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要制得好的茶叶,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一是鲜叶质量;二是制茶技术.在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这2个决定茶叶质量的因素中,鲜叶质量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内因,而制茶技术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外因.要制出好的茶叶,不仅要有好的制茶技术,而且要有新鲜纯一,标准一致的鲜叶.要得到新鲜纯一,标准一致的鲜叶,采茶技术是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优质炒青绿茶的品质要求是:外形紧细匀整,色泽翠绿或绿润,香气高而鲜爽,滋味浓厚,叶底嫩绿,茶汤清澈明亮。要生产这样的优质茶,必须掌握以下的技术要点。 一、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把好鲜叶原料关,是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从鲜叶原料上讲,鲜叶的嫩、匀、净、鲜,这不仅是决定茶叶外形的物理因素,其内在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也是决定茶叶内质的品质因素。在鲜叶品质中,嫩度是主要的,采摘的标准应是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在芽叶组成上以一芽二叶为主体,占整个鲜叶比重的70%~80%,其他也应是级内茶。  相似文献   

3.
针对楚雄州地理气候适合提高茶叶品质特征,从茶叶鲜叶嫩度、净度和新鲜度方面摸清名优茶鲜叶质量标准,严格从茶鲜叶采摘时间、手法、盛具、培训等方面提升采摘技术,以达到提高名优茶品质及档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凌云白毫茶主要矿质元素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凌云白毫茶鲜叶及商品茶主要矿物质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量营养元素Zn、Cu、Ni的含量与茶叶嫩度呈显著正相关,大量营养元素Ca、Mg、微量元素Fe、Mn的含量与茶叶嫩度呈显著负相关。除Mn、CU外,其他主要矿质元素与茶鲜叶嫩度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与茶叶卖价关系较密切的元素有Ca、Mg、Cu、Ni等,其中Ca、Mg元素随茶叶卖价的降低呈增加趋势。相反,元素Cu、Ni的含量则随茶叶卖价的升高而增加。凌云白毫茶Zn元素的含量较高,有开发天然富锌茶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陈义 《河南农业》2016,(21):49-50
茶鲜叶的适制性是形成茶叶优良品质的前提,以不同嫩度的信阳群体种茶鲜叶: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信阳红与信阳毛尖加工工艺制成红茶与绿茶,从感官审评和主要化学成分两个方面对不同嫩度信阳群体种红、绿茶适制性进行分析,给不同嫩度的信阳群体种茶鲜叶生产红绿茶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绿茶初制研究与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制茶的原料-鲜叶;制茶技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绿茶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机采和手采的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恩施玉露茶,比较2种鲜叶的机械组成、所制干茶的感官品质、内含成分、加工成本和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机采毛茶外形和叶底的感官得分也低于手采毛茶;但精加工后的机采毛茶与手采毛茶品质趋于一致。机采比手采的采摘成本和精制率分别低96%和25%,机采的加工成本(含精制加工)比手采高出182%。综合分析发现,机采鲜叶的单位利润比手采高52%。由此得知,机采鲜叶加工恩施玉露茶不仅降低了采摘成本,保证了茶叶品质,也提高了鲜叶的单位效益。  相似文献   

8.
雨茶是绿茶花色品种之一,主要从高、中档毛茶原料加工眉茶过程中提取。鲜叶通过初制加工,较嫩的鲜叶在初制机械的作用下,形成细紧弯曲的条索和细长的颗粒,通过精制加工,这一部分茶叶被提取制成雨茶。现对雨茶加工取料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是绿茶的呈味物质。本文从针形绿名茶的加工过程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鲜叶摊放过程、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揉捻方式、理条温度、干燥温度对其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茶氨酸含量是有明显差异的,茶氨酸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鲜叶适度摊放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蒸汽杀青+热风脱水组合式杀青更有利于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揉捻对茶氨酸的形成或保留不利;茶氨酸含量以理条叶温(55±2)℃、干燥温度90℃左右最高;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是呈先增加,中间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总的情况是从鲜叶到成茶,其茶氨酸含量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0.
抹茶是一种以覆盖茶鲜叶加工而成的蒸青茶(碾茶)为原料,并用专用工具(石磨)碾磨出来的茶产品,其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抹茶的品质。本试验以径山地区的主要品种“鸠坑”、“迎霜”为试材,通过不同覆盖遮荫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鲜叶性状及茶叶中多酚类、氨基酸类、叶绿素等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遮阳处理技术不仅能明显提高芽叶的鲜嫩度,而且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又使鲜叶原料的酚氨比大幅度降低。所以,这对全面提升抹茶品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的影响,利用槠叶种群体的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应用SDE提取、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溶剂提取、双相酶解和GC/MS对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同一批鲜叶所制的绿茶和红茶,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鲜叶、绿茶和红茶中精油相对总量依次为17.263、5.004和34.702。糖苷类香气前体检测结果表明,鲜叶中的香气前体苷元有6种,分别为苯甲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和香叶醇;绿茶中有5种,苯甲醇未检测出;而红茶中只检测出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苯乙醇两种。在绿茶加工中,鲜叶中的苷元仅有20.34%得以释放;而在红茶加工中,95.60%的苷元得以释放。这些释放出的苷元成为成品茶的重要香气组分。结果证实了鲜叶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下,在制得的成茶中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白化茶在江苏地区引种后的品质表现,为其引种栽培和品质管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句容张庙、无锡惠山、宜兴玉山、溧阳松岭、金坛薛埠、高淳河南村、溧水孔镇和仪征谢集等江苏主要产茶区及安吉白茶原产地(浙江安吉溪龙乡)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不同地区白化茶叶绿素、矿质元素、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等品质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其成茶进行评价.[结果]9个白化茶园的鲜叶叶绿素含量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茶叶白化程度较高,其中以仪征谢集白化茶的叶绿素总量(0.40 mg/g)和SPAD值(12.5)最低.不同地区白化茶鲜叶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存在差异,仪征谢集白化茶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锰元素除外)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该地区白化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6.03%)、茶多酚含量最低(14.90%),且酚氨比最低(2.49).安吉溪龙乡、溧阳松岭、无锡惠山和句容张庙白化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酚氨比均低于8.00,品质较优.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安吉溪龙乡白化茶园所制的成茶样品综合表现最优,其外形、香气、滋味和叶底等指标得分均排名第一,品质总分为92.0分;无锡惠山、溧阳松岭和句容张庙白化茶园所制的成茶样品综合表现良好,品质总分在90.0分以上,茶汤滋味、汤色和香气仅次于原产地制备的白化茶.[结论]可在仪征谢集、无锡惠山、溧阳松岭和句容张庙等江苏主要产茶区大面积引种白化茶,提高江苏白化茶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3.
名优茶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云  李春华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121-1126
本文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摊放程度、不同加工艺、不同名优茶形状对名优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鲜叶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鲜叶适度摊放,能有效地提高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其氨基酸含量最高,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不同形状对名茶氨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由相同原料加工成的扁形或毛峰形名茶其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次是卷曲形和针形名茶;在名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干茶氨基酸含量比鲜叶增加0.06%,这对名茶良好香味的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4.
采用槠叶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应用Roberts法和RP-HPLC法对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黄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P-HPLC法测得的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的茶黄素总量分别是Roberts法测定结果的2.7、1.9、3.1和3.1倍,说明RP-HPLC法能更有效地测定出茶叶中的茶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乌龙茶加工中“包揉”工序劳动强度,采用“包揉加锅炒”造形工艺代替传统的乌龙荼“包揉”工艺.比较了不同锅温(60℃、70℃和80℃),炒板摆幅(大幅、小幅)与摆速(57、67 r·min-1)及投叶量(3.7、4.2和4.7 kg)对乌龙荼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了锅炒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投叶量为4.7 kg,锅炒温度80℃,小幅摆速为67 r·min-1处理的乌龙茶内含物质丰富,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是茶叶重要品质成分。本研究将金观音、黄观音、福云6号等7个福建茶树品种春梢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并分析比较了鲜叶原料及其所制茶类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的模式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供试茶样(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可将4种茶类及其鲜叶原料划分成3个主要类群: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乌龙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鲜叶样;红茶样。鲜叶原料采摘标准是乌龙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首要影响因素。通过供试茶样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的靶标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可进一步比较白茶与其他茶类化学轮廓的模式差异。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简单儿茶素较酯型儿茶素更易趋于氧化减少,萎凋工序则有助于白茶游离氨基酸(苏氨酸和亮氨酸)的形成或保留。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闯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有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结果]42个茶树品种间,儿茶素总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试验,儿茶素总量,特别EGCG、EGC、ECG等酯型儿茶素及咖啡碱与发酵效果呈极显著高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把42个品种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生化成分遗传差异的类群,其归类与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结果基本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对红茶制作的品种选择和发酵性能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用毛蟹、福鼎大白茶和黄旦3个品种的茶树为试材,赤霉素及矿质元素混合液喷洒茶树冠面.结果表明:赤霉素及矿质元素混合液对调节茶树生理生化代谢机能起着重要作用.赤霉素及矿质元素混合液能增强茶树SOD、CAT和POD的活性,减缓膜脂过氧化,降低MDA的积累,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增强主动运输的功能,提高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ATP酶的活性,略降低嫩叶叶绿素含量,增强茶叶的持嫩性和抗性,提高蛋白酶的水解活性,提高水浸出物、氨基酸、还原糖、蛋白质和儿茶素的含量,为提高茶叶的鲜叶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省丰产的铁观音茶园土壤中,常量营养元素含量较高,但茶叶品质与土壤母岩密切相关.优质铁观音茶园土壤发育于基性辉绿岩.据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凡优质的铁观音茶园土壤和鲜叶中 Mn,Cu,Zn 含量均达较高水平.说明 Mn,Cn,Zn 对提高铁观音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而气候影响则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从而了解茶园实行机采后茶青原料和品质的变化,为在贵州茶园推广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方法]在福鼎茶园设置3种施肥水平,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采摘方式,分析测定各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下茶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优质芽叶的百分比上升,3倍施肥比对照的优质芽叶数量百分比提高了55.45%;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机采比手采后优质芽叶的百分比提高。[结论]在贵州福鼎茶园,夏秋季使用机械采摘,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充分利用了茶青原料,能提高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