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小麦K03×L28杂交群体中旗叶蜡质(FCW)的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FCW成分主要有初级醇、烷烃、酮、醛、脂肪酸、酯等化合物,其中初级醇、烷烃、二酮的含量最高。高蜡亲本K03的FCW总量(11.24μg·cm~(-2))明显高于低蜡亲本L28(9.02μg·cm~(-2))。K03中初级醇、烷烃、二酮相对含量分为60.4%、8.9%、24.4%;L28中三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9.3%、23.4%、10.6%;群体平均值分别为49.1%、16.8%、26.7%。初级醇、烷烃、二酮相对含量在群体中的分布均为连续分布,且均具有超亲分离现象,说明小麦FCW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一株柑橘酸腐病拮抗菌,用于柑橘采后酸腐病的防治。[方法]筛选一株对柑橘酸腐病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并研究其对柑橘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及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的拮抗菌株在平板上对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的抑菌率为82.58%。当柑橘酸腐病发病率为96.67%时,接种10~8 CFU/mL生防菌能有效降低柑橘酸腐病发病率至13.89%。经鉴定发现拮抗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s amyloliqufaciens subsp.plantarum),其能延缓柑橘贮藏过程中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保持柑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延缓果实衰老,提高多种香味物质,特别是柠檬烯、月桂烯、沉香醇及奎醛等的含量,同时延缓正己醛和反式-2-己烯醛等挥发性物质的降解,从而有效延长柑橘的贮藏期,保证柑橘贮藏期内良好的果实风味、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结论]该研究可推动柑橘采后生物保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大棚设施栽培对柑橘香气成分的影响,以椪柑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共分离鉴定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椪柑果皮香气成分中共分离鉴定出64种香气物质,单萜烃类含量最高,其中以柠檬烯的含量最高;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椪柑香气成分总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大棚栽培下的椪柑总香气含量增长速率较露天栽培更快,大棚和露天栽培椪柑香气成分中的单萜烃类、含氧单萜类、醛类和酯类香气成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露天栽培的含氧单萜类香气成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柑橘果实囊衣发育和化渣性形成的规律,为改良柑橘果实化渣性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爱媛30’杂柑、‘诺瓦’杂柑、‘兴津’温州蜜柑、‘园丰’脐橙、‘纽荷尔’脐橙、‘安江’香柚和‘江永’香柚等不同类型柑橘果实为材料,在细胞及生理生化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的超微结构、发育过程中囊衣的发育规律,分析囊衣细胞壁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均表现出外侧面粗糙而内侧面光滑的特征;囊衣内侧面表面蜡质层明显,其下1—2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壁增厚,囊衣细胞排列致密度由内侧面向外侧面逐渐降低。内侧面蜡质层及其下1—2层细胞形态变化、排列特征的显现是囊衣发育成熟的标志。柚类果实囊衣最厚、化渣性最差,主要原因是其囊衣细胞层数多、细胞体积大、果胶含量高。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柑橘类型果实在花蕾至落花期,其子房内部已分化出心室,未来形成囊衣的心室间隔细胞大小一致且排列紧密,尚无明显的囊衣细胞排列特征。随着果实的膨大及成熟,‘沙田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cv. Shatianyou)果实囊衣发育成熟后细胞壁增厚期最长,厚度最厚且细胞层数多,果胶含量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芝麻叶片表皮蜡质与干旱的关系,以3个新育成的黑芝麻品系盛花期叶片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及绝对含量,以此建立芝麻表皮蜡质成分分离与鉴定技术。结果表明,在采用的气相色谱分离条件下,芝麻叶片蜡质成分分离较彻底,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11种直链烷烃、7种支链烷烃、9种初级醇和1种甾族化合物,其中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为蜡质主要成分,并且以C33烷烃的相对含量最高,约占蜡质总含量的30%;3个材料叶片蜡质成分及所占比例相似,但总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冀1-98-5为(2.75±0.34)μg·cm-2、冀9014选单-5为(4.06±0.66)μg·cm-2、冀9104-742为(4.12±0.35)μg·cm-2;经扫描电镜观察,芝麻叶片上下表皮均为薄膜状蜡质层,无明显蜡质晶体存在。  相似文献   

7.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柑橘中主要酚酸和类黄酮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同时测定柑橘中主要酚酸和类黄酮组成及含量的方法,为柑橘中酚类物质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首先对上机条件优化,检测波长选择基于全扫描(190-400 nm),选择所有物质都有最大吸收光谱的波长;柱温、流动相类型和流速优化参考相关文献,为了能使基线分离,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再从提取剂类型、提取次数和时间进行单因素比较试验,对柑橘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柑橘样品经乙酸乙酯振荡提取30 min,果皮和果肉分别提取4次和3次,蒸发浓缩,甲醇定容上机进行测定。【结果】以ACQUITY UPLC BEH C1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为分离柱,柱温为35℃,进样量为3.0 μL,流速为0.3 mL·min-1;梯度洗脱,以0.3%乙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95%-80%(0-3 min)A,80%-80%(3-8 min)A,80%-70%(8-12 min)A,70%-20%(12-17 min)A,20%-95%(17-20 min)A;定量波长为283 nm。19种物质在18 min内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0.01-500 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两个水平下加标,果皮回收率为85.8%-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0.86%-6.06%),果肉回收率为88.4%-112.7%(相对标准偏差为1.05%-5.23%),方法检出限为0.001-0.09 mg·kg-1(S/N=3)。采用此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样品包括5大类柑橘:宽皮柑橘类(沙糖橘和椪柑)、甜橙类(纽荷尔脐橙)、柚类葡萄柚类(鸡尾葡萄柚)、枸橼柠檬类(柠檬)和金柑类。不同品种类黄酮和酚酸物质含量和种类差异较大,就总酚类物质而言,椪柑和鸡尾葡萄柚果皮中最高,椪柑是金柑的5倍,是其他品种的1-1.5倍,果皮为果肉的3-5倍;就类黄酮物质而言,鸡尾葡萄柚果皮中总含量最高(1 813.22 mg·kg-1),其次是椪柑、纽荷尔脐橙、沙糖橘、柠檬、金柑,果肉总含量变化趋势与果皮一致,果皮明显高于果肉;黄烷酮(圣枸橼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甙、香蜂草甙、柚皮芸香甙、柚皮素和橙皮素)是柑橘中主要的类黄酮,鸡尾葡萄柚果皮中最多(1 491.8 mg·kg-1),其次是柠檬和纽荷尔脐橙,最少的是金柑,而果肉含量明显低于果皮;就酚酸而言,沙糖橘果皮中最多(515.21 mg·kg-1),其次是椪柑、柠檬、鸡尾葡萄柚和纽荷尔脐橙,金柑最少,果肉中变化趋势与果皮一致,果皮含量为果肉的3-5倍;绿原酸,阿魏酸是主要的酚酸。【结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同时快速检测柑橘中主要酚酸和类黄酮物质的方法。该方法高效、精确、低耗、环保,并经实际样品(5大类柑橘)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作为柑橘中酚酸和类黄酮同时、快速检测的常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前套袋对苹果梨表皮蜡质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采前套袋处理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cv. Pingguoli)果皮蜡质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方法】在花后60 d对苹果梨果实进行双层套袋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解套袋微域环境对果皮蜡质含量、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套袋处理苹果梨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套袋相比差异不显著;与未套袋相比,套袋果实表皮蜡质粗糙、蜡膜不均一、裂纹较多,且表面无蜡质结晶形成。对其蜡质组分分析表明,套袋与未套袋果实检出的蜡质组分数量与种类均存在差异;在含量上套袋果实烷烃较未套袋有所提高,链烷酸有所下降。同时采前套袋处理的果实蜡质组分中饱和链烷酸的碳数分布优势也发生了变化,未套袋果实以C28、C30和C26的相对丰度较大,而套袋果实仅以C26和C28的相对丰度较大,并未检测到C30饱和链烷酸。【结论】采前套袋处理对苹果梨表皮蜡质超微结构、化学组分种类和链长均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有柑橘属植物基本类型不同组织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柑橘属五大基本类型不同组织(花、果皮和叶片)中类黄酮组成与含量差异,为合理开发利用柑橘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PLC-PDA)测定柑橘属五大基本类型10个典型代表种的花、果皮和叶中11种类黄酮含量。【结果】所分析的五大基本类型中,大翼橙类和柚类主要含柚皮苷,枸橼类、橙类和宽皮柑橘类主要以橙皮苷为主,其中广西沙田柚花中柚皮苷含量最高(11 987.1 mg•kg-1FW),鹅蛋红橘果皮中橙皮苷含量最高(14 794.4 mg•kg-1FW);代表类型各组织中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果皮和叶片中11种类黄酮总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广西沙田柚(12 198.5 mg•kg-1FW)、鹅蛋红橘(16 744.1 mg•kg-1FW)和台湾椪柑(8 879.2 mg•kg-1FW);不同类型柑橘各组织中的类黄酮含量呈现不同变化模式,同一类型不同组织间只有丰度差异,大翼橙类中花>叶>果皮,枸橼类中花>果皮>叶,橙类中果皮>花>叶,柚类中花>果皮>叶,宽皮柑橘类中果皮>叶>花。【结论】中国特有柑橘属植物含有丰富的类黄酮,不同柑橘基本类型及其组织间类黄酮变化很大,应针对各自不同特点加以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与植株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2个抗旱性品种和2个弱抗旱性品种为材料,测定分析干旱胁迫下大麦灌浆期旗叶及旗叶鞘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光合作用生理参数变化及两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麦叶片表皮蜡质主要由烷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酯类及其他一些未知组分组成;干旱胁迫促进大麦叶片醇类、酮类、酯类等物质含量的增加,导致叶片表皮蜡质总含量显著增加,且抗旱性品种比弱抗旱性品种表皮蜡质总含量增加的更多;干旱胁迫后,各主要光合作用生理参数降低;大麦植株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烷烃类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醇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蜡质总含量、醇类含量与气孔导度显著负相关;蜡质的主要成分(烷烃和醇类物质)明显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结论】在干旱条件下,大麦植株通过大量合成酮类、醇类、酯类等物质而使表皮蜡质总量显著增加,提高大麦植株的光合特性,从而增强植株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在麻阳县的混栽橘园调查了不同柑橘品种的柑橘大实蝇为害情况,同时在永顺县的橘园研究了柑橘大实蝇为害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对不同柑橘品种的产卵喜好程度为脐橙>蜜橘>冰糖橙>椪柑,对脐橙的最早为害时间为6月19日左右,温州蜜柑和冰糖橙为6月25日左右,椪柑为7月19日左右;冰糖橙和椪柑的假产卵果比例较大,其果实硬度稍大于其他品种;周边有高大松树和其他灌木的橘园虫果率发生严重,而离高大松树和其他灌木距离超过100m的橘园虫果率较轻.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 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 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 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相似文献   

13.
以雪柑、芦柑和柚为母本,分别用芦柑、福桔、枳壳和柚的花粉进行授粉,观察合子胚的发育.结果表明授粉后50—55d,胚囊只有1个球形合子胚,珠心胚尚未侵人胚囊,可以单独分离培养.将合子胚接种于改良White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物。蔗糖浓度为10%.待子叶胚分化明显时,移入MT培养基。即可抽芽.芽长2—3cm,再转入诱导长根培养基,便发育成为正常的植株.试验自1986年获得雪柑与福桔和芦柑授粉的合子胚苗之后,1988—1989年又先后获得雪柑与枳壳,柚与枳壳,芦柑与柚授粉的合子胚苗.小苗的GOT基因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测定,证明其杂种性,通过多次杂交试验,探索柑桔球形合子胚离体培养技术,有效地排除了珠心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下拟南芥表皮蜡质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低温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而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外界胁迫的第一层保护性屏障。研究低温胁迫对拟南芥表皮蜡质组分含量、结构及相关蜡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表皮蜡质与低温互作机制,从而对后续作物的抗性机制研究起指导作用。【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cer1、cer3、cer4、cer6、cer10、cer20及kcs1为试验材料,待植株生长至5-6周时进行4℃胁迫处理10 d和18 d。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蜡质组成及含量变化;利用qRT-PCR技术检测蜡质基因CER1、CER3、CER4、KCS1、WIN1的表达。【结果】低温胁迫后,拟南芥蜡质晶体结构在分布密度、形状与大小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野生型拟南芥蜡质晶体熔融成片,大面积覆盖茎秆表面,这可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低温阻隔作用,并减少水分散失。cer1突变体表现出松针状晶体显著减少,并以小型树枝状结构为主;cer3与cer10杆状晶体显著减少;而cer6与cer20蜡质晶体在低温胁迫后有所增加;kcs1蜡质晶体在低温胁迫后垂直杆状结构显著减少,水平杆状结构出现,并伴有蜡质晶体熔融现象。低温胁迫对一级醇减少突变体cer4结构无显著影响。GC-MS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野生型与各突变体在低温胁迫下表皮蜡质组分含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野生型中醛类与酮类含量显著减少、一级醇类含量显著增加。各突变体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蜡质组分中醛类、酮类含量增加或无显著变化、一级醇含量减少或无显著变化;受低温胁迫较重的cer3﹑cer10表皮蜡质中一级醇含量显著下降。拟南芥表皮蜡质在低温胁迫下显著积累(cer3 无显著变化、cer10 蜡质总量减少),且主要通过增加烷类与次级醇含量来增加蜡质总量。低温胁迫诱导了野生型CER1 基因的强势表达,植株通过上调CER1 的表达促进烷类物质的合成以响应低温胁迫;CER4 的表达上调促进了一级醇的合成。KCS1、CER3与WIN1在低温胁迫下表达下调,暗示了植株蜡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蜡质合成的下游途径如烷合成途径增加。【结论】低温胁迫可以改变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及组分含量,蜡质组分中烷类与次级醇类含量的上升是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方式,蜡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烷类的增加。CER1是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蜡质基因。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主要柑桔果实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蕉柑(Citrus reticulata cv.tankan Hayata)为材料测定了果皮中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反应,可溶态和结合态不同状态酶的分配及果实中不同部位酶的分布,确定果顶的有色皮层为检测柑桔果实过氧化物酶的取样点。比较广东五个主要柑桔品种可溶态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结果表明,酶活性与果实耐藏性呈负相关。蕉柑原产广东,是甜橙与柑的自然杂交种。从椪柑、蕉柑和暗柳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初步判断,三者之间有一定亲缘关系。还着重对广东柑桔果实中过氧化物酶的分布与果汁加工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给研究苹果果皮蜡质组分同苹果贮藏特性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以蜜脆和嘎拉苹果为试材,建立一套适合苹果果皮蜡质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和鉴定方法。通过硅胶和氧化铝柱将氯仿提取物分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个馏分,再进行GC-MS分析,并比较分析品种之间的组分。蜜脆鉴定出20种烷烃,18种脂肪酸,18种酯类和4种烯烃。嘎拉鉴定16种烷烃,21种脂肪酸,19种酯类和5种烯烃。蜜脆和嘎拉烷烃均以C29烷和C27烷为主,脂肪酸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嘎拉和蜜脆的烷烃和脂肪酸分别表现出奇数碳优势和偶数碳优势。不同品种间组分存在差异,嘎拉烷烃组分中缺少nC16、nC17、nC32和nC33烷烃,蜜脆中质量分数最高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十六烷酸,而嘎拉中质量分数最高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酯类组分差异最大,仅有6种共有组分。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水平对柠檬产量和流胶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力克柠檬根际施用适当氮肥和提高钾肥用量,可显著增加柠檬产量。偏施氮肥则导致柠檬流胶病大量发生,但增大施钾量,可有铲地控制流胶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柑橘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测定了柠檬 (高酸 ,CitruslimonL .Burm)、锦橙 (中酸C .sinesisL .Osbeck)、冰糖橙 (低酸 ,C .sinesisL .Os beck)和奉节脐橙 (C .sinesisL .Osbeck)及其低酸芽变株系、晚熟芽变株系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柠檬酸的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 ,除柠檬外 ,汁胞柠檬酸含量均在花后 10 0~ 130d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变化与各类型柑橘果实中柠檬酸含量差异没有明显联系 ;细胞溶液中的乌头酸酶后期升高对柑橘果实中酸的降解有明显影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NAD 异柠檬酸脱氢酶值较高 ,酸积累较高。  相似文献   

19.
鸭梨黑心病与果表蜡质相关性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对黑心病不同发病阶段的鸭梨果表蜡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黑心病的发生发展,鸭梨果表蜡质逐渐减少。健康果实表面的皮孔和表皮细胞由丰厚的蜡质遮盖,病果表面蜡质稀少且较薄,表皮裂沟变宽变长,皮孔处则细胞裸露。文章对黑心病与果表蜡质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