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测定的168尾巴西真鲳(Stromateus brasiliensis)生物学数据,对南半球夏季巴西真鲳的群体组成特征,尤其是全长(LT)和叉长(LF)组成、全长和体重(WB)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及性腺指数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巴西真鲳全长范围为23.6~34.2 cm,优势全长组为24.0~28.0 cm;叉长范围为21.6~30.3 cm,优势叉长为22.0~26.0 cm;全长与叉长关系为LT=1.1411LF-6.7702(R2=0.962 6)。(2)巴西真鲳全长与体重关系为WB=3×10-5LT2.8789R2=0.924 4)。(3)巴西真鲳平均雌雄性比为1∶0.3。(4)12月至1月,西南大西洋巴西真鲳性成熟度均〖WTBZ〗为Ⅱ或Ⅲ级;各全长组巴西真鲳性成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4.86,P<0.05)。(5)性腺指数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呈升高的趋势,性腺指数的范围为1.05~8.33。  相似文献   

2.
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的时间格局及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长江下游沿岸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的种群变动及生长状况,研究了2002-2009年间在靖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的每月2次或3次共237份渔获物样本。结果表明:237份样本共有鱼类73 960尾、409 256.23 g。其中似鳊4 253尾、39 618.05 g,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75%和9.68%。平均每样本19尾、180.08 g,最高达145尾、1714.6 g。时间格局分析表明,似鳊月渔获重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对2002-2009年的月渔获重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 (1-0.387B)(1-B12)lnyt=(1-0.555B12)et的ARIMA(1,0,0)(0,1,1)12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9年的预测精度达83.21 %~93.90%。对2005年采集的全部个体作性别、年龄和生长特征分析,显示似鳊的雌雄性比为1∶2.3。雄性有1~3龄3个年龄组,雌性只有1~2龄2个年龄组,年龄结构明显低于姚江和钱塘江种群。雄性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体长Lt=147.17×[1-e-0.1648×(t+3.2036)],体重Wt=44.36×[1-e-0.1648×(t+3.2036)2.785;推算的渐近体长L为147.17 mm,渐近体重W为44.36 g。  相似文献   

3.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型拖网渔船“开欣”轮2010年7-10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211尾智利竹鱼样本,对其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的矢耳石存在4个区,即前区、后区、背区和腹区。有明显的基叶,基叶均长于翼叶。对矢耳石的24项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耳石总长(L1)、耳石中心到末端的距离(L3)、耳石末端到翼叶的距离(L11)、耳石末端到矩口的距离(L13)可作为耳石长度特征参数,耳石中心到腹部的距离(L5)、耳石末端到腹部的距离(L10)、耳石腹部到矩口的距离(L18)、耳石翼叶的长度(L23)则可作为耳石宽度特征参数。耳石长度特征参数L1、L3、L11、L13与叉长和体重,以及耳石宽度特征参数L5、L10、L18与叉长和体重分别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05),参数L23与叉长以及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05)。  相似文献   

4.
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7-8月在哥斯达黎加外海探捕期间采集的281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茎柔鱼样本胴长范围为205~429 mm,优势胴长为260~360 mm,占81.14%;体重范围为0.17~1.69 kg,优势体重为0.2~1.0 kg,占88.26%;雌雄性比约为3.76∶1,性腺成熟度以Ⅲ和Ⅳ期为主,雄性、雌性性成熟的比例分别为94.92%和66.67%;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89.32%。体重与胴长关系W=2.35×10-7LM2.5944。相对于加利福尼亚湾、秘鲁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个体较小且体型偏瘦,属于小型或中型群体。  相似文献   

5.
千岛湖大眼华鳊年龄、生长和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 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1477(t+2.8540)],Wt=249.38[1-e-0.1477(t+2.8540)]2.8985;生长拐点年龄为4.35龄时,拐点体长、体重为15.74 cm、73.13 g;雌、雄性比为1.27∶1,绝对繁殖力为1 870~18 665粒,平均6 279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为(408±214.22) 粒/cm,范围为134~989粒;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为(98±40.49) 粒/g,范围为38~215粒。调查期间,雌、雄鱼性腺成熟系数9月达到峰值,分别为22.85%、12.56%,表明9月也可能存在一个繁殖高峰。其1~4龄个体体长年增长量、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随年龄生长而下降,对应其个体体重年增长量、瞬时增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丰满度在3月达到峰值。根据拐点体长、体重可知,目前存在过度捕捞的状况,应限制4龄以下个体的捕捞,有利于该物种自然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采集斑点叉尾鮰核心群个体122~519 d日龄的体长、体重数据及家系成活率数据。结果表明,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53倍,体重绝对增长率(AGRW)范围为0.94~3.32 g/d。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在收获体长和体重上,不同家系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家系生长日龄对各家系的体重、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多重比较(Duncan)结果表明:(1)按AGRW划分的A、B、C家系组间收获体重及AGRW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生长快速A组含20个家系,其平均收获体重及AGRW显著高于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2)10个杂交组合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极显著(P<0.01),0397、0497、0103产生家系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平均收获体重分别比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提高了20.95%、19.47%和14.42%,平均AGRW分别比其提高了20.66%、19.81%和15.74%;(3)5个父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收获体重、AGRW差异显著(P<0.05),04和97父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优势明显;5个母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03母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速度较快。采用核心群个体体重(W)和体长(L)数据进行幂函数曲线拟合,拟合方程为W =0.0281 L2.7552(R2=0.9903),核心群个体处于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准确和有效地联合提取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砷和硒,以减少实验成本和提高实验效率,本研究在长期实验摸索及前人工作基础上,研究0.5 mol·L-1 NaHCO3、0.1 mol·L-1 HCl、0.5 mol·L-1 KH2PO4和0.1 mol·L-1 KH2PO4-K2HPO4 4种浸提剂对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砷和硒的联合提取实验效果。4种浸提剂所得浸提液经HNO3和HClO4消煮,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HGAFS)测定浸提液中砷与硒的浓度。土壤总砷和总硒的测定中使用两组土壤标准物质控制,玉米标准物质控制玉米根和玉米籽实验质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硒和砷的检测限分别为0.01 μg·L-1和0.05 μg·L-1。结果表明: 0.1 mol·L-1 KH2PO4-K2HPO4和0.5 mol·L-1 NaHCO3提取的土壤生物有效态砷、硒含量与土壤总砷(r=0.788,P<0.01; r=0.794,P<0.01)和总硒(r=0.707,P<0.05; r=0.648,P<0.05)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余两种浸提剂提取效果较差。植物指标法显示,仅0.1 mol·L-1 KH2PO4-K2HPO4提取的土壤生物有效态砷、硒含量与玉米根砷(r=0.848,P<0.01)和硒(r=0.822,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0.1 mol·L-1 KH2PO4-K2HPO4作为浸提剂可快速、准确、有效地联合提取土壤中砷和硒的生物有效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资源,基于2019-2022年在塔里木河支流车尔臣河采集到的348尾样本,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集到的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38~290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0.8~271.6 g,年龄结构为1~11龄,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2.47×10-5L2.8562。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雌性为:Lt=407.2572[1-e-0.1117(t+0.9298)],Wt=697.2606[1-e-0.1117(t+0.9298)2.8756;雄性为:Lt=327.9114[1-e-0.1572(t+0.7154)],Wt=373.9090[1-e-0.1572(t+0.9298)2.8353。表观生长指数分别为:?=4.2678,?=4.2280,拐点年龄和对应的体长、体质量雌性为:8.5龄、265.63 mm、204.04 g;雄性为:5.9龄、212.26 mm、108.94 g。研究结果表明,车尔臣河的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的生长规格和自然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也快于其他支流。  相似文献   

9.
由于渔业高强度捕捞压力及频繁的海洋工程导致近海海洋环境恶化,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资源量发生了严重衰退。为可持续利用东海带鱼资源,于2014年夏季8月在东海区渔场采用底拖网菱形目50、55、60、65、70、75 mm和80 mm对带鱼的逃逸率网具选择性进行试验研究,采用套网法对不同尺寸的囊网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带鱼渔获物肛长范围为55~283 mm,平均肛长为159 mm,优势肛长组为140~190 mm,囊网中带鱼渔获的主要肛长组分布在140~220 mm,在套网中主要肛长分布在130~190 mm;随着网目由小变大,囊网中带鱼的平均肛长、体质量也逐渐变大;在数量和体质量逃逸率方面,随着网目增大整体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由于其他非目标渔获和带鱼体型容易挂网的特点,造成囊网中渔获积累产生的堵塞效应,严重影响相关网目中带鱼的逃逸率;根据带鱼的50%选择体长(L0.5)与不同网目尺寸拟合的直线:L0.5=2.241 9M+17.503(r=0.930)。以此利用推测的拟合线性关系,并参考相关文献得出的带鱼雌雄个体的L0.5标准反向推出,捕捞雌性带鱼L0.5的最小网目尺寸为65.63 mm,雄性带鱼L0.5的最小网目尺寸为68.76 mm。运用现行可捕标准以及渔业生产,故建议专门用于捕捞带鱼的拖网网目尺寸至少为65mm。同时研究表明海水温度变化对带鱼的体质量资源密度与尾数资源密度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为影响渔具选择性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测量水体中铅(Pb)离子含量的方法,利用两个荧光基团6-羧基荧光素(6-Carboxy fluorescein group,FAM)和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5-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TAMRA),结合Pb离子(Ⅱ)的核酸适配体,构建了一种特殊的能特异性识别Pb2+的双荧光基团分子信标。根据分子信标与Pb2+结合后FAM与TAMRA总荧光强度的变化,建立了对水体中Pb2+高灵敏的双色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FAM和TAMRA的总荧光强度(ΔIT)与Pb2+的浓度(C)在8×10-10~4×10-8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的回归方程为ΔIT=3.052 C+13.129(R2=0.998 7),方法的检出限为1.5×10-10 mol·L-1(3σn=9)。研究表明,本实验利用Pb2+的适配体及两个荧光基团FAM与TAMRA构建的双荧光基团分子信标能特异性地识别水体中的Pb2+,基于分子信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能很好地应用于水样品中Pb2+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长、体质量,利用鳞片测定年龄,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Beverton-Holt模型和Pauly经验公式估算生长、死亡参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优势体长分别为17.0~27.2、18.9~28.7和28.6~40.0 cm;优势体质量分别为93.0~447.9、148.8~480.0、39.5~1 420.8 g;年龄组成分别主要为3+(32.14%)、2+(24.11%),3+(32.14%)、2+(24.11%)和4+(31.58%)、5+(26.32%)。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年龄生长方程分别为L=47.2(1-e-0.177(t+0.387))、L=42.9(1-e-0.199(t+0.377))和L=53.7(1-e-0.155(t+0.401))。河口、坝下和坝上开发率E分别为0.410、0.373和0.248;临界体长Lc分别为25.1、23.0和28.4 cm。以上结果表明,广东鲂体长、体质量和年龄频率分布以及生长方程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的改进,建立一套稳定的沉积物中六氯环己烷、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满足实验室批量测定样品的要求。选择40 mL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V正己烷V丙酮=1∶1)作为提取液,并加入2 g铜粉去除硫化物,用Florisil SPE 小柱和CarbonGCB SPE 小柱串联净化,采用10 mL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V正己烷V丙酮=9∶1)进行洗脱,浓缩后用DB1701气相毛细管柱分离,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本研究选择沙质性状的沉积物作为基准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74.5%~92.0%,相对标准偏差在3.09%~6.67%;检出限为α-HCH:1.96×10-4 mg/kg, β-HCH:1.45×10-6mg/kg,γ-HCH:1.90×10-4 mg/kg, δ-HCH:1.98×10-4mg/kg, p,p′-DDD:2.47×10-6 mg/kg, o,p′-DDT:1.08×10-4mg/kg, p,p′-DDE:1.59×10-4 mg/kg, p,p′-DDT:2.52×10-4mg/kg。采用泥质性状的沉积物对本方法进行验证,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都符合沉积物样品的药残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滴水湖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对滴水湖叶绿素a含量及pH、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水质因子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各站点叶绿素a含量与各水质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逐步回归多元线性方程。结果显示:2009年滴水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52.97±28.32) mg/m3,变化范围为(0.5~139.5)mg/m3,4-6月出现峰值。站点Ⅲ与站点Ⅳ、Ⅴ、Ⅵ的叶绿素a含量差异极显著,站点Ⅰ与站点Ⅵ的差异极显著,其他各站点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站点叶绿素a含量与水质因子关系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监测站位,对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影响的水质因子各不相同,逐步回归方程的入选因子也各有差异。取对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lg(YChl.a)与lg(X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g(XTN/TP)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建立的相关方程分别为:lg(YChl.a)=2.146+0.530lg(XTP),lg(YChl.a)=2.017-0.275lg(XTN/TP),该方程较逐步回归方程在实践中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羟甲香豆素微乳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小白鼠和SD大鼠为试验动物,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观察羟甲香豆素微乳LD50 、骨髓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表明,羟甲香豆素微乳的小鼠口服LD50为2.63×104mg/kg,95%置信区间为2.21×104~3.14×104mg/kg,毒力回归方程为y=3.57x-0.44(r=0.977 6),羟甲香豆素微乳的大鼠皮肤给药LD50为6.78×104mg/kg,95%置信区间为5.94×104~7.73×104mg/kg,毒力回归方程为y=0.31x-0.43(r=0.981 3)。根据口服和皮肤用药LD50值判断为无毒级药物,羟甲香豆素微乳对小白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小白鼠精子的畸形率无明显影响,说明羟甲香豆素微乳没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高体雅罗鱼属于自治区二级保护动物,为对其自然群体进行资源修复,于2020年5月,在新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段采集高体雅罗鱼117尾,其中雌性Ⅳ期样本53尾,可进行个体繁殖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群体由3+~7+龄个体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8 390~97 184)粒,平均为(46 955±14 102)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97~253)粒·cm-1,平均为(145±32)粒·c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70~131)粒·g-1,平均为(85±11)粒·g-1;从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出卵巢质量与个体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均呈正相关,且卵巢重与个体繁殖力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系数高于净体质量、年龄和性腺成熟系数;从最佳拟合方程中可以看出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的拟合度最高(R2=0.916),关系式为F=1.074 m02+153.347 m0+19 611.041。因此,通过卵巢质量与个体绝对繁殖力的拟合方程可以预测额尔齐斯河流域中高体雅罗鱼自然种群的繁殖能力,从而丰富其繁殖生物学资料,为高体雅罗鱼的资源养护和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研究苯甲酸钠对复合重金属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 mmol·kg-1复合重金属胁迫下,小麦出苗延迟,且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与清水对照(处理0)相比,喷施2~4 g·L-1的苯甲酸钠溶液,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0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P < 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喷施2~4 g·L-1苯甲酸钠处理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缓解了小麦幼苗的毒害,最终降低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但喷施苯甲酸钠溶液浓度越高(>6 g·L-1)反而会抑制幼苗生长甚至对幼苗产生毒害。相关分析性表明,当苯甲酸钠施用浓度为1.97~3.12 g·L-1(2016年)、1.58~3.27 g·L-1(2017年)时,小麦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根系活力、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达最大值,当其浓度为2.59 g·L-1(2016年)、3.02 g·L-1(2017年),MDA含量最小。综上,喷施(1.58~3.27 g·L-1)的苯甲酸钠能减轻复合重金属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杀虫剂噻嗪酮对我国特有物种稀有鮈鲫的影响,采用了静态法测定了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稀有鮈鲫的96 h-LC50大于有效成分浓度100 mg·L-1;选择有效成分浓度1和10 mg·L-1进行生物富集试验,连续暴露8 d的富集系数(BCF8d)分别为470.6和53.7。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对稀有鮈鲫的毒性为低毒,富集等级为中等富集性。研究表明,噻嗪酮低浓度暴露的富集系数远大于高浓度暴露,并且在低浓度的水体暴露下,稀有鮈鲫体内的噻嗪酮浓度接近于高浓度的水体暴露。在使用噻嗪酮时应注意其使用范围和施用量,避免通过食物链富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大宝山矿区某农田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在对大宝山矿区某农田蔬菜中重金属As、Hg、Pb、Cd、Cr分析测试的基础之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农田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应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人群经食物链途径长期食用本地产蔬菜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蔬菜的安全生产以及人体健康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Hg、Cr、Cd、Pb的含量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0.875、0.900、0.373、2.863倍和0.305倍,可以看出这5种重金属中只有Cd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蔬菜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蔬菜综合污染指数P范围在0.412~3.339,均值为1.155,属于轻度污染。蔬菜单因子污染指数PAs范围在0.013~0.085,均值为0.030;PHg范围在0.000~0.154,均值为0.076;PPb的范围在0.105~1.255,均值为0.343;PCd范围在0.563~4.609,均值为1.536;PCr范围在0.008~0.360,均值为0.091;可以看出该蔬菜主要受到Cd污染。蔬菜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7种蔬菜整体而言,Risk的平均值为3.50×10-5 a-1,表示该批蔬菜品种重金属污染情况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风险尚可接受;RiskT为3.50×10-5 a-1,表明该批蔬菜品种中致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风险尚可接受,且在致癌风险中RiskCd > RiskCr > RiskAs > RiskPb;HIT为4.89×10-10 a-1,则表明该批蔬菜品种中非致癌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的风险甚微,且在非致癌风险中HIPb>HIHg。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070817菌株对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 ( Bezzi )的毒力效果,采用喷雾法和浸渍法以不同密度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070817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处理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 ( Bezzi )的成虫、幼虫和蛹,并分别测定对成虫、幼虫和蛹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最高,为 86.12%,其致死中时间(LT50)为 4.66 d,致死中密度(LCT50)为2.948 5×105 mL-1。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 88.42%,其LT50为4.47 d, LCT50为2.769 5×105 mL-1。蛹的累积校正死亡率是 83.91%,其LT50为5.16 d,LCT50 为3.155 7×105 mL-1,说明该菌株对番石榴实蝇具有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以同一批次繁殖的60日龄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体长(X1)、全长(X2)、最大体高(X3)、肛门处体高(X4)、尾柄高(X5)、吻-背鳍前端(X6)、背鳍基长(X7)、背鳍后端-脂鳍前端(X8)、脂鳍基长(X9)、脂鳍末端-尾鳍基(X10)、胸鳍前长(X11)、背鳍前长(X12)、腹鳍前长(X13)、臀鳍前长(X14)、尾柄长(X15)、头高(X16)头宽(X17)和体重(Y)共18个生物学性状,运用表型值统计、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生长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8个生物学指标中,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10%,说明瓦氏黄颡鱼体重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瓦氏黄颡鱼主要形态性状(X8X10除外)与体重均呈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其中,X4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0.92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X4X12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呈极显著水平(P<0.01),X5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呈显著水平(P<0.05);X4X12X5对体重共同决定系数达0.919;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变量,建立了形态性状(X4X12X5)与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Y=﹣5.210 + 3.594X4 + 1.415X12 + 3.308X5R2 = 0.920);X4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Y=2.410 + 7.161 lnXX5X12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Y = e3.258-1.061/xY=e3.816-4.977/x。结果可为瓦氏黄颡鱼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