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菌糠为原料,在机械力化学技术前处理条件下,采用磷酸化学一步炭活化法制备高吸附性能的粉末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得率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选取浸渍比、球磨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4种因素,采用L_9(3~4)正交设计试验,初步筛选较优性能的活性炭制备工艺.采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镜表征活性炭的孔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预处理球磨时间为30 min,浸渍比为2.0,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60 min时,得到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962.94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50.0 mg·g~(-1),焦糖脱色率为144.63%,得率为36.20%.  相似文献   

2.
对白河县6个木瓜优良单株果实的含水量、粗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粗脂肪、可滴定酸、粗纤维等主要营养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村1含水量最大(80.62%),桂花村5最小(72.22%);VC含量黑龙村2最大(0.097 g·100 g~(-1)),桂花村5最小(0.058 g·100 g~(-1));粗脂肪含量桂花村4最大(0.60 g·100 g~(-1)),黑龙村1最小(0.23 g·100 g~(-1));粗蛋白含量桂花村2最大(4.40 g·100 g~(-1)),黑龙村1最小(1.68 g·100 g~(-1));可滴定酸含量桂花村1最大(1.62 g·100 g~(-1)),黑龙村2最小(1.25 g·100 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桂花村3最大(5.44 g·100 g~(-1)),桂花村1最小(3.90 g·100 g~(-1));粗纤维含量桂花村2最大(26.95 g·100 g~(-1)),黑龙村1最小(15.03 g·100 g~(-1))。对白河县6个木瓜优良单株果实的果实主要营养成分测定分析,为白河县木瓜选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采用低压聚乙烯粉粉末压片法制备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盐渍化土壤中高含量氯。由于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氯含量最高为40000μg·g~(-1),且氯含量高的标准物质较少,通过混合土壤标准物质及在标准物质中定量加入氯化钠,将工作曲线延长到115551μg·g~(-1),并用该曲线测定样品含量大于40000μg·g~(-1)的结果与容量法测定结果吻合,相对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4.
开展对蝉花不同食用方式下其子实体、菌核、浸提液和浸提后蝉花,进行麦角甾醇、虫草素、腺苷和多糖的定量研究,以期得出有实用价值的差别性数据,为对蝉花进一步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数据。不同食用方式分为直接食用蝉花粉末、水煮后制剂和水煮后蝉花整食。根据市场上将蝉花质量高低按子实体大小划分,分别开发食用蝉花子实体、蝉花菌核、蝉花浸提液和浸提后蝉花。研究结果表明:(1)麦角甾醇。子实体中为0.34±0.05 mg·g~(-1),浸提蝉花中为0.31±0.03 mg·g~(-1),菌核中为0.07±0.01 mg·g~(-1),浸提液中未检出。(2)虫草素。子实体中为0.54±0.04mg·g~(-1),浸提蝉花中为0.28±0.02 mg·g~(-1),浸提液中为0.37±0.03 mg·g~(-1),菌核中为0.14±0.02 mg·g~(-1)。(3)腺苷。子实体中为0.61±0.04 mg·g~(-1),浸提蝉花中为0.35±0.05 mg·g~(-1),菌核中为0.30±0.06 mg·g~(-1),浸提液中为0.45±0.04 mg·g~(-1)。(4)多糖。菌核中为(14.84±1.79)%,浸提蝉花中为(13.34±0.95)%,子实体中为(13.17±1.02)%,浸提液中为(9.61±0.71)%。结果显示,蝉花子实体、菌核与浸提前后蝉花活性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陕北产苦荞麦中的黄酮,并测定比较苦荞麦在经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的芦丁含量。方法:采用酸碱法提取分离纯化苦荞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及苦荞黄酮提取物的纯度。结果:测得生苦荞中苦荞黄酮含量为17.19 mg·g~(-1),熟苦荞为17.29 mg·g~(-1),生苦荞仁为25.19mg·g~(-1),熟苦荞仁为28.96 mg·g~(-1);测得所分离的苦荞黄酮纯度为84%。结论:陕北苦荞含有丰富的苦荞黄酮,其中熟苦荞仁苦荞黄酮含量最高,熟苦荞仁适宜作为苦荞降糖服用时的有效部位和炮制制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榛子壳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和活性炭表征,以农林果壳废弃物榛子壳作为原料,采用磷酸浸渍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活性炭制备工艺中磷酸质量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料液比等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磷酸质量分数为48.5%、活化温度为494℃、活化时间为117min、料液比为1∶2条件下,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029mg·g-1。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等方法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进行表征,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到1364.00m2·g-1,平均孔径为3.17nm,总孔容为1.08cm3·g-1,表明榛子壳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一种环保型低成本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法,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沐浴盐对4种菌的抑制效果,同时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兰香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325 mg·g~(-1)、37.2 mg·g~(-1)、37.2 mg·g~(-1)和2.325 mg·g~(-1)。兰香草沐浴盐对4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25 mg·g~(-1)、0.1125 mg·g~(-1)、0.0625 mg·g~(-1)和0.1125 mg·g~(-1)。结论: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沈阳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形态、物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沈阳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区,共设置23个采样点,采集了84个土壤样品,采用密度分离浮选法提取出土壤中微塑料,利用光学显微镜以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土壤中的微塑料进行形态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微塑料物理性状分为薄膜状、碎片状、纤维状和颗粒状;土壤中微塑料的浓度为217.30~2 512.18μg·g~(-1),平均值为1 327.69μg·g~(-1)。其中,聚乙烯(PE)微塑料的浓度最高,平均值为760.03μg·g~(-1);其次为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平均值分别为374.07μg·g~(-1)和193.59μg·g~(-1);土壤中微塑料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部土壤(平均值1 569.59μg·g~(-1))东部土壤(平均值1 320.28μg·g~(-1))北部土壤(平均值1 217.56μg·g~(-1))南部土壤(平均值1 208.85μg·g~(-1))。土壤微塑料浓度从地表向下明显降低,从表层土壤(0~5 cm)的998.76μg·g~(-1)减少到深层土壤(20~30 cm)的193.00μg·g~(-1);不同的土壤种植模式对土壤微塑料浓度的影响明显,其中大棚土壤微塑料浓度较高,平均值为1 439.56μg·g~(-1),露天农田微塑料浓度平均值为1 187.76μg·g~(-1)。生菜、葡萄、黄瓜大棚种植以及露天农田覆膜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微塑料含量较高。研究表明,沈阳周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主要组成类型为PE、PP和PS,且随土层加深,土壤微塑料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取样、平板分离的方法,分析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30个样点5次取样过程中,微生物含量总体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含量变化幅度最大[(33.72~197.23)×10~5cfu·g~(-1)],真菌含量变化相对较小[(7.87~48.64)×10~3cfu·g~(-1)],而放线菌含量变化稳定[(20.14~33.18)×10~4cfu·g~(-1)]。细菌含量类群Ⅰ(大于70.00×10~5cfu·g~(-1))平均9.2个样点、占总样点的28.67%;类群Ⅲ(小于30.00×10~5 cfu·g~(-1))平均为8.6个样点,占总样点的30.67%;类群Ⅱ[(30.00~70.00)×10~5cfu·g~(-1)]平均为12.2个样点,所占比例最大,为40.67%。真菌类群Ⅰ(大于70.00×10~3cfu·g~(-1))平均仅3.8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为12.67%;类群Ⅱ[(30.00~70.00)×10~3cfu·g~(-1)]平均为6.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1.33%;类群Ⅲ(小于30.00×10~3cfu·g~(-1))平均19.8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6.00%。放线菌3种类群所占比例与真菌类似,类群Ⅰ(大于70.00×10~4cfu·g~(-1))平均仅1.4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仅为4.67%;类群Ⅱ[(30.00~70.00)×10~4cfu·g~(-1)]平均8.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8.00%;类群Ⅲ(小于30.00×10~4cfu·g~(-1))平均20.2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7.33%。  相似文献   

10.
矿质营养和有机质对大蒜鳞茎鲜重及大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不同矿质元素及有机质对大蒜鳞茎鲜重及大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铜、锌和有机质可显著提高鳞茎鲜重,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有效成分的增加鳞茎鲜重增加;但大蒜素含量的变化各异。鳞茎鲜重分别在土壤有效氮含量110.53μg·g~(-1)、有效磷60.22μg·g~(-1)、有效钾136.77μg·g~(-1)、有效铜7.52μg·g~(-1)、有效锌12.52μg·g~(-1)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1%时达最大值。而大蒜素含量却分别在土壤有效氮含量129.61μg·g~(-1)、有效磷23.56μg·g~(-1)、有效钾155.65μg·g~(-1)、有效铜5.60μg·g~(-1)、有效锌11.33μg·g~(-1)和有机质含量为0.98%时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果糖添加量、氯化铵和初始含水量为自变量,以红曲霉总色价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红曲产色素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条件为果糖添加量0.54%、氯化铵添加量0.06%和初始含水量46.00%,该设计中模型预测的色素最大值为6 693.99U·g~(-1)。进行重复验证试验,经测定实际所得红曲色素为6 684.16U·g~(-1),与模型中预测的色素最大值相差不大,说明模型设计合理,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开发太和香椿资源,利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了太和香椿茎、叶、花中的总黄酮,并用酶标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3.79mg·g~(-1),花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24mg·g~(-1),茎中的总黄酮含量为0.88mg·g~(-1),其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太和香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5-羟色胺和香豆素均为天然抗癌生物活性成分。为比较不同沙棘种质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差异。以8份不同沙棘种质的叶和茎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法提取沙棘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结果表明:沙棘茎的5-羟色胺含量为840~4 410μg·g~(-1),香豆素含量为11.97~25.73μg·g~(-1),叶片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分别为12.50~213.75μg·g~(-1)和10.29~21.08μg·g~(-1);在同一沙棘种质中,茎的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叶片,而香豆素含量在叶和茎间相差较小;品系2016-03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 410和25.73μg·g~(-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均匀实验研究了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_2流量对超临界CO_2萃取芝麻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萃取率拟合方程,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压力32 MPa,温度70℃,时间120 min,CO_2流量160 kg·[(h*kg)~(-1)芝麻],在此工艺条件下的预测萃取率为51.39%,实际萃取率为53.02%。对超临界CO_2萃取所得芝麻油进行检测分析,酸价(0.5 mg·g~(-1))、过氧化值(2.7 mmol·kg~(-1))优于一级芝麻香油质量指标,但水分(0.4 g·100g~(-1))偏高。以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为指标,与传统制油方法作简要对比分析,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亚硝酸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研究了丙烯酸与秸秆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次序为反应温度丙烯酸与秸秆的质量比引发剂与总质量的比值;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5,交联剂占总质量的1%,引发剂占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65℃。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高吸水性树脂最高保水率可达235 g·g~(-1),7 d后保水率为82 g·g~(-1),说明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树脂重复利用5次时吸水率仍然可达176 g·g~(-1),说明该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磷酸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磷酸浓度、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及对产品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碘吸附值及得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辐照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微波功率460 W,活化时间10 m in,磷酸质量分数5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809.06 mg/g,亚甲基蓝脱色率108 mL/g,得率52.96%.活化时间是传统工艺水蒸汽活化核桃壳制活性炭的1/9,得率是传统工艺的2.6倍.  相似文献   

17.
以3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分枝特性及新梢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6-BA 100,150,200mg·kg~(-1),普洛马林800,1000,1200 mg·kg~(-1)以及KT-30 10mg·kg~(-1)均能促发分枝。分枝数和分枝系数均以普洛马林800 mg·kg~(-1)处理最高,分别为23条·株-1和0. 85;发枝率以6-BA 200 mg·kg~(-1)处理最高,为48. 1%;平均分枝长度以6-BA 100 mg·kg~(-1)处理最高,为17. 4 cm。各处理分枝均以短枝和中枝为主,短枝和中枝的总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以普洛马林800 mg·kg~(-1)处理最高,为86. 9%;叶丛枝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以6-BA 100 mg·kg~(-1)处理最高,为11. 1%;长枝和发育枝的总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以6-BA 100 mg·kg~(-1)处理最高,为33. 3%。各处理新梢IAA和ABA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普洛马林1 000 mg·kg~(-1)处理降低最明显,IAA和ABA含量分别降低52 ng·g~(-1)FW和51 ng·g~(-1)FW,降幅分别为18. 7%和44. 3%。各处理ZR和GA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ZR含量以KT-30 15 mg·kg~(-1)处理增加最多,增加了10 ng·g~(-1)FW,增幅为71. 4%; GA含量以6-BA 200 mg·kg~(-1)处理增加最多,增加了29 ng·g~(-1)FW,增幅为58. 0%。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功能性发芽花生露的制备工艺及花生发芽后功能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以发芽花生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花生的发芽时间、料液比、打浆温度对花生浆感官评分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打浆工艺;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复配乳化剂和稳定剂对功能性发芽花生露的离心沉淀率和透光率的影响,以确定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最佳添加比例和添加量;对发芽前和发芽后的花生以及发芽前和发芽后制取的花生露中的多酚和白藜芦醇等功能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优打浆工艺为料液比1∶10,发芽3d,打浆温度40℃,预测感官评分为86.08,验证结果(88.00±0.40)与模型所预测结果接近;乳化剂的最适复配比为蔗糖酯∶分子蒸馏单甘酯为2∶3,乳化剂的最适添加量为0.4%;稳定剂对花生露稳定性的影响为: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03%,黄原胶添加量为0.05%,卡拉胶添加量为0.03%。经过3d的发芽,花生中总多酚含量由2.6mg·g~(-1)增加到3.2mg·g~(-1),花生露中的总多酚含量由18.81mg·100mL~(-1)增加到23.75mg·100mL~(-1);花生中的白藜芦醇由1.1μg·g~(-1)增加到2.5μg·g~(-1),花生露中的白藜芦醇在未发芽时未被检出增加至20μg·100mL~(-1)。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稳定可口的功能性花生露且其总多酚及白藜芦醇的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典型农村河流湿地(RRW)、城市河流湿地(URW)和人工湿地(CW)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湿地表层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来源及毒性风险水平。结果表明,三类湿地表层土壤中16种∑PAHs的范围为625.0~789.2 ng·g~(-1),平均值为666.3 ng·g~(-1)。∑PAHs含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为CW(736.4 ng·g~(-1))RRW(639.3 ng·g~(-1))URW(625.0 ng·g~(-1)),其中RRW和URW以3-5环PAHs为主,三者的总比例占PAHs总量的81.42%和89.35%,CW中的2-5环PAHs含量均较高。三类湿地土壤的PAHs单体萘(Nap)、菲(Phe)和苯并[a]芘(Bap)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98.68 ng·g~(-1)、109.8 ng·g~(-1)和140.92 ng·g~(-1)。同分异构体的比率揭示出CW和URW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等)燃烧,而RRW中的PAHs则源自煤、石油燃烧和石油排放的混合源。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相比,三类湿地的∑PAHs累积量均处于中高度污染,单体芴(Fle)则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基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p)和风险商值法评价了土壤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类湿地土壤均呈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呈现CWRRWURW的趋势,69%的单体(包括Bap、Phe等)处于中等风险水平,苯并[a]芘(Bap)的毒性当量浓度最高,贡献最大。城市化背景下的人类活动给珠江河口湿地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恢复和整治。  相似文献   

20.
实验选用KOH、Fe_3O_4纳米粒子制备磁性夏威夷果壳活性炭,并从磁化活性炭(M-AC)的改性机理、除铀(U)机理、最佳使用条件对磁性夏威夷果壳活性炭除U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在pH为5时对U去除效率最好,反应14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9.63 mg·g~(-1),去除率可达94.6%。同时实验制备的M-AC在循环实验5次后对U(Ⅵ)去除率仍能达到91%,具有明显的磁选回收再利用能力。吸附等温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和多层吸附并存,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过程属于吸热反应,动力学拟合结果则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SEM-EDS、FT-IR、XPS等表征结果进一步说明,由于M-AC在制备、活化过程中增加了醚基、羰基、羧基含量,同时比表面积上升,使得对U(Ⅵ)吸附的有效吸附面积和吸附官能团位点显著增加,提高了普通生物炭的吸附能力。磁性夏威夷果壳活性炭的制备与吸附研究,对于果壳等废料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