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黑黍糠秕棕色素的溶解性,及其与蔗糖,氯化钠,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共存时的稳定性以及介质pH值对色素颜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黑黍糠秕棕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黑黍糖秕棕色素的提取及其对光、热的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等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该色素中As、Pb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黍糖秕棕色素性质优良、As、Pb含量也符合食和色素的。  相似文献   

3.
均匀设计法优化枇杷果核棕色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枇杷果核棕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为提高提取率,分别以甲醇、乙醇、弱酸及弱碱等4种溶剂对枇杷果核棕色素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枇杷果核棕色素溶于甲醇、乙醇、及弱酸和弱碱的水溶液中;在相同提取条件下,乙醇水溶液对枇杷果核棕色素的溶解度最大,提取率最高。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枇杷果核棕色素提取工艺,得到枇杷果核棕色素提取率最高的多元回归方程,置信水平达95%,影响提取率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4.
《汉书》中用累积黑黍确立度量衡制度,影响非常大,但是其实验的结果则从东汉至清代两千年来争议不断。论者皆发现黑黍粒不能从排长、累重、累容三方面同时满足汉制,到了清代,康熙皇帝甚至都亲自参与实验。至上世纪中后期,研讨又起高潮,万国鼎、丘光明、邱隆等学者纷纷亲自试验,也否定了《汉书》的记载。本文则采用实验野化后的黑黍为样本亲自实验,发现野化后的黑黍,从累长、累重、累容三方面均与《汉书》基本相符,因而证明《汉书》关于累黍制定度量衡的记载是基本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坚果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其壳中所含的棕色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抑菌性等特性,有延缓衰老、抑制细菌生长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坚果果壳棕色素的提取方法,抗氧化性、抑菌性等特性及其实际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坚果果壳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沙棘种皮棕色素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从沙棘种粕提取沙棘种皮棕色素的工艺路线,对该色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沙棘棕色素的水溶性好,对光、热稳定性高,着色力强,可作为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天然棕色素,对其光稳定性、热稳定性、p H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考察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板栗壳棕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在试验设置的0.25~2.0 mg·m L-1浓度范围内,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抗氧化能力略低于VC。2.0 mg·m L-1的板栗壳棕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5.9%和65.2%。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用超声波技术从核桃壳中提取棕色素的可行性,讨论了超声波处理时间、溶剂和固液比对棕色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时间为40 min,提取液乙醇浓度为50%,固液比(质量比)为1∶10,产物棕色素的得率较高,产率为7.25%.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合承德种植的糜子品种,2019年在围场县、隆化县、平泉市3个不同地点对来源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承德的育成品种或当地农家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晋黍5号和雁黍11号品种丰产性好,平均产量分别为3 321.9和3 251.0 kg/hm~2,均属于特殊型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品种增产潜力大;南天门黑黍子和晋黍2号品种丰产性好,适合在地力水平低、瘠薄地推广种植,可获得较高产量。榆黍1号、蒋杖子白黍子和通辽大白黍3个品种可作为特殊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本地品种宁县黑粘糜为对照,对2013年筛选出的5个高产糯糜品种在宁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陕黍5号、榆糜1号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灌浆期的高温干旱,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及丰产性。以陕黍5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884.0 kg/hm~2,较对照增产58.81%;榆糜1号次之,折合产量为2 764.8kg/hm2,较对照增产52.25%。综合分析认为,陕黍5号、榆黍1号适宜在庆阳市南部塬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榛子壳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开发天然棕色素,以榛子壳为原料,研究榛子壳天然棕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在80℃下,以60%乙醇浸提80min.榛子壳棕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强光长时间照射会影响色素的稳定性;在pH值4~12范围内,色素稳定性良好;Na+,K+,Ca2+,Al3+,Mg2+对色素无影响,但Fe3+,Cu2+,Zn2+对其影响较大;色素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稳定,但柠檬酸使其发生轻微褪色.以榛子壳为原料提取棕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龙眼核棕色素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眼核为原料,研究龙眼核棕色素的超声波乙醇浸提工艺与AB-8大孔树脂的纯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对龙眼核棕色素提取影响最大,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300 W、提取时间35 min、料液比1 g:40mL、乙醇浓度45%.龙眼核棕色素的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工艺为:吸附平衡时间6h、解吸平衡时间3h、上样液体积3.5 BV、洗脱溶剂乙醇溶液浓度为60%,其吸附率为85.3%,解析率为84.8%.该纯化工艺效率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5,(5):38-40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天然棕色素,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35,0.042,0.053 g·m L-1的板栗壳棕色素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此外,板栗壳棕色素还具有一定的食品防腐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黑小麦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黑小麦色素得率的影响,确定了黑小麦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黑小麦色素得率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酸性乙醇(含1%盐酸)提取黑小麦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 g·mL-1,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黑小麦色素的提取得率为9.47mg·100 g-1。  相似文献   

15.
糜子是晋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糜子品种,提高该地区糜子产量,本试验以9个糜子品种为种质资源,对参试品种生育期、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当地育成品种晋黍5号相比,赤黍1号、赤黍2号、榆黍1号、齐黍1号参试品种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或不抗倒伏等原因,与对照相比减产幅度明显;晋黍8号、晋黍9号、晋黍10号、内糜8号茎秆粗壮、不易倒伏,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作为晋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主栽品种。同时,晋黍8号和晋黍10号产量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林杰 《福建农业》2007,(3):18-19
棕色蘑菇,别名白蘑菇、洋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棕色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据报导鲜蘑菇含蛋白质3%—4%,脂肪0.2%—0.3%,碳水化合物2.4%—3.8%,可消化率达70%—90%,享有“植物肉”之称。蘑菇的氨基酸组成较全面,尤其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等。棕色蘑菇还含有丰富的铁、钾、钙等矿质元素。还含有硫氨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及酶类。  相似文献   

17.
首次从棉籽壳中提取和纯化了一种新的棕色素,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该色素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是231nm和278nm;pH值对色素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在同一pH值的条件下,色素的颜色能保持稳定;棉籽壳棕色素对光、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各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在80℃以下色素稳定。  相似文献   

18.
苏翔  曾叶纯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1-22,126
以棕色棉和白色棉为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发育期种皮与纤维中儿茶素的组分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铃发育期,深棕ANL-1和泗棉3号种皮中有儿茶素单体EGC、C、EC,纤维中有GC、C。深棕ANL-1种皮中主要组分C的含量高于泗棉3号,且在28~35DPA阶段迅速下降。深棕ANL-1纤维中GC和C的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泗棉3号发育期纤维中各儿茶素组分含量水平非常低。初步推断在纤维伸长期,儿茶素等棕色素前体不断合成并积累,并在次生壁沉积期被逐渐氧化消耗而形成有色的棕色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柴达木盆地黑果枸杞抗氧化物质含量与特性,利用福林酚法、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成熟黑果枸杞干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黑果枸杞中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92 mg·g~(-1)、2.39%和0.51 mg·g~(-1);共检测到12种花青素类化合物,矮牵牛素(m/z317)、飞燕草素(m/z303)、锦葵素(m/z331)和矢车菊素(m/z287)是其主要的母核物质,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花青素结构,对其中10种花青素类化合物命名;不同地区黑果枸杞多酚和花青素的质量分数及各组分占比均不同。研究结果为柴达木盆地黑果枸杞的人工选育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野黍逐渐成为黑龙江省玉米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的一种较难防除的杂草。针对野黍种子的休眠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野黍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用物理化学等不同方法来打破野黍种子的休眠,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条件对野黍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5 cm土层下湿润保存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温水浸泡野黍种子是打破野黍种子休眠比较成功的方法之一,但不同水温、不同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80℃水温浸种24 h,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化学药剂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和赤霉素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打破野黍种子休眠,均表现为低浓度下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高浓度处理下,一般在短时间内发芽率较高。综合试验结果可知,10 g/L氢氧化钠浸种9 h、150 g/L氢氧化钠浸种7 h以及200 g/L氢氧化钠浸种5、7 h处理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7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