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掌握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规模化舍饲肉羊乳房炎发病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种类,为临床有效防治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定区3个规模化舍饲肉羊养殖场的590只泌乳期肉羊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乳房炎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宁远、团结、香泉3个羊场受检羊只乳房炎头阳性率分别为17.5%、13.2%和3.8%,平均阳性率为13.2%;从78份乳房炎阳性乳样中  相似文献   

2.
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乳量降低4%~10%。乳的品质大大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纳和氯增多。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其发病率是健康牛的2~3倍。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3.
TAK免疫增强剂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临床症状及应用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试验检出试验用奶牛。将确诊的泌乳期临床乳房炎奶牛 10头设为 A组 ,干奶期临床乳房炎奶牛 8头设为 B组 ,泌乳期隐性乳房炎奶牛 18头设为 C组 ,C组中另设肌肉注射组 (肌注组 6头 )、乳房注射组 (乳注组 6头 )及对照组 (6头 )。用 TAK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试验 ,A,B组的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 ,每次每头 10 m L / d;C组肌注组给药方法同 A,B组 ,乳注组在每个患病奶牛乳区注射 ,剂量为每乳每区 10 m L / d。临床乳房炎治愈效果以患病奶牛临床症状消失作为主要指标 ,隐性乳房炎奶牛采用称量法测定每头奶牛不同时期的日均泌乳量 ,并用 BMT诊断液检测治疗效果。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TAK免疫增强剂对临床乳房炎特别是泌乳期临床乳房炎奶牛治愈率达 80 % ,对干奶期奶牛治愈率为 37.5 % ,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也有较好的疗效 ,尤其可使肌注组奶牛产奶量明显增加 ,且肌注组和乳注组乳头阳性率分别比治疗前下降了 2 1.6 %和16 .7%。  相似文献   

4.
临床型乳房炎,乳产量明显下降,炎乳废弃,继而乳区化脓坏疽,失去泌乳能力,其经济损失严重。隐性乳房炎对生产影响:①流行面广,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②乳产量降低4%~10%;③牛奶品质下降,乳糖、脂肪、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④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诱因。为此,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已是当前奶牛场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一、病因一是感染。病原由乳头管口侵入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中毒。如饲料中毒。三是饲养管理不当。常见有乳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不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挤奶时过度挤压乳头,挤奶机器不配套,洗…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炎症奶废弃。1病因1.1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由乳头管口侵入是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的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病毒、真菌和支原体(霉形体)等。1.2饲养管理不当常见有奶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粪、尿、污水淤积,不及时清除;未严格执行挤乳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9):5-6
采用SMT法对某奶牛场505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的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2.38%(214/505),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为8.32%(42/505),乳区阳性率为22.02%(421/1912)。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年龄和胎次等。  相似文献   

7.
刘志东 《现代农业》2014,(12):74-74
<正>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病原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其特点是乳中的体细胞增多,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的性状品质发生异常。一、分类美国国家乳房炎委员会(NMC)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将乳房炎分为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二、病因乳房炎主要由球菌、杆菌、霉形体和病毒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达150多种。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炎症奶废弃。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乳量降低4%~10%。乳的品质大大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其发病率是健康牛的2~3倍。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计。1病因传染源为病牛的腺体,通常情况下都是洗乳房的毛巾发生污染,挤奶杯中有残留的奶,挤奶机操作不当,使乳房炎病菌交叉感染。另外,圈舍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寒冷及圈舍内的粪尿冻块及其他硬杂物等  相似文献   

9.
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症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87头份临床型乳房炎奶样的真菌鉴定表明,真菌感染阳性率为20.91%、阴性率为79.09%、原发感染率为15.76%,抗生素治疗5d以上(含5d)的继发感染率为47.83%.对病原体的研究发现,真菌性乳房炎的病原主要有酵母类真菌、癣菌和曲霉菌类真菌.根据真菌性乳房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将奶牛真菌性乳房炎分为轻型和重型二个类型.用抗真菌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环病沙星等)配合"乳霉净"(主要成分为咪唑类抗真菌类药物和中药浸出成分)进行乳头灌注治疗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疗效较好,治愈率达84.6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规律,进一步阐明其引发病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诊断、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革兰氏染色、菌液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及病原菌种类况以药物治疗情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为8.3%,其隐性乳房炎乳占总乳区的40%。奶牛场长期使用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乳房炎中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和毕赤酵母菌分别占真菌中的73.1%和25%,其中热带念珠菌占38.5%;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细菌中的22.7%和9.1%。【结论】该奶牛场的奶牛乳房炎的年发病率及隐性乳房炎乳较高,真菌比细菌感染率要显著,这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气候和牛场环境等因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3头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29.33%,乳区阳性率为33.60%。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91.67%,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检出率的37.88%和16.67%。同时对发病率与乳区、年龄、胎次及日均产奶量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下的牛群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上的牛群(P<0.01)。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每种菌20株,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的4种主要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10%~100%,未发现1种对4种菌均高度敏感的药物.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左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哌酸和头孢类药物,其敏感度达60%~100%;对4种菌产生较强耐药性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达30%~100%.试验结果对进一步监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吉林地区两家大型乳业集团奶牛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分离鉴定,8份乳样共分离到62株菌,其中含51株4种主要病原菌。4种病原菌不同临床型的比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6.36%、大肠杆菌占9.09%、无乳链球菌占27.27%、乳房链球菌占9.09%;隐性型中金黄葡萄球菌占38.89%、大肠杆菌占27.28%、无乳链球菌占11.11%、乳房链球菌占11.11%。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业发达的美国现在有1100万头泌乳牛,患有隐性乳房炎的达50%。我国北京、上海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2003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哈尔滨郊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发病率高达75%,造成的损失每头患病牛每年1526.25元。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奶牛乳房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乳房炎。急性型乳房炎特征是乳房红、肿、热、硬、痛,乳汁显著异常,奶量减少,体…  相似文献   

15.
对信阳市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奶牛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个体饲养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8.49%;从12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87株细菌,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中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在内蒙古、甘肃、四川和上海4地部分奶牛场采集的472份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奶样中检出细菌48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9株,占30.91%;表皮葡萄球菌91株,占18.88%;无乳链球菌60株,占12.45%;停乳链球菌60株,占12.45%;乳房链球菌35株,占7.26%;大肠杆菌33株,占6.85%。各个地区优势菌群存在差异,药敏试验结果也不相同,分离出的细菌绝大部分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和万古霉素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乳中的体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所致。中兽医称"乳痈",认为是由于防养管理失宜,邪毒侵入乳房,与积乳互结,乳络受阻致病。乳房炎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许多疾病也通过乳传染给人,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本人从2005年先后收治21例,治愈21例,治愈率100%。有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1病因分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发生乳房炎的主要因素是饲养管理不当,牛舍潮湿,粪便不及时清除,洗乳房用的水不清洁以及不正确的挤奶方法等,使病原体附着乳头上继而侵入乳房,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试验采用C.M.T方法筛选隐性乳房炎乳样后,选取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并针对23S rRNA设计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0%(680/1700),从90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出细菌188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分别占分离菌的32.90%、12.23%、10.11%、8.51%、7.98%和7.44%;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PCR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2%.  相似文献   

19.
采用SMT检测法,对张家口地区108头泌乳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7.33%,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6%,乳区阳性率为40.99%(158/422).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Mastitis)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业的多发病。根据调查表明,美国30%到70%的母牛至少有一个被感染的乳区。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先后对我国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乳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3.41%(9.7~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