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机插密度对连作杂交晚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明确其合理的群体起点,为连作稻区晚季杂交稻机插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插秧机设计的行株距规格,设栽插丛数为12万、15万、18万、21万和24万丛/hm25个处理,采用小区重复试验,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减少,成穗率降低;机插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增产增效。[结论]"甬优6号"在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机插密度以21万丛/hm2左右,每丛插2.5~3.5本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密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稀植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单穗总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单产以每公顷栽植12万丛(穴)为最高,达10050kg/hm^2,分别比7.5万丛/11m^2、21万丛/hm^2.25.5万丛/hm^2增产11%、11%和19.4%,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叶龄移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水稻在3~8叶之间移栽,以4叶处理产量最高,达10374kg/hm2,比8叶期移栽增产11.0%,方差分析结果,3~6叶之间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比8叶期移栽显著增产;根据稻米检验结果,垩白率、垩白度受移栽叶龄影响较大,适宜叶龄移栽能显著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采取中苗移栽能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及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直链淀粉降低,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蔺草干燥后的草茎是编织草席、草帽、草扇等的主要原料。其草茎长度直接关系到草制品的档次。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草茎长度和经济产量有明显影响,经济产量以施2 25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01、125和3 375 kg/hm2处理增产25.2%、16.7%和2.1%;长蔺率以3 375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01、125和2 250 kg/hm2处理提高了7.5、4.7和0.6个百分点。从蔺草优质高产和肥料效应的综合角度考虑,生产上以施商品有机肥2 250 kg/hm2作基面肥,并配施适量的氮、磷、钾肥为宜。  相似文献   
5.
机插常规早籼稻的适宜群体起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嘉育253"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单位面积穴数和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穴数、穴数与本数两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机插早籼稻产量提高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的增加。综合试验结果看,温州地区常规早籼稻品种机插的群体起点以27万穴/hm2(30 cm×12 cm)、每穴5.4本、基本苗数137万/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8~31.3万丛/hm2),蔺草经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提高而递增。处理20cm×16cm产量最高,达11039.0kg/hm2,其次为处理20cm×20cm,产量10141.7kg/hm2;成草率和长蔺率与移栽密度呈倒抛物线状分布,成草率和长蔺率以处理20cm×20cm最高,分别达39.1%、30.9%。从经济产量和加工品质需要综合考虑,移栽密度以20cm×20cm为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机插早籼稻品种、播期、播种量、秧龄、栽插密度和施氮方式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提出了浙江苍南机插早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即在选择中嘉早17、中早39、嘉育253等高产中熟品种的基础上,3月25至4月1日播种,播种量150~175 g/盘,秧龄控制在20 d左右,机插规格30.0 cm×12.4 cm(26.9万丛/hm2),施氮方式为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4∶1或4∶5∶1。  相似文献   
8.
以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期、移栽叶龄、栽插密度、施氮量、氮肥施用方法等试验,成熟期单独取样测定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稻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两优l号品质优化栽培措施是6月15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4~5叶,栽插密度16.5万~21.0万丛/hm2,大田总施氮量210 kg/hm2,采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6:2:2:0:0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栽植密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稀植有利于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每穗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产量以栽植12.0万丛/hm2处理最高,达10.050 t/hm2,分别比7.5万丛/hm2、21.0万丛/hm2、25.5万丛/hm2处理增产11.0%、11.0%和19.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29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栽插密度有利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水稻的群体结构来影响产量,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等影响较大,在试验范围内(7.5 ̄25.5万丛/hm2),栽插密度与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整精米率呈倒二次曲线分布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接近线性正相关。从优质高产兼顾的角度考虑,在浙江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单季杂交籼稻的栽插密度以16.5 ̄21.0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