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愈伤的影响,为厚皮甜瓜的采后愈伤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用25 mg·L -1的ClO2浸泡损伤果实10 min,于常温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测定愈伤期间损伤果实的失重率以及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果实的病情指数,通过甲苯胺蓝和间苯三酚—盐酸染色法观察聚酚软木脂、聚酯软木脂和木质素在伤口部位的积累,并用IS Capture图像软件对聚酚软木脂、聚酯软木脂和木质素积累量进行分析。测定伤口表面的色度值,分析伤口处组织愈伤期间苯丙烷代谢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 结果 ClO2处理显著降低了损伤果实的失重率和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情指数,愈伤第7天时,处理比对照低10.3%。果实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段接种粉红单端孢,经1周培养观察,处理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第7天时处理果实的病情指数比对照低56.9%。处理显著促进了果实伤口处聚酚软木脂、聚酯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处理果实的积累量在愈伤的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三者比对照分别高25.3%、77.7%和35.5%。愈伤期间,处理果实伤口处的L*值显著低于对照,b*值显著高于对照,在愈伤第5天时,处理果实的L*值比对照低6.1%,第3天时的b*值比对照高17.8%。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愈伤第7天时,处理果实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高于对照34.3%、80.5%和15.7%。此外,处理果实伤口处的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第7天时,分别高于对照14.7%、16.8%和15.6%。结论 ClO2处理可有效促进厚皮甜瓜果实的采后愈伤,ClO2对愈伤的促进作用与激活伤口处的苯丙烷代谢,提高POD和PPO活性,促进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及相关机理。【方法】用0.5 mmol∙L-1 p-CA浸泡切半‘大西洋’马铃薯块茎10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于室温条件下避光贮存进行愈伤。测定损伤块茎在愈伤期间的失重率以及损伤接种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块茎的病情指数,观察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测定伤口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苯丙烷代谢产物和H2O2含量。【结果】p-CA处理显著降低了损伤块茎的失重率和损伤接种块茎的病情指数,14 d时,处理块茎的失重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8.46%和43.18%。p-CA处理加速了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14 d时,处理块茎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细胞层厚度分别比对照高26.43%和30.26%。p-CA处理还明显提高了块茎伤口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的活性,7 d时,处理块茎的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32.17%、23.51%、25.09%和23.08%。14 d时,p-CA处理块茎的肉桂酸、p-香豆酸、咖啡酸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4.26、38.29%、19.31%和41.04%;21 d时,处理块茎的阿魏酸、芥子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8.33%和20.47%。此外,p-CA处理促进了块茎伤口处肉桂醇、松柏醇、芥子醇和木质素的积累,14 d时,处理块茎的肉桂醇和木质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36.93%和31.66%;21 d时,处理块茎的松柏醇和芥子醇含量分别高于对照41.43%和34.05%。p-CA处理还提高了块茎伤口处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7 d时,处理块茎的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高于对照40.25%和27.01%。【结论】p-CA处理可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马铃薯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从而加速块茎愈伤。  相似文献   

3.
采后ABA处理促进‘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愈伤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吴觉天  王毅  姜红  毕阳  司敏  张静荣  徐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0):4003-4011
【目的】研究外源ABA处理对采后‘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分析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酶在愈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为试材,人工损伤后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处理,评价处理块茎在常温((20±3)℃,湿度(80±5)%)及黑暗条件下的愈伤效果,分析100 mg·L~(-1)ABA处理后块茎伤口处组织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积累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扫描电镜观察伤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结果】不同浓度ABA处理均有效促进了块茎愈伤,其中以100 mg·L~(-1)的处理效果最好。ABA处理能显著提高块茎伤口处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的活性,并能使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增加,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呈现双峰型变化,在处理后的第3天和第9天分别高出同期对照253.07%和125.18%。此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处理后第6天分别较同期对照高出48.60%和50.42%。ABA处理还明显增强了块茎伤口处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ABA处理促进了块茎伤口表面愈伤封闭层和周皮的形成。【结论】外源ABA处理可通过促进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组织的苯丙烷代谢,提高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加速马铃薯块茎愈伤周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愈伤是马铃薯块茎受损后的典型反应,对块茎采后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但块茎完全愈伤所需的时间较长,为寻求促进愈伤的措施,实验研究外源NO和ABA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创伤周皮中软木脂积累的影响,并探索薯块创伤后的愈合机制。【方法】以马铃薯品种"网纹108"和"滇薯47"为材料,进行去周皮和不去周皮两等份处理,每个马铃薯用刀切成8小块,以切面为创伤面。实验设对照(超纯水);处理1(1 mmol·L~(-1 )SNP);处理2(2 mmol·L~(-1) SNP);处理3(0.13 mmol·L~(-1) cPTIO);处理4(0.1 mmol·L~(-1) ABA)5个处理。马铃薯块茎创伤处理后,置于室温(22±1℃,湿度85%)进行创伤愈合反应。于创伤后24、72、120和168 h取样染色观察。【结果】块茎愈伤期间,软木脂的积累量随愈伤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SNP处理和ABA处理的软木脂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对2个品种马铃薯均有显著促进软木脂积累的作用(P0.05)。其中,SNP处理中以2 mmol·L~(-1)效果更佳,其处理的薯块软木脂累积在168 h时较其他处理的高,而ABA在72 h时响应较好。其次,不同品种创伤后软木脂的累积存在显著差异,"W108"软木脂的累积显著高于"D47"。另外,去除原周皮对块茎软木脂的累积存在一定的影响,"D47"创伤时保留原周皮的块茎软木脂累积更多,而"W108"去除原周皮的块茎软木脂累积更多。【结论】外源NO和ABA处理能显著促进马铃薯创伤后软木脂的积累,表明外源NO和ABA处理能促进块茎愈伤。不同品种软木脂的积累存在差异,原周皮对创伤后软木脂的累积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索一种快速准确地划分大白菜叶脉中花青素含量的方法。以自主创制的紫色叶脉散叶大白菜为研究材料,利用pH示差法对其紫色、浅紫色和白色叶脉单位质量花青素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叶脉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分别为78.480 mg·kg-1、16.703 mg·kg-1和1.993 mg·kg-1。用色差计对3种叶脉的色差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色差值L*、a*、b*变化规律与人眼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与花青素含量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 7、0.797 9、0.891 7。此外,对L*、a*、b*值显著性差异分析发现,3种颜色叶脉的L*、a*、b*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值的差异最大,紫色叶脉和浅紫色叶脉、浅紫色叶脉和白色叶脉的L*值边界间隔分别是1...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云南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烟叶C3F等级的色度值特征,以5个产区初烤烟叶为材料,基于CIELAB颜色空间理论,采用色度仪测定烟叶正反面和叶尖、叶中、叶基等不同区位的颜色值(明度值(L*)、红绿色度值(a*,正值代表红度,负值代表绿度)、黄蓝色度值(b*,正值代表黄度,负值代表蓝度)),并分析烟叶正反面和不同区位颜色值的分布特征、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C3F烟叶正面L*分布在66.05~77.90,a*分布在9.44~16.21,b*分布在41.35~52.58;烟叶背面L*分布在70.22~78.62,a*分布在8.41~13.23,b*分布在35.90~44.34;烟叶正反面间的色差值均大于6个NBS单位,有强烈的色差感。烟叶的a*在不同产地之间存在差异,而b*在烟叶正面与背面之间存在差异,且b*对烟叶的正反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123份加工型辣椒的果实样品为材料。采用无损近红外光谱技术方法,分析了辣椒果实样品的近红外扫描光谱和辣椒素、粗脂肪与粗纤维含量的定标预测模型及样品的检测值,并运用无损色差技术方法,分析了辣椒样品色度值L*、a*、b*及色差值E*ab,同时,研究了辣椒无损品质检测方法与传统理化性状2组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加工型辣椒果实样品辣椒素、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近红外定标预测模型,其定标决定系数(RSQ)、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及外部预测决定系数均大于0.8,而交叉验证标准偏差(SECV)和定标标准偏差(SEC)保持在低水平,说明所建模型对辣椒果实的辣椒素、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的检测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色价与色度值L*、a*、b*及E*ab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色差值可从不同角度完成对辣椒果实色泽品质的量化评价;通过典型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的稳定性,主要分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亮度(L*)、红绿度(a*)、黄蓝度(b*)、总色差(△E)]的变化,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其热降解动力学,分析花色苷含量与色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的花色苷含量、a*呈下降趋势,L*、b*、△E呈上升趋势;紫玉米花色苷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色泽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70~120℃),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的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半衰期(t1/2)减小,加热30 min,花色苷含量、L*、a*、b*、△E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3.61 kJ/mol、26.10 kJ/mol、19.44 kJ/mol、17.20 kJ/mol、12.54 kJ/mol。通过建立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盐补骨脂饮片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对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性的内外指标。[方法]测定16批样品的千粒重、长度、宽度、厚度及粉末色度值(L*、a*、b*、E*),采用HPLC测定5种香豆素类、5种黄酮类及1种酚类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相关性分析(CA)。[结果] PCA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定、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是影响内在成分综合排名(ICCS)的重要指标。OPLS-DA标记了6个重要指标,分别为千粒重、E*、补骨脂酚、L*、b*、ICCS。CA表明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L*、b*、E*均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补骨脂乙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补骨脂宁呈极显著负相关(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后外源脱落酸处理对雾培微型马铃薯周皮木栓化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促进木栓化的机理。【方法】以‘通薯1号’雾培马铃薯原原种为试材,在无损伤的条件下,用外源脱落酸(ABA)浸泡10 min,于15℃(RH 86%-88%)黑暗环境中预贮。测定贮藏期间块茎的失重率,观察块茎周皮细胞中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分析块茎周皮组织苯丙烷和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采后25 mg·L-1 ABA处理后15℃预贮能显著降低雾培微型马铃薯块茎的失重率,加速块茎周皮组织处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ABA处理后块茎组织中苯丙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增加,在贮藏21 d时,处理块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和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9.0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感干腐病的马铃薯品种‘青薯168’和‘陇薯3号’块茎间愈伤能力的差异,从木质素与软木脂积累以及苯丙烷代谢角度探讨导致差异的原因。【方法】以抗病品种‘青薯168’和感病品种‘陇薯3号’块茎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置于常温下进行愈伤,通过测定损伤块茎愈伤期间失重率的变化和块茎在不同愈伤时期接种硫色镰孢(Fusarium sulphureum)后病情指数的变化评价愈伤效果,利用间苯三酚-HCl和甲苯胺蓝-中性红染色法分别观察块茎损伤部位木质素与软木脂的形成,并量化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和软木脂荧光强度以说明木质素和软木脂的沉积状况,通过测定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和产物即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木质素、总酚与类黄酮含量的变化,比较两个品种块茎愈伤能力的不同。【结果】愈伤期间,‘青薯168’的失重率显著低于‘陇薯3号’。第14天时,‘青薯168’和‘陇薯3号’的失重率分别为0.93%和1.96%,‘青薯168’的失重率比‘陇薯3号’低52.3%。同样,块茎在不同愈伤时期接种硫色镰孢后,‘青薯168’的病情指数也显著低于‘陇薯3号’。愈伤第3天接种,‘青薯168’和‘陇薯3号’的病情指数为20.36和71.59,前者的病情指数比后者低71.5%。愈伤期间,‘青薯168’的木质素与软木脂积累速率显著高于‘陇薯3号’。第14天时,‘青薯168’的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和软木脂荧光总强度分别高出‘陇薯3号’47.4%和60.6%。此外,‘青薯168’愈伤期间表现出较高的苯丙烷代谢活性,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在第14天时分别高出‘陇薯3号’77%和65%。两个品种的总酚含量在愈伤后期也存在差异,第14天时,‘青薯168’的总酚含量高出‘陇薯3号’76%。但两个品种间类黄酮含量在愈伤期间的变化不明显。【结论】抗病品种‘青薯168’的愈伤能力显著高于感病品种‘陇薯3号’,抗病品种所具备的良好愈伤能力与其高活力的苯丙烷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核黄素诱导烟草悬浮细胞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阐明核黄素对烟草悬浮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以及抗病相关的酚类物质、木质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1 mmol?L-1的核黄素处理烟草悬浮细胞,用生物化学、细胞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方法测定苯丙烷代谢有关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核黄素处理后,PAL和POD活性明显升高,处理12 h 和24 h后酶活性分别达到峰值;荧光观察细胞壁积累了更多的酚类物质,胞内和胞外scopoletin(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明显升高,在处理12 h后都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的3.6和3.9倍;细胞染色和含量测定表明,核黄素处理后烟草悬浮细胞沉积了更多的木质素,处理24 h和48 h后,木质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和1.8倍。【结论】核黄素处理后提高了烟草悬浮细胞PAL、POD活性,积累了更多与抗病有关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氮营养水平对秋马铃薯块茎发育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秋季栽植条件下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方法】以高、低两类淀粉型品种为试验材料,4种氮营养水平处理,块茎形成后每隔7d取样测定块茎发育过程中的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和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探讨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马铃薯块茎中不同施氮水平下的ADPGPPase、SSS、GBSS、SBE,呈现先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开始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各施氮水平组的淀粉合成酶活性均在出苗后54~61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ADPGPPase、SSS也出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而对于GBSS和SBE的影响,品种间表现差异。低淀粉品种CY-117的ADPGPPase、SSS的含量在各施氮水平下均高于高淀粉品种QS-2,具有较高的ADPGPPase、SSS活性。在氮营养影响条件下,SSS活性与淀粉总含量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总淀粉=0.86**,r支链淀粉=0.83**),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不大。【结论】氮营养主要是通过影响SSS的活性来实现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马铃薯内生细菌Bt缓解宿主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为内生细菌缓解马铃薯干旱胁迫的机理及抗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株分离培养自马铃薯叶片的内生细菌Bt,利用形态学和分子测序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该菌株在低水势下的生存能力及代谢产物活性;采用盆栽试验,利用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干旱处理分为正常浇水(CK: PEG-6000浓度为0)、中度干旱胁迫(D1: PEG-6000浓度为20%)和重度干旱胁迫(D2: PEG-6000浓度为25%),研究接种Bt内生菌株在干旱胁迫下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和生理响应,并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t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该菌株具在低水势下生存的能力、产IAA活性和ACC脱氨酶活性,干旱胁迫下接种Bt对马铃薯促生效果明显。与CK相比,马铃薯植株的根长有所增加但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和茎粗在D2处理下较CK分别增加16.7%和16.0%;在D1、D2处理下接种Bt后,植株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较CK分别提高11.1%、20.5%和11.2%、77.8%;在D2处理下,接种Bt的植株净光合速率较CK增加34.3%;在D1、D2处理下马铃薯植株内脯氨酸含量较CK分别增加24.8%和25.2%,在D1处理下接种Bt后马铃薯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增加33.0%,在D1、D2处理下,接种Bt后丙二醛(MDA)含量较CK显著降低37.1%和14.9%(P<0.05);在干旱处理下接种Bt后,植株CAT活性较CK有所提高但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D1处理下较CK提高26.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1、D2处理较CK分别提高57.9%和35.1%。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下马铃薯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D2-Bt、CK-Bt、D1-Bt、D2-W、CK-W和D1-W。【结论】马铃薯内生细菌Bt通过产生IAA和ACC脱氨酶来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缓解马铃薯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作为光源,探讨孵化期间歇性单色光刺激对肉仔鸡出雏后生产性能、胸肉化学成分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1 480枚爱拔益加(AA)鸡商品代受精蛋(蛋重65-70 g,平均重68 g)被随机分配到绿光组(560 nm,490枚)、蓝光组(480 nm,490枚)和黑暗组(对照组,500枚)3种不同处理的孵化器中,采用间歇光照(15 min开灯,15 min关灯),光照强度为15 lx。肉仔鸡出壳后,从每个处理组各选取120只公雏分配到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自由采食和饮水,统一采用30 lx日光灯补光,光照时间23L﹕1D。【结果】各处理组种蛋孵化率、肉仔鸡初生重及平均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黑暗组和蓝光组相比,胚胎期绿光刺激可显著增加肉仔鸡21和42 d体重(P<0.05)。42 d时,绿光组肉仔鸡的胸肌重和胸肌率均最高,分别较黑暗组提高了38.3 g和0.67%,较蓝光组提高了44.6 g和0.78%。整个生长期绿光组饲料转化率为1.81,显著优于黑暗组(1.88)和蓝光组(1.92,P<0.05)。各组肉仔鸡42 d胸肌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蓝光组胸肌24 h肉色b*值显著高于黑暗组和绿光组(P=0.05),而绿光处理组胸肌滴水损失(P=0.10)和蒸煮损失(P=0.07)均较黑暗组和蓝光组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孵化期15 lx间歇绿光刺激可促进肉仔鸡肌肉生长,提高胸肌产量并改善饲料转化率,对胸肌化学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但绿光组肉仔鸡胸肌系水力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