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玉米小斑病病菌野生型菌株为试材,探索不同植物组织培养基、温度、培养时间、高低温诱导、光照等条件对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组配18种植物组织培养基,共18个处理,3次重复;设A、B 2个供试温度处理,温度梯度设9个处理,3次重复;设9个培养时间段,3次重复;设6个高、低温诱导处理,3次重复;设6种不同光照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分生孢子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100.0 g高粱、0.2 g硫酸镁、0.2 g磷酸钠、15.0 g玉米叶的7号培养基最佳,产孢量最多,产孢量为16.8×10~4个/g;配方为100 g玉米粒、0.2 g硫酸镁、0.2 g磷酸钠、15.0 g玉米叶的9号培养基次之,产孢量第2,产孢量为10.8×10~4个/g。在温度为24℃条件下培养的产孢量最多;培养时间在35 d内,培养的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多;高温为35℃、低温为4℃诱导对玉米小斑病病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经过高、低温诱导后产生的部分分生孢子一端连接1节分生孢子梗;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度为2 000 lx,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高。研究认为,能促进玉米小斑病病菌分生孢子产量增加的最佳组织培养基配方为100 g高粱、0.2 g硫酸镁、0.2 g磷酸钠、15.0 g玉米叶;该培养基在24℃、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度为2 000 lx的条件下,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培养时间在35 d内时,培养的时间越长,产孢量越高;在高温为35℃、低温为4℃下诱导,对玉米小斑病病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诱导后产生的部分分生孢子形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期获得大量分生孢子或带大量分生孢子的菌粒接种体,为大田开展抗病性鉴定接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从玉米大斑病典型病斑中分离出来的菌株为试材,探索25种谷物粒培养基、8个温度梯度、7个培养时间段、5种不同光照、菌株代数从第3至10代等条件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分生孢子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小麦100 g、甘露醇2. 5 g、玉米叶15 g的9号培养基最佳,产孢量最多,产孢量为1. 69×105个/g; 20℃温度条件下培养产孢量最多;培养时间在11 d内,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显著增加,培养时间在11~25 d,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显著减少;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高;供试菌株不同代数产孢量差异显著,以第3代产孢量最多,第3~10代产孢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递减。【结论】能促进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增加的最佳谷物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100 g、甘露醇2. 5 g、玉米叶15 g的9号培养基;该培养基在20℃、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条件下,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培养时间在11 d内,培养时间越长产孢量越高;菌株不同代数产孢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3.
玉米灰斑病菌在叶片上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灰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采用生物学方法筛选适于灰斑病菌产孢培养基和分生孢子萌发条件,再用水合氯醛和乳酚油染色法对玉蜀黍尾孢菌在叶片及其内部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产孢培养基:玉米叶粉琼脂培养基(MLPA)和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MLPCA)适于培养玉米灰斑病菌产孢,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是由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引起的一种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本研究旨在确定影响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明确GATA家族成员基因在分生孢子形成时期的表达特征,为深入解析调控病菌发育及致病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试材,探索13种不同培养基(乳糖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茎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茎秆琼脂培养基、玉米叶片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叶片琼脂培养基、玉米籽粒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籽粒琼脂培养基、玉米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基本培养基、水琼脂培养基)、5种碳源(乳糖、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以乳糖酪蛋白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以5 g·L~(-1)的量分别添加不同的氮源(牛肉膏、蛋白胨、NH_4Cl、KNO_3、(NH_4)_2SO_4、NH_4NO_3)、pH(4、5、6、7、8、9)、温度(15、20、25、30、35℃)及光照强度(1 500、3 000、6 000、9 000 lx)等条件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析病菌菌丝形成时期和分生孢子形成时期GATA家族5个成员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发现产孢量最大的培养条件为玉米叶片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碳源为乳糖,培养温度为25℃,pH 8,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6 000 lx。另外,还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KNO_3可显著提高分生孢子产量。对GATA家族5个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表明,与菌丝时期相比,在分生孢子形成时期GATA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其他基因(GATA1、GATA3、GATA4、GATA5)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结论】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最佳培养条件;根据GATA家族5个基因相对表达分析结果,推测GATA2可能参与了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疆桃树腐烂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引起南疆桃树腐烂病菌的无性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致病性的测定,明确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量分生孢子器大小、腔室数量、分生孢子形状和大小;将桃树腐烂病菌分别接种于桃树、梨树、苹果树、枣树、杨树、柳树、胡杨树的枝条上,观察发病情况,测定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将病原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源条件下,观察记录培养性状.[结果]病菌分生孢子器具有10~15个腔室,分生孢子腊肠形;病原菌均能成功侵染7种树木,在桃树、苹果树、梨树寄主上病斑扩展速率和形成产孢体较快;病原菌在5~35℃均能生长,在pH 1~9菌丝生长存在差异性,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速率、形成产孢体速率和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根据无性形态特征鉴定病原菌为桃幹枯蕉孢菌(C.leucostma Sace.).病原菌能使7种不同寄主感病,但在病斑扩展速度和形成产孢体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5~6,在全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好,形成产孢体最快且数量最多;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膏.  相似文献   

6.
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营养条件以及培养环境条件下,测试了甘薯黑斑病菌的生长速度以及产孢量。结果表明: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Ellis et Halsted)在13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番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胡萝卜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分生孢子产孢量以在PDA培养基上最多,在玉米粉培养基上最少。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在15℃下分生孢子产孢量最大。在全光照环境下生长最好,全黑暗下次之,光暗交替条件下较差,光照条件对黑斑病菌分生孢子产孢量没有明显差别。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6~8,最适pH值为8,分生孢子最适产孢pH值为10。在真菌生理培养基上,以淀粉为最佳碳源,以酵母膏为最佳氮源。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52℃、5 min,47℃、5 min和50℃、5 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操作方法简便、产孢效果好、适宜于大多数灰梨孢菌的产孢培养基,为灰梨孢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从水稻、香蕉和杂草马唐上分离获得6个灰梨孢菌菌株,接种于紫花鸭趾草、高粱粒和大麦粒等9种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培养基对灰梨孢菌产孢量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高粱粒、大麦粒和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6个菌株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紫花鸭趾草培养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常用的高粱粒培养基相比,6个菌株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对香蕉和水稻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在4℃冰箱中,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保存蕉瘟病和稻瘟病菌菌种,两年后病菌仍具有生活力.[结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是适宜于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理想培养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也适合于保存灰梨孢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平板培养基的组分构成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为薄壁分生孢子的制备培养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方法]以4个常规稻曲病菌株Uv-34、Uv-105、Uv-110和Uv-111为试验材料,采取常规的固体培养技术程序,分别测试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的马铃薯含量及蔗糖含量对薄壁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水(非糖)和4种糖(蔗糖、核糖、木糖和山梨糖)与马铃薯组配形成的固体培养基(PA、PSA、PRA、PXA和PSoA)上的产孢量、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孢子数量的时间变化动态及在PA固体培养基上4个菌株的产孢表现.[结果]在PSA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为10g/L时产孢量最高(1.69×106个/mL),马铃薯含量以50.0g/L时的产孢量最高(1.18×106个/mL).在PA、PSA、PRA、PXA和PSoA等平板培养基上,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6.98×106、4.63×106、11.92×106、0.84×106和0.01×106个/mL.在15d的连续培养中,于PSA培养基上培养5d后产孢量开始大幅下降,而在PA和PRA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基本稳定或保持上升趋势.在PA培养基上,4个供试稻曲病菌株均能正常大量产孢.[结论]稻曲病菌能在含马铃薯的常规固体培养基上产孢;PA是日常制备培养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的简单易用培养基;PRA是制备培养薄壁分生孢子的高产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枣树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枣树腐烂病菌来源,为生产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分别接种于30;枣树树皮培养基、果实、枝条和田间接种枝条,观察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度及产孢情况.[结果]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上,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7d内产孢,来源于柳树、苹果、沙枣、枣树腐烂病菌在30 d内先后产生橘黄色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沙枣、枣树、胡杨及杨树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果上产孢,来源于苹果和梨树腐烂病菌未在果实上形成产孢体;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树离体枝条上产孢并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桃树和沙枣树腐烂病菌在枝条上的侵染速度最快.田间枝条接种测定中来源于胡杨腐烂病菌病斑扩展速度最快,接种胡杨和梨树腐烂病菌的枝条在15 d内产生小黑点并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繁殖并能形成产孢体,并能产生分生孢子角;均能侵染枣树离体组织和田间健康枝条,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 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 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 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紫斑病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田间具有典型病斑的发病大蒜叶片上分离病菌并培养,形态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得到的病菌为大蒜紫斑病病菌,属葱链格孢(Alternaria porri(Elliott)Cif.)。培养条件研究表明,病菌在马铃薯葱汁琼胶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也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30℃,低于18℃或者高于37℃均不适宜生长,菌丝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6℃;病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6℃,产孢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菌丝在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在连续黑暗条件下产孢最多;在pH5~12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以pH8产孢最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和田间观察试验,对玉米小班病的重要流行环节——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孢子梗产生较快;保湿10 h病斑很少产孢,25 h后大量产孢,到35 h后产孢基本不再增加;在直射光下病斑不产孢,在散射光下产孢量大于在黑暗条件下产孢量;病斑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6℃,5℃以下、35℃以上不能产孢。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单株病斑产孢量有所减少。孢子飞散白天多于夜间。阿米西达、代森锰锌(新万生、大生)、炭疽福美、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毒力较强,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醇、甲霜灵等药剂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3.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pH值条件及不同营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病菌菌丝生长量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PDA+VB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其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最大;②菌丝在30 ℃下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病菌孢子在25 ℃下萌发速度最快;③病菌菌丝在pH值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筛选培养基成分最佳配比;用PA-2菌株制成可湿性粉剂用于杂草藜田间防除试验.[结果]经优化后,PA-2菌株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4.60 g/L、大豆粉46.35 g/L、NaCl 2.59 g/L、MgSO40.52 g/L、KCl 0.78 g/L、K2HPO46.50 g/L、(NH4)2SO40.5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8%、培养时间120 h.田间防除试验结果表明,PA-2可湿性粉剂对杂草藜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75.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降低发酵成本,适合发酵放大试验及相关剂型的开发研究;可采用PA-2菌株生产菌剂应用于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15.
用常规方法培养,观察洋葱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病菌生长的 pH 值为3~11;光照能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病菌在添加硫酸镁和碳酸钙的 PDA 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16.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17.
桃叶缘斑病是2018年广西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针对其病原芦苇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桃叶缘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条件不同,病菌菌丝在燕麦培养基、25℃、pH 5.0~7.0及每天12 h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61℃处理10 min菌丝死亡.病菌产孢最适条件为察氏培养基、28℃、pH6.0及每天12h光照;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而菌丝损伤处理和变温培养更易诱导病菌产孢.这一研究提示营养、温度、pH、光照周期等环境条件对桃叶缘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婧  夏瑞 《广东农业科学》2009,(3):87-90,99
研究了温度、pH值、培养基对富贵竹炭疽病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并测定了3种药剂对富贵竹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力.经测定该菌菌丝在10-35℃均能生长,其中28℃为最适;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5-35%,30~35℃产生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15-30℃萌发较好.在pH3.0~10.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5.0~7.0;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值为9.0-10.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6.0-7.0.在供试的3种培养基中.PDA是最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培养菌丝生长速度减缓.但产孢量更高.药剂抑菌力测定试验显示,72%疽仙试剂对富贵竹的炭疽病菌抑菌力和药效的保持能力较好,推荐使用浓度为800~1000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苹果树的致病性,确定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来源,为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及降低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源于梨树、苹果、杨树、沙枣、胡杨、枣树、柳树及核桃腐烂病菌,接种于30;苹果树皮培养基、苹果果实、叶片、离体枝条及田间枝条上观察产孢情况,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结果]来源于梨树和胡杨树腐烂病菌在果实上侵染速度最快且能形成产孢体.来源于梨树、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在离体枝条上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胡杨和柳树的腐烂病菌未能侵染苹果叶片.来源于苹果、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成功侵染田间枝条且在20 d内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的腐烂病病菌均能在30;苹果树皮培养基上形成产孢体,能成功侵染果实、叶片及离体枝条,但在病斑扩展速率和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来源于梨树、苹果、胡杨、红枣的病原菌均能在苹果田间枝条上侵染成功.  相似文献   

20.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 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