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致病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筛选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被认为是解决微生物 致病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对17 种中草药进行了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筛选、结果表明、其中8 种中草药能抑制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 产紫色色素的能力。试管梯度试验表明、这8 种中草药有明显的群体感应抑制效 果。浮游抑制试验结果表明、17 种中草药中的13 种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进一步对中草药中群体感应抑制剂 的分离鉴定、将为揭示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机制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许多植物病原菌致病机制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基于群体感应抑制的原理筛选高效的群体感应抑制剂有望成为解决植物病害防治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群体感应抑制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阻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产生、促进信号分子降解及抑制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的群体抑制剂种类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情况,指出群体感应抑制剂并不妨碍病原菌的正常生长代谢,而是抑制群体感应系统,减弱病原菌的毒力,降低其致病性.提出今后应加强群体感应抑制剂筛选和基于群体感应系统淬灭机制的植物病害防治研究,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绿色安全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许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毒素及侵袭性酶类的合成和分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抗生素抗性的产生等多种生物过程,与细菌对人和动植物感染密切相关.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物质可以降低细菌致病性,在近年成为新型抗菌药物研究的热点.一些从植物分离获得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具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抗感染作用.该文综述了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植物活性成分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肥(CK)和化肥(A)为对照,设置不同浓度的复合芽孢杆菌菌肥(SF:0.5 g/kg、MF:1 g/kg、LF:2 g/kg)和菌动力复合微生物菌肥(SG:5 g/kg、MG:15 g/kg、LG:25 g/kg)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生长期穿心莲生长与有效成分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在穿心莲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两种微生物菌肥均以中浓度对穿心莲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苗期以MG处理对穿心莲的整体促进效果最佳,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鲜重、根冠比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分别增加23.57%、25.00%、5.43%、4.67%、101.46%、133.33%和44.65%,鲜重较A处理增加40.20%。两种菌肥均明显提高始花期穿心莲的有效成分含量,以MF处理促进效果最好,其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总内酯含量较CK分别提高65.05%、61.23%、78.73%和61.99%,较A处理分别提高134.75%、76.98%、48.63%和94.15%,G处理效果次之。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穿心莲苗期和快速生长期的8个指标以...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亲杂交的方法将带卡那抗性的Mini-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xjl12基因组DNA中,构建插入不同位点的突变体文库,通过信号分子高效检测菌株JZAI,筛选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失活突变株.挑取2株野生株和筛选出的4株突变株,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转座子Mini-Tn5以单拷贝随机诱变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获得成功;对筛出的4株突变株进行了致病性和烟草过敏反应测试,发现突变株明显降低了致病性,且2株突变株(5-17,2-57)在烟草上无过敏反应.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突变体文库的成功构建及筛选到不同突变位点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失活突变株,对从基因水平研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分子机理及群体感应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上海农业学报》2005,21(1):98-102
微生物的群体感应(QS)也称为自诱导,它通过扩散性的小分子即自诱导物在细胞一细胞之间扩散,并通过自诱导物与转录活化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整个群体的细胞中的一系列目标基因表达。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这种自诱导物通常是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它可调节的功能包括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毒性因子的产生、胞外多糖的合成、细菌丛集、质粒结合转移、稳定期的进入等。而革兰氏阳性菌的群体感应过程是通过γ-丁酸内酯及翻译后修饰肽实现的。本文将就环境因素对群体感应过程的影响、自诱导物的检测、纯化及鉴定,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讲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河弧菌在30和37℃条件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CAI-1、AI-2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的动态变化水平以及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在不同来源河弧菌菌株中的分布及信号分子产生情况。[方法]制备待测菌株的无菌培养上清液,分别用群体感应信号分子CAI-1、AI-2和AHL特异性检测菌株MM920、BB170和KYC55上清液中相应的信号分子。PCR检测不同来源河弧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组成的相关基因。通过测定偶氮酪蛋白的方法检测HapA蛋白酶活性。[结果]在30和37℃的培养条件下,河弧菌参考菌株VF85003菌液上清液中CAI-1、AI-2和AHL信号分子水平均随菌体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菌体密度时,37℃培养上清液中的CAI-1和AI-2水平高于30℃培养的,但AHL水平均低于30℃培养的。对70株不同来源的河弧菌菌株进行PCR检测,发现其中45株河弧菌含有全部群体感应系统组成的相关基因;45株菌株上清液中大多数的CAI-1、AI-2和AHL信号分子水平分布在100~1 000的范围内,但并非所有菌株都具有这3种信号分子。45株河弧菌中有48.89%的菌株HapA蛋白酶活性检测为阳性,51.11%的菌株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VF85003培养上清液中CAI-1、AI-2和AHL信号分子水平呈密度依赖性升高,AHL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在温暖的环境(30℃)温度下较宿主温度(37℃)下更高,而CAI-1、AI-2信号分子则相反,在宿主温度(37℃)条件表达更高,提示其在河弧菌致病性和环境适应性生存方面的不同作用。群体感应系统组成基因的分布、3种信号分子表达水平和毒力因子金属蛋白酶HapA活性存在菌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穿心莲为传统大宗中药材,爵床科,以地上部分入药,可抗菌和抗病毒,主要产自我国华南地区,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南药品种之一。穿心莲体内发挥主要药效的化合物为二萜类内酯和黄酮类物质,二者也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兽药的主要成分。穿心莲的临床作用为保肝利胆、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等,有"中药抗生素"之称。学者对穿心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体内二萜类内酯的药理活性上。随基因组数据库的成功注释,其药用成分生成等内在分子机理的相关研究将得以顺利开展。穿心莲品质不稳定,体内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受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收获时间和加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一类植物源抗生素,规范化种植穿心莲带来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从穿心莲的药理活性、活性成分代谢、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有关穿心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新的高活性抑菌化合物,以天名精内酯酮为起始原料,先用硼氢化钠选择性地对其4-位羰基进行还原,得到天名精内酯醇,并以此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个未见报道的天名精内酯酮酯类衍生物(a~f),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证.采用悬滴法测定了合成衍生物对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黄瓜炭疽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异丁酸酯(f)衍生物活性最好,比天名精内酯酮和天名精内酯醇分别提高了3倍和10倍,烯丙酸酯(d)衍生物活性比天名精内酯醇提高了1倍左右,正丁酸酯(e)衍生物的活性和天名精内酯醇相当,其余衍生物的活性则比天名精内酯醇有所下降.4-位基团的改变对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微生物细胞-细胞之间的通讯机制,是近年来微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从观察到个别微生物种群与细胞密度相关的自我诱导现象开始,到明确群体感应是微生物界广泛存在的重要的细胞-细胞之间的通讯调控系统和相关系列应用研究,其研究经历了偶然发现、范围扩大、理论升华和应用转化的过程。群体感应系统在微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证明,不仅为明确病原菌致病调控机理、阐明微生物生态竞争和动态平衡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同时也为调控微生物生态体系和发展新的病害防控策略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综述群体感应研究领域一些重要的和有代表性的发现,并讨论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