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02mg/L+6-BA1.0mg/L,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02mg/L+6-BA0.60mg/L+AD3.0mg/L,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40mg/L+IBA0.4mg/L,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试验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2.
香椿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香椿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香椿外植体在0.1%升汞中消毒8min条件下成活率最高,香椿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0.6 mg/L+NAA 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1.0 mg/L,最佳移栽混合基质为蛭石+珍珠岩+泥炭(1:1:1,v/v/v),移栽成活率平均为90%。  相似文献   

3.
用转基因耐盐玫瑰的硬枝带芽茎段、绿枝带芽茎段、嫩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通过诱导培养,从中选出适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试验表明:绿枝带芽茎段是转基因耐盐玫瑰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诱导芽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诱导率为26.67%;诱导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ZT 0.5 mg/L,增殖倍数为8;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每苗生根数为11;移栽以河砂∶蛭石∶草炭=1∶1∶1的栽培基质为最佳,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无刺红树莓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无刺红树莓带芽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筛选各组织培养阶段高频、稳定的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外植体以茎段为佳。分化培养基以1/2 MS 6-BA 1.0 mg/L 活性炭0.1%最好,分化率可达100%;继代增殖培养基以MS 6-BA 1.0 mg/L NAA 0.1 mg/L最理想,增殖倍数可达7倍;生根培养基以1/2 MS IBA1.0 mg/L 活性炭1.0 g/L最佳,生根率可达93.33%。生根类型多为皮部生根。采用2步移栽法进行移裁时,第1次移裁以河砂为基质移栽成活率达到98%,第2次移裁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5.
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牛大力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保护牛大力野生资源。[方法]以牛大力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和离体快繁技术。[结果]用0.1%升汞处理外植体20 min,可获得无菌材料。以MS+6-BA1.0 mg/L+IBA0.1 mg/L为启动培养基,诱导率可达100%,接种后20 d,腋芽开始萌发,且生长正常。以MS+6-BA2.0 mg/L+IBA0.1 mg/L为增殖培养基,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达7.0,有少量的愈伤组织产生,但不定芽生长发育正常。用1/2MS+IBA0.5 mg/L+IAA0.5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0%,根生长状态良好。将生根的小苗移栽到椰糠∶砂为3∶1的基质中,覆盖地膜保湿15 d,成活率达85%以上。[结论]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IAA0.5 mg/L。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体系,以怀牛膝茎段作为外植体,选择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激素对于外植体芽诱导中影响顺序依次为6-BAIBAKT,最佳芽诱导优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IBA+0.2 mg/L KT。诱导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以MS+1.3 mg/L 6-BA+0.5 mg/L IBA+0.2 mg/L KT为最优,增殖系数达6.03。优化生根培养以1/2 MS+0.5 mg/L IBA效果最佳,生根率最高,达95.1%。组培苗移栽至炭灰∶营养土∶蛭石(体积比1∶2∶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到100%,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7.
克克万年青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克万年青带侧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及诱导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芽启动培养基为MS 6-BA 1.5 mg/L NAA 0.05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1/2MS 6-BA 2.0 mg/L NAA 0.1 mg/L,增殖系数达3.6倍;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2 mg/L,生根率达88.5%;生根试管苗移栽到Klasmann泥炭422 Klasmann泥炭413(2︰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4.3%。  相似文献   

8.
以藜麦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消毒、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等过程建立藜麦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的最佳消毒方案为75%酒精30 s、0.1%HgCl_2 9 min;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该培养基条件下,萌芽率为90.0%,芽体饱满;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 0.2 mg/L,该培养基条件下,增殖系数为4.9;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该培养基条件下生根率为76.7%,不定根数量多,根较粗壮;最佳移栽基质为蛭石∶草炭土体积比3∶1,该基质条件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3.3%、生长高度为2.86 cm。  相似文献   

9.
以武隆猪腰枣为试材,以茎尖、带芽茎段、节间和叶片为外植体,开展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以带芽茎段最好;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以1/2MS+1mg/L 6-BA+0.2mg/L NAA,接种的带芽茎段萌芽快,其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再生率达53.3%;最佳不定芽继代培养基为MS+1mg/L 6-BA+0.2mg/L IBA,增殖系数达3.77;不定芽在1/2MS+0.3mg/L IBA和1/2MS+0.3mg/L IBA+10g/L AC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90%~96.67%.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中消毒效果最佳,有效存活率达77.78%;腋芽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6-BA0.5mg/L+IBA0.1mg/L,诱导率为100%;去顶后芽的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02mg/L,增殖倍数可达3.22倍;在1/2MS+IBA0.3mg/L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芽生根率为100%,移栽后成活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周艳  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9-1420,1704
[目的]了解活性炭(AC)的添加量与植物激素添加量的关系,以及活性炭的加入对高山杜鹃试管苗出芽、褐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高山杜鹃的组织培养试验探索活性炭的添加量与植物激素添加量的关系及对高山杜鹃外植体出芽率和褐化率的影响。[结果]在MS固体培养基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较复杂;高山杜鹃外植体出芽的较好培养基为1/4 MS+2-ip 2.0 mg/L+NAA 1.0 mg/L+AC 1.5 g/L和1/4 MS+2-ip 4.0 mg/L+NAA 1.0 mg/L+AC 1.5 g/L,有较好的出芽率,较低的褐化率。最高出芽率为56.7%,最低褐变率为40.0%。[结论]在MS固体培养基中,活性炭对生长激素的吸附量不能简单套用MS液体培养基中的吸附量,了解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与完全克服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均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黄芩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植物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对腋芽的诱导和再生植株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S+6-BA1.5mg/L+IBA 0.2mg/L培养基有利于促进腋芽萌发和生长;最有效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IBA 0.5mg/L,幼芽的增殖系数高达11.9;最有效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mg/L,生根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3.
以防风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激素组合、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是防风组织培养较为理想的外植体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2,4-D+0.5 mg/L KT+1.0 mg/L 6-BA,最高出愈率为96.7%;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最高诱导率为75%;诱导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1 mg/L 6-BA,生根率达65%;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80%。  相似文献   

14.
蝴蝶兰高效离体繁殖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蝴蝶兰花梗为初次诱导的外植体,对蝴蝶兰的离体繁殖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花梗腋 芽萌发可获得无菌芽,再以所得的嫩芽茎段和叶子作为离体培养的增殖材料,2-3个月后便可获得大量的不定芽。 该结果表明:(1)在初次培养中加入PVP并进行暗培养,其抗褐化效果最佳。(2)增殖培养基以MS+6-BA 0.5 mg/L+KT 1.0 mg/L+NAA 0.2 mg/L或MS+6-BA 2.0 mg/L+NAA 0.5 mg/L组合较好,其茎段萌发率均高 达90%,增殖倍数分别高达2.8和2.9;叶片芽的诱导率分别为56%和57%,增殖倍数最高达4.8和4.6。(3)经济 有效的壮苗和生根诱导培养基为“改良VW+6-BA 0.1 mg/L+NAA 0.5 mg/L+IBA 0.2 mg/L”,芽的有效率为 88%,发根率达93%。  相似文献   

15.
川芎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索川芎的不同组培条件,优化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以川芎根、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大量的组培苗,建立了相应的植株再生系统。川芎根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1.2 mg/L;茎段及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1.5 mg/L;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2 mg/L+IAA 0.3 mg/L;茎段及叶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0 mg/L+IAA 0.5 mg/L。根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方面的诱导率分别为84%、86%和87%;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2%和96%,其不定芽分化率为98%,生根率为93%。经炼苗后,获得的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8%。提出了优化激素搭配的培养基,得到了高效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生根率。  相似文献   

16.
贝利氏相思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贝利氏相思茎段作外植体,采用在木本植物茎叶组培材料上经常采用的3种消毒方法,以及前人已在相思类植物营养器官组培上取得成功的4种芽诱导培养基、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消毒方法效果都不错,只是75%酒精10s+0.1%HgCl2 8min处理出现少量污染;芽诱导以改良MS+6-BA 2.0+NAA0.2效果最好;芽增殖以改良MS+6-BA 1.0+NAA0.2效果最好;生根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1/2MS十IBA1.0.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铁皮石斛种苗稀缺的现状,提高种苗繁殖率,以铁皮石斛种子(成熟率80%~90%)、带芽茎段、叶片3种材料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最适宜外植体材料是种子,最适宜的类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为1/2MS,最适宜的类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MS+KT1.5 mg/L+NAA0.5 mg/L+CM100 mL/L+活性炭0.3 g/L,最适宜类原球茎分化培养基为MS+KT1.5 mg/L+NAA0.5 mg/L+100 mL/L苹果汁,最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IBA1.5 mg/L.  相似文献   

18.
以"泰山红"石榴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并建立了高频再生体系,为今后的遗传转化和育种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1.5 mg/L BA+0.3 mg/L IBA+2 g/LPVP,成芽率达85.7%,成芽个数为4.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B5+0.6 mg/L BA+0.5 mg/L IBA+0.3 mg/LAgNO3+0.2 mg/L GA3+100 ml/L椰汁+2 g/L PVP,增殖系数达5.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B5+1.0 mg/L IBA+100 ml/L椰汁,生根率达94.0%,移栽成活率达89.0%。  相似文献   

19.
庞发虎  周索  杜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45-3046
以驱蚊香草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和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3 mg/L+6-BA 2.5 mg/L,分化率为92%;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12 mg/L+6-BA 1.5 mg/L,增殖倍数为7.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15 mg/L+NAA 0.5 mg/L,生根率为9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