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多熟制中轮作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九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及稻田不两熟、三熟复种方式,轮作与连作比较,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油菜轮作,因能明显减少草害和菌核病危害,故增产显著。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季节茬对不同稻型水稻产量的影响很显著。其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双季早稻、中稻、双季、晚稻。  相似文献   
2.
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侏罗纪沙溪庙组紫色母岩发育的灰棕紫坭田,在麦稻稻三熟利用强度下,施用磷肥和钾肥均未表现出对作物的明显增产效应。这一方面说明,灰棕紫坭田具有较强的供磷,供钾能力;同时也说明,紫色土是一个大的土类,因成土母质类型复杂,对肥料的反应是有很大差别的。当前,灰棕紫坭田进行稻,麦栽培时,配方施肥的磷肥,钾肥比例可适当偏低,或主要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和秸杆还田,以维持土壤钾素含量稳定在  相似文献   
3.
缓释尿素的肥效及氮素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96-1997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肥力的两种土壤下,施用缓释尿素当季小麦产量比普通尿素增产18.31-27.8%;后季残效试验,不再施肥情况下,水稻产量比普尿增产27.5-50.4%,氮素利用率,当季小麦比普尿高7.3-7.9%;春-稻两季氮素利用率比普尿高24.0%-55.8%.试验结果足以说明缓释尿素确定具有肥产持久,氮素利用率极高,一季施用,两季增产的肥力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及土壤肥料等学科因素与水稻产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改良是水稻单产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栽培技术改进促进了良种增产潜力的发挥;培肥土壤和增加肥料投入是水稻增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制度对三熟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热带,紫色土,多熟制条件下,长期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复种不会使土壤肥力降低,长期均衡施用化肥,不仅能使稻田一年三熟持续增产,也不会时土壤肥力带来不影响,为经济利用农业资源,稻田多熟种植时,施肥制度应实有机-无机肥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7.
稻田多熟种植制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项研究通过连续十年的定位监测,较系统地分析了四川丘陵区稻,麦,油等作折,在多熟制条件下的养分吸收利用特点,明确不同稻型收获物的氮,磷,钾含量及氮素转化率,利用率,生产率主要受生殖生长阶段温光条件影响,同一作物而言,籽实,秸杆的氮,磷,钾含量,年际间及生育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大于复种方式,施肥制度等处理因素的影响,在四川丘陵照,阴湿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的养分利用率降低,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的氮,  相似文献   
8.
连续十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周年淹水能明显提高稻田的有机质含量和氮素营养水平。在相同施肥水平,冬水田水稻单产10年平均两季田增产15.6%──20.0%。这表明冬水田确实具有自营培肥省肥高产的功能。这一研究结果,对客观评价四川盆地丘陵区冬水田存在价值及其合理利用,在生产上和学术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定位评价进一步阐明了本区稻田作物布局至今仍以一季中稻为主的生态经济依据,肯定了稻田一熟改两熟能显著提高生产力,提出近期稻田改制仍应以两熟为主,改进技术,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同时表明本区的温光资源条件,基本能满足一年三熟正常生育的要求,但提高三熟产量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