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的实施,国家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建设提到文化传承的历史高度。以会泽县特色民居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云南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承和保持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以新农村民居建设面貌为重点,以地方性特色的新农村民居建设风格为核心,改善特色民居的房屋结构功能,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特色,为云南新农村特色民居建筑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传统民居建筑正处在被城市开发与建设吞没的危机中。对库车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从历史文脉、地域环境、生活习性、民族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色。提出适宜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保护措施。为库车地区的维吾尔族民居特色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与"文化趋同"现象的影响下,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日渐消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面对这样的文化危机,人们重新认识到尊重自然和保护传统地域文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开始探究传统民居建筑所蕴涵的地域文化,重新思索传统民居地域文化与空间协同共生的关系。以南桐镇王家坝村为例,提出了现状民居存在的问题,从集约土地利用、传承特色文化、基础设施改善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探析了山地传统民居特色文化资源与空间协同共生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山地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草房是我国传统的民居形式之一,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那些与海草房相关的生态链正在逐渐消失,并且面临着绝迹的危险。本文以对海草房特性的分析为依据,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海草房进行保护与更新的传承性发展策略,以期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海草房特色民居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黄毛坪村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与变迁,探讨了文化内涵、民俗习惯及建筑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从旅游结合发展、政府介入引导、苗族博物馆建设、建造技术传承、文化主体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家中保存有一套《中国民居》邮票,所以总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欣赏。每每看到那一套套别具民族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川民居、云南民居、广西民居时。不但为我们祖先高超的民居建筑才能所折服,而且也为祖国民间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叹。心里总想假如有一天有条件出门旅游,一定要亲眼目睹一下祖国民居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颂  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18-19019,19022
研究了刘青霞故居的历史背帚、现存状况,结合河南古民居建筑特色探讨其地域文化特色,本着对其物质基础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的原则,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延续措施,以期为同类民居的保护与延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泰山地区传统石结构民居主要分布在泰山周边的民俗村落里,种类多,民居的建造、布局、形式及环境布置受到泰山文化和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还受到地区自然资源的影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但传统石结构民居普遍存在缺少保护规划、损毁严重未能及时维修、某些功能不满足适应现代居住要求等问题。我们应在尽量保持最大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加强对泰山周边传统石结构民居的修缮保护与改造技术研究,对今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泰山传统民居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0-11652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乒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其对传统民居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和美丽乡村的认知,阐述了齐鲁传统民居的文化以及自然特征,并深入分析了齐鲁传统民居的历史变迁,提出了新时代齐鲁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力求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找寻齐鲁民居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径,以期为齐鲁大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凯亮  傅红  缪晓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27-21128,21227
川西民居是川西平原上独有的传统建筑文化形式,通过分析川西民居的主要风格特点及其被破坏和保护的现状,提出对川西民居进行保护和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慧宁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05-14808
在简要分析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尝试,总结了广西的传统民居特色,将其按地域特征分为3类,一是按发展源流分为干栏建筑,院落式建筑和非院落式建筑,西洋建筑;二是按建筑材料分为竹木结构民居、石头结构民居、土墙结构民居、土石结构民居、砖木结构民居、混合材料民居;三是按建筑样式分为干栏式建筑、院落式建筑、非院落式建筑。桂北木结构"干栏"式建筑是广西民居的代表。笔者根据现实发展情况对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改造;要以更新民居形态为改造的新方向;要善于挖掘、展示和保护传统文化。这些建议对提高城乡风貌改造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田地区传统民居文化艺术是古丝绸之路上文化融合的特殊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建筑风格与特殊的建筑语言,同时是新疆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伦理观念的反应。和田土木结合的半生土民居建筑艺术的形成过程,受到和田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思想观念的影响,并演变成典型区域特色文化艺术。是新疆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类型。  相似文献   

14.
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84-10386,10441
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大事,更是农村面貌的外观体现。抓住震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建设经济适用、样式美观、民居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民居。陇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对该地区民居风格、民居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陇南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构建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条件和现有民房结构、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现有民居的样式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对陇南地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进行研究,重视民居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赋予新农村民居建设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该地区建设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为陇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通农村民居百年变迁历史的回顾与总结,结合时代特征与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3个时期民居的文化风格与建筑特色,强调了新时代下农村民居传统特色的消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南通农村百年民居的变迁为缩影,主张农村民居建设应注重对当代地域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以甘肃宕昌踏板房民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踏板房是一种分布于甘肃陇南的传统特色民居建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建筑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为保护这种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通过实地测绘、房屋图纸绘制、构建建筑模型的方法保留这种建筑的历史资料,并在保留原建筑文化要素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踏板房建筑,力图保护、继承发扬这种建筑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中保留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承载了厚重的乡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是河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但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伴随一个个新村庄的合并、新建,古村落正在大规模消失,传统村落文化也在快速衰败。本文阐述了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邢台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务川龙潭村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是仡佬族人民居住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反映了仡佬族人民的自然适应性及社会适应性.通过对务川龙潭村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实地走访调查,选取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寨民居庭院作为研究对象,从庭院景观空间围合要素及庭院其他组成元素的外在形态表征,庭院空间功能、空间组成、空间平面形态,庭院空间单元与地形及道路的结合方式,庭院空间组团的组合形式等几个方面着手,详细剖析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的外在形态特征并总结归纳,进而通过庭院空间的外在形态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总结了龙潭古寨仡佬族民居庭院的景观空间特征,以期促进人们对该民族及其居住环境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赵晶  赵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39-9241
在新民居建设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太行山区传统民居的选材、构造、接地方式、村落组群等生态性的研究,提出了可用于山地新民居建设的可行性手段,以期应用到具体山地新民居建设中,使得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得以延续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