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杉木雄球花芽分化中前期核酸含量比雌球花芽和叶第高17%~33%,后期雄的下降而雌的上升。RNA/DNA前期为2~3,后期为5~6。初期花芽的蛋白质含量与叶茅相近,随后增加。花芽中有16种氨基酸,脯氨酸与花芽分化关系密切。雄球花芽发生赤霉酸(GA3)水平很高而脱落酸(ABA)很低。雌球花芽的GA3稍低于叶茅而ABA相近。开花时的雌球花ABA显著减少而雄球花ABA、引味乙酸(IAA)上升,GA3下降。花茅中玉米素(ZT)变化平稳,仅略高于叶芽。文章讨论了花茅分化与各类含氮物质及其内源激素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1992~1993年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无性系花芽分化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杉木雄球花芽形态分化始于5月下旬,9月上旬形成小孢子叶球雏形,以多边形孢原细胞越冬,雌球花芽形态分化始于10月上旬,11月下旬形成大孢子叶球雏形,GA_3对雌球花诱导的最佳时间是8月中旬,对雄球花作用最大的时间在5月。  相似文献   

3.
苦瓜性别分化的激素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源GA3和CCC处理可以调节株洲长白品种苦瓜的性别表现,外源GA3有促雌作用,使第一雄花形成推迟,第一雌花形成提前,植株总的雌花数和雌、雄花比值较对照明显上升。低浓度的CCC(50 ̄200mg/L)表现出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500mg/L)则表现为促雌作用。GA3在0.04 ̄4mg/L对苦瓜离体两性花的性别分化有促雌作用,在0.4 ̄40mg/L的CCC则有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具有促雌作  相似文献   

4.
悬铃木开花结实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I花芽分化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郑州市2球悬铃木花芽分化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悬铃木的雄花芽数量远远多于雌花芽数量,二球悬铃木的雌雄花芽中,分化成2球的占1/2以上;雌雄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尤其雌花芽在外围的分布比率更大;在小枝上,顶侧芽分布的花芽最多,而其它位置则相对较少,雌花芽的分布更是如此,导致顶侧芽的雌雄花芽比率增大。在小枝上的不同侧芽位置,1,2,3雌雄球的分化比率不同,从顶侧芽向下到侧3,1,2球雌花芽分化有减少的趋势,而3球雌花芽比率有上升的趋势,与此对应,1,2,3球雄花芽在各侧芽上的分化比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郑州市 2球悬铃木花芽分化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悬铃木的雄花芽数量远远多于雌花芽数量 ,二球悬铃木的雌雄花芽中 ,分化成 2球的占 1/2以上 ;雌雄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 ,尤其雌花芽在外围的分布比率更大 ;在小枝上 ,顶侧芽分布的花芽最多 ,而其它位置则相对较少 ,雌花芽的分布更是如此 ,导致顶侧芽的雌雄花芽比率增大 .在小枝上的不同侧芽位置 ,1,2 ,3雌雄球的分化比率不同 ,从顶侧芽向下到侧 3,1,2球雌花芽分化比率有减少的趋势 ,而 3球雌花芽比率有上升的趋势 ,与此对应 ,1,2 ,3球雄花芽在各侧芽上的分化比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作者调查了悬铃木花芽分化随胸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胸径5-10cm左右时开始结球,随着胸径的增大,花芽数量逐渐增多,2球花芽或果球数随胸径的增加更加明显,主导了花芽总数或雌雄球数随胸径的变化趋势;在胸径15cm以下,1球雌雄球分化比率较大,2球次之,3球几乎没有分化;当胸径大于15cm时,2球雌雄球数所占比例最大,1球次之,3球最小;在胸径达30cm之前,叶芽数/花芽数、雌花芽数/雄花芽数、雌球数/雄球数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变小,在胸径超过30cm情况下,其比率保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胸径接近80cm的悬铃木分化出了更多的雌雄花芽,结实量较大。  相似文献   

7.
华北落叶松球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雌雄花芽于 6月中旬到 7月上旬分化 ,9月中旬雌球花芽顶部变得比雄球花芽尖而光滑 ,且芽鳞向外反卷 ,而雄球花芽的芽鳞未反卷 ,这些可作为雌雄球花花芽早期识别的重要特征。雌雄球花在树冠不同方向和部位的分布是不同的 ,其球花的数量比例为 1 :4~ 1 5 ,它们的开花百分率分别为 85 %和 70 %。  相似文献   

8.
李从玉  陈在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02-17404,17407
[目的]了解和探索板栗雄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探讨科学有效地抑制雄花芽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并为板栗的开花授粉、结实丰产的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鄂粟2号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1.)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测定了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趋势相同,且雄花芽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均高于叶芽。综合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溶性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促进了雄花芽的分化。[结论]板栗雄花芽分化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密切关系,也与叶芽分化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银杏Ginkgo biloba雌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用酶联免疫等方法对银杏雌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在生理分化期(花芽诱导期),花芽中赤霉素(GA1 3)和脱落酸(ABA)质量摩尔浓度下降,玉米素(ZRs)、异戊烯基腺嘌呤类(iPAs)质量摩尔浓度出现峰值,ZRs/GA1 3,ABA/GA1 3及iAPs/GA1 3的值也出现峰值。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ZRs和iPAs的质量摩尔浓度、ZRs/GA1 3和iPAs/GA1 3的值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雌花芽中的ABA质量摩尔浓度、ABA/GA1 3的值在高于雌叶芽的水平上波动。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雌花芽叶中钾和淀粉质量分数均高于同期雌叶芽叶的质量分数;而雌花芽叶全氮的质量分数基本低于同期雌叶芽叶全氮水平;在生理分化期中雌花芽叶内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叶芽叶质量分数。说明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ABA,ZRs,iPAs及钾和银杏雌花芽的诱导及分化密切相关。图11参16  相似文献   

10.
银杏雌雄花芽分化期内源多胺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银杏雌雄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多胺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银杏雌雄花芽的生理分化期,花芽中的腐胺(put)和亚精胺(spd)含量出现积累高峰,精胺(spm)有少量积累;形态分化开始时,雌雄花芽中put,spd和spm含量降到低水平,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雌花芽中spd和put含量以及雄花芽中put含量逐渐上升并保持一定高水平,雄花芽中spd含量在较长的花粉母细胞分化期中下降到低水平且变化不大,雌雄花芽中spm含量一直保持低水平且无明显变化。内源多胺与银杏花芽分化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牦牛乳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牦牛乳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对青海高原牦牛乳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牦牛乳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谷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赖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牦牛初乳中总氨基酸含量(5.485%)显著高于常乳。在牦牛初乳和常乳中均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9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常乳中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初乳。[结论]该研究可为牦牛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酚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英  王敬国  许永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7-7129,7131
采用室内砂培方法,对3个大豆品种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浓缩,对比其有机酸和酚酸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有机酸种类丰富,含量高;抗病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根系分泌物中主要有机酸种类单一,含量低。随着生育期的变化,感病品种合丰25号的有机酸总量在花期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绥农10号的有机酸变化趋势与之相似;抗线2号在花期达到最高,苗期最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在苗期根系分泌物中发现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两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鼓粒期最高,其次是苗期和花期,成熟期最低。两个抗病大豆品种成熟期前的根系分泌物中仅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其含量以花期或鼓粒期最高,苗期和成熟期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营养需求、饲料配制及鱼肉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人工养殖及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40%,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粗脂肪含量为0.80%,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两者的脂肪酸组成一致,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63.775%)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65.19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0.93%)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14.06%);两者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养殖和野生云南光唇鱼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6.43%和73.30%,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9%和34.43%,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61%和19.81%,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8.92%和46.97%,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5.77%和88.5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5.01和70.63。云南光唇鱼经过驯化养殖及人工驯养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更适合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树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树龄黄金桂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对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必需的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树龄间达到显著差异。水解氨基酸中有5个非必需氨基酸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余5个差异不显著,而游离氨基酸中有8个氨基酸在茶树树龄为1年时最低,随后呈上升趋势,而6、9、15年茶树叶片中的8个氨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龄茶树叶片的水解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当茶树树龄达到9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水解氨基酸总量及水解氨基酸总量最高。当茶树树龄达到6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游离氨基酸总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野生与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丰富麦穗鱼的基础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麦穗鱼的水分(79.20%)和灰分含量(1.45%)高于池养麦穗鱼;野生麦穗鱼的粗脂肪含量为2.82%,低于池养麦穗鱼(4.65%);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重的13.13%和12.55%,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0.21%和40.08%,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2.73和60.09。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检出14种脂肪酸,野生麦穗鱼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22.81%)显著低于养殖麦穗鱼(25.00%)。野生和池养麦穗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9.12%和29.14%,虽然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PUFA总量无显著差异,但野生麦穗鱼的C18∶2和EPA含量却显著低于池养麦穗鱼。[结论]野生与池养麦穗鱼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腐植酸特性比较及其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为研究对象,比较二者之间的性状差异,同时结合不同施入方式,阐述其对土壤性状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施入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11.14%和12.03%、提高全氮含量20.62%和22.26%、提高速效钾含量6.02%和9.28%、提高速效磷含量28.05%和29.49%,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较矿物腐植酸,生物腐植酸处理的土壤与作物效果更优。腐植酸的施入能显著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经过60 d的盆栽种植试验,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可分别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重9.43%和16.38%,与施用相同量的有机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处理对作物产品及养分含量的效果更好。相比矿物腐植酸,生物腐植酸具有原料获取容易、可再生等特性,在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肉仔鸡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4 组共40 只肉仔鸡分别强饲无氮饲粮(NFD)、NFD+ 32 g·kg- 1酶解酪蛋白(EHC),及以豆粕为惟一氮源的粗蛋白质量浓度为50 和200 g·kg- 1的饲粮,于强饲后5 m in,4,24,36 及48 h,采集静脉血液,观测去蛋白血浆中诸氨基酸(PFA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FAA 浓度与采食饲粮氨基酸含量及食后时间呈复杂的函数关系。PFAA 浓度仅可大致估计饲料氨基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脂肪抽提称量法、反相液相色谱法及和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成熟中国鲎卵中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中国鲎卵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1.90%和15.82%;鲎卵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异亮氨酸(Ile)、酪氨酸(Tyr)、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和天冬氨酸(Asp)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鲎卵至少含1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UFA)有7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4种,分别占总游离脂肪酸含量的60.71%和13.15%。  相似文献   

19.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20.
鱿鱼皮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雪娇  邓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35-11137
[目的]系统地分析鱿鱼皮的营养成分,为风味鱿鱼皮休闲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秘鲁鱿鱼皮为原料,采用国标等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鱿鱼皮蛋白含量丰富,有多种维生素、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占总氨基酸的含量达30.97%。另外,鱿鱼皮中含有较多种类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72.84%,尤其是DHA含量占总脂的35%。[结论]研究证明,鱿鱼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前景,可加工成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