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la (Thumberg)]成虫、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成虫、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 Fabricius)幼虫与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Thumberg)]、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r Kirby)共存条件下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从而建立天敌一麦蚜捕食模型。该模型可反映麦蚜存活率与各参试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失拟因素。模型主效应分析表明:影响禾缢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自身密度、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影响麦长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自身密度、大灰食蚜蝇。分析了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两种麦蚜的存活影响,初步建立了天敌控制麦蚜的最佳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2.
高亲和力的农药克百威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高亲和力农药克百威单克隆抗体,建立克百威残留免疫检测方法,控制克百威残留,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保护环境。【方法】合成克百威半抗原BFNB,用人工抗原BFNB-BSA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及显微克隆法亚克隆,分离出阳性细胞株,腹水诱导法及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大量制备及纯化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及亲和力,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抗体特异性。【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克百威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D3,其培养上清和腹水抗体滴度分别为1﹕2.048×103和1﹕1.024×106,其抗体亚类为IgG1,亲和力常数为2.54×109 L•mol-1,IC50为1.18 ng•ml-1,最低检测限为0.01 ng•ml-1。与克百威降解产物呋喃酚的交叉反应率为4.59×10-4%,另外几种结构类似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3.0×10-4%。【结论】此抗克百威的单克隆抗体亲合力高、特异性强,为建立克百威简便、快速、特异的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NS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将实验室保存的PET28a-NS5载体转化入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NS5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瘤细胞杂交技术结合有限稀释法制备单抗,并对单抗的特异性、反应性及其抗原表位和亚类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针对DTMUV的NS5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A4D1和B4B8。此2株杂交瘤细胞诱导BALB/c小鼠的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64 000。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结果表明,所获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DTMUV及纯化的NS5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经鉴定2株单抗的亚类均为IgG1型,通过叠加ELISA方法,初步判定2株单抗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获得了抗鸭坦布苏病毒NS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NS5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主要由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3种麦蚜以及12种天敌昆虫组成,天敌中以蚜茧蜂数量最多。麦蚜和天敌的演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麦蚜和天敌数量较少,没有必要防治蚜虫;第2阶段,麦蚜数量达到顶峰,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第3阶段,群落处于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鸭瘟病毒(DPV)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建立DPV快速诊断方法及进一步鉴定DPV的抗原表位奠定基础。【方法】克隆DPVgB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DPV gB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进行间接ELISA及亚克隆筛选,并对单抗亚类及抗原性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出915bp的目的基因,成功连接于pET-28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诱导表达,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DPV gB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8D7、E6C3、H11F8、H6F6,间接ELISA检测其腹水效价分别为1∶103、1∶103、1∶105、1∶103,亚类鉴定结果分别为IgG2b、IgG2a、IgG2b、IgG1,轻链均为kappa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能与DPV gB蛋白特异性结合,IFA结果表明4株单抗是针对DPV产生的。【结论】成功获得了特异性针对DPV 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小麦生长中后期麦蚜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麦田中后期2种麦蚜及其天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瓢虫和蚜茧蜂主要分布于麦株穗部,其次是旗叶上.2种麦蚜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麦长管蚜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麦长管蚜,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869和0.840.蚜茧蜂和瓢虫也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蚜茧蜂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瓢虫,瓢虫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蚜茧蜂,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939和0.900.蚜茧蜂对麦蚜的控制在时间维上比瓢虫占优势,瓢虫对麦蚜的控制作用在空间维上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单克隆抗体,探讨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价值及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差速和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PRRS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经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亚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鼠抗PR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分析其特性。【结果】成功地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PRRSV-G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61、B47和C65。这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1、IgG3和IgG1,均具有ELISA、IFA和Western blot特性,细胞上清液和腹水的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27~1×28和1×105~1×106。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与Marc-145细胞、猪2型圆环病毒和猪细小病毒均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测定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PRRSV-GP5蛋白。【结论】获得了特异性识别PRRSV-G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PRRS免疫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单克隆抗体,为SIV的鉴别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将A/swine/Henan/1/2010(H3N2)猪流感病毒初步浓缩后,免疫6周龄的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瘤细胞NS0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验和抗原结合活性检测。【结果】经过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纯化,最终得到1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命名为1C10,经检测其腹水抗体效价为1∶51 200。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结果表明,1C10为IgG1亚型,轻链类型为κ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这株单克隆抗体能与H3N2特异性结合,而且能特异性识别血凝素蛋白(HA),而不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制备获得1株抗猪流感H3N2病毒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猪流感病毒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用LLO重折叠的原核表达产物LLO-his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多克隆及单克隆分离出阳性细胞株后,再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及相对亲和常数;用HBT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抗体亚型;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及标志染色体;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抗LLO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3F5-G3和2B4-C8,其腹水效价分别为1∶(1×105)和1∶(1×107);染色体分别为97±5和93±8条,且观察到标志染色体;相对亲和常数分别为0.49和0.26μg/mL;抗体亚类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单克隆抗体均可与LLO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载体蛋白不发生反应。【结论】获得了抗LLO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制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O型口蹄疫诊断方法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用纯化的O型口蹄疫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结合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建立稳定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B9和5F7,抗体亚类鉴定其均为IgG1/κ类型;IFA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仅与O型FMDV反应,不与Asia1型FMDV反应,推测其均为抗O型FMDV的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无特异性条带出现,表明其所针对的抗原表位均为构象型表位;相加ELISA试验表明,2B9与5F7两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相近或相同;经硫氰酸盐洗脱法测定,2B9和5F7的相对亲和力指数均为1.5 mol/L;中和试验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都不具有中和活性。【结论】2株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及其生物学性质的鉴定,为O型口蹄疫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抗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间接免疫荧光(IFA)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制备MDRV抗原,用之免疫Babl/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IFA和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应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MDRV IFA快速诊断方法。【结果】筛选到237-11,45-12和3-H3 3株特异性好并能稳定分泌抗MD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5-12株单抗为IgM亚型,237-11和3-H3株单抗为IgG3亚型。45-12和3-H3 2株单抗具有ELISA特性,效价分别为10-4和10-5;237-11株单抗具有IFA特性,效价达103。特异性测定结果显示,3株单抗仅与MDRV反应,而与正常细胞培养物(MDEF)、番鸭细小病毒(MPV)、鹅细小病毒(GPV)、禽呼肠孤病毒(ARV) 、鸭副黏病毒(PMV)和鸭肝炎病毒(DHV)均无交叉反应。应用抗MDRV单抗建立的IFA方法与病毒分离法(VI)的符合率为91%。【结论】筛选到2株具有ELISA特性、1株具有IFA特性且能分泌抗MD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MDRV IFA快速诊断方法,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价新疆棉田重要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为有效发挥捕食性天敌在棉田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支撑。【方法】田间系统调查棉蚜种群数量,运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并分析相关性,以棉蚜检出率为依据研究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基于棉田和邻近苜蓿条带采集捕食性瓢虫的中肠对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的检出率分析捕食性瓢虫的取食偏好习性。【结果】2019~2021年,棉田棉蚜种群数量和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均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和0.839;多异瓢虫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2019年当捕食性瓢虫采自苜蓿条带时,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52.50 %、73.70 %和27.95 %,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0、21.10 %和38.71 %;当捕食性瓢虫采自棉田时,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18.11%、75.52 %和49.53 %,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92.12 %、29.60 %和5.61 %。当棉蚜种群数量较少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苜蓿条带的三叶草彩斑蚜为主,当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同时发生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栖息生境的蚜虫种类为主。【结论】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邻近棉田的苜蓿条带可以为捕食性天敌提供替代食物,对其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可阻断IBDV感染的抗CEF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及细胞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可特异性阻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的抗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膜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IBDV的CEF受体奠定基础。【方法】用CEF细胞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上清。单层CEF用杂交瘤细胞上清孵育2 h后接种IBDV,病毒感染后固定细胞,先后与F22-EA6-Biotin及Streptavidin-HRP进行反应,最后用AEC染色,显微镜下计数,统计感染细胞减少的百分率以判定单抗上清阻断IBDV感染的效果。【结果】利用细胞组化的方法,共计检测了768株杂交瘤细胞上清,6株(1A5、1H11、2B12、3G1、4D10和4B8)显示有阻断IBDV感染的效果,其中4B8可完全阻断IBDV对CEF的感染,该单抗针对的CEF膜蛋白很有可能是IBDV的细胞受体。【结论】筛选到的抗CEF膜蛋白的单抗可以阻断IBDV感染CEF,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些单抗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IBDV的CEF细胞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田埂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条带对棉田内捕食性天敌发生及其控蚜作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中田埂合理保留保育天敌的功能性杂草、促进棉田天敌保育与害虫自然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调查田边苦豆子条带及棉田天敌与害虫种群,罩笼评价天敌控害功能。【结果】 苦豆子与棉花上捕食性天敌种类基本相同、群落结构相似,苦豆子条带上各类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棉田。处理棉田(棉田边有苦豆子条带)中瓢虫、草蛉、蜘蛛密度分别为对照棉田(棉田边无杂草)的1.3、3.4和4.5倍,发生高峰期较对照棉田提前一周左右。6月上旬和8月,处理棉田的捕食性天敌和蚜虫之间的益害比显著高于对照棉田。处理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苦豆子杂草带对有益天敌具有明显保育作用,能促进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与生物控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奶牛孕酮McAb,建立孕酮酶免疫检测方法,为研制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用琥珀酰亚胺法将孕酮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McAb,对McAb特异性、亚类、交叉反应性及相对亲和力等进行鉴定,筛选最佳McAb,建立酶免疫检测方法。[结果]获得3株杂交瘤1F6、2G6和2A11,腹水效价依次为1∶1×106、1∶1×105和1∶8×104,其中1F6为IgG2b亚型,2G6和2A11为IgM亚型,3株McAb都能和游离孕酮发生特异性反应,相对亲和力1F6>2G6>2A11,其中1F6对雌二醇的交叉反应率小于0.01%。选用1F6与酶标孕酮建立ELISA检测方法,制作标准曲线,检测范围为0.5~100.0ng/ml。[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建立孕酮酶免疫检测方法,为奶牛孕酮水平的定量监测提供了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自主研制的抗鹿朊蛋白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建立和优化了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CWD)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诊断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石蜡病理切片制作方法制备阴性和阳性切片,应用ABC法对获得的5株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5株单抗(编号分别为5A5、3B2、6D12、5E3、1F5)中只有5E3和3B2可以与CWD的阳性鹿延髓切片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5E3的反应较强烈,3B2的反应较弱,其它3株单抗则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无特异性免疫反应。此外,5E3的稀释比例为1:10 000时,免疫反应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单抗5E3可以用于我国CWD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控害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种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对玉米螟卵和1、2、3龄的捕食功能反应,为玉米田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饥饿处理24 h后的方斑瓢虫成虫、黄褐新园蛛、中华草蛉3龄幼虫分别与不同密度玉米螟卵和1、2、3龄幼虫进行组合,24 h后测定捕食量。【结果】3种优势天敌对各龄期玉米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II型,即天敌的捕食能力和和猎物的密度为负加速曲线。 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玉米螟的控制能力最强,其对1龄、2龄、3龄玉米螟幼虫24 h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53.32、53.98和17.42头,并对卵块有捕食作用,24 h最大捕食量为251.03粒。【结论】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应保护和利用玉米田田间优势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9.
CPV YZ株的细胞培养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 ,应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 8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分别命名为F5G10、3F11F4、F11G6、6C5C2、6E4G3、6C2B11、F11D6、3D9C4株 ,各株单抗均为IgG型 ;中和试验表明 :F11G6、3D9C4、6E4G3、6C5B114株单抗有中和作用 ,Dot ELISA试验证明了 8株单抗仅针对病毒抗原决定簇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棉间作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自然天敌种群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新疆阿克苏市选择核桃棉间作模式试验点21个,研究核桃棉花间作棉田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核桃间作棉田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8,单作为0.56;核桃棉花间作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