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青椒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capsici)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得出:P.capsici在改良的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优于在普通PDA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5~30℃,致死温度为45℃(10mim)或48℃(10min).光照是促进P.capsici游动孢子囊产生的必要条件。游动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在25~30℃之间,25℃下,24h时,萌发率达到最高,最适pH范围为6~8。  相似文献   

2.
高粱新病害-靶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靶斑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⑴引起靶斑病的病原菌为蜀黍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Shetwin)Shoem」;⑵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 ̄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为3 ̄6;⑶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作为营养;以木糖、半乳糖、菊糖为佳,其次为蔗糖、麦芽糖等;利于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燕麦片和白高粱煎汁培养基;⑷田间土壤表面残落的和堆积在村屯附近的高粱秸垛表面的病残叶上的病菌,是翌年田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⑸所鉴定的620份高粱不同品种资源中,对靶斑病的感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6份为免疫和高抗资源。  相似文献   

3.
灯台树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对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um)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室内培养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灯台树叶枯病的病原菌为芜菁链格孢(Alternaria napiformis Purk.et Mall.)。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0~35℃,适宜pH值的范围6~8,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适宜培养基为植物浸汁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对天津地区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此菌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18~23℃。菌丝生长的适宜湿度为90%~10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病原菌对乳糖利用最好;在供试的氮源中,对硫酸铵利用最好;菌丝在pH3~10均可生长,生长的最佳pH值为6.5。  相似文献   

5.
温湿度对辣椒疫霉菌生长及侵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表明,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病原菌在燕麦、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孢子囊形成多;病原菌入侵的最佳湿度大于90%;温度对该菌潜育期影响较大,潜育期最适温度25~35℃。室内药效测定表明,复配农药抑菌作用明显,单剂中代森锰锌,硫酸铜在较高浓度时抑菌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是作者在国内首次报道的新种。该病原引起胡萝卜斑枯病(新病害),生产损失巨大。本研究旨在探索该病原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温度、酸碱度、光照、碳源、氮源对该病原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45℃ 30 min或50℃ 10 min;菌丝的致死温度是65℃ 30 min。该菌在pH 4~12范围内均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8~1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9;该菌不能在以尿素和天门冬酰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但以麦芽糖、葡萄糖、乳糖、淀粉、甘氨酸、组氨酸和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时,菌丝生长快、产孢量大;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结论】初步掌握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的生物学特性,为茶轮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和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系统研究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生长的最适温度、pH、培养基和碳氮源。【结果】菌株SQ-20-1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其次为OA培养基;碳源以乳糖,氮源以L-丙氨酸对菌丝生长最佳;菌株在19~28℃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株在pH 6~11均能生长,pH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8.
烟草赤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3年从长春等地采集的标本中分离得到Allernaria菌株。经过对病菌的致病性,形态,生长温度,pH范围及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等项目的测定,确定该病菌为A.allernata(Fr.)Kcissler。是引起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病菌在5-35℃均可生长,但以25℃,4h条件下萌发率可达100%,病菌在9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燕麦琼胶培养基,PDA,玉米粉琼胶培养基适合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9.
番木瓜(Carlcapapaya Linn.)疮痂病原菌鉴定为番木瓜枝孢菌(Cladosporium carrieinum C.F.Zhang et P.K.Chi)。在5种不同培养基上,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不一致.在Richards培养基上生长最佳.PCA培养基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的pH值分别为5.0~6.0和5.0~6.5。碳源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其中以蔗糖、木糖和D-果糖较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以蔗糖、D-葡萄糖和乳糖较有利于孢子萌发;氮原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其中以酵母浸膏、蛋白胨和牛肉浸膏较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以硫酸胺较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不同的光照处理下,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番茄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7~9,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产孢量在25℃,pH值7,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9,相对湿度86%~100%,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11.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是AlternariamailRoberts的强毒株系,该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5~35°C,最适温度为28℃。在pH3~9之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4.5~6.0为最佳。各光照处理对菌落的形成差异较明显,以黑暗与日光灯交替处理病原茵生长最快。该茵在PSA、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且产孢呈大。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碳源,以萄葡糖最佳,蔗糖次之。氮源以牛肉胨最好,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在5~35℃,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湿度试验中,当相对湿度高于85%时,孢子萌发率逐渐提高。该菌孢子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板栗红粉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了温度、湿度、培养基、碳氮源、光照及pH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PD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丝生长初期为白色,后期菌丝中央橘粉色、边缘浅白色、具同心轮纹,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胞、梨形、表面光滑,有横膈膜0~1个,不具有纵膈膜,隔膜处缢缩。该病原菌ITS序列与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MN882763)的序列相似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板栗红粉病的致病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阿拉伯树胶粉,氮源为蛋白胨,pH 8,温度为25 ℃,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产孢最适碳源为α-乳糖,氮源为蛋白胨,pH 7,温度为25 ℃,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14.
稻生叶点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生叶点霉(PhyllostictaoryzicolaHara)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均为6~7,但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很广,为1~14。持续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光暗交替有些刺激效应。菌丝生长以查彼及马铃薯稻叶培养基为最好,但查彼等合成培养基上不形成分生孢子器。在麦粒和稻粒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器大量产生。在加有番茄汁、桔子汁、土壤浸出液及1%蔗糖液、1%葡萄糖液中,分生孢子萌发率一般达80%以上,而在加有V8液和灭菌水中孢子萌发较差。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以果糖、甘露糖、乳糖、蔗糖、淀粉、葡萄糖、麦芽糖为最好。5种氮源中,酪蛋白水解物和硝酸钾较好,而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硫酸铵较差。  相似文献   

15.
扁芝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扁实(Elfvingiaapplanata(Pers.exGray)Karst=Ganoderma applantum(Pers).Pat)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桦树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其次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3~8范围内均可生长,以pH=4~5时生长最好;果糖和蔗糖是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脲素和天灭门冬素,无光照时菌丝生攻最好。  相似文献   

16.
辣椒菌核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辣椒菌核病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pH为3~11范围内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为5~7。菌丝生长对硝酸钠利用最差,丙氨酸和蛋白胨利用最好。碳源以蔗糖生长较好,果糖生长较慢。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30℃,培养基除米糠培养基外,其余都适合菌核萌发,在pH3~11范围内都可以萌发,最适萌发pH范围为3~7。碳源中,最适合菌核萌发的氮源为蛋白胨,果糖不利于菌核萌发,菌核的致死温度为70℃,菌核浸泡45 d及以上不萌发。通过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生产上辣椒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不同培养基,pH条件,来源水,温度和湿度及光照等条件对香石竹叶斑病菌(AlternariadiauthiStevens&Hall)生长及分子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玉米琼脂培养基和香石竹叶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良好,在pH3~11的玉米琼脂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以pH7最适合菌落生长,pH3最利于产孢,分生孢子在5~3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pH2~10条件下均能萌发,p  相似文献   

18.
三七圆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田间分离的三七圆斑病病原菌——槭菌刺孢,在室内进行最适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该病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木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牛肉膏。其菌丝生长范围为1~28 ℃,最适温度20 ℃。菌丝在pH为3~11均可生长,以pH 6为最适。  相似文献   

19.
20.
杏果实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杏果实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黑斑病进行了报道,根据病原菌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研究结果,鉴定其病原是一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适宜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4~8,最适pH值为5.78.以蛋白胨或酵母汁为氮源,淀粉或乳糖为碳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30℃,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