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主要食用油料树种,但油茶花授粉效率很低,存在“花多果少”现象,严重影响了油茶果产量,油茶花授粉技术已成为油茶产业中“卡脖子”难题。蜜蜂是最常见授粉昆虫,但由于油茶花中的花蜜和花粉,会引起蜜蜂幼虫腐烂和成年蜜蜂胀肚等中毒症状,因此蜜蜂不愿采集油茶花的蜜粉。本研究拟在育王期间添加油茶蜂蜜来培育对油茶蜜粉具有抗性的蜂王及工蜂后代,旨在提高蜜蜂为油茶授粉效率。【方法】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试验材料,在油茶花期饲养20群蜜蜂,从中选择1群烂子率低的蜂群作为试验群。在第2年春季油菜花期结束后,利用以上烂子率低试验群中蜂王产卵进行育王。育王哺育群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入育王框前7 d摇净蜂群中蜂蜜,同时饲喂足油茶蜂蜜;而对照组饲喂足量油菜蜂蜜。然后统计育王王台封盖率,刚羽化出房蜂王初生重、胸重、胸宽、前翅长、卵巢管数及卵巢中卵黄原蛋白(Vg)和储存蛋白110 b(Hex110b)基因相对表达量。另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王台内剩余蜂王浆中的糖类成分及绝对含量。试验组和对照组蜂王自然交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鉴定4种植物油在煎炸薯条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棕榈油、油茶子油、玉米油、亚麻子油4种植物油煎炸薯条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试验一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是醛、醇、酮以及相应的酯,还有一些烃类和其他杂环类化合物。分析表明,同一种油在煎炸前后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较小,而不同种类的油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差明显,说明油的品种对风味物质的影响较大,煎炸对植物油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不大;煎炸32 h的棕榈油、油茶子油、玉米油的风味成分的主要贡献者是醛类和烃类杂环类,分别占比83.06%、80.71%、74.64%;煎炸32 h的亚麻子油主要风味物质的贡献者是醛类和醇类,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81.49%。[结论]研究可为通过风味物质的改变判断植物油的煎炸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油茶属于异花授粉植物,虫媒是主要的授粉方式,自然条件下蜜蜂是油茶花粉主要的传播者。在油茶花期放养蜜蜂进行授粉,油茶坐果率可提高1~2倍,在梅雨季节少有落果、裂果现象。经过蜜蜂授粉的油茶果大籽多、出油率高,每667平方米产量可增加35%以上,每667平方米还能产出油茶花蜜8~15公斤,总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50%~70%。油茶林放蜂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蜂种选择。选择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大利蜂、意高杂交蜂等蜂种。二是喂药解毒。油茶花泌蜜、散  相似文献   

4.
用正已烷提取处于交尾期的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sis)雌雄虫胸、腹部的气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雌虫气味物质多于雄虫,而且雌雄虫气味化舍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在从雌虫抽提物中鉴定出的43种化合物中,多数为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各种醇类,其中有14种与其寄主植物云南松的挥发性成分相同;而在从雄虫抽提物中鉴定出的22种化合物中,多数为甲苯类和正构烷烃类,只有3种与寄主植物成分相同.在雌雄虫气味化合物中还发现了3种其它昆虫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即:顺7-12碳乙酸酯、顺9-14碳乙酸酯和顺11-16碳乙酸酯.  相似文献   

5.
谷子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谷子挥发性气味成分的构成,可以明确谷子的主体香味成分,还可为评价和改善谷子的风味品质奠定科学基础。以张杂谷8号为试材,将谷粒经过砻谷机脱壳处理后得到谷子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SDE)对谷子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试验数据处理由Xcalibur软件系统完成,未知化合物经计算机检索同时与NIST谱库和Wiley谱库相匹配。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含17种醛、8种酮、6种醇、10种苯衍生物、8种碳氢、3种酸和3种其他化合物。其中,酸类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41.63%;醛类物质次之,相对含量为30.66%。醛类物质在谷子中含量较高且种类最丰富,它们具有较低的阈值,可能为谷子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大花紫薇及小叶紫薇的花香气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及小叶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花气味,结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二者化学成分,采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花气味中各挥发物组分的成分。【结果】大花紫薇及小叶紫薇花香分析分别鉴定出28种及39种物质。比较发现16种相同化合物,二者花气味共分析鉴定出47种化合物,其中烷类化合物(32%)、苯环类芳香族化合物(26%)及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23%)为二者主要成分,占总成分的81%,二者含量最高的物质分别为10-甲基十九烷(64.9%),β-蒎烯(21.6%)。【结论】该文为进一步探究大花紫薇和小叶紫薇及它们与传粉昆虫之间互利共生关系的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类,为当地油茶病虫害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2013年系统调查了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并进行了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标本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天敌共有47种,其中害虫有29种,病害10种,天敌昆虫8种。其中对广西金秀县油茶生产造成较大为害的病虫有: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her、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 spersa Strand、刺蛾Thosea sinensis、茶蚜Toscoptera aurantii Boyer、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灰色膏药病S.bogoriense Pat.、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茶藻斑病CephaleurDs imsfpnskurizc等。捕食性瓢虫和猎蝽类是当地油茶蚜虫主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8.
海南树仔菜植株浸膏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石油醚浸泡法及CO2超临界萃取法对海南树仔菜植株浸膏进行提取,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得油率分别为0.75%和0.28%.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比较两种提取方法所得产物化学成分的异同.石油醚浸提浸膏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超临界萃取浸膏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脂肪酸和脂肪醇类物质是树仔菜浸青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芳香味是评价名优茶花品种的重要园艺性状,培育具有芳香味的茶花品种是茶花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香味茶花远缘杂交亲本云南核果茶(Pyrenaria yunnanensis Hu)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2种香气化合物,可分为醇类、萜烯类、酯类、烷烃类、酮类和芳香烃类6类。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香气总成分的68.19%,香气主体成分为芳樟醇、1,8-桉叶素、苯乙醇、癸酸乙酯、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桧烯、氧化芳樟醇、1-己醇8种化合物。研究结果明确了云南核果茶的花香成分,为芳香茶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茶花花香成分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和后续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昆虫的嗅觉是其行为感觉的一种重要信号输入来源,在昆虫的气味识别过程中有多种蛋白质参与,它们在调控昆虫的取食、群集、交尾和产卵等一系列行为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与昆虫嗅觉相关的蛋白主要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和气味降解酶(Odorant degrading enzyme)等.其中,气味受体是嗅觉系统中的关键成员之一,具有识别气味分子并向下游传递嗅觉信号的重要作用,其介导的气味分子与嗅觉神经元树突上气味受体的专一性结合是重要的嗅觉识别基础.气味受体主要分为两类:传统气味受体和非典型性气味受体,传统气味受体具有识别气味分子的功能,在不同昆虫间的同源性较低;非典型性气味受体不能识别气味分子,它与普通气味受体共表达,协助它们完成对气味分子的识别,在不同昆虫间非典型性气味受体的序列较为保守.气味受体的功能验证主要采用培养细胞系法、电压钳技术和果蝇"空神经元"法,研究昆虫气味受体的功能可为寻找气味配体,开发针对害虫的食物引诱剂和驱避剂、性诱剂以及聚集信息素等奠定理论基础.文章从气味受体的鉴定与分类、结构、表达、系统进化关系以及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气味受体的研究进展,为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及害虫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油茶壳芯的有效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技术相结合对普通油茶(岑软3#)壳芯和香花油茶壳芯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油茶壳芯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烯烃、醇、醛、酮、酸、酯、酚、醚多种化合物组成。普通油茶检出32个峰,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4.988%;香花油茶检出35个峰,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6.568%。二者共有成分24个,相对含量大于3%的都是以脂肪酸及其酯类为主,单个成分相对含量都不高,普通油茶最高是棕榈酸乙酯11.728%,香花油茶是棕榈酸12.483%。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油茶壳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热处理前后茶花鸡胸肌和腿肌中的生物标志物,旨在明确表征茶花鸡不同部位肌肉中特征风味的水溶性化合物,为建立优质地方鸡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300日龄的云南茶花鸡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LC-Q-Exactive-MS)检测热处理前后胸肌和腿肌中的水溶性化合物,基于数据库Metlin进行全谱鉴定,以2-氯苯丙氨酸浓度计算各物质相对含量,并对检测出的物质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建立代谢物表达量与样本组之间的关系模型,来实现对样品类别的预测,通过S-plot图初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志物,观察置换200次检验图的直线斜率判定模型是否存在过拟合现象,并且通过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别各代谢物表达模式下对各组样本分类判别的影响强度和解释能力,达到辅助筛选标志物的目的;通过相对含量结果计算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价茶花鸡肌肉的特征风味。【结果】茶花鸡肌肉在质谱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106种和43种生物代谢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核苷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等,其中肌酸、肌肽、氨基酸和核苷酸为茶花鸡肌肉热处理前后存在的差异性水溶性化合物,可作为特征滋味贡献物质的生物标志物;TAV值结果中显示,胸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23.00),其次是组氨酸(TAV=1.14);腿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37.50),其次是甜菜碱(TAV=2.00);通过感官评定发现胸肌和腿肌整体滋味以甜鲜味为主。【结论】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得出茶花鸡特征滋味物质,并结合滋味理论值和感官评定值确定茶花鸡胸肌和腿肌的整体滋味以甜鲜肉香味为主,且腿肌优于胸肌。  相似文献   

13.
2010~2012年对广东省油茶栽培区进行了病虫害种类调查,并对广东油茶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危害油茶的病虫害有101种,其中病害14种,虫害87种。14种病害中,黄化病和栗寄生为首次在油茶上危害报道,以炭疽病、软腐病、茶苞病、赤叶斑病以及栗寄生为优势病害种类。87种虫害中,已鉴定65种,其中鞘翅目昆虫13种,鳞翅目昆虫19种,同翅目昆虫20种,半翅目昆虫10种;以褐足角胸叶甲、油茶象甲、油茶织蛾、假小绿叶蝉和卷叶类鳞翅目害虫为害虫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4.
蜀葵(Althaea rosea)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花卉,其花具有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两种特征,柱头能发生弯曲与自身花粉接触,存在潜在的延迟自交。为了检测蜀葵花蜜成分和观察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在自然居群内观察蜀葵花期物候、访花昆虫种类及主要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花蜜的主要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蜀葵每株每天开放0~40朵花,平均具有23朵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蜀葵的花朵在开花前分泌花蜜,单花花期内花蜜分泌呈单峰曲线。花蜜含糖量为8.41%,共检测出14种氨基酸。访花昆虫13种,主要为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其访花频率与花开放时间和花蜜分泌的高峰时间一致。意大利蜂在同一植株上访花数超过1朵的访问比例约占66.04%。蜀葵内同株异花传粉导致的双亲近交不可避免,两性花中的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的适应意义可能主要是避免雌雄干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热处理前后茶花鸡胸肌和腿肌中的生物标志物,旨在明确表征茶花鸡不同部位肌肉中特征风味的水溶性化合物,为建立优质地方鸡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300日龄的云南茶花鸡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LC-Q-Exactive-MS)检测热处理前后胸肌和腿肌中的水溶性化合物,基于数据库Metlin进行全谱鉴定,以2-氯苯丙氨酸浓度计算各物质相对含量,并对检测出的物质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建立代谢物表达量与样本组之间的关系模型,来实现对样品类别的预测,通过S-plot图初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志物,观察置换200次检验图的直线斜率判定模型是否存在过拟合现象,并且通过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别各代谢物表达模式下对各组样本分类判别的影响强度和解释能力,达到辅助筛选标志物的目的;通过相对含量结果计算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价茶花鸡肌肉的特征风味。【结果】茶花鸡肌肉在质谱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106种和43种生物代谢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核苷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等,其中肌酸、肌肽、氨基酸和核苷酸为茶花鸡肌肉热处理前后存在的差异性水溶性化合物,可作为特征滋味贡献物质的生物标志物;TAV值结果中显示,胸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23.00),其次是组氨酸(TAV=1.14);腿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37.50),其次是甜菜碱(TAV=2.00);通过感官评定发现胸肌和腿肌整体滋味以甜鲜味为主。【结论】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得出茶花鸡特征滋味物质,并结合滋味理论值和感官评定值确定茶花鸡胸肌和腿肌的整体滋味以甜鲜肉香味为主,且腿肌优于胸肌。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级营养级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挥发性化合物在三级营养级互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食性昆虫能够以植物挥发物为化学线索精准地识别和定位寄主,而虫害诱导的挥发物作为关键的化学信息物质对于调控三级营养级关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另外,植物为传粉昆虫提供花粉或者花蜜,传粉昆虫可以通过识别花中挥发物寻找食物来源,在帮助植物传粉的同时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近40年来,随着传统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化学分析手段和灵敏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电生理研究技术的广泛渗入,新的研究理念、研究手段快速形成与发展。在三级营养级互作的过程中,昆虫化学感受基因参与了对挥发性化合物的识别。因此,对昆虫化学感受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鉴定将有助于解析昆虫化学感受的分子机制,研发更高效的昆虫行为调控产品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绿色防控,对于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挥发性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天敌昆虫与传粉昆虫行为的影响,详述了挥发物介导的三级营养级之间的互作机制与研究现状,以及在害虫绿色防控中的应用,并对未来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5个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脂肪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不同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采用R语言分析PC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结果】5个品种甜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新蜜1号样品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为37种,皇后品种的油脂中有30种,香瓜和86-1样品中有29种,绿宝石样品检测到最少,为26种,分析发现5个样品之间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性差异。5个品种甜瓜籽油在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分成4大类,皇后与绿宝石较相近归为一类。5种甜瓜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均为75.34%,其中亚油酸最高,平均含量达56.81%。【结论】二十四酸、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榈酸、亚麻酸、蓖麻油酸与某些香气物质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3-2474
[目的]分析山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仁油、红松籽油、接骨木油和橄榄油为材料,利用GC/MS对各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找出山核桃仁油的特色。[结果]共鉴定出山核桃仁油中的5中化合物,即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63.48%、19.90%、11.96%、3.31%和1.35%;山核桃仁油中n-6:n-3脂肪酸比例为5.31,与我国推荐的n-6∶n-3脂肪酸比例(4-5)∶1非常接近;山核桃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4.3∶1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须脂肪酸。[结论]山核桃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枸杞籽油的主要组成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超临界CO2提取的枸杞籽油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枸杞籽油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杞籽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别对脂肪酸甲酯化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枸杞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甲酯化合物,主要为亚油酸甲酯(50.03%)、油酸甲酯(11.19%)、棕榈酸甲酯(7.53%)、亚油酸乙酯(4.82%)、硬脂酸甲酯(3.57%)和二十二烷酸甲酯(2.53%);枸杞籽油在110℃和150℃时得到的挥发组分中,有11种化合物相同,主要是亚油酸乙酯、反油酸乙酯、罗汉柏烯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枸杞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药用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昆虫利用嗅觉感器来感知环境中的气味物质,在昆虫的感器淋巴内存在着复杂的成份。其中较重要的是一些气味剂结合蛋白和酶类,它们在昆虫的嗅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昆虫气味剂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OBP的结构,OBP的特征,OBP的表达时间和定位,OBP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