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及其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拿大油菜籽供需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的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的冲击效应和程度。结果表明:1)国产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国际石油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和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的较快增长使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扩大,两者对价差波动的贡献度分别为27%和11%。3)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变化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影响较弱,贡献度分别为2%和1%。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应对措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依靠科技增加单产等途径降低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减弱汇率波动对我国油菜籽进口的影响,使价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朱永慧 《农业展望》2011,7(2):46-49
文章主要利用主成分分析,分3个不同阶段对影响湖北省油菜籽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一方面虽然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因素众多,9种常规投入影响因素的累积贡献率均达到80%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并为发生改变,湖北省油菜籽的生产仍然属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依靠主要的常规投入来提高产量;另一方面,虽然各主要因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各因素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地位却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菜生产中科技进步与资源配置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最大的油料作物——油菜籽发展概况和面临的供求形势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量模型对我国油菜籽生产中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科技进步对油菜籽产量的贡献率低于种植业的平均水平,油菜籽增产中科技含量不足。从资源配置情况看,目前中国油菜籽生产仍是面积扩张型、土地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化肥投入处在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施化肥有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油菜籽有着较大的生产潜力。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能够提高油菜籽产量,缓解中国油料供应上的压力,减少对进口油脂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受大量进口油料的冲击,加上国家开始对油菜籽收购政策作重大调整,不再临时收储国产油菜籽,这给国内油菜生产带来极大影响。针对我国油菜籽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等现实问题,为了保护国内油菜籽的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出应采取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适时启动对进口油菜籽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建立油菜籽进口的预警机制,完善油菜籽贸易保护技术体系,以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油菜供给的微观主体——生产者的角度,并区分主产区和兼业区分析我国油菜供给的影响因素,发现油菜种植面积决策主要受上一期油菜价格以及以往的决策影响,主产区的农户对油菜价格的敏感度要高于兼业区农户,生产成本对油菜种植面积影响不显著。政府应该保护油菜籽的收购价格,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以增加油菜籽供应。  相似文献   

6.
在Nerlovian供给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油菜籽生产和价格历史数据,探讨中国油菜籽供给对外界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1979年以前,价格不是影响国内油菜籽生产调整的因素;1979年以后,价格对国内油菜籽播种面积变动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油菜籽取消保护价收购政策以来钟祥市油菜籽生产形势,根据钟祥近10年调查数据分析油菜籽生产成本及效益的变化,结果显示,钟祥油菜籽近十年成本逐年上涨,纯收益回落后上扬,相比小麦,总成本差异不明显,纯收益则更高。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草莓生产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江苏省草莓栽培面积、品种、生产成本与效益、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并展望了江苏省草莓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科林 《当代农业》2014,(13):16-16
据统计,江苏省常州市共有油菜种植面积约22万亩,而在10多年前,该市油菜种植面积达65万亩。种植油菜的越来越少,农户认为是油菜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业内人士认为,种油菜效益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国产油菜籽品质欠佳,生产成本过高,与进口油菜籽和大豆油、花生油等竞争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今年我国油菜籽生产和市场的基本现状,种植与加工效益,阐述了今年国内油菜籽价格猛涨的因素和发展态势,并指出我省油菜生产恢复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8—2016年湖北省油菜种植成本收益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贡献率分析方法,从敏感性与贡献率两个方面研究了湖北省油菜种植收益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单产是湖北省油菜种植收益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其后依次为人工成本、出售价格与农资成本;贡献率分析表明:单产对湖北省油菜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最大,其后依次为出售价格、人工成本与农资成本,并且在不同因素贡献率的联动作用下,2009—2016年期间湖北省油菜种植户面临着"双板挤压"困境,油菜种植的盈利空间较小。为保障湖北省农户油菜种植收益、提振油菜种植意愿,最后依次从单产、出售价格、人工成本、农资成本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979~2007年28个年度江苏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试参试品种及对照种单产比江苏省油菜单产高,但随着江苏省油菜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区试参试品种及对照种单产与江苏省油菜单产之间的差距呈下降趋势.区试参试品种单产后10年比前10年增加了10.53%,增加显著,对照单产年度间变化不大.参试品种间单产水平差距在逐渐减小,参试品种与对照种单产差距也在逐渐减小.参加区试的杂交组合年平均单产较常规品种高,1995~2007年12年来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单产平均增加8.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杜华章 《农学学报》2012,2(1):58-63
为探索江苏省及各区域对粮食生产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根据江苏经济区划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江苏省及其三大区域粮食总产量与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灰色关联度,对3个区域单位粮食产量投入要素均值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其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及三大区域粮食总产量与各投入要素的关联度和关联序均有较大差别,单位粮食产量投入要素均值的差异性也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要通过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规模经营、落实惠农政策和提高单产水平等,以进一步促进江苏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江苏省1980~2007年农作物生产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农作物生产反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稻谷、棉花、油菜子4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对价格、物质投入费用、自然灾害与政策等因素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价格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物质投入费用、劳动力价格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负面作用比较明显,此外,4种农作物之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南地区油菜生产技术演变及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江苏苏南2个典型市溧阳市和昆山市近30年的油菜生产情况。对30年油菜生产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1)油菜生产面积都从较小到迅速增加、又趋减少;栽培方式从直播为主到直播与移栽并存,再到稻茬免耕移栽居主体;主体应用品种从"双高"品质常规种为主到低芥酸常规种,再到"双低"常规种与杂交种的逐步更替;单产渐趋提高。(2)生产主体品种的更新应用对提高单产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栽培方式。(3)油菜单产水平高低受区域气候环境因素的制约,不同生育阶段间气候因素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要因地适时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以四川、湖北等11省市为例,采用2018年地区统计及农户调查数据,分别运用基于数据包络的非参数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我国冬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四川、江苏较高,云南、江西及上海市较低;2)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地区差异;3)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财政支农支出,其次依次是科技人员密度、户主年龄、从事油菜劳动力数和家庭收入水平。同时,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从事油菜劳动力数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正相关,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负相关。因此,我国冬油菜生产地区在政策上应着力提升冬油菜生产规模效率,保障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和从事油菜劳动力数水平。同时,还应关注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5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49%.本文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江苏省沿江地区冬油菜氮磷钾肥量合理用量的问题,以扬州市江都区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连续3年氮、磷、钾肥不同肥料用量为试验材料,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对冬油菜施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同时能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确定了江都区种植冬油菜氮肥推荐量为277~308 kg/hm2,平均为292.5 kg/hm2;磷、钾肥适宜推荐量分别为70、98 kg/hm2,为江苏省沿江地区种植冬油菜提出了合适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