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牛奶中分离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对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分离病原菌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分析。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鉴定,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为志贺氏菌。通过提取DNA及16S rRNA序列的分析,得到该分离菌与GenBank上发表的志贺氏菌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2.
以笔者所在实验室提供,从新鲜奶样中初步分离并通过生理生化鉴定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分离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扩增的16S rRNA序列大小为1 419 bp,与GenBank上发表的大肠杆菌16S rRNA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6%,从分子水平上确定分离的菌为大肠杆菌。这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试验采用C.M.T方法筛选隐性乳房炎乳样后,选取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并针对23S rRNA设计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0%(680/1700),从90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出细菌188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分别占分离菌的32.90%、12.23%、10.11%、8.51%、7.98%和7.44%;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PCR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2%.  相似文献   

4.
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参考,对采集于蒙自市奶牛养殖户的10头疑似乳房炎患病奶牛新鲜奶样20份,采用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PCR技术鉴定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链球菌。结果表明:从传统方法分离菌中提取DNA,经PCR扩增测序为1 541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乳房链球菌(登录号:JF896457.1)的序列相似性达80.8%,且与Streptococcus uberis USC71-LHICA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100%,由此表明,分离菌为乳房链球菌。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确定细菌种类相比,PCR方法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奶牛乳房炎病例中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状况和生物学特性,建立特异、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集新疆4个不同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奶样,分别用鉴别培养基和绵羊血琼脂平板进行无乳链球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致病性和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检测出的139份乳房炎阳性奶样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24株.所分离菌株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符合该菌特性;依据无乳链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所得PCR产物在405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均敏感,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Granada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和PCR扩增均可用于乳房炎奶样中无乳链球菌的特异、快速鉴定;新疆乳房炎奶样中无乳链球菌感染率为17.27;.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快速并能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3种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方法,根据无乳链球菌16S rRN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耐热基因、绿脓杆菌ETA基因序列并参考文献各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反应各项参数的调整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并同时进行灵敏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无乳链球菌270 bp、金黄色葡萄球菌153 bp和绿脓杆菌375 bp的特异性片段以及细菌16S rRNA 1 500 bp的通用片段,而对于其他的6种病原菌只能扩增出1 500 bp的通用片段,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三种特异性引物扩增条带与GenBank上的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增菌培养24 h,该体系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最低灵敏度分别为8×104、4×104、1.5×105 CFU·mL-1。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完成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快速检测,对于生产上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鉴别诊断和快速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上海和贵州地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型情况,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利用凝固酶基因及其酶切产物多态性对分离鉴定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凝固酶基因分型。【结果】共鉴定出7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凝固酶基因片段,分为5个基因型和两个亚型。PCR 1型为贵州地区优势基因型,PCR 3型为上海地区优势基因型。【结论】两地区各基因型菌株分布比例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这与两地区地理环境和养殖水平差异对病原流行传播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信阳市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奶牛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个体饲养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8.49%;从12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87株细菌,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0头泌乳奶牛进行乳房炎的CMT检测、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68%,500个有效乳区中,隐性乳房炎的乳区有311个,乳区阳性率为62.2%。从102个待检乳汁样中共分离出96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数的39.6%、27.1%、15.6%;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还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进行16S rRNA序列鉴定。【方法】从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细菌培养、纯化、分离、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11株,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其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注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共分离到致病菌株60株,有代表性的11株细菌归类为:SD01为琼氏不动杆菌,SD02为粪肠球菌,SD0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D04为中间葡萄球菌,SD05为溶血葡萄球菌,SD06为鲁菲不动杆菌,SD07为无乳链球菌,SD08为芽孢杆菌,SD09为枯草芽孢杆菌,SD10为大肠杆菌,SD11为假单胞杆菌。【结论】通过国际公认的16S rRNA序列鉴定技术,准确鉴定出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种类,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颖  谷维娜  钱明明  刘磊  赵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9-9031,911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和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多重PCR从基因水平上对70份临床疑似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隐性乳房炎阳性样品数为58份,阳性检出率为82.5%;传统生化方法检测阳性样品数为53份,阳性检出率为75.5%,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2%。[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并选用了CMT(加州乳房炎)法对316头泌乳奶牛的1264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数为89头,奶牛阳性率为28.2%,患病乳区246个,乳区阳性率为19.5%。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PCR扩增的高效性,建立了以耐热核酸酶基因(nuc)为靶标基因特异性检测奶牛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方法。本实验从分离获得的205株染色为革兰阳性、形态为葡萄串状的菌株中随机选取50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nuc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其中有40株葡萄球菌均可扩增出约279 bp的条带,其余10株葡萄球菌均未扩增出预期大小的条带。传统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40株扩增出约279 bp条带的分离株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扩增出预期大小条带的10株菌均是葡萄球菌属的其它种。这一结果表明,nuc基因的PCR扩增可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检测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马岩 《农村科技》2007,(9):72-73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局部炎症。在细菌病原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绿脓杆菌等最多。奶牛乳房炎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是奶牛泌乳期最多发的一种乳房疾病。  相似文献   

15.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项研究是在对23省、市、自治区,30个城市40所大中型奶牛场所作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奶样3006份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探讨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结果分得细菌和霉菌共24种3650株,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12种206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2.52%。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并建立了dBASEⅢ“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研究资料数据库检索系统”,制定了“奶牛乳房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数据,并为乳汁的病原菌监测提出可靠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乳汁中微生物群系分布.[方法]对CJ和HZS 2个牛场的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查,视觉和触觉等临床检查奶牛乳房及乳汁后,将2个场中确诊为临床乳房炎的奶牛随机采集乳汁样本各3份,并将非临床型奶牛的乳汁样本随机采集各1份,通过对乳房炎奶牛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样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  相似文献   

18.
在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STRB,该菌可以在SFM、LB、EMB、PDA、MM、MacC等多种培养基上生长,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电镜观察无鞭毛。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该菌株对多数糖类不能发酵,经bioMerieux Vitek公司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检测试验卡(GNI)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设计2对简并引物对其16S rRNA进行PCR扩增,16S rRNA序列及其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约翰逊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尖扎县地区奶牛乳房炎乳房链球菌的耐药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缓解奶牛乳汁药物残留问题。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和生化鉴定试验得到3类奶牛乳房炎链球菌,并对其中的8株乳房链球菌进行20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青海尖扎县地区奶牛乳房炎乳房链球菌阿洛西林、氨苄西林、氯霉素、氟苯尼考、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唑林、链霉素、新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由于乳房链球菌对奶牛乳房炎的危害较大,建议牛场需要定期进行乳房链球菌的药敏性试验才能更好地了解菌株的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研究了曲麻莱县部分奶牛养殖户乳房炎的出现状况,就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与研究,采集临床类乳房炎病牛的乳样实施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选取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型乳房炎之发病率一般情况下为2.35%。隐性乳房炎的平均阳性率与乳区性率是54.01%与18.96%。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糖菌、大肠杆菌以及链球菌,这几种病菌对环丙沙星、氟嗪酸以及氟哌酸等相关药物都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