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1 0株猪源双歧杆菌对仔猪小肠不同肠段的粘附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双歧杆菌菌株对肠道的粘附情况差异较大 ,其中有 4株双歧杆菌粘附性较好 ;有粘附特性的双歧杆菌粘附能力与所作用肠段有关 ;异物可增强双歧杆菌的粘附 ;观察到 1株未见报道的形态变异菌 ,杆状菌体上有多突起  相似文献   

2.
研究两歧双歧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歧双歧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两歧双歧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肠粘液糖蛋白经两歧双歧杆菌处理后,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作用受到抑制,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十二指肠、空肠粘液上的粘附率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体外粘附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实验室保存的24株乳酸菌菌种做了对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的体外粘附性试验。发现双歧杆菌的粘附能力较高,平均在 10.5个/细胞;乳杆菌的粘附能力较低,平均在 3.2个/细胞;球菌的粘附能力很低,平均在 2.3个/细胞。其中双歧杆菌中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02菌株粘附能力最好,达到(18.4±2.7)个/细胞。乳杆菌中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99101粘附能力最好,达到(10.2±1.8)个/细胞。同时,同种不同株的乳酸菌粘附能力有差异,而同属中,来自人粪便与来自猪粪便的乳酸菌的粘附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为进一步研制适用于朱鹮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性。【方法】无菌采集健康朱鹮的新鲜粪便,分离、培养、鉴定其细菌。以小白鼠和小鸡为试验动物,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分离的细菌对动物是否有致病性。【结果】从朱鹮粪便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泛酸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短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粪肠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少酸链球菌、肠膜链球菌、乳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和粪拟杆菌。其中,环状芽孢杆菌和泛酸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和小鸡死亡;短乳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但对小鸡无致病性;其他菌株对小白鼠和小鸡无致病性。【结论】分离鉴定出的朱鹮消化道22株细菌,其中适合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细菌有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使昆明小白鼠致脾虚,用双歧杆菌纯制剂治疗后,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并结肠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脾虚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大量减少(P<0.01);用双歧杆菌纯制剂治疗6d~12d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减少(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量增多(P<0.01);治疗组结肠组织学观察显示,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黏膜微绒毛排列紊乱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从健康朱鹮粪便中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经实验室鉴定为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双歧杆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类及诺氟沙星有耐药性;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致病性。利用此菌进行微胶囊研制,同时进行了包埋效率、包埋产率、贮存稳定性、耐胃酸性、肠溶性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微胶囊包埋效率达到83.4%,活菌数达到5.8×1011g-1,能抵抗胃酸,有较好的肠溶性和一定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健康犬肠道乳酸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健康犬的肠道中分离并鉴定出5株乳酸杆菌,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肠乳杆菌1株、发酵乳杆菌1株。根据其耐胆盐、生长表现等特性选择2株嗜酸乳杆菌(D1-3、D4-3),作进一步的耐酸性、粘附性、抑菌作用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D1-3和D4-3菌株能耐受高达6.0g/L的胆盐以及pH值低至2.0的酸性环境,对犬肠粘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白鼠无毒性。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作为婴幼儿肠道的优势菌,是最常用的益生菌之一,但对氧气具有高度敏感性,因而双歧杆菌的分离、培养和应用面临较大困难.利用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从湖南采集的健康人的母乳中分离出19株乳酸菌.鉴定结果显示,其中7株双歧杆菌分别为1株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ungum)、2株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n)和4株短双歧杆菌(B.breve).长双歧杆菌S1和短双歧杆菌S3在pH 2.5的人工胃液中耐受性较好;短双歧杆菌S3在0.1%胆盐中存活率较高,达到75.50%;短双歧杆菌S3和S11在液体培养基中非厌氧条件下培养时的生长能力较强.短双歧杆菌S3有望作为一株优良的益生菌株,应用于双歧杆菌相关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对正常小白鼠免疫调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对正常小白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两株菌对正常小白鼠体重、脾/体重和肾/体重比无显著性影响;对肝/体重比有增加趋势;能显著增加血液中IgA,IgG,C3,C4,IL-2,IL-6和IL-8的含量(P<0.05),婴儿双歧杆菌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可极显著增加IgM的含量(P<0.01)。两株菌均可显著增加双歧杆菌(P<0.05)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肠杆菌的数量(P<0.05)。实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对正常BALB/C小白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正相调节作用,并具有良好调节肠道菌群能力,婴儿双歧杆菌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10.
黄剑飞  李健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9-2781
[目的]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在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 mol/L LiCl提取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鉴定在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中分子量及参与粘附的特异蛋白。[结果]对提取的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进行SDS-PAGE后,发现仅出现一条明显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为29.58 kDa。经蛋白印迹分析,该蛋白质参与了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纳豆芽孢杆菌全菌蛋白在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中有一个相同的粘附受体,蛋白分子量为13.91 kDa;健康个体还有一个粘附受体,分子量是29.86 kDa。[结论]纳豆芽孢杆菌的表面蛋白在对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鲍氏不动杆菌MF1株的粘附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取从患病鳜鱼体内分离到的鲍氏不动杆菌 M F1株和3株 A T C C不动杆菌参考株做血凝试验( H A),13种不同动物的红细胞对4株不动杆菌的血凝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鲍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 annii) M F1株能凝集人 O 型血以及鸡、鼠、绵羊、鲢、黄鳝等5种动物的红细胞, 不凝集鳜、罗非鱼、鲫、团头舫、鲤、欧洲鳗、鳙的红细胞, 且该种血凝不能被甘露糖抑制; 其它3株 A T C C参考菌株对13种红细胞均不能发生凝集。4株不动杆菌的粘附实验表明, M F1株可以粘附 H Ep2细胞, 每细胞粘附菌在20个以上, 菌体粘附于细胞四周; 3株 A T C C不动杆菌参考株对 H Ep2细胞不具粘附特性。以上4株不动杆菌对 E P C细胞 (鲤鱼乳头状上皮瘤细胞系) 均无粘附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2株双歧杆菌,对其进行了种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1株为两歧双歧杆菌,1株为短歧双歧杆菌,且有凝乳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集雏鸡小肠黏膜内容物,在MRS培养基上厌氧培养,分离出2株菌株,对其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观察以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肠球菌和短乳杆菌。研究不同温度和接种量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时,40℃厌氧培养10h后,生长最旺盛。与双歧杆菌配伍培养,得到三种菌的最适比为3:1:1。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特色的小香猪为筛选源,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香猪粪便中筛选出29株具双歧杆菌形态特征的菌株.有6株菌降胆固醇能力好且耐酸耐胆盐性能良好,其中BZ24对胆固醇的去除能力最高,降胆固醇率达到33.39%.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这6株菌分别为小猪双岐杆菌1株、青春双岐杆菌1株、猪双歧杆菌2株、动物双歧杆菌2株.  相似文献   

15.
日粮纤维水平对鹅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稀释滴种的细菌定量方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羊草对成年产蛋五龙鹅肠道的4个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中正常菌群的数量变化,并初步探明鹅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数量最高(8.12±0.8),其次是梭菌和乳酸杆菌(分别为7.98±0.4,7.33±0.4).盲肠内细菌数高于其他肠段(P<0.01).各肠段内细菌总数高纤维组高于低纤维组(P<0.01),公鹅高于母鹅(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梭菌的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菌类(P<0.01),为成年产蛋鹅肠道中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7,(2):80-83
益生菌有益于机体健康,但在生产、保存过程中其活性常会降低;而包衣材料可以提高益生菌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使其发挥益生作用。试验通过平板计数法来评价3种包衣材料对5种不同益生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3种包衣材料对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20 d内,包衣材料2对5种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较强;60 d内,则是包衣材料1对5种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7.
确定消化道环境胁迫对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菌体表面性质及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影响。采用体外方法模拟消化道环境,以Caco-2细胞作为粘附模型,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相继经过模拟唾液、模拟胃液以及模拟肠液处理后,测定经历模拟消化道环境前后存活率、粘附能力、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以及采用GS-MS法测定菌体处理前后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经模拟消化道环境胁迫后,粘附能力下降,菌体表面疏水性、自动聚集能力菌下降、菌体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膜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而且有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产生。结果显示,消化道环境胁迫会降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同时菌体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均降低,三者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此外,在消化道环境胁迫条件下,膜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诱导产生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推测该菌通过调节膜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抵抗消化道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源于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长寿之乡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巴马地区3个村庄的28位健康志愿者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柔嫩梭菌、乳杆菌、拟杆菌及双歧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巴马人群粪便样品的6个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最高,肠球菌数量最低;不同性别及村庄人群的6个粪便样品菌群无显著差异;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长寿组和青少年组粪便样品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粪便样品中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青少年组,长寿组粪便样品中拟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老年组,青少年组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肠球菌数量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同时,老年组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柔嫩梭菌数量低于青少年组和中年组。这一研究提示年龄对巴马长寿地区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大于性别和村庄。  相似文献   

19.
健康兔与腹泻病兔不同肠段正常菌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只40日龄的腹泻病兔和10只同群的健康兔的空肠、直肠的兔双歧杆菌、乳杆菌等10种细菌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显示病兔肠道中的肠球菌、梭杆菌有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类杆菌、乳杆菌、兔双歧杆菌有显著减少(P<0.01),其它几种菌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确定消化道环境胁迫对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菌体表面性质及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影响.采用体外方法模拟消化道环境,以Caco-2细胞作为粘附模型,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相继经过模拟唾液、模拟胃液以及模拟肠液处理后,测定经历模拟消化道环境前后存活率、粘附能力、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以及采用GS-MS法测定菌体处理前后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经模拟消化道环境胁迫后,粘附能力下降,菌体表面疏水性、自动聚集能力菌下降、菌体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膜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而且有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产生.结果显示,消化道环境胁迫会降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同时菌体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均降低,三者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此外,在消化道环境胁迫条件下,膜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诱导产生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推测该菌通过调节膜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抵抗消化道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