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利用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理论,建立了小麦抗倒伏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典型风荷载对小麦的影响,推导出小麦的倒伏弯矩计算公式,并与小麦的抗倒伏弯矩比较,可对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以一种小麦为计算实例,计算出倒伏弯矩和抗倒伏弯矩,数值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了C,D两类地貌的风场,对某市区办公楼进行了风洞试验,分析了不同风场下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特性.结果表明:C类风场下平均风压系数、总体弯矩系数、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基底弯矩均大于D类风场的对应值;C类风场下办公楼风荷载大于D类风场下办公楼风荷载;C类风场下各测点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均小于D类风场下各测点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C类风场下结构顶部峰值加速度大于D类风场下结构顶部峰值加速度.  相似文献   

3.
风倒是形成林隙的主要原因, 是发生频率较高、波及范围较广、造成损失较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因此, 研究风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相关理论模型的不足, 利用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林木风倒的非线性动态模型, 分别从稳定风速作用和阵风作用2个方面对林木的风倒机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获得了林木发生风倒的判断条件。结果表明:稳定风速和阵风作用下林木发生风倒的条件不同, 且互为补充。基于理论分析, 以西加云杉Picea sitchensis为例进行数值计算, 得到了风倒的标准风速值, 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其他树种的风倒问题中。同时, 稳定风速和阵风交错作用下发生风倒的标准风速值与还与风荷载的作用时间有关。研究结果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线性滤波法的单株林木抗风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灾是林木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树木结构特征以及受力特点能够深入了解树木在受风荷载作用时各个部位的应力状态,确定其易发生破坏的区域,从而采取对应措施保证林木的安全稳定性。运用线性滤波法可以模拟实际状态下的脉动风模型;利用有限元技术可建立树木的有限元模型。结合两者可以模拟树木受动力风荷载作用的过程,并可计算树木各个部位的应力状态和位移等参数。模型搭建过程分为2个部分:风模拟,即运用线性滤波法编程计算得到随机的时程风场,再通过计算转换为脉动风荷载并施加于单株林木;树的模拟可根据单株树木各部分密度、弹性模量等与树高线性相关的假设,采用ANSYS中的参数化建模法(APDL)编程得到树木模型。最后编制宏文件,得到可以通过更改个别参数达到调节树模型以及脉动风场的命令流文件。在模型加载后,通过对所得到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林木的抗风性能。在该模拟中,采用我国华北地区沿海防护林树种黑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了解单株黑松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得知材料的抗剪切性能决定其抗风能力大小,从而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固或对林木进行定期修剪,提升林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林木作为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构建虚拟林木真实感模型可产生影视特效、游戏娱乐、森林生态等经济社会效益,且有助于世界数字林木资源的积累和整理。但目前不同的虚拟林木建模方法在表现模型的真实感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分析虚拟林木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给出了真实感建模方法的不同分类,并总结了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重建方法、交互式建模方法和基于规则或程序的系统建模方法的理论基础、适用领域以及优缺点。此外,还汇总了当前最流行的适用强的建模软件,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讨论了真实感林木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8种坡度下单个三维山体的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山体各位置脉动风速谱的变化规律,以及坡度对脉动风速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风面山脚0.8 h高度以下位置,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相比,功率谱峰值明显增大,峰值频率向高频移动,单峰特征明显,频带变窄.除此以外的背风面其他位置、迎风面以及山顶位置的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基本一致.提出了山体背风面脉动风速能量由来流湍流能量和山体尾流涡旋能量构成的思想,将来流脉动风速谱与涡旋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提出了保守的涡旋谱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坡度山体的试验,得出了0.5为涡旋产生与否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野外大比例(1:2)土-箱形基础-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的试验研究.在假定环境激励是有限带宽白噪声的前提下,用NEXT法测试并分析了该7层框架结构模型脉动响应信号及其动力特性.借助在Matlab环境下编制的程序计算各点响应的功率谱,得到了模型前5阶自振频率.通过现场实测值与底部固结假定下结构三维有限元计算理论值的比较发现,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时的自振频率比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结柏第一阶自振频率最大降低8.5%.  相似文献   

8.
林木几何形态特征复杂,且较为轻柔,在风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振动,空气动力学效应复杂。针对如何通过风洞试验尽可能真实地模拟防护林在实际风场中的防风效应问题,通过梳理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模型设计、来流模拟和测试技术3个方面对灌木和乔木防护林防风效应风洞模拟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防护林风洞试验模型几何缩尺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林木和风洞截面的尺寸,阻塞比一般应控制在5%以下;考虑到林木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振动会进一步影响周围流场,模型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几何相似,还要加强对动力相似的考虑;在防护林风洞试验来流模拟及周围风速测定中,在平均风速的基础上,应加强对脉动风速统计特性的考虑;当采用天平测定林木气动力系数时,应结合林木风洞模型自身频率确定采样频率,避免2个频率过于接近造成结果失真。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生物学的相关研究中,基因网络模型作为基因组机理与功能分析的基础,通过基因描述谱数据以建立基因关系模型的方法应用非常普遍.利用定量建模的方法,针对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条件下的典型基因与酿酒酵母菌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微分方程模型,从而对有氧环境与无氧环境切换后基因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获取...  相似文献   

10.
非负矩阵谱半径的估计是非负矩阵理论中重要的课题。对Frobenius界值方法加以研究,给出了一种易于计算且能得到较紧的界的方法,并通过数值算例与以往的结果进行比较,有一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蓝海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82-7383
将日光的可见光谱均匀分割为2000份色光,并计算了各色光的RGB值。以2000份色光为光源,基于Matlab软件重现了标准日光光谱,仿真了日光光栅光谱及日光棱镜光谱。结果表明,重现与仿真的日光光谱,色彩连续、细腻而逼真,可应用于与日光光谱相关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酰胺类除草剂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0.0~1.6 μmol/L),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荧光均有猝灭作用,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脲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出除草剂和脲酶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乙草胺K= 1.17×103 L/mol,n=0.81;丙草胺K=1.46×102 L/mol,n=0.67;丁草胺K= 2.29×101 L/mol,n=0.50;异丙甲草胺K=1.49×103 L/mol,n=0.84.  相似文献   

13.
稻叶瘟对水稻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通过对4个感染不同等级稻叶瘟的水稻冠层反射光谱进行测试,并对光谱反射曲线进行微分分析,研究了绿光区、红光区和近红外区反射光谱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绿光区、红光区和近外区的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病情程度的加重分别呈现下降、上升和下降的趋势;绿光吸收边缘的特征波长值发生红移,红光吸收边缘和近红外吸收边缘的特征波长值发生蓝移。受害轻时近红外区反射率变化幅度大,受害重时绿光区和红光区反射率变化幅度大。本研究为应用遥感技术早期探测稻叶瘟的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生长在红、绿、蓝光以及遮荫和阳生条件下的油松苗针叶及叶绿体的吸收光谱和室温荧光光谱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遮荫和红光导致针叶增加对500nm~600nm光的吸收。它们的F_(735)激发光谱在500nm~600nm区有很高的荧光激发活性。针叶在室温下有两个荧光发射峰,F_(735)和F_(685)。它们的性质受光照条件的影响。阴生叶和红生叶的相对荧光强度最大。F_(735)/F_(685)比值阳生叶最小,红生叶最大。针叶、离休叶绿体、PSⅠ、PSⅡ及LHCP等在室温下都发射F_(735)和F_(685)两个荧光峰。并且,扑草净不仅使F_(685)相对荧光强度增大,同时也使F_(735)的相对荧光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UV光谱与IR光谱。[方法]对不同产地牛蒡子样品的石油醚、氯仿、乙醇提取物UV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样品石油醚、乙醚、水提取物的IR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牛蒡子的同种溶剂提取物UV光谱之间、IR光谱图之间均有较好的相似性及特征性共有峰;而不同溶剂提取物的UV光谱之间、IR光谱图之间差异明显。[结论]不同溶剂提取物的UV、IR光谱特征可更加全面、细致地体现牛蒡子化学成分的吸收特征,这为牛蒡子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茜素紫(Alizarin-Violet,ALV)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特征。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相互作用常数的平均值为1.078×105L/mol,相互作用的ΔHθ、ΔGθ和ΔSθ的平均值分别为-8.030kJ/mol、-29.19kJ/mol和69.80J/K,作用位置为2.38nm,作用位点数为1.173。证实了在试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ALV与BSA可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为研究ALV的生态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和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以及ALV的染色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获取纯度较高的蒸煮腌肉主导色素亚硝基血色原(nitrosohemochromogen, NH)的方法。【方法】采用7种不同极性溶剂对NH进行提取,分析提取液的UV吸收特性和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特性以及残渣的色调。【结果】石油醚完全不溶解NH;丙酮对NH 的提取率很高,而且提取液相对稳定;乙酸乙酯提取率不高,但可以保持NH的粉红色。而直接用丙酮提取的NH,EPR光谱检测不到NH的特征信号,检测结果却是脂肪氧化形成自由基的信号。为此,建立了一种三步顺序提取和分离NH的方法,可有效排除脂肪的干扰和氧化,在110 K的温度环境下,EPR光谱可以清晰检测到NH血红素卟啉Fe原子与-14NO基团中的14N原子耦合产生的超精细分裂信号。整个操作在暗室吹氮气的通风橱中进行。将蒸煮腌肉切丁,先用3倍的石油醚(沸程为30—60℃)在黑暗、无氧条件下浸提36 h,弃掉石油醚, 然后加入1.5倍的丙酮提取10 min,过滤得到亮红色溶液,蒸发丙酮后再用乙酸乙酯分次萃取,除去乙酸乙酯,即可得到NH。【结论】采用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三步顺序提取和分离NH可以防止脂肪氧化对NH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提取和分离NH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器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研究了中性红(Neutral Red,N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证实了NR有很强地箨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在25~43℃度时相互作用的生成常数K。B(平均值为4.250×10^4kJ/mol)、热力学参数(△H^θ、△G^θ和AS^θ的平均值分别为-6.432kJ/mol、-21.38kJ/mol和-48.68J/K)和结合位点数(平均值为1.155)。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了PbO-Bi2O3-B2O3系统玻璃结构中B^3+离子的配位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当B2O3含量较低时,获得的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结构中的B^3+离子以单个[BO3]三角体形式存在,随B2O3含量增加,部分[BO3]三角体转变成[BO3]三角体转变成[BO4]四面体;当B2O3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通过[BO3]三角体与[BO4]四面体之间的桥氧离子的联接而形成含[BO3]三  相似文献   

20.
本系统把人工智能和质谱解析过程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质谱数据库,利用多种化学计量学算法对复杂数据进行解析,并采用新的质谱匹配算法,有效地降低解析过程的复杂性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