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石范 《特产研究》2014,(1):10-11
本试验对梅花鹿的鹿茸腊片、鹿茸粉片、鹿茸血片和鹿角盘分别进行了孕酮、睾酮和雌二醇的检测。结果表明,鹿角盘中3种激素均含有,含量基本均衡;3种鹿茸片均未检出雌二醇;各组孕酮含量均高于睾酮含量;孕酮含量各组差异显著(P〈0.05),睾酮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鹿茸腊片中孕酮和睾酮含量均为最高;以上检测结果为鹿茸的食用和医用及鹿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产后23d内及发情前后12d内乳中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产后23d内不同胎次的奶牛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产后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胎次间发情前后12d内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发情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加工鹿茸获得鹿茸微切助粉和超微粉,采用有机溶剂索式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提取鹿茸微切助粉和超微粉中的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性激素,用放射免疫法分析微切助粉和超微粉中性激素的溶出量;将鹿茸微切助粉和超微粉以2g/kg的比例分别添加到粉末状商品鼠粮中混匀,重新压制成棒状鼠粮,连续饲喂昆明小鼠9周。通过分析其对小鼠生长繁殖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加工鹿茸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提取的鹿茸微切助粉中的雌二醇、孕酮和睾酮的溶出量均高于超微粉碎的鹿茸粉,尤其是水作为溶剂提取的雌二醇的溶出量是超微粉碎的15.5倍。饲喂含鹿茸微切助粉鼠粮的小鼠与饲喂含鹿茸超微粉鼠粮的小鼠相比,雄鼠的精子数、a级精子数和精子活力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和子宫的发育指数明显高于超微粉组,动情周期也比超微粉组短,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性激素浓度显著增加(p0.01);孕鼠的胚胎数量较多,发育较快,哺乳期仔鼠的生长也较快。以上结果充分证明,应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加工鹿茸,能够高效释放目标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奶牛胎衣不下与乳中孕酮、雌二醇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分娩当天及第2 d乳中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胎衣不下牛产后的孕酮含量与正常牛无显著差异;而雌二醇则比正常牛低,在分娩当天低将近1/3。但t检验的结果差异均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梅花鹿、马鹿、赤鹿、羊(波尔山羊)的阴茎和睾丸中的孕酮、雌二醇和睾酮的性激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梅花鹿、马鹿、赤鹿的阴茎和睾丸中都含有孕酮和睾酮,未检出雌二醇;而羊的阴茎和睾丸中均含有3种性激素,并且含量均高于梅花鹿、马鹿、赤鹿的阴茎和睾丸。从分析结果可以推断,羊鞭的性激素含量超过鹿鞭。  相似文献   

6.
为黑羽番鸭的饲养模式创新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对笼养和地面平养黑羽番鸭的睾酮(TES)、孕酮(PRG)、雌二醇(E2)等生殖激素和17种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笼养黑羽番鸭公鸭TES含量达3.6ng/mL,显著(P0.05)高于平养;笼养母番鸭高产期E2含量(287.2pg/mL)极显著(P0.01)高于平养,但休产期笼养与平养间差异不显著;高产期PRG含量(0.9~1.2ng/mL)显著高于休产期(0.1~0.2ng/mL),但不同饲养方式相同生理阶段间无显著差异。笼养与平养公鸭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血液生化指标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间差异不显著;母番鸭的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间差异极显著(P0.01),谷丙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移酶、总蛋白、尿素、肌酐、尿酸和钙等含量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吉林地方特色肉牛发情周期体内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国产特色肉牛繁殖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地区优质的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以及西门塔尔为试验对象,对发情周期内3个品种牛的血清与尿样中的孕酮、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发情第21天已孕与未孕肉牛的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促黄体素含量在发情当天与其他天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检测肉牛发情早期血液中孕酮含量对发情鉴定及早期妊娠的诊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黑羽番鸭的饲养模式创新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对笼养和地面平养黑羽番鸭的睾酮(TES)、孕酮(PRG)、雌二醇(E2)等生殖激素和17种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笼养黑羽番鸭公鸭TES含量达3.6 ng/mL,显著(P<0.05)高于平养;笼养母番鸭高产期E2含量(287.2 pg/mL)极显著(P<0.01)高于平养,但休产期笼养与平养间差异不显著;高产期PRG含量(0.9~1.2 ng/mL)显著高于休产期(0.1~0.2 ng/mL),但不同饲养方式相同生理阶段间无显著差异.笼养与平养公鸭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血液生化指标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间差异不显著;母番鸭的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间差异极显著(P<0.01),谷丙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移酶、总蛋白、尿素、肌酐、尿酸和钙等含量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鹿角盘微切助粉中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制备鹿角盘微切助粉,通过与中药粉碎技术相比,考察该技术对鹿角盘颗粒粒径、形态的影响并检测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经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处理后,鹿角盘粒径在1~30μm范围内的颗粒数占82.73%,且细胞已被充分破碎,有效成分呈释放的状态。鹿角盘微切助粉中含有丰富的性激素(包括雌二醇、睾酮、孕酮)、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柠檬酸钙和钙,且含量均高于其粗粉组,说明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有利于鹿角盘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鹿角盘提供一种新的粉碎技术,并为阐明鹿角盘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4年,用20只母鸡进行了硒(Se)对孕酮和雌二醇影响的研究。实验组饲喂含0.02ppm Se的低硒日粮。对照组饲喂含0.252ppmSe的补硒日粮。血液中和羽毛中硒含量随日粮中的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组间血硒和羽硒含量差异都非常显著(p<0.001)。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血浆中的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5;p>0.05)。由此,作者认为,硒对孕酮和雌二醇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梅花鹿鹿茸片、鹿血粉和鹿角盘3份样品以及氯化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铵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实验材料,以EDTA为标准品作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 97)。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各样本中的氮含量,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并分析误差来源。结果表明,3份样品和4个化学标准物质的2种方法的测定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值平均变异系数CV=0.217%,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值平均变异系数CV=0.289%,2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8620.05),大部分样品的凯氏定氮法测定值低于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值。2种方法的测定值比值平均值为K/D=0.990。杜马斯燃烧法和传统的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因此,杜马斯燃烧法可以作为鹿产品氮含量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海门山羊在发情周期和妊娠期(各6只山羊)外周血浆中孕酮、雌二醇和睾酮的浓度变化.发情的当天。孕酮含量很低(0.1854±0.0235ng/ml),第6天迅速上升(p<0.01),并于第12天达最高(8.4280+0.7406ng/ml),然后逐渐减低到第18天的最低水平(0.1711±0.0516pg/ml).雌二醇在发情的当天达最高位(26.8745±1.3660pg/ml),然后下降,但有波动.睾酮含量在发情期较低(12.9224±2.0140pg/ml),于第10天达最大(39.6095±6.7283pg/ml).在发情周期中,孕酮与雌二醇和睾酮与雌二醇均里负相关(r=-0.2388和r=-0.3772),而孕酮与睾酮则呈显著性正相关(r=0.6587,p<0.05)。妊娠期的最初15天,三种激素的变化特点与发情周期的最初15天的变化相类似(p>0.05).从第16天到分娩前10天,除第50到60天有一升高外,孕酮含量基本维持在黄体期的中期水平,平均为5.4915±0.9164ng/ml(p<0.05),分娩时降到1.2501±0.2707ng/m1,分娩后1-3天均小于1ng/ml.从第16天开始,雌二醇含量一直上升(p<0.05),于分娩前1-2天达最大(101.9541±13.1151pg/ml),分娩后降到32.2271±4.7240pg/ml.睾酮从第11天开始上升(p<0.05),于分娩前2-5天为最高(73.0072±50.1124pg/ml),然后迅速下降(p<0.01),分娩后第2天降到29.7536±14.0921pg/ml.  相似文献   

13.
选用10支东北梅花鹿茸,每支茸从顶端到基部分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4个部位分别取样,测定分析各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6%、1.47%、1.24%和0.62%,必需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57%、0.40%、0.35%和0.19%,各部位之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体内体外试验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硝基苯酚(4-nitrophenol,PNP)对雄性大鼠肾上腺皮质孕酮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内试验采用24只SPF级雄性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剂量为0、0.1、1.0和10.0 mg·kg-1的PNP).最后一次注射24 h后称体质量,然后麻醉处死,收集血液及各脏器,以备测定;为进一步确定PNP对肾上腺皮质孕酮分泌的影响,体外试验利用肾上腺皮质细胞原代培养,细胞贴壁后用不同浓度的PNP(0、101、10-5和10-4 mol· L-1)培养24h.[结果]体内试验结果显示:0.1和1.0 mg·kg-1 PNP处理组大鼠脾脏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体质量及其他脏器质量和脏器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 mg·kg-1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孕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雌二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光学显微镜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注射PNP组肾上腺皮质形态异常,但RT-PCR结果显示10.0 mg·kg-1 PNP处理大鼠肾上腺中StAR、P450scc和P450c17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3β-HSD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PNP组培养液中孕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4-硝基苯酚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肾上腺类固醇合成酶的表达来影响肾上腺皮质孕酮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不同蛋白质水平精料对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日粮营养物质消化、血液生化指标及鹿茸产量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4~5岁天山马鹿公鹿24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粗蛋白含量为20%、22%、24%的精料,对照组饲喂鹿场原有精料(粗蛋白含量15%),粗饲料由苜蓿干草和麦秸组成,自由采食。预试期15 d,正试期66 d。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精料对生茸期天山马鹿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粗脂肪(EE)、Ca、P的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粗纤维(CF)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Ⅲ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各试验组CP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的消化率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不同蛋白质水平精料对血液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URE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葡萄糖(GLU)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蛋白水平精料对各组血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和生长激素(GH)含量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液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鹿茸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试验Ⅱ组茸产量最高。考虑饲养成本和营养物质利用率,推荐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2%的精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回乳期奶牛血清中促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含量和产奶量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选择规模化奶牛场产奶量为(15.43±0.60)kg,将干乳的妊娠后期奶牛20头为研究对象。干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天,分别在第0、1、3、5、7、9和11天上午8:00采集奶牛尾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PRL、E2、P4和STAT5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在奶牛回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回乳期奶牛血清PRL含量和产奶量在0~1d变化不显著(P0.05),3~11d依次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E2含量0~1d、3~5、7~9d、9~11d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依次呈阶梯式下降趋势;血清STAT5含量同样呈下降趋势,回乳0~5d、7~11d差异不显著(P0.05),但0~5d与7~11d两阶段间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P4含量从回乳0~11d变化不显著(P0.05);回乳期奶牛产奶量与PRL、E2、STAT5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RL、E2和STAT5含量变化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4含量变化与PRL、E2、STAT5含量和产奶量变化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奶牛回乳期间,血清中PRL、E2和STAT5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并显著正相关,而P4含量变化不显著且与其他激素无显著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相关激素调控奶牛回乳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南特种野公猪不同世代膻味物质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世代杂交海南特种野公猪F1、F2、F3膻味物质雄烯酮、粪臭素和吲哚含量,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揭示公猪膻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及性激素的变化对膻味物质含量的影响,为选育低膻味性状的公猪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2月龄F1、F2、F3不同世代杂交公猪(野猪♂×屯昌猪♀)各18头为研究对象。试验猪空腹12 h,于前腔静脉采取血液样本并提取血清样品,采血后将试验猪屠宰,按照商品猪分割标准从第三和第四颈椎之间的颈部区采集脂肪和肌肉样品。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雄烯酮和性激素水平及脂肪和肌肉样本的雄烯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脂肪和肌肉样本的粪臭素和吲哚含量。【结果】海南特种野公猪膻味物质雄烯酮、粪臭素和吲哚在血清、脂肪和肌肉组织中非均匀分布。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的粪臭素和雄烯酮含量均与血清中的粪臭素和雄烯酮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脂肪中粪臭素的含量与血清中粪臭素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4。公猪肉品膻味物质粪臭素、雄烯酮和吲哚的沉积量在不同杂交代公猪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雄烯酮的沉积量随着野猪血统的增加而增加,粪臭素的沉积量则随着野猪血统的增加而降低,而吲哚的沉积量不存在随野猪血统的变化规律。性激素水平在不同杂交代野猪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雄激素睾酮水平随着野猪血统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而F1公猪的雌二醇水平极显著低于F2和F3公猪(P0.01)。雄烯酮含量均与血清睾酮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粪臭素含量均与血清睾酮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雄烯酮含量与睾酮水平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5。【结论】随着海南特种野公猪血统的增加,睾酮水平和雄烯酮的沉积量显著增加,而粪臭素的沉积量显著降低。因此,海南特种野公猪睾酮水平的变化影响粪臭素和雄烯酮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组织切片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经多次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和鲤鱼脑垂体匀浆液(carp pituitary extract,CPE)促熟的雄性鳗鲡(Anguilla japonica)精巢和脑垂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的方法,观察性腺和血液中7种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成熟组鳗鲡精巢发育至第Ⅴ期,排精10 d时鳗鲡精巢进入退化吸收期。性成熟雄性鳗鲡的脑垂体GtH分泌细胞代谢活动旺盛,细胞中分泌小球增多,囊泡数量增加,线粒体和内质网丰富。鳗鲡精巢和血液中睾酮(testosterone,T)、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和17α-羟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3种激素含量较高,且成熟的和排精10 d后雄鱼精巢和血液中T、DHP和17α-OH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精10 d时雄鱼精巢和血液中17α-羟孕酮的含量显著低于成熟组鳗鲡精巢和血液中的含量(P﹤0.05);精巢和血液中未检出孕酮(progesterone,P)、雌酮(estrone,E1)、β-雌二醇(estradiol-17β,E2)和雌三醇(estriol,E3)4种激素。结果表明,睾酮、17α-羟孕酮和DHP是雄鱼成熟的关键类固醇激素,其含量在性成熟时达到峰值,排精10 d时含量降低,其含量受脑垂体GtH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糖源对鲟鱼生长、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共配制5种含有不同糖源(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1.88±1.96)g的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8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和日摄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糖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但与玉米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糖组的血糖、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为最高,其中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指标则与蔗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糊精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糊精组肝糖原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葡萄糖组和小麦淀粉组(P0.05);葡萄糖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麦淀粉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与玉米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更适宜作为杂交鲟幼鱼饲料糖源。  相似文献   

20.
梅花鹿鹿茸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已沿用两千多年。本研究通过LC-MS-MS技术对梅花鹿鹿茸的脂质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752种梅花鹿鹿茸脂质成分,共分为15个类别,其中磷脂酰乙醇胺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磷脂酰胆碱和甘油三酯;利用OPLS-DA多元统计方法与单因素方差检验筛选到133种显著差异表达脂质分子(VIP 1,P 0.05,差异倍数 2),包含58种甘油三脂,22种磷脂酰胆碱,7种磷脂酰丝氨酸,35种磷脂酰乙醇胺,2种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4种神经酰胺;相对定量结果显示,甘油三脂与磷脂类化合物在蜡片茸中高表达,而能够维持皮肤水分、调节细胞凋亡的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在血片茸中高表达;另外,筛选到5种甘油三脂在三杈蜡片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二杠蜡片茸。本研究详细分析了蜡片茸与血片茸的脂质组分,为鹿茸有效活性成分的挖掘与鹿茸生长机制的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