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18分离株和/或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Mild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MPAIV)接种10-12日龄SPF鸡,细菌接种后1-96h对试验鸡的气管,肺,气囊,胸腺,法氏囊,脾脏,肝脏和肾脏的石蜡切片进行间接酶标抗体染色,发现大肠杆菌接种组,混合接种组的气管,肺在接种后1h可检测到细菌抗原,混合接种组检测到的细菌更多,存在时间更长,结果表明,气管,肺和气囊是鸡大肠杆菌定居的场所,MPAIV可延细菌在气管,肺和气囊中定居的时间,使鸡大肠杆菌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
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例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应用细菌学方法无菌取肝脏和关节肿疱液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挑取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均一生长的菌落划线接种于麦康凯斜面用于细菌鉴定,将分离的大肠杆菌涂布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药敏试验。取关节肿疱液接种KM2液体培养基,取关节肿疱液及其不同代次的KM2培养物进行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从发病鸡肝脏中分离到大肠杆菌,该菌株对丙氟哌酸、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从关节肿疱液及其1~3代KM2培养物中均扩增出鸡毒支原体的基因片段;说明该群病鸡发生了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所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包括急性败血症、肉芽肿、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眼炎、关节炎、脐炎以及肺炎等,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且鸡大肠杆菌还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混合感染,会造成家鸡的大面积死亡,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如何加强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检测与综合防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进入冬季后气温逐渐下降,部分养鸡户忽视了空气流通,造成了鸡舍内空气污浊。在这样的环境里,有害气体长时间刺激鸡的气管和气囊,致使气管黏膜和气囊严重受损。此时,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病等病原菌乘虚而入,导致鸡群中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合并感染,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死亡率会日趋增长,给养鸡专业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多种类型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鸡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O_(78)血清型大肠杆菌对蛋鸡的致病性,以及单甘油酯对蛋鸡O_(78)血清型大肠杆菌不同致病方式的保护效果,为绿色无抗养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方法】对福建省某鸡场分离的血清型O_(78)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采用口服、颈部皮下和气管内壁接种不同日龄的试验鸡,评价菌株的致病性,建立攻毒模型,然后评估以丙酸单甘油酯、丁酸单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性液态添加物FraC34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效果。【结果】(1)1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口服接种细菌3.0×10~9CFU·羽~(-1),可造成100%发病;但2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分别口服接种细菌3.0×10~9CFU·羽~(-1)和6.0×10~9CFU·羽~(-1)时不发病。1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颈部皮下接种细菌0.4×10~9CFU·羽~(-1),可造成70%的试验鸡发病,2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气管内壁接种细菌1.5×10~9CFU·羽~(-1),可造成25%鸡只发病;(2)在饮水中添加FraC34,早期可改善鸡肠道健康,降低肠道对APEC的易感性,在饮水中添加2~3 L·m~(-3)的FraC34,能够显著降低经由口服途径感染APEC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能够降低经气管内壁接种APEC所造成的死亡率,并且显著降低发病率;当饮水添加3 L·m~(-3)时,可以维持感染鸡的日增重。【结论】鸡O_(78)血清型的APEC对幼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中大雏对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养殖环节添加FraC34,对于鸡感染AP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维持鸡的生产性能,可替代部分抗生素的使用,达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鸡痘弱毒疫苗株对鹤鹑进行刺种接种,运用PCR方法对免疫鹌鹑的心、肝、脾、肺、肾、脑和肌肉等组织进行病毒DNA检测,旨在动态研究鸡痘疫苗在鹌鹑体内的分布规律,据此对鸡痘弱毒疫苗株应用于鹌鹑的免疫效果及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在试验期间,鹤鹑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未观察到病理变化;接种后12 h鹤鹑脾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d脾、肺可检测到病毒DNA;接种3d和7d在所有监测组织内均可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0d所有内脏器官中均未检测到病毒DNA;对照组未检测到病毒DNA.试验结果表明,鸡痘病毒在鹤鹑体内存留时间短.无毒性,生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病理变化复杂,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脐炎、气囊炎、全眼眼球炎、输卵管炎、腹膜炎、肉芽肿等症状。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疾病,各种年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鹅副粘病毒在鸡胚中增殖的最佳条件及其致病性,将不同血凝滴度的鹅副粘病毒分别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尿囊腔,收获孵化36、48、60、72和84 h的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滴度。结果表明将血凝价为1∶64的鹅副粘病毒稀释50倍后,接种9日龄鸡胚,37℃培养48~72 h获得的尿囊液血凝价可达1∶256~1∶512,平均尿囊液量可达9.4 mL/胚。动物试验表明增殖获得的鸡胚尿囊液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将该尿囊液接种10日龄鸡胚和颈部皮下注射21日龄非免疫雏鹅,结果接种后鸡胚于30~48 h全部死亡。雏鹅平均死亡时间为62.6 h。特征性剖检病变为脾脏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点;胰脏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点;肠道出血,溃疡;病料分离培养的病毒液HA价高达28,能凝集鸡红细胞,并出现解凝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3株芽孢杆菌为材料,采用与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时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法,对其与大肠杆菌的生物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1、X2、X33株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同时接种培养后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共培养8h后开始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24~48h时作用最明显;先接种X1、X2、X33株芽孢杆菌培养24h后再接种大肠杆菌,对大肠杆菌均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12h后开始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24h时作用最明显,至48h时也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X3对沙门氏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先接种大肠杆菌培养12h后再接种X1、X2、X33株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也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8h后开始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12h时作用最明显,至24h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0.
冬季气温下降,鸡的抗病能力随之减弱,再加上许多养鸡户片面强调保温,而忽视了鸡舍内通风,造成舍内空气污浊,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这些有害气体刺激鸡的气囊,使气囊受损,各种病毒、细菌乘虚而入,进而继发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的鸡场没有及时进行新城疫等疫苗的免疫,致使产蛋鸡特别是刚开产时间不久的鸡,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的混合感染,造成鸡产蛋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现以一典型病例来说明鸡病混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肠杆菌病的免疫与疫苗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鸡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肉汤5,50,750ml连续继代培养鸡大肠杆苗074,0107和078三个血清型菌株。在最终使用的肉汤预热至37℃条件下,测定各菌株不同培养时间的菌落形成单位,以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培养时间作横坐标,绘制出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在本试验条件下,3个血清型菌株具有相似的生长模式,均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速生期、高峰期和稳定期;各菌株每个生长期所持续的时间大致相同;在肉汤预热至37℃条件下,接入经两次继代培养的菌种,6h即达生长高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分离3株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16S-23S rRNA间隔区的PCR检测、基因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12C与参考菌株的同源率为99.9%,DG-25A和DG-23A与参考菌株的同源率为98.9%,3株分离菌株的同源性高。应用PCR检测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方法简便、快速、特异,该方法也可广泛用于乳房炎其他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省诸城地区6个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感染鸡群的死鸡、毛蛋的心血中分离到32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简称大肠杆菌(E.coli)。对其作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从死鸡(毛蛋)心血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将分离到的鸡大肠杆菌的14株优势血清型菌株进行了质粒DNA分析,通过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然后对质粒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质粒的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一般不同。将血清型和质粒图谱比较发现:同一血清型可以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不同血清型可以有相似的质粒图谱,血清型与质粒图谱没有直接的联系。本试验同一来源菌株的质粒指纹图谱相同、但它们的血清型不一致的现象可作为自然条件下同一质粒在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中扩散转化的一个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奶牛γ-干扰素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奶牛γ干扰素 ( Bov IFN-γ)基因的 c DNA序列设计 1对引物 ,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RT-PCR)技术从奶牛脾淋巴细胞的总 RNA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将 RT-PCR产物克隆到 Pucm-T载体中 ,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测序证实扩增得到的 Bov IFN-γ基因序列正确。将该基因片段切下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GEX-6P-1谷光甘肽 S 转移酶基因的下游 ,经 IPTG诱导后 ,表达出 42 ku的融合蛋白 ,薄层扫描测定可溶性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 2 5 %。通过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证实 ,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在牛肾细胞上抑制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活性可达到 1 63 84U· mg- 1 ,有望成为预防和控制奶牛疾病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奶山羊急性乳房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大肠杆菌内毒素乳房灌注在奶山羊引起的临床反应。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入杂种奶山羊乳池内能诱导出典型的急性乳房炎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乳房肿胀,发热疼痛,体温升高,产奶量下降等。超声波图象说明,水肿是急性乳房肿胀的主要原因。随着局部炎症消失,乳腺组织能迅速达到临床上的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和益生菌对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试管稀释涂布法检测大肠杆菌、嗜酸乳杆菌对常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和治疗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饲料药物添加剂和治疗药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无效或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却对外源的益生素乳杆菌很敏感;痢菌净、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较敏感,但在MIC浓度庆大霉素培养基连续传代240h,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MIC大幅度提高。这提示使用乳杆菌时,不可同时使用敏感药物;治疗时要选择敏感药物,控制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