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八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莲韵  王学聘 《林业科学》1994,30(2):117-123
从大兴安岭根河潮查、带岭、千佛山、崂山、黄山、紫金山、武夷山和西双版纳八个自然保护区采集到0—5cm土层林下土壤样品129个,从中分离出大量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表明:不同立地带森林土壤中芽孢杆菌的总数量、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出土率及占所分离芽孢杆菌的分离率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与土壤含水量、pH、单一养分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我们还对所分离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所属亚种进行了初步鉴定,对六种有害昆虫进行了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四个不同立地带-长白山,百花山,鼎湖山,尖峰岭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林下0-5cm土层土壤样品75个,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39株。其中芽孢杆菌的总数量和苏云金芽杆菌的出土率和分离率所有差异,pH偏中性和含水量稍高的土壤,菌数较高;而与所测的各种土壤养分无明显相关。对39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定:17株属库尔斯塔亚种,6株属松Zhu亚种,16株未定名。毒力测定表明:对杨扇舟蛾和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死率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通过细胞接合使苏云金芽抱杆菌的一些质粒进行转移的现象,首先是Gonzalez 等报道的,他们曾发现了一个高频率的质粒转移,特别是含有50 MDa 前毒素基因的质粒可以从苏云金芽孢杆菌Kurstaki 亚种HD_(73)转移到腊状芽孢杆菌(形成品体的HD_(73)的衍生物)或苏云金芽孢杆菌thuringiensis 亚种HD_(200)同时也发现了从Kurstaki 亚种菌株(HD_(263—1))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四个不同立地带——长白山、百花山、鼎湖山、尖峰岭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林下0~5cm土层土壤样品75个,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39株。其中芽孢杆菌的总数量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出土率和分离率有所差异,pH偏中性和含水量稍高的土壤,菌数较高;而与所测的各种土壤养分无明显相关。对39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定:17株属库尔斯塔亚种,6株属松蠋亚种,16株未定名。毒力测定表明:对杨扇舟蛾和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死率在50%以上的菌株约占70%;对榆蓝叶甲和黄粉甲幼虫均无明显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以及植物抗虫育种中的作用日益扩大。该类细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被重视,而正确的分类鉴定方法是进行该项研究的基础。目前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是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鞭毛抗原(H)的血清型以及营养细胞的酯酶型等,将其分为31个亚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进行了五种化学药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库尔斯达克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的抑菌实验。阐明了细菌杀虫剂与化学药剂混合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为稳定细菌杀虫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森林害虫的微生物杀虫剂,在商品化产品中应用了3个亚种,其中,Bacillus Kurstaki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该亚种的产品均用于防治森林害虫,而B.israelensis和B.tenebrionis亚种没有在林业上应用,但具防治一些甲虫的潜力。苏云金杆菌可利用价格低廉的蛋白质资源,如大豆粉进行液体培养,进而工厂化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向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各种不同规模的微生物学数据库相继问世,为快速、准确地对各类微生物特性进行分类,检索和鉴定提供了方便。我们对已知的苏云金杆菌的22个血清型29个亚种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酯酶分析,获得了各自独特的酯酶型,同时对其11项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以生化特性和酯酶型相结合的鉴定方法。为了更迅速地对其亚种进行鉴别和检索,本试验借助IBM PC/XT微型计算机对上述苏云金杆菌亚种所得结果进行检索、鉴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新疆、甘肃、宁夏三省(区)内的11个自然保护区--哈纳斯、小叶白蜡、天山云杉、野核桃、塔里木、东大山 山、六盘山、崆洞山、兴隆山、莲花山等自然保护区采集的260个森林土壤样品,进行了生态因子调查:分析了土壤PH、含水量、水解N、有效、速效K、全N、有机质;研究了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数量和种类生态分布。共分离苏云金芽孢杆菌42株,其出土率和分离率分别为11.53%和2.18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83016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培养和发酵条件下制备物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比较及小试产品对松毛虫等5种森林害虫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属苏云金芽孢杆菌库尔斯塔克亚种;三种不同制备方法的室内生测比较,以光密度测定法较其它两种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进行大量菌株筛选;83016菌株发酵产物和小试产品对马尾松毛虫等害虫有较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分属于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23个 H-血清型的30个亚种和3株新分离菌株孢子囊超薄切片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苏芸金杆菌30个亚种的芽孢和伴孢晶体在孢子囊中形成的部位、形状及数量有所不同。大部分亚种的伴孢晶体位于孢子囊的一端,以单个晶体存在于孢外膜之外,只有幕虫亚种(Subsp.finitimus)的伴孢晶体位于孢外膜之内。在孢子囊中晶体的形状分别为菱形、方形、圆形、不规则形。其数量大多数为一个。从不同森林土壤中分离到的87052、85020、85040三株菌,其中87052菌株伴孢晶体为圆形,与已知圆形伴孢晶体的亚种形态特征相似,其它两株菌在形态特征上与已知 30个亚种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对蚜虫的生物活性影响及作用方式,以苏云金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thuringiensis)为目的菌株,以发酵产物为材料。利用5种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喷雾处理柳蚜,72h校正死亡率为29.74%~78.88%,其浓度与及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苏云金杆菌亚种发酵液和发酵液滤液处理柳蚜后,12~24h柳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均被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21.06%~38.11%和4.69%~36.79%,其中18h、24h对SOD比活力的抑制达显著水平(p<0.05)。发酵液和滤液处理组18h前对柳蚜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的影响总体呈激活趋势,其中发酵液和滤液处理组分别在18h、12h对柳蚜CAT的激活率最高,其CAT比活力分别为对照的1.8890倍和2.9463倍。滤液处理组对柳蚜POD比活力总体呈激活作用,其激活率为14.78%~57.39%;发酵液处理组6h和18hPOD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时间点POD比活力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白蛾高毒Bt的筛选和杀虫蛋白基因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测定,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和本实验室保存的12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中筛选到16株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具有高毒力的菌株,用SDSPAGE和PCR-RFLP方法对16株Bt的杀虫蛋白和杀虫基因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1株Bt菌株中同时含有130 kDa和60或70 kDa的蛋白,1株同时舍有130和140 kDa的蛋白,3株只含有130 kDa的蛋白,1株含有30 kDa的蛋白;有14株Bt同时舍有cryl和cry2类杀虫蛋白基因,其中4株还包括cry9类基因,2株Bt中没有鉴定到已知基因类型,可能含有新的杀虫基因.16株Bt菌株均不舍cry3、cry4、cry8和cry10类基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286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7:3和6:4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荆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阿雏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599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2:8和1:9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择1.2%苦参碱.烟碱乳油、1.8%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等3种生物农药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效果达94%以上,1.8%阿维菌素校正死亡率达100%,苏云金杆菌用药10d后防治效果达89%;3种药剂以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为首选,苏云金杆菌次之;1.2%苦参碱.烟碱乳油地面喷雾以1000倍最佳,飞机喷洒每公顷0.375kg药液,盐0.15kg,尿素0.15kg比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苏氏克虫菌1号、2号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 2 %、87 6 %, 2号分别为76 0 %和84 0 %, 二者的效果差异由极显著降为显著水平。纵观其防治文山松毛虫幼虫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比2号的药效来得快, 且最终效果也强于2号。  相似文献   

18.
应用白僵菌Bbfj菌株、苏云金杆菌(Bt)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剂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混剂防效好于白僵菌Bbfj和Bt单剂,而且有一定的速效作用;筛选出Bbfj与Bt粉剂以2∶1比例混合防治最适,大规模防治平均效果达90%以上。Bbfj与Bt混合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配制马尾松毛虫复合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