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主要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以及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非洲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现状, 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对主要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中国对非洲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以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 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王莹  李静  徐斌 《林产工业》2022,(5):58-63
2018年至今,中美贸易摩擦,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也卷入其中。基于贸易数据和调研结果,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林产品企业和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边贸易规模影响显著,贸易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其中,木家具和人造板的出口以及原木和锯材的进口受到的冲击较大。贸易摩擦对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我国林产品企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其成本升高,出口受限,但很多企业已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总体而言,贸易摩擦对我国木材工业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有限,我国的木材供应和木材安全没有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3.
中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算法研究及其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大量依赖木材进口对中国林业产业安全日益形成威胁,更被指责为"毁林"的罪魁祸首和"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而作为木质林产品出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也蕴藏着越来越大的风险。目前中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口径,现有测算结果差异很大,直接影响到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程度的正确判断,进而影响到相关贸易、产业政策的制定,迫切需要明确定义、制定科学的算法。【方法】分析现有中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研究中的各种定义、算法、研究角度、使用目的、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总结不同算法反映的信息、适用范围和数据要求。利用改进的算法,使用中国林业统计数据,测算中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水平和变化趋势;使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测算并比较评价世界主要林产品进口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水平。【结果】提出考虑林业产业总产值中产业构成的传统价值量算法的修订算法,基于该算法的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为12.59%和14.51%,并不高;明确原木折算法在木材资源供给进口依存度测算中的应用,提出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及其算法,讨论是否计算废纸问题,确定原木折算法使用的原木当量系数、在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应使用的林产品统计口径范围和数据来源,基于该算法的测算结果显示,2002—2014年中国木材资源供给进口依存度和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4年分别为47.94%和35.85%,与世界主要林产品进口国相比均处于中等水平;提出产品数量法适用于计算某些林产品的生产出口依存度和消费进口依存度,确定其具体算法,对刨花板等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的测算结果表明,几种林产品生产的出口依存度均在8%以下,但胶合板尤其是纸和纸板的出口贸易安全还有必要加以持续关注,几种林产品的消费进口依存度很低,均在3%以下,但刨花板、纸和纸板消费对进口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实现进口替代。【结论】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的测算上,不同算法反映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数据要求,在使用时要针对实际研究问题和具体用途谨慎选择。总体上,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外贸依存度处在一个相对安全、合理的变化范围内,尚没有对林业产业安全形成实际威胁。  相似文献   

4.
1992-2014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总值增长37.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7.94%;而原木进口总值增长25.6倍,年均增长率为15.89%。原木进口与木质林产品出口存在相同的增长趋势。文中以原木进口总值和木质林产品出口总值数据为基础建立VECM模型,并通过正交化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证明,中国原木进口与林产品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原木进口显著推动了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但原木的供应不足也将制约林产品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缓解原木供求矛盾和优化林产品出口结构成为推动林产品贸易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蒙俄经济走廊视域下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概述了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国与蒙古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进口和出口2个方面对2006—2015年中俄和中蒙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与俄罗斯及蒙古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和产业内贸易水平正在逐年增长,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总体偏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和中蒙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应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为契机,加强林业经贸合作,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2011年我国林产品进出口实现开门红,木材进口和人造板及木制家具等出口有明显增长。一、今年我国原木、锯材、刨花板和木质家具进口大幅度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各种木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加上各种林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使木材加工业的木材消费量增大,带动原材料的进口。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首先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 然后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4—2013年20年间中俄两国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和整体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对两国间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进行划分和测算.结果表明, 尽管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 但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偏低, 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林产品进出口实现开门红,木材进口和人造板及木制家具等出口有明显增长. 一、今年我国原木、锯材、刨花板和木质家具进口大幅度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各种木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加上各种林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使木材加工业的木材消费量增大,带动原材料的进口.  相似文献   

9.
2019年在我国木材及制品对外贸易中,是极其困难的一年;由于木质家具产量下降,对木材、纤维板和刨花板等原料使用量的减少影响了进口,加上我国征收从美国进口高档木材关税等,使木材及制品进口受到影响;又由于国际林产品市场萎缩,林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实木复合地板和木质家具等木材加工产品出口量下降。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19年是我国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GDP达到99.09万亿元人民币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脱贫和新增就业人口等,对木材和木质家具等木制品需求量增加,加上我国继续停止天然林采伐等,为木材及相关木材加工产品进口提供了市场。去年我国木材与木制品贸易总金额为561.72亿美元,比去年下降12.11%;其中,进口金额229.83亿美元,同比下降12.06%;出口金额331.89亿美元,同比下降12.14%。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的10年间,我国木材产品对外贸易和木材加工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为了研究入世10年来我国木材产品对外贸易与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关系,文章选取林业第二产业木材加工产业产值、木材产品进出口额,并构造了木材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指数,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木材产品进口拉动了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木材产品出口。结合实证分析,从对外贸易、国内市场以及产业发展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区域集中度测算2003—2016年中国林产工业两位数产业集聚水平,并实证分析林产工业两位数产业集聚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1)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处于中度集聚状态,而造纸与纸制品制造业处于低度集聚状态;2)木材加工业集聚度呈上升趋势,而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与纸制品制造业集聚度呈下降趋势;3)中国林产工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广东、山东和浙江等沿海省份,但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分别在广西和四川有较快增长趋势;4)木材加工业集聚水平与其产业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与纸制品制造业集聚与其产业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原木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加工的半成品、产品出口量呈增长趋势。木材出口国和地区为北美、欧洲、苏联和东南亚,而进口国和地区主要有日本、欧洲、中国和南朝鲜。文中研究了木材贸易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和集团化倾向对木材贸易的影响。建议我国木材进出口应实行多元化和协调一致共同对外的方针,同时要优化木材产品结构并抑制某些木材产品的过热消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首先回顾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整体上概括当前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构建对外贸易政策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1998-2008年的林产品贸易数据, 对现有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评价; 得出结论:中国应将林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 贸易政策应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以扩大出口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为目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 改变外部经济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木材资源缺口基本保持在1.5亿m3左右,这部分主要靠进口木材来补充.中国木材的主要供应国俄罗斯鼓励发展国内木材深加工,特别是中国进口木材的主要供应地区俄远东已开始逐步限制原木出口.对此,本文分析了俄远东地区森林资源与木材生产状况,探讨了中俄远东木材贸易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中俄远东木材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中在剔除进口贸易对比较优势评价的影响、明确判定产品比较优势的标准以及对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显示性相对比较优势权重指数(WCA),并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对中国各类林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在剔除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后,中国的书报以及纸和纸浆2类林产品分别从1999年和2006年开始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各类林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纸和纸浆、书报,以及木家具3类林产品的比较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而原木等初级林产品以及木浆等中间品的出口比较优势仍然较低且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木质林产品出口市场,但近年来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出口增幅日益减小。文中选取2000-2015年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利用三元边际模型分析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的出口增长模式。结果表明,在2000-2015年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的出口增长驱动因素中,出口数量始终是最主要的。为刺激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出口再增长,应加强国内森林认证体系的发展,坚持林产企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数量价格双驱动"的出口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中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以73个开展森林认证的国家(地区)2015—2020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为被解释变量、森林认证证书数量为核心解释变量,结合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森林资源禀赋和加入WTO、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情况等影响因素,对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国所拥有的森林认证证书数量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林产品出口和进口;若贸易双方经济规模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均加入WTO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也会促进该国林产品出口和进口;本国森林资源丰富有助于林产品出口,同时会减少林产品进口;双边距离过远则会阻碍两国林产品出口和进口。建议我国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森林认证,通过深化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森林认证体系的交流与合作,保护森林、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shortfall of timber resource in China constantly keeps about 150 million m3, which mainly relies on import to fill in the gap. However, Russia, the key timber supply state of China, has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national intensive timber processing and therefore the Russian Far East Region started to gradually restrict log export. To this e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forest industry and timber production in Russian Far East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imber trade between Russian Far East and China. At the end, the paper presents policy recommendation for future timber trade between Russian Far East and China and views their forestry cooper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20.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木材相关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我国木材产量将调减1236万m3,到2000年,中国木材供需缺口将达5600万m3,其中大径材缺口将超过2000万m3.森工企业面临转型,传统木材工业调整经济结构,林业商品生产重点南移,木材相关行业如造纸业、家具业、建筑业及新兴的室内装饰业将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国家木材供需矛盾,我国仍将立足国内,扩大进口,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挖掘其它资源,并加强木材节约代用。面对此形势,林产工业应采取先进加工工艺,调整产品种类和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