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建筑与生态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例举并分析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典型建筑形态、四合院布局形式、北部及西部边疆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提出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即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应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的四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2.
梅军  肖金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86-4887
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在选址、营造、结构、朝向、居室布局以及与环境相和谐和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合理性和科学因素,反映了苗族顺应和尊重自然,追求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该研究分析了黔东南苗族民居在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念,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就地取材的节能手段、可持续开发的建筑构造4个方面的民居建筑理念,反映出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传统民居建筑正处在被城市开发与建设吞没的危机中。对库车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从历史文脉、地域环境、生活习性、民族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色。提出适宜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保护措施。为库车地区的维吾尔族民居特色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源头和基础。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技术层面的日益趋同,千城一面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侵蚀着我们的城市,人们对历史文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知道、不了解、不认同民居这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载体。本文就河南本土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观念的产生和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自有其古今中外的思想来源和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虽未必系统,却绝不乏深刻,既有形而上的生态世界观,又有多层具体的生态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6.
赵晶  赵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39-9241
在新民居建设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太行山区传统民居的选材、构造、接地方式、村落组群等生态性的研究,提出了可用于山地新民居建设的可行性手段,以期应用到具体山地新民居建设中,使得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得以延续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形成的产物。和田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都影响了和田民居建筑文化的形成,从而造就了和田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本文从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形成和田民居建筑形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以甘肃宕昌踏板房民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踏板房是一种分布于甘肃陇南的传统特色民居建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建筑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为保护这种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通过实地测绘、房屋图纸绘制、构建建筑模型的方法保留这种建筑的历史资料,并在保留原建筑文化要素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踏板房建筑,力图保护、继承发扬这种建筑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徐慧宁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05-14808
在简要分析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尝试,总结了广西的传统民居特色,将其按地域特征分为3类,一是按发展源流分为干栏建筑,院落式建筑和非院落式建筑,西洋建筑;二是按建筑材料分为竹木结构民居、石头结构民居、土墙结构民居、土石结构民居、砖木结构民居、混合材料民居;三是按建筑样式分为干栏式建筑、院落式建筑、非院落式建筑。桂北木结构"干栏"式建筑是广西民居的代表。笔者根据现实发展情况对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改造;要以更新民居形态为改造的新方向;要善于挖掘、展示和保护传统文化。这些建议对提高城乡风貌改造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84-10386,10441
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大事,更是农村面貌的外观体现。抓住震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建设经济适用、样式美观、民居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民居。陇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对该地区民居风格、民居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陇南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构建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条件和现有民房结构、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现有民居的样式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对陇南地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进行研究,重视民居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赋予新农村民居建设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该地区建设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为陇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姜磊  程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40-6343
以中山南朗茶东村民房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具体项目概况,阐述该类项目中民房改造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实施措施。认为民房改造工程能保护历史建筑,延续协调地区历史风貌,提升历史文化品质,适宜在村镇历史文化旅游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2.
刘书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84-8786
以临沣寨为例,就民居建筑体现的礼制文化、和合中庸文化为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志着国家形象的各种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这种浪潮中举步维艰,发展遇到了“瓶颈”。通过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现状分析,从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该走“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通农村民居百年变迁历史的回顾与总结,结合时代特征与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3个时期民居的文化风格与建筑特色,强调了新时代下农村民居传统特色的消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南通农村百年民居的变迁为缩影,主张农村民居建设应注重对当代地域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李泉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57-8158,8190
从分析儒教文化、道教文化对胶东民居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庸之道"对胶东民居建筑格局的影响、仁爱礼制对胶东民居空间序列的影响,指出儒教文化强化了空间的等级秩序和内外界域以及庭院布局的对称格局和有序节奏;同时还分析了道教文化在胶东村落形成方面的影响,突出了胶东民居"以天合天"、"自然而然"、"无为而治"、"顺乎天性"的自然哲学观。以对现存民居的实地调研为依据,挖掘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文化价值、现实意义及可持续性,以期为新民居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7-12959
在强调华夏文化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上的取向的基础上,将华夏审美文化分为2部分:作为基底的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和在不同时期作为显性的不同审美文化:儒家文化审美、隐逸文化审美和儒、佛、道思想圆融的文化审美。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包括主从有序的形式美、和合天地的"和同"美以及圣数蕴道。不同时期的显性审美文化按顺序可分为3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审美表象,即儒家审美关于"大化流行"的感悟、"孔颜乐处"的君子人伦之美与浩然的山水情怀;隐逸审美的超以象外、栖身山水与乐归田园;儒、佛、道3家思想圆融审美所包含的和谐共济、格物致知与适意闲心的审美。这些不同时段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趣与作为基底的礼乐文化审美相叠加,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警句妙语的形式对造园意境加以点题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药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中药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手段,对汉语教育和古典名著在中药教育中的实践展开了讨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渗透于中药专业课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促进专业课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中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张群  梁锐  刘加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1):195-198,204
西北地域环境制约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开发生态设计策略,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发现该地区特有的民居景观环境设计约束条件,提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能源、气候缓冲空间、自然植被的生态设计策略,并在银川市碱富桥住区工程实例中对此进行了探索。以期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探索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设计道路,对气候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