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食用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本文主要研究了棕榈油在不同温度和煎炸时间下的品质变化,分别用过氧化值、酸价、羰基价、茴香胺值为指标来衡量其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煎炸时间的不断增加,各指标值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同一加热温度下煎炸时间越长,各指标的数值越大。  相似文献   

2.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反映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试验选用日常食用的植物油,针对人们贮存和大豆油的方式以及市场上油炸行业反复使用植物油脂时间的长短,探讨在常温条件下不同贮存方式对植物油脂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口放置的植物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高于封口放置,两者都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三种植物油中,大豆色拉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的临安山核桃为试验材料,探究冷冻(-18℃)、冷藏(4℃)和常温(2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山核桃油脂品质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碘值、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酚、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上升后下降,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呈上升趋势。低温贮藏能抑制山核桃的脂质氧化,维持其抗氧化活性。从山核桃贮藏的实际出发,若贮藏期在5个月内,考虑到耗能、技术等因素,宜采用冷藏(4℃),贮藏5个月以上时,宜采用冷冻贮藏(-18℃)。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平行电极板检测大豆油加热及贮存过程中介电特征值电容和电导的变化情况,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等品质指标,分析大豆油品质参数与介电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和电导与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3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一一对应的线性相关性,较高温加热后其相关系数大于较低温加热的;经200℃高温加热后,过氧化值与电导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2 9,电导与介电常数相比,更适合评价油脂的品质,进一步说明了当大豆油品质劣变较严重时,更适合采用电导为指标定量描述其品质。采用介电特性参数无损检测大豆油品质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适合家庭存放杏仁的贮藏温度和时间。方法以"龙王冒"生杏仁为原料,分别测定不同贮藏温度(4℃、室温和35℃)与贮藏时间(0~4周)杏仁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并根据国家限量标准做出评判。结果在4周的贮藏期内,采取4℃、室温和35℃贮藏"龙王冒"生杏仁,杏仁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均未超标,在贮藏期内4℃贮藏效果最好,35℃与室温差异不显著。结论 4℃下贮藏4周的杏仁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均可达到国家标准(GB2716-2005)。  相似文献   

6.
范晨  范柳萍  刘元法  李进伟  陶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79-21782
[目的]比较几种抗氧化剂对棕榈油在常压高温煎炸马铃薯条的过程中抗氧化效果。[方法]以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以及P-茴香胺值4个指标作为评价油脂稳定性的指标,研究与比较3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A、BHT和TBHQ)和2种天然抗氧化剂(植酸和茶多酚)对棕榈油在常压高温煎炸马铃薯条的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效果。[结果]3种合成抗氧化剂中,以TBHQ的效果最好,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其最佳添加量为0.016 g/100 g;BHT的效果略优于BHA,其最佳添加量均为0.02 g/100 g。2种天然抗氧化剂中,茶多酚的效果优于植酸,最佳添加量分别为:茶多酚0.003 g/100 g,植酸0.016 g/100 g。TBHQ与茶多酚相比,前者在煎炸油中的抗氧化控制劣变的效果较好,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总体而言,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食用油脂储藏稳定性的研究是确保油脂储藏期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中央储备粮青岛直属库莱西分库3号、5号、7号油罐中储存的大豆原油为研究对象,准确扦取油罐上层、中层、下层不同位置的大豆原油,通过检测其过氧化值、酸值、p-茴香胺值,以此进一步研究其储藏稳定性,旨在为大豆原油储藏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油罐中大豆原油的POV值为上层下层中层;油罐中大豆原油的AV值为上层下层中层;大豆原油的p-茴香胺值为上层下层中层,油罐中层大豆原油的储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瘦比对储存期间香肠油脂氧化程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1∶3、2∶3三种不同的肥瘦比(肥肉∶瘦肉),制作成中式香肠,在常温下储存6周,每周定期测定香肠的POV(过氧化值)、AV(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pH值、亮度(L*)、红色度(a*)以及黄色度(b*),并由此来比较不同的肥瘦比对香肠油脂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3组香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油脂氧化,并且肥瘦比为1∶3的香肠油脂氧化程度最大且速度最快;肥瘦比为2∶3的香肠油脂氧化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配方指导篇     
种公日粮玉米豆饼麦麸苜蓿草粉小麦鱼粉大豆油脂食盐复合预混剂预混料配方中各种原料用量活性成分在配合饲料中用量(%)在复合添加剂预混料中用量(%)微量元素预混剂0.220.0维生素预混料氯化胆碱赖氨酸抗生素抗氧化剂(BHT)调味剂载体(麸粉)0.020.050.150.0050.010.05-2.05.015.00.51.05.051.5种公猪饲料配方一非配种期(%)配种期(%)剂64.012.015.06.0---1.50.51.064.019.8-6.04.21.22.31.00.51.0(摘自《猪的饲料配制与配方》,韩俊文)种公猪饲料配方二(摘自《猪的营养与饲料》,杨在宾,李祥明)种公猪饲料配方三日粮非配种期(%)配种(%)玉米豆饼…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依次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茶籽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温煎炸条件下茶籽油各理化指标的变化及酚类物质的耗损规律,为合理食用茶籽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检测茶籽油在煎炸过程中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茴香胺值、极性化合物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多酚类物质含量等指标来判断茶籽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及煎炸温度的升高,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茴香胺值、极性化合物含量均逐渐升高,碘值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煎炸过程中茶籽油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煎炸温度在160、180和200℃时,煎炸20 h后多酚类物质含量急剧减少,32 h时酚类物质损耗率分别达82.93%、85.22%、92.13%。[结论]茶籽油营养成分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和煎炸温度的升高而不断损失,油脂品质下降明显,因此要严格控制茶籽油的煎炸时间及煎炸温度以延长茶籽油的煎炸寿命。  相似文献   

13.
不同脂肪源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组成和肝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鱼油为对照组(FO),分别以1/2猪油(PL)、1/2大豆油(SO)、1/2葵花籽油(SFO)、1/2棕榈油(PO)、1/2玉米油(CO)替代1/2鱼油作为脂肪源,配制6组等氮(49.43%±0.19%)等能((18.09±0.03)MJ/kg)的饲料,对鳡幼鱼(体长(6.89±0.20)cm,体质量(3.09±0.23)g)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研究部分替代鱼油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组成以及肝脏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以葵花籽油替代组最大,其次是对照组和大豆油替代组;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玉米油替代组和猪油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玉米油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猪油替代组幼鱼肝脏细胞中脂滴较其他组明显;在本研究的替代比例下,综合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的影响,认为葵花籽油、棕榈油、豆油可以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  相似文献   

14.
以40%乳猪浓缩料为研究对象,设4个抗氧化剂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乙氧基喹啉(EMQ)组、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组、维生素E(VE)组、复合抗氧化剂(CA)组和对照组(不添加抗氧化剂),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料置37℃恒温培养箱,每隔7 d取样,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期56 d,研究不同种类抗氧化剂对饲料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饲料在第21天出现酸败味,42 d时酸败味加重,而4个抗氧化剂组酸败味大多出现在第35天且加重不明显;各处理组第28天的酸价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VE组的酸价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4个抗氧化剂组过氧化值的峰值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EMQ组的过氧化值在各时间点均较低;4个抗氧化剂组在各时间点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4种抗氧化剂均可降低或延缓40%乳猪浓缩料脂肪的氧化酸败.推荐剂量的EMQ和VE可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而BHT和CA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低温压榨、高温压榨花生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花生油、高温压榨花生油的色泽分别为黄﹕红(12﹕1.8)和黄﹕红(15﹕2.7);烟点分别为220℃和260℃;酸价分别为0.50毫克/克和0.97毫克/克;过氧化值分别为2.16mmol/千克和2.44mmol/千克。经油炸实验表明:90分钟内,低温压榨花生油酸价增加了76.08%,过氧化值增加了70.78%;高温压榨花生油酸价增加了59.17%,过氧化值增加了71.43%,低温压榨花生油比高温压榨花生油更适合日常煎炸。  相似文献   

16.
鱼油是最重要的脂质来源,但由于其产量低和成本高,迫使饲料行业寻找替代鱼油的脂质资源。试验通过饲喂牛蛙不同来源的脂质,观察不同来源脂质对牛蛙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身体组成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牛蛙饲料中分别含有鱼油(FO)、家禽脂肪(PF)、猪油(PL)、大豆油(SO)和棕榈油(PO)5.2%,饲喂8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脂质对牛蛙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FO组、SO组和PO组的体重增加和饲料摄入量并没有显著差异,身体组成、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组成也没有受到脂质来源的影响。不同组间饲料的表观消化率系数(ADC)和脂质成分测试差异显著(P0.05),FO组和SO组ADC最高,PF组最低。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反映了饲粮脂质的脂肪酸组成。不同的脂质来源对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F组和PL组活性较低。试验结果表明,SO组和PO组的脂质作用效果较好,可取代鱼油,且无副作用。大豆油和棕榈油对牛蛙身体组成无影响,且牛蛙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通过调节不同脂质来源进行调整。此外,大豆油和棕榈油还能提高肝脏脂质代谢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苹果多酚在富油植物蛋白饮料中的抗氧化效果,将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二酚、苹果多酚3种不同的抗氧化剂分别加入到花生乳饮料中,常温贮藏,通过测定样品中油脂的过氧化值、酸价、TBA值,考查苹果多酚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在富油植物蛋白饮料中的抗氧化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挤压加工对菜籽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五因素五水平二分之一实施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挤压系统参数(模孔长度、模孔直径、套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对干法挤压膨化带壳菜籽制油工艺中制得的压榨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POV)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法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有一定的影响。与传统工艺制得压榨菜籽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榨笼中挤出的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明显低于传统压榨菜籽油。油脂品质超过四级压榨油,接近三级压榨菜籽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气调包装酱牛肉在加速氧化过程中自由基含量与脂肪氧化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以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EPR)评价酱牛肉脂肪氧化过程的可行性办法。在60℃的加速氧化贮藏条件下,以70%CO_2+30%N_2的气调包装酱牛肉为研究对象,以p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茴香胺值(Anisidine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ation value,POV)这4种常用的评价食品脂肪氧化程度的理化指标代表酱牛肉的脂肪氧化过程,并利用EPR测定来源于酱牛肉脂肪中自由基的含量,通过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探究EPR评价气调包装酱牛肉脂肪氧化的可行性。酱牛肉脂肪中的自由基含量与各理化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700。  相似文献   

20.
以白鲢(H ypophthalmichth ys molitrix)鱼骨为原料,采用湿法粉碎的方法制备微粒化鱼骨泥,研究不同的加工方式(常温加冰、低温冷冻和120℃蒸煮)对鱼骨泥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泥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的含量分别约为35%、20%、32%00和9%,加工方式对微粒化鱼骨泥的粗蛋白、粗灰分和矿物盐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鱼骨泥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采用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加工的鱼骨泥的主要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P<0.05)高于采用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组的;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钙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加工组的.以上结果说明,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2种加工方式的,但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脂肪含量和过氧化值相对较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