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桁杆虾拖网作业是东海区海洋捕捞中的主要作业方式。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虾拖网的主要构件桁杆、叉纲进行理论力学分析,从而求得桁杆所受的弯矩、剪力、轴力及叉纲的拉力,桁杆与虾拖网下纲相连的吊纲和上纲网片对桁杆的张力。还进一步探索了弯矩和剪力沿桁杆的分布规律,最大拖速时桁杆所受最大拉压应力情况。为今后虾拖网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目缩结对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的选择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结构的调整,掌握网囊网目在不同缩结系数0.99、0.95、0.91时对桁杆虾拖网捕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影响,采用套网法对不同缩结系数的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缩结系数的减小,两种虾的选择性曲线向右偏移,较小体长范围内虾的选择率变小,说明可以释放一定数量的幼虾;但当所捕获的葛氏长臂虾和脊尾白虾体长达到某一值时,缩结系数的减小对两种虾的选择性已无明显影响,当缩结系数为0.95、0.91时,对应葛氏长臂虾体长分别为42.5、52.5 mm,对应脊尾白虾体长均为47.5 mm。研究表明,缩结系数降低后,两种虾的选择范围均变小,选择性尖锐度变强,本研究结果可为桁杆拖网过渡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渤海海域幼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过渡期后的桁杆虾拖网归属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欧洲地区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虾拖网渔业是世界上兼捕、抛弃问题最为严重的渔业.为了缓解虾拖网渔业的这一突出问题,世界各国、各组织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主要虾拖网渔业中开展了多样而有效的选择性研究.北大西洋北方长额虾Pandalus borealis拖网渔业、东北大西洋和地中海海螯虾Nephrops norvegicus拖网渔业是欧洲开展选择性研究最早、最全面的渔业,作者从上述2种虾拖网渔业及其兼捕、抛弃特点出发,通过对渔业中有关的尺寸选择性和种类选择性研究,特别是兼捕减少装置(BRD)的设计开发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渔业中有关兼捕减少技术措施的介绍,探讨了这2种渔业中选择性研究的特点及其对其他渔业选择性研究的借鉴意义,为我国今后开展虾拖网渔业选择性研究和渔业立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5年渔业资源监测船的生产调查资料和现场取样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广东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副渔获组成及其月变化等。结果表明: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副渔获种类多,主要为沿岸性底栖种类,组成结构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其中蟹类和鱼类是影响副渔获组成结构和月变化的优势类群;副渔获海上抛弃率很低,兼捕现象严重是现阶段虾拖网的主要问题,副渔获与目标虾类的平均重量比为6.8:1,平均产值比为2.5:1。为了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和促进虾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鱼、虾、蟹等的生活习性和行动差异开发适宜广东沿海虾拖网的选择性捕捞技术,减少副渔获的兼捕量。  相似文献   

5.
捕虾拖网,特别是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的兼捕和抛弃是全球最为突出的渔业问题,而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沿海对虾拖网渔业是典型的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在这些海域的捕虾拖网渔业中,大型海洋生物(海龟)和鱼类兼捕共存的特点使得选择性研究主要是以种类选择性为主,选择性装置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海龟释放装置(TED)和鱼类兼捕减少装置(BRD)上。通过归纳和对比这两种渔业中所开展的选择性研究,找出选择性虾拖网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结合不同渔业中有关兼捕减少的法律法规,为中国今后开展虾拖网渔业选择性研究以及虾拖网渔业相关技术措施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实际调查的方法对1440.00 m×253.49 m的单船底层拖网渔具结构、装配方法、操作技术、渔期渔场、经济效益与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网在东海区生产作业处于中下层,对海底的生态系统破坏较小,属于环境友好型网具。(2)浙江省台州市、温州市的单船底层拖网从业人员占渔业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单船底层拖网单船产值一般为230万~240万元,虽然其作业产值较桁杆拖虾网和帆张网稍低,但有所需作业人员少、操作简单的优点。研究建议将网囊改为采用横目装配,网目内径尺寸改为54 mm,以有效释放幼鱼、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通过浙普渔32228于2022年1月14日至1月18日所进行的拖网海上试验中改良网和对照网捕捞渔获物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建议的可取性。  相似文献   

7.
琵琶螺(Ficus)生活于浅海沙泥质的海底,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拖网常捕到的腹足纲软体动物,肉肥大供食用,壳可制工艺品。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元变量的南极磷虾拖网作业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为2.6 kn以及200 m水层流速为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存海龟仅有2科6属7种,且都处于濒危状态,国际上十分重视海龟保护工作。在海洋渔业捕捞活动中,经常误捕到海龟,捕虾拖网、刺网、延绳钓渔业对海龟资源的误捕和伤害性最大。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主导,各区域性渔业组织及捕鱼国政府部门为管理主体的法律政策框架,制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海龟养护、减少海龟误捕及伤害的决议性文件。主要的管理手段有:渔民培训、渔具渔法优化设计、信息收集与交流、港口检查措施、观察员制度、规范渔捞日志等。在技术措施方面,拖网捕捞中的"海龟逃生装置"、刺网捕捞中的"窄网"和提高拉杆长度、延绳钓渔业中采用的圆形钓钩和鲐鱼饵料,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我国的渔业管理制度对减少渔业活动中的海龟误捕伤害涉及不多,研究很少,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来指导,亟需完善。建议:(1)普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法和理念;(2)不断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3)制定可行的管理标准,并使用市场机制;(4)相应的控制手段要适当,并与其他措施相结合;(5)渔民培训与保育观念的宣传。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可持续性渔业,为进一步规范海洋捕捞、减少对海龟等珍稀物种的伤害误捕提供了契机,如何与国际社会的管理"接轨",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渔民生计的"双赢",都是需要管理部门着重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拖网绞车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该方案以拖网曳纲张力为控制对象,用PLC和变频器实现交流电机的变频控制,使拖网绞车保持恒张力状态。介绍了拖网绞车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和基本组成,对绞车变频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运转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拖网绞车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鞍列岛海域虾类资源密度变化的主要种类。虾类的群落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206.7 kg/km~2和117.4×103ind/km~2),而秋季降至最低(46.9 kg/km~2和28.7×103ind/km~2)。马鞍列岛海域虾类的丰富度指数(D)为1.12~1.55,多样性指数(H')为0.84~1.55,均匀度指数(J')为0.41~0.76,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各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对台州玉环市鳗鱼延绳钓的渔具结构、操作方法、作业方式、主要捕捞对象、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鳗鱼延绳钓是根据主要捕捞对象的摄食习性,利用真饵单钩钓取渔获物,以达到捕鱼目的的一种漂流延绳真饵单钩钓。(2)鳗鱼延绳钓主捕鳗鱼,兼捕带鱼、鲨鱼等,具有较强的选择性。(3)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合理调整支线间距,提高燃油补贴。(4)针对北方渔船偷捕问题,政府和本地渔民合作以遏制此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闭壳肌中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等4个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基于活品虾夷扇贝的商品流通链分别进行湿藏和干藏处理,捕后贮藏分为离水至甲板、运输船中转、港口卸货、基地缓冲池和净化等5个关键环节,共设10个采样点。结果表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表现出ACP及SOD活力,CAT活力很低,LSZ则未检出活力;在捕后106 h内,ACP活力呈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SOD活力则呈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二者与虾夷扇贝所受胁迫强度均有相关性。研究表明,闭壳肌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ACP及SOD可以作为活品扇贝的胁迫应答因子及品质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捕后虾夷扇贝闭壳肌免疫因子与活品品质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闭壳肌中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等4个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基于活品虾夷扇贝的商品流通链分别进行湿藏和干藏处理,捕后贮藏分为离水至甲板、运输船中转、港口卸货、基地缓冲池和净化等5个关键环节,共设10个采样点。结果表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表现出ACP及SOD活力,CAT活力很低,LSZ则未检出活力;在捕后106 h内,ACP活力呈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SOD活力则呈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二者与虾夷扇贝所受胁迫强度均有相关性。研究表明,闭壳肌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ACP及SOD可以作为活品扇贝的胁迫应答因子及品质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9年8月、10月两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等,对天津海域渔业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估,分析其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夏秋季调查海域共发现游泳动物9目20科27属30种,秋季种类数大于夏季。口虾蛄、火枪乌贼、矛尾虾虎鱼均为两个季节的优势种。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0.60 kg/h、1193.88 ind/h,平均多样性指数、均与度指数、丰度指数分别为2.026、0.566、1.130。  相似文献   

16.
手纲冲角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假设手纲、空纲成直线状、浮纲、沉纲呈悬链线状的前提下,利用悬链线各因素与手纲冲角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确立了计算单船底拖网作业手纲冲角近似值的逐步校正法。并推广应用于双船底拖网作业中的曳纲水平冲角、空纲的水平冲角、上袖端的内顷率、上片网衣在沉纲前上方的遮盖面积以及遮盖率等的近似值计算。  相似文献   

17.
<正> 1 拉网法。这是最常用的轮捕鱼、虾的方法。在起捕前将鱼、虾停食1天,起捕时,少量投饵5~15分钟,将吃食鱼、虾引诱在食场中。清理好拉网,用船将拉网顺食场轻轻地放入池中,围住食场,再收紧网具,当网拉拢靠岸后,在深水区分拣鱼,分拣时,将上纲稍微沉入水中,让小规格鱼游出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2)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P< 0.05);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3)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P< 0.05);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2.6 kn和200 m水层流速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4)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5)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分析池养罗氏沼虾的生长状况、主要病原感染情况、遗传多样性、水质以及感染WSSV罗氏沼虾生长存活试验,探讨池养罗氏沼虾生长缓慢原因。结果表明:2016年生长正常与生长欠佳两类池塘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介于0.632 2~0.687 2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583 1~0.635 4之间,属于高度多态性,两种生长类型池塘罗氏沼虾各遗传参数指标和水质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正常池塘罗氏沼虾在养殖50、100和150 d,体长、体质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生长欠佳池塘罗氏沼虾(P0.05),EHP、WSSV和IHHNV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生长欠佳池塘(P0.05),养殖220 d,两类池塘各生长状况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类池塘沼虾携带上述病原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前3次检疫结果(P0.05),同时生长正常池塘阳性检出率更高,雄虾数量更少,与2014、2015年调查塘干塘起捕前结果类似;人工感染WSSV罗氏沼虾,感染15、30和45 d,各浓度组生长状况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生长状况指标均随着感染浓度的上升逐步降低。据此结合养殖中后期每隔10 d左右捕大留小的生产工艺,认为水质、种质差异或退化引起池塘罗氏沼虾生长缓慢可能性很小,而感染特定病原引起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可能性较大,且感染特定病原对雄虾生长的影响可能大于雌虾。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使用的捕捞乌贼的工具主要有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对网与张网是把乌贼作为兼捕对象,在产卵场外围拦捕产卵群体,使能到达产卵场的亲乌贼数量锐减。张网对稚仔乌贼的损害也很大。乌贼拖网过多地拥挤在狭窄的渔场上反复拖曳,使产卵附着物柳珊瑚、海藻等遭到损坏,从而破坏了产卵场的繁殖生态环境。扳罾的产量有限,不是主要的捕捞工具。乌贼笼除少量试验外,仍被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