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L-谷氨酸和拌种灵为原料,合成了L-谷氨酸-拌种灵耦合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质谱表征其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室内毒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叶片涂布和水培2种处理方式检测了供试化合物在烟草植株上的传导性。结果表明,L-谷氨酸-拌种灵耦合物与拌种灵相比,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活性,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为13.76μmol/L(拌种灵对水稻纹枯病的EC50为12.47μmol/L)。烟草植株对L-谷氨酸-拌种灵耦合物的吸收、传导量与对照药剂拌种灵相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卡枯醇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旨在探索其抑菌活性与构效关系。【方法】首先以芝麻酚、α-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通过傅克酰基化合成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卡枯醇衍生物,即化合物1(1-(2-羟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2-甲基丙烯酮),然后经醚化反应合成了8个目标化合物2a~2h, 采用核磁共振仪(1H-NMR、13C-NMR)和质谱仪(ESI-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2a~2h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8个1-(2-羟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2-甲基丙烯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予以了确认。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8种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化合物2a、2b、2c和2f对供试菌种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较高,其中对供试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基本达到了100.0%。此外,2a、2b、2c和2f对黄瓜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噻菌灵。【结论】合成的8个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部分菌种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高于噻菌灵原药。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瘟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测定法和盆栽试验结合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从江苏省南京市、丰县、泗阳县等地的50份稻田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得到1 015个细菌分离物,共获得45株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其中10株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曲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及水稻白叶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对5种水稻病原菌平均抑制率在45%以上)。水稻苗瘟的盆栽防治效果表明:拮抗细菌T429和T392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4%和61.1%。结合理化特性和16S rDNA鉴定,T42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392隶属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相似文献   

4.
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杨梅叶甲醇浸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相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maria solani),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6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叶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好,乙酸乙酯相对4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是3.32,4.33,2.21,5.42 g·L-1;正丁醇相EC50分别是1.92,0.88,8.86,9.22 g·L-1。乙酸乙酯相对水稻纹枯病菌、正丁醇相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以间二氯苯为原料,经过酰基化、肟化、酰氯化及酯化等反应,合成了11种2,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和5种2,4,ω—三氯苯乙酮肟羧酸酯,总收率为40%—60%,这类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元素分析、气质联用及核磁共振所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菌、杀虫与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中有10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2,4—二氯苯乙酮肟—1-萘氧—2—丙酸酯对黏虫3龄幼虫的致死率为83.3%;具有一定杀虫活性的还有2,4—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4a)等9个化合物,但致死率均小于50%。化合物4a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杀细菌活性。2,4—二氯苯乙酮肟—2,4—二氯苯甲酸酯等4个化合物分别对水稻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等3种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文中还对合成方法及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花椒4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为供试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大葱紫斑病菌(Alternaria porri)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的抑制作用,以期探索提取花椒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结果表明,花椒4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二甲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当用量为0.5mL时,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大葱紫斑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0.0%、78.7%、73.3%和23.2%;花椒乙醇和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次之;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弱,当用量为0.5mL时,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大葱紫斑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6.1%、33.0%、23.4%和24.9%。因此,提取花椒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是二甲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抑制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为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溴-2,3-二氨基吡啶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环化制得中间体化合物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再按照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合成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弯孢霉病菌(Curvularia lunat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7个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酰胺衍生物,其中脂肪羧酸酰胺衍生物10个(B01-B10),芳香羧酸酰胺衍生物6个(B11-B16),杂环羧酸酰胺衍生物1个(B17)。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7个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B01,B03-B06和B13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部分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以化合物B06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抑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其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分别为8.23,49.32,21.45,24.87,36.40和28.65μg/mL,均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结论】6-溴-1-异丙烯基-1 H-咪唑[4,5b]吡啶-2-酮衍生物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具有进一步改造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提取南天竹的最佳溶剂和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大葱紫斑病菌(Alternaria porri)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南天竹乙酸乙酯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强,对水稻纹枯病菌、大葱紫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54%、73.71%、83.12%和82.81%,甲醇和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次之,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并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方法】通过氨基二苯醚类化合物分别与乙醛酸乙酯和丙酮酸乙酯缩合,形成2个希夫碱化合物(Ia-Ib),并经NaBH4还原,合成了5个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以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为对照药剂,测定化合物对水稻幼苗根、芽的室内生物活性;以空心莲子草为试验材料,以苯氧苯基甘氨酸乙酯(IIa)为试验药剂,喷雾处理空心莲子草后采用HPLC法测定该化合物在植株根中的含量来判断其传导性。【结果】化合物Ⅰa和Ⅱa对水稻幼苗的根、芽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b在低浓度下对水稻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化合物Ⅱc和Ⅱd在低浓度下对水稻幼苗的根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供试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的生物活性均比在黑暗条件下高;利用化合物Ⅱa 300 mg•L-1的药液喷雾处理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分12 h后,在其根部检测到目标化合物(IIa)含量为8.67 mg•kg-1 FW。【结论】二苯醚类化合物衍生出氨基酸基团后,所得衍生物既保留了二苯醚类除草剂的需光性除草活性特点,又增加了经由植物韧皮部向根部的传导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3-吲哚乙腈为原料,经过1-位烷基化、2-位氧化和3-位烷基化反应,合成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13 C NMR)和低分辨质谱(LC-ESI-MS)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茄子黄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13 C NMR和LC-ESI-MS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6个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3a~3f)。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个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构与活性相关分析说明,此类化合物骨架中芳香苄基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优于脂肪烃基异戊烯基,且芳香苄基中氟原子对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1-位和3-位同为对氟苄基的化合物3f(1,3-二对氟苄基-2-氧代-3-吲哚乙腈),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28.06和31.36μg/mL。【结论】本研究的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合成的化合物3e和3f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其他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 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确认了其结构。除10a和10d外,其他9个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50mg/L时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0a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率达91.5%,10c对水稻瘟疫病菌的抑制率达93.3%。【结论】合成了11个(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除个别化合物外均对6种供试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现高效、低毒的农用先导化合物,本文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含吡啶基查尔酮类化合物。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为100μg/m L时,大多数化合物对供试的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rzia solani)、苹果轮纹病(Physolospora piricol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四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I9,I15和I16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在90%以上。病原菌毒力测试表明,化合物I16的EC50值为35.43μg/m L,高于对照药多菌灵(40.56μg/m L)的值,此外,化合物I16还表现出了较宽的抑菌谱,其对四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大于80%。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酰乙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化合物2-(2-氨基噻唑-4-基)-2-(Z)-甲氧亚胺基乙酸甲酯及其15个衍生物,其中14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予以确认。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200 mg.L-1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从20个水稻品种中分离得423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 eSheld)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内生颉颃细菌75株。测定了各颉颃细菌胞外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揭示了其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 :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共毒系数最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鸦胆子去油后废渣的抑菌活性成分,为开发生物药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滤纸片法等测定鸦胆子废渣粗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等1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并通过生物活性跟踪对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结果】在10 mg/mL浓度下鸦胆子甲醇提取物仅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为33.33%;但在5 mg/mL浓度下其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明显,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5.71%、56.47%和51.72%,对应的致死中浓度(EC50)分别为2.65、3.48和2.1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浓度为2.5000 mg/mL时抑制率达100.00%;在紫外光和自然光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稳定。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catechol(1)、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2)、1H-Indazole(3)、vanillic acid(4)、cleomiscosin A(5)等5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鸦胆子中分离获得,但化合物1、2、4和5对供试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均无显著抑菌活性(P>0.05)。【结论】鸦胆子废渣中含有抑菌活性成分,在植物病害防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选择性氮烷基化、氧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运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认,并分别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5种新型的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在15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新合成化合物没有表现出除草活性;在200 mg/L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化合物4,6-二甲氧基-2-(2-(1-丙基-1H-吡唑-3-基)苯氧基)嘧啶对黄瓜白粉病菌与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78%和90%。【结论】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与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放线菌Hhs.015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试验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以苹果树腐烂病菌为靶标菌进行活性跟踪,对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2种活性物质。采用ESI-MS、NMR等对活性物质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化合物为苯乙酸和染料木素。对苯乙酸和染料木素分别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苯乙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57.21,166.92和238.23μg/mL,。就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而言,苯乙酸(EC_(50)=57.21μg/mL)优于市售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_(50)=154.39μg/mL),因此与阳性对照相比,苯乙酸尚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染料木素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522.40和311.53μg/mL,。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苯乙酸在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发现发酵5 d时发酵液中苯乙酸含量较高。以上结果明确了放线菌Hhs.015发酵液中的部分抑菌活性物质及其抑菌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南大洋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抑菌谱研究。[方法]活性菌株筛选和抑菌谱研究采用平板扩散法,系统发育分析采用Mega4.0软件的邻接法。[结果]以尖刀镰孢菌为指示菌,从第27次南极科考采取的南大洋海水样品中筛选到20株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2株活性菌株属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2株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16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对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的抑菌谱研究表明,菌株312-1、83-1、195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瓜亡革菌、水稻纹枯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除水稻纹枯病菌外,312-2对其他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抗拌种灵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以在含100 μg·ml-1拌种灵平板上生长,而敏感菌株在10 μg·ml-1浓度下则不能生长。敏感菌株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受拌种灵强烈抑制,而抗药突变体的酶活性较低,且不受药剂抑制。应用6对引物,从水稻白叶枯病菌野生敏感菌株和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中扩增到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3 616 bp,编码1 115个氨基酸,含有2个内含子。与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琥珀酸脱氢酶核苷酸同源性93%,氨基酸同源性97%;与其它6种病原细菌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3%~95%。敏感菌株和抗药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序列分析表明,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中229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C)突变为酪氨酸(TAC)是导致X. oryzae对拌种灵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