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参考,对采集于蒙自市奶牛养殖户的10头疑似乳房炎患病奶牛新鲜奶样20份,采用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PCR技术鉴定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链球菌。结果表明:从传统方法分离菌中提取DNA,经PCR扩增测序为1 541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乳房链球菌(登录号:JF896457.1)的序列相似性达80.8%,且与Streptococcus uberis USC71-LHICA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100%,由此表明,分离菌为乳房链球菌。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确定细菌种类相比,PCR方法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生产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发病严重的牛场或地区,该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613%,为了掌握吴忠市区规模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和临床性乳房炎致病菌种类,我们对市区某规模牛场产奶牛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实验室病原菌分离培养,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B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等方法相结合,对哈尔滨市3个大型奶牛场、10户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00头奶牛,400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7.7%(477/1 000);乳区发病率为27.3%(1092/4000),从477头的隐...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0头泌乳奶牛进行乳房炎的CMT检测、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68%,500个有效乳区中,隐性乳房炎的乳区有311个,乳区阳性率为62.2%。从102个待检乳汁样中共分离出96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数的39.6%、27.1%、15.6%;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还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3头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29.33%,乳区阳性率为33.60%。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91.67%,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检出率的37.88%和16.67%。同时对发病率与乳区、年龄、胎次及日均产奶量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下的牛群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上的牛群(P<0.01)。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石河子地区不同牛场(A牛场、B牛场)7—9月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主要致病菌进行调查,采用CMT法和体细胞分析仪(SCC)法相结合,随机抽取122头处于泌乳期的奶牛,对2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的奶牛再进行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A牛场、B牛场7—9月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分别为86.1%、44.0%,阳性乳区率分别为41%、26%。SCC法检测结果显示,A牛场0~30万个/mL占8.3%,31万~60万个/mL占22.2%,61万~100万个/mL占18.1%,101万~200万个/mL占20.8%,200万以上个/mL占30.6%;B牛场0~30万个/mL占30%,31万~60万个/mL占32%,61万~100万个/mL占12%,101万~200万个/mL占14%,200万个/mL以上占12%。采用CMT和SCC检测仪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且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由定性检测转向了定量检测。由以上结果可见,新疆石河子地区7—9月是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7.
新疆垦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选取新疆垦区7个试验牛场,经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712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314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16.7%.采集阳性奶样经实验室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78.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21.1%和9.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41%和11.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的爆发,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新疆昌吉郊区部分奶牛场进行调查,从两个大型奶牛场集乳样,主要针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共采集12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71株,占55.04%;牛链球菌18株,占13.95%;大肠杆菌1株,占0.78%。这些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新生霉素等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并选用了CMT(加州乳房炎)法对316头泌乳奶牛的1264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数为89头,奶牛阳性率为28.2%,患病乳区246个,乳区阳性率为19.5%。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研究了曲麻莱县部分奶牛养殖户乳房炎的出现状况,就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与研究,采集临床类乳房炎病牛的乳样实施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选取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型乳房炎之发病率一般情况下为2.35%。隐性乳房炎的平均阳性率与乳区性率是54.01%与18.96%。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糖菌、大肠杆菌以及链球菌,这几种病菌对环丙沙星、氟嗪酸以及氟哌酸等相关药物都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作为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主要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其中包括多种细菌以及真菌、病毒、霉形体等。为了摸清部分奶牛场乳房炎病原菌的区系分布及流行情况,我们于1981年至1988年间,对杭州及合肥市郊六个奶牛场956头奶牛的2300个隐性乳房炎乳区的奶样,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2.
选取18头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奶牛和6头健康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汁,分离乳清,利用比色法检测乳清中LDH、NAG活性,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LDH、NAG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清中LDH、NAG活性呈升高的趋势。乳清中LDH、NAG活性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随着体细胞数增加和乳腺炎症的加剧,乳清中LDH、NAG活性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使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52头奶牛的260份乳样,用乳腺炎诊断液(SMT)诊断奶牛乳房炎,并从奶样中分离鉴定出乳房炎病原菌;在此基础上,选取4株肠杆菌2、株链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进行中药及其复方的抑菌试验,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260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76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71株,占总数的40.34%,肠杆菌62株,占总数的35.23%,链球菌25株,占总数的14.21%,这3个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75.57%的乳房炎由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结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单味中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中药复方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的流行规律,于2014—2016年采集江苏省某奶牛场荷斯坦牛1 430份乳房炎奶样(有年龄记录的奶样1 046份),采用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和PCR技术对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采样奶牛场患乳房炎母牛主要表现为单一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从青年母牛中分离到的病原菌最多,2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共分离出428份(40. 9%),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98份,占从2岁患乳房炎奶牛中分离出主要致病菌总数的69. 6%; 3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出548份(52. 4%),其中,237份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3份为大肠杆菌,分别占从3岁患乳房炎奶牛中分离出主要致病菌总数的43. 2%、49. 8%。病原菌主要分布在2014年(47. 9%)和2015年(49. 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夏季(22. 8%)和冬季(13. 2%),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秋季207份(14. 5%)。可见,采样奶牛场乳房炎主要发生在青年母牛,乳房炎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多发。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颖  谷维娜  钱明明  刘磊  赵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9-9031,911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和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多重PCR从基因水平上对70份临床疑似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隐性乳房炎阳性样品数为58份,阳性检出率为82.5%;传统生化方法检测阳性样品数为53份,阳性检出率为75.5%,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2%。[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业发达的美国现在有1100万头泌乳牛,患有隐性乳房炎的达50%。我国北京、上海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2003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哈尔滨郊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发病率高达75%,造成的损失每头患病牛每年1526.25元。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奶牛乳房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乳房炎。急性型乳房炎特征是乳房红、肿、热、硬、痛,乳汁显著异常,奶量减少,体…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发病后严重影响牛奶的品质,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增加药物费用,造成奶农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临床型和隐性型.其中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较临床型乳房炎高。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肉眼无可见变化,所以通过实验室群体检测.2008年3月,阿克苏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对依杆其乡某奶牛场临床健康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7.3%。而对病牛进行治疗和淘汰,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与乳清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HP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HP含量。结果发现,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H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乳清中H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和乳汁体细胞数与乳清中H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畜牧业使奶牛饲养方兴未艾,但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养奶牛户视奶牛乳房炎为"猛虎",须知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大致可分为隐性型和临床性两大类,约占产奶牛的20%-60%,是影响产奶量和奶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经过临床观察:出现乳房红肿,泌乳减少,乳腺淋巴结肿大,乳汁变性,初呈淡水,后为浓稠,混有黄色絮状物,重者带有血丝或脓液,混有粒紫或凝块,有臭味,严重者发热,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即为乳房炎.在奶牛乳房炎的病例中有75%是属于隐性乳房炎,奶产量的损失有70%是来自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