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全年 8次分期播种的 5个较具代表性的早籼稻品种的各项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日均温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日均温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它们之间存在的很可能是某种另外较复杂的关系。不同品种及不同性状对温度的反应不一样 ,品质较好的品种受结实期日均温的影响要小于品质较差的品种 ,糙米率、粒长、G .T等 3项米质性状与日均温的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分期播种方法,研究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气候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结实期日平均气温和日均辐射量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结实期不同时段日平均气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结实中期日平均气温对品质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结实中期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采用大田分期播种方法,研究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气候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结实期日平均气温和日均辐射量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结实期不同时段日平均气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结实中期日平均气温对品质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结实中期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稻米综合品质与结实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全国12个省的13个试点进行的多品种多播期试验,研究证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稻米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两者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结实前,中期为决定稻米综合品质优劣的温度敏感时段。  相似文献   

5.
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之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3个品种不同时期抽穗试验研究了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糊化温度(GT)等性状受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影响较小,而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AT)、胶稠度(GC)、整精米率等则对日均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影响的程度因品种而异;灌浆结实期日均温〉26℃的天数、〈21℃的天数及平均日均温与品质性状关系密切;温度分布的不地米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积累与运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的茎鞘中的较多。  相似文献   

7.
稻米综合品质与结实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国12个省的13个试点进行的多品种多播期试验,研究证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稻米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两者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结实前、中期为决定稻米综合品质优劣的温度敏感时段。  相似文献   

8.
1988年用不同类型的19个水稻品种在全国13个试点的分期播种试验和1989年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content,AC)的最显著温度因子;大部分品种的AC与结实期温度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高AC品种在较高温度下的AC最大,而中、低AC品种的AC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品种的最大AC值,AC对温度的敏感性同温度的高低有关,并存在品种类型间的差异;AC主要受结实前期的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9.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8年用不同类型19个水稻品种在全国13个试点的分期播种试验和1989年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最显著温度因子;大部分品种的AC与结实期温度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高AC品种在较高温度下的AC最大,而中,低AC品种的AC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品种的最大AC值,AC对温度下达到品种的最大AC值,AC对温度的敏感性同温度的高低有关,并存在品种类型间的差异,AC主要受结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2年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杂交中籼组合丰两优1号在浙南地区种植灌浆结实期气温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均气温升高而下降,蛋白质含量则随日均气温升高而提高;垩白米率、垩白度受气温影响较大,灌浆结实期间持续高温或气温明显下降且日均差较大时,均会使稻米垩白米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下降,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变劣。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在适温条件下(日均气温23.5~26.1℃、日均差6.9~8.4℃)灌浆结实,有利于稻米综合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4C)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在茎鞘中的较多。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与籽粒中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低、IAA的含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6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结实和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形(长/宽)、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等性状受结实期温度影响小,而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结实期温度为敏感,但受结实和温度影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牡丹江17对结实期温度反应敏感,东农416对结实期温度反应不敏感.经品质性状与结实期日均温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胶稠度与结实期温度呈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负相关.上述研究结果在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及品种区域化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育成的两个重要的超级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观察了在江苏省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物质生产及产量表现特征,分析了超级杂交稻组合产量潜力发挥的限制因子。【结果】结果显示,杂交稻组合不论在常规密度还是在稀植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生产能力,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在大穗特征,但结实性未见明显改善,结实率偏低。常规高产品种在常规密度下也表现出较高产量水平,但在稀植条件下产量大幅下降。超级杂交稻的物质生产能力较汕优63有一定提高,特别是生育后期物质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明显改善了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弱的劣势。无论正常密度还是稀植条件,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率无明显变化,显示出明显的类型特征。【结论】从以上结果可知,超级杂交稻实现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在于确保较高的群体颖花量的前提下,增加结实期物质生产,实现结实率的突破。适当降低密度,可增加结实期的物质生产量,从而达到改善结实特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早籼稻米质性状的变异及温度的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结实期温度对早灿稻米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全年8次分期播种的5个早灿稻品种的米质测定,结合结实期温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及米质性状对温度的反应有别,垩白和整精率的变幅最大,为温度反应敏感型性状;粒长和粒形及出糙率、精米率的变幅最小,为温度反应迟钝型性状;其它为温度反应中间型性状。因垩白基数的大小不同,导致米质优的品种播期间的变异系数大,米质劣的品种的变异系数小。结实期温度效应的诸因素协同影响米质,分3部分:含日均温、日均温差、日均最高、最低温的均温因子;含积温、天数、累计最高、最低温、累计温差的积温因子;全生育期天数作为影响最小的指标,对米质有一定影响。均温和积温因子对米质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依品种而略有变化,两因子所含的各指标的影响力和影响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的物候期。[方法]通过对东北刺人参物候期的观测,研究其与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的关系,掌握其生长规律。[结果]刺人参芽萌动期从5月7日开始,为期8 d,日均气温15℃,空气湿度41%,地温8.5℃;展叶期从5月15日开始,为期9 d,日均气温26℃,空气湿度43.5%,地温15.7℃。结实期从8月8日开始,日均气温26℃,空气湿度81%,地温26.7℃。落叶期从10月15日开始,日均温14℃,空气湿度53%,地温13.1℃。[结论]芽萌动期是5月7日,展叶期5月15日,结实期8月8日,落叶期10月15日。  相似文献   

16.
播期及环境因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沈农265、丰优2000为材料,分析推迟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探讨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温湿度与稻米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推迟播期对两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均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产量降低,而两个品种的食味品质均有所改善。稻米品质差的品种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大于品质优的品种。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均温与蛋白质含量呈最大显著正相关,与食味值呈最大显著负相关,日均最高温与直链淀粉含量的负相关最大,各温度因子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很小,日均相对湿度与水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相对较小。[结论]针对不同水稻的品种,适当地推迟播期和移栽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亚种间杂交水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从不同组合、不同部位的结实率差异,空、秕粒形成的生理原因等方面,对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综合提出了提高亚种间组合结实率的技术途径;最后评述了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特性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两优培九在湖南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湖南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1999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始组织协作攻关,选择高,中,低海拔3个试验点,重点研究花期日均温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及9311高产群体的培育技术,经过两年3点的研究。确定了25-27℃是适宜花期日均温条件,探索出了父本移栽后4-6d,幼穗分化Ⅱ期追施氮肥,一期或两期父本,行比为2:14的9311高产群体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种间杂交稻粒重分布特点和结实特性,为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开展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粒重分布、结实特性及其差异分析。[结果]粒重分布和结实特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穗上部总粒数较少,中下部较多,穗上部结实率较高,下部较低;穗上部的粒重较轻,下部较高。一次枝梗上的粒重较重,二次枝梗上粒重较轻,一次枝粳上籽粒优于二次枝粳上的籽粒;二次枝梗粒重占单穗粒重的比例大于一次枝梗。[结论]提高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栽培管理水平是必要的。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加强水肥调控;另一方面要适期化控,改善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20.
自然高温对杂交稻开花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开花期过高温度对水稻开花受精的影响,国内外早有明确的研究结果。但这些试验是在人工恒定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故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自然变温条件下高温对水稻开花受精的影响。我国杂交稻推广以来,一些地区鉴于杂交稻抽穗结实期常遇高温天气,又先后开展了高温对杂交稻开花结实影响的试验,但在对自然高温影响的大小和影响实质的评价上,尚存在不同看法。有鉴于此,我们针对四川东南部高温伏旱区的特定高温天气条件,进行了自然高温对杂交稻开花受精影响的观察,为杂交稻在本区的合理布局和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