹图谱相区分;采用聚类分析法(欧氏距离-近邻法),尤其是主成分分析法(Log变换数据预处理),可实现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的品种鉴别。各茶树品种在新梢生育过程中以EGC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EGCG和咖啡碱;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则以EGCG变化较为明显,其次为EGC。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在新梢生育过程中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较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中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铁观音茶汤的水浸出物,研究水浸出物随冲泡次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研究浓香型和清香型铁观音茶叶的水浸出物在组成模式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茶汤中水浸出物的浸出量随冲泡次数快速下降,大部分水浸出物在第5道茶汤中的浸出量己不足10%;不同道茶汤中水浸出物的组成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导致各道茶汤在口感上的迥异;此外,浓香型和清香型茶汤中水浸出物的组成模式也存在显著差异:与清香型茶汤相比,浓香型茶汤中的表儿茶素、蔗糖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异亮氨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奎尼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烘焙是乌龙茶精加工中关键的制作工艺。烘焙的原理主要是热化反应,其技术性要求较高。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一种,浓香型铁观音的主要品质是在烘焙即热化反应环节中完成的。本文通过热化反应原理,结合目前安溪产区铁观音烘焙的方法,论述了热化反应在浓香型铁观音加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以紫色茶树品种‘紫嫣’和‘紫娟’为材料,以绿色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探究不同季节紫色茶树新梢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紫嫣’和‘紫娟’花青素总量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夏季含量最高,分别为129.83 mg/100 g和109.73 mg/100 g,花青素各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花青素总量基本一致。‘紫嫣’和‘紫娟’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在春季最高,茶多酚含量在夏季最高,且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嫣’和‘紫娟’中茶多酚、儿茶素和花青素含量较高。‘紫嫣’和‘紫娟’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总量比例最高,分别为52.13%和59.13%;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且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简单儿茶素。综合结果显示,‘紫嫣’和‘紫娟’春梢具有适制绿茶、夏梢适制红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福建闽南四个茶树品种毛蟹、铁观音、黄■、水仙鲜叶的含硒量随季节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四个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的年均值水平为n×10-2μg/g;不同季节的鲜叶含硒量差异显著,春、秋季显著高于夏、暑季,并在春季出现较高值,而在夏季相对出现较低值。  相似文献   

15.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茶叶市场同样面临冷酷的挑战。然而,安溪中国茶都市场在春季早熟品种乌龙茶上市之际,却是车水马龙,交易大厅人流如织,交易火爆。  相似文献   

16.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台湾乌龙茶是由乌龙茶发祥地——武夷山传入,其制法是以武夷岩茶制法为蓝本;后由安溪引进铁观音,并聘请安溪茶师传授制茶技术,又与安溪乌龙茶制法密切相关。因此,台湾乌龙茶与福建乌龙茶只是大同小异:制造程序基本相同,准备工序名称,具体操作方法,掌握程度、加工粗细等有所  相似文献   

18.
不同茶树种质间氟铝元素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一种富集F和Al元素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以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闽南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分别测定F、Al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茶树种质对F、Al元素分别有着不同程度的富集,同一制度对F、Al元素的共同富集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茶树种质间F和Al在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条件下均差异显著,低富集F、Al元素的种质也能保持相对稳定遗传的积累特性,在季节间亦存在一定的吸收规律。从中分别筛选出了高、中、低3种不同程度富集F的茶树品种分别为4、14、37个,富集Al的分别为4、22、29个,其中共同低富集吸收F、Al的品种如T13、T14、杏仁茶等。为后续的筛选鉴定低吸收F、Al茶树品种,为生产上种植采摘加工茶叶选择原料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最大遗传距离为0.481,最小遗传距离为0.124,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估值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种质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种群间遗传相似性,以武夷山与安溪种群间最高,达0.9505,以台湾和潮安县类型间的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0.77。构建的种间和种群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种群间相似系数,提出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叶》2015,(2):58
<正>4月23日,经安溪县民政部门核准,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在安溪城厢茶博汇举行"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揭牌仪式暨安溪乌龙茶与传统文化发展论坛"。福建省茶叶学会等单位闻讯后发支加信表示祝贺,希望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乌龙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