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紫外诱变对绿僵菌素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sopliae MaQ10 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UV)诱变其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分别测定了40个突变株的绿僵菌素产量.结果表明,出发菌株MaQ10的绿僵菌素A和B(DA和DB)产量分别为(106.81±9.55)和(29.53±2.70)μg/mL,分生孢子突变株的DA和DB平均产量分别为(45.05±7.77)和(10.83±1.05)μg/mL,原生质体突变株的DA和DB平均产量分别为(68.97±6.07)和(11.80±1.35)μg/mL;绿僵菌素产量最高的分生孢子突变株是 08 菌株,其DA达到(158.29±3.85)μg/mL,比出发菌株增产48.21%;产量最高的原生质体突变株是24菌株,其DA和DB产量分别达到(146.95±12.28)和(36.91±5.37)μg/mL,比出发菌株分别增产37.59%和25.11%.分生孢子诱变的DA和DB正突变率分别为15.00%和0,负突变率分别达到85.00%和97.50%;原生质体诱变的DA和DB正突变率分别为17.50%和5.00%,负突变率分别为70.50%和95.50%.原生质体诱变效果优于分生孢子诱变效果.另外,紫外线诱变不会改变DA与DB产量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产果胶酶黑曲霉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Y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诱变.初筛使用透明圈法,从果胶平板上的突变菌株中,挑取了120株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显著大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将这些突变株进行三角瓶固体发酵复筛,最后筛选出1株高产果胶酶的突变株HY-D3.突变株HY-D3经斜面传代培养了5代,产酶遗传特性稳定,其果胶酶产量可达2000U/g干基以上,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3.
红曲霉紫外诱变选育多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紫外线(波长254 nm)对出发菌株红曲霉AS 3.4701进行诱变处理,经过初步筛选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0 min。再经过复筛获得了1株最佳突变株ZH-100,该突变株经连续3次传代,红曲粗多糖的产量分别是4.26,4.69,4.10 g/L,平均4.35 g/L,证明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比出发菌株多糖产量提高286%。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菌株发酵液中多杀霉素产量,本试验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和抗性突变技术处理刺糖多孢菌株DS0322-3,结合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通过ARTP诱变和UV诱变育种,筛选获得384株突变菌株,其中有9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10%以上,且1株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20%以上,经过ARTP诱变30 s,得到的突变菌株AR1019-4效价为547.78 mg/L,较原始菌株增加了21.88%。以ARTP诱变得到的高产突变菌株AR1019-4为出发菌株,通过抗性突变筛选技术筛选获得1 152株突变株,其中13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0%以上,且2株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5%以上,在0.5 mg/L的氯霉素平板上得到的突变菌株Chl 1215-5效价为637.12 mg/L,较出发菌株增加了16.31%;12 mg/L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筛选到了突变菌株Gen 1207-8,效价为597.59 mg/L,该菌株的Spinosyn D组分由10%~15%增加至30%~35%左右,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突变菌株Chl1215-5和Gen1207-8可稳定遗传。试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紫外诱变和抗生素突变技术对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褐黄孢链霉菌(ATCC13326)为出发菌株,紫外诱变后,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选育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原始菌株活化后,测定其最小链霉素抑制质量浓度为8 μg/mL.采用90% 的紫外致死剂量,照射108 mL-1 ATCC13326孢子悬液,诱变后涂布于8 μg/mL链霉素选择培养基上,筛选链霉素抗性突变株.通过形态指标初步选择5株突变株进行发酵性能测定,种子培养26 h,摇瓶发酵96 h,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03 nm下测定其吸光值,计算纳他霉素发酵产量.结果表明原始菌株纳他霉素发酵产量为1.229 g/L,诱变获得的两株高产突变株纳他霉素发酵产量分别为1.552和1.776 g/L,分别高出原始菌株26.3%、44.5%.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高效价的Nisin生产菌株,采用传统的微生物育种技术,以Nisin生产菌乳酸乳球菌作为出发株,通过紫外照射和亚硝酸处理进行协同诱变育种。根据致死率和诱变剂量的相互关系,分别得出了紫外线照射和亚硝酸诱变的致死率曲线以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最终确定采用2.5 min紫外线照射和4 min亚硝酸处理对乳酸乳球菌进行诱变获得突变菌株。突变株经初筛和复筛得到Nisin高产菌株,其发酵液Nisin的效价较出发株高1.72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的酵母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运用推理育种技术获得抗乙硫氨酸突变株。[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GSH的菌株HSJB1,其摇瓶发酵生物量为3.87 g/L,GSH产量为91.87 mg/L。依据菌株的细胞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其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紫外线对出发菌株HSJB1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抗乙硫氨酸突变株YBS77,该突变株经摇瓶发酵,生物量达7.60 g/L,GSH产量为211.96 mg/L。[结论]通过选育获得的突变株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6.38%,GSH产量提高了130.72%,表明该育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方法对红色素产生菌进行处理,以期达到提高红色素产量的目的。[方法]以红色素产生菌A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和超声波进行诱变。[结果]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10株红色素产量较高的菌株,选取色价最高的菌株A10作为超声波诱变的菌株,结果获得了1株红色素高产菌株B1,提高了红色素的产量。[结论]为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红色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方式对烟草赤星病有控病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Ata28生防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经紫外线处理获得正突变菌株14株,将抑菌带最宽的突变株UV-126作遗传稳定性试验,其结果不理想.经复合诱变获得正突变菌株8株,其中突变株Uvl-199抑菌带宽由出发菌株的8.4 mm提高到9.7 mm,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5%,高于UV-126,且传代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拮抗菌Ata28菌株对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均比较敏感,但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对拮抗菌Ata28的拮抗性能具有更好的提高作用.控病实验表明,Uvl-199比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有较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方式对烟草赤星病有控病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Ata28生防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经紫外线处理获得正突变菌株14株,将抑菌带最宽的突变株UV-126作遗传稳定性试验,其结果不理想.经复合诱变获得正突变菌株8株,其中突变株Uvl-199抑菌带宽由出发菌株的8.4 mm提高到9.7 mm,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5%,高于UV-126,且传代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拮抗菌Ata28菌株对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均比较敏感,但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对拮抗菌Ata28的拮抗性能具有更好的提高作用.控病实验表明,Uvl-199比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有较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P3-2的抗菌活性筛选及发酵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高坡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分离出的256株放线菌进行发酵液拮抗性筛选,得到1株放线菌菌株P3-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放线菌P3-2菌株发酵液对14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10倍稀释液对其中9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酸和紫外线均较稳定,对碱稳定性较差。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紫外诱变吸水链霉菌选育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永春  曹仁林  彭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47-6848
[目的]为抗生素产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赤霉菌为指示菌,以从吸水链霉菌海南变种S101菌株分离到的S510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二级摇瓶复筛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以选育出高产菌株,分析发酵培养基pH值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效价的影响。[结果]当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5~6.5时,发酵液效价较高,最适pH值为6.0。发酵液的效价在72 h后可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通过连续2次紫外诱变,菌株的产抗生素能力比初始菌株提高了30.06%。将获得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5次后,仍有稳定的遗传性状。[结论]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该链霉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涂志英  徐玉  余山  严御风  黄应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62-20465
[目的]筛选酵母发酵工业废水生物降解菌,研究该菌株降解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以宜昌市某企业发酵工业废水为唯一碳源,通过选择性富集、驯化和划线分离纯化,从宜昌地区污泥中筛选得到菌株SA,采用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特性鉴定。以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菌株降解发酵工业废水最佳条件。[结果]经鉴定,菌株SA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spp.)。由正交试验得出菌株SA降解宜昌某企业发酵工业废水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5℃,pH值6.0,底物浓度600 ml/L。在最适降解条件下,菌株对发酵工业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3.1%,表明该菌株的矿化能力较强。[结论]该菌株在好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降解发酵工业废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株酒精酵母的分离及其发酵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酒糟中分离出了一株酿酒酵母,经100 L厌氧发酵罐进行酒精发酵,对该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上罐发酵前的预实验,通过单因子优化法发现,当麦芽汁为2%,接种量为20%时,该酒精酵母的发酵性能最好。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发酵和产酒精的能力,为酒精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14种烟叶表面筛选出一株能够利用烟末发酵产香的菌株GXY35,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分析,并用GC/MS对发酵液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XY35分离株属于克雷伯氏杆菌,发酵液中特征香味物质4 乙烯基愈创木酚的含量最高。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产香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20,接种量12%,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72 h,pH值7.0。在此条件下,特征香味物质4 乙烯基愈创木酚的含量最高可达0.725 mg·m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 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 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温钢  卢克欢  赵悦  刘虹  金虎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980-3984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用蓝色凝胶培养基分离筛选出1株产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B2。经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经红外光谱与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鼠李糖脂。以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即以20 g/L豆油为碳源、5 g/L尿素为氮源、温度34℃、p H 7.0、发酵时间96 h。在此最佳条件下测得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3.746 1 g/L。该菌株所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其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为180 m N/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除草活性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各因素配比及最适发酵条件,为该菌作为除草剂的研发和农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产孢量为目标,通过固体培养基筛选确定菌株HZ-011生长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对菌株HZ-011的液体培养基成分及配比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各成分间的交互作用;用菌株HZ-011发酵液对盆栽杂草(藜、密花香薷、冬葵和反枝苋)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经过优化,菌株HZ-011的培养基最佳配比为蔗糖48.744 g/L、蛋白胨15.626 g/L、NaCl 0.214 g/L和K2HPO4 0.42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培养时间5 d、装液量180 mL和转速180 r/min。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011对藜和反枝苋全部致死,对密花香薷的致病率为75%,对冬葵的致病率为4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提高了菌株HZ-011的产孢量,为该菌株应用于农田杂草生物防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河  鄢凯舟  林元山  丰来  罗志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84-8586,8647
[目的]探究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制备条件。[方法]通过点接种于平板与水稻纹枯病对峙生长对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进行了初筛,通过摇瓶发酵进行了复筛,并通过形态鉴定及16S RNA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所得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制备条件。[结果]初筛获得17株水稻纹枯病的拮抗细菌,复筛获得菌株Lys-67,该菌株的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Lys-67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单因素试验,菌株Lys-67利用麸皮5.0%,于35℃、摇床转速200 r/min条件下发酵3 d,经牛津杯打孔法检测,150μl发酵液中活性成分抑制水稻纹枯病的抑菌圈达36 mm。[结论]为菌株Lys-67的进一步研究及生防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集杜仲老林区的土壤和腐殖质,以杜仲皮作为基质多次富集培养,分离其优势菌,通过测定其发酵性能指标并建立菌株综合选择指数,筛选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优良菌株,并研究优良菌株的发酵适宜条件。筛选出了优良菌株P-24,该菌株具有降解能力强,发酵周期短,杜仲胶的发酵损失率小等优点,其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基质含水率65%、初始pH7.0,在此条件下发酵12d,杜仲皮的发酵物去除率可达93.02%,发酵剩余物中杜仲胶的含量为74.71%,杜仲胶的得率为5.25%。筛选优良菌株是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关键;菌株P-24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