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0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61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0属39种,占全部种类的35.5%;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12属25种(22.73%)和10属20种(18.18%)。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以夏季最多(82种)),其次为秋季(42种),冬季最少(29种)。春季的优势种群为绿藻门的栅藻等;夏季(6月份)的优势种群有绿藻门的栅藻和蓝藻门的平列藻属;秋季(10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蓝藻门的平列藻属;冬季(12月份和1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绿藻门的盘星藻属。浮游植物细胞年平均丰度为2.41万个/L,10月份的密度最高,达到了5.81万个/L,1月份的数量最少,仅为0.58万个/L。  相似文献   

2.
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9年5月和8月对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97种;绿藻门次之,共鉴定出55种;蓝藻门居第3位,共鉴定出25种;藻类的密度具有明显变化,从5月开始总藻类密度开始减少,而蓝藻门的藻类密度却明显上升,从占总藻类密度的7%上升到17%;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布上看,太子河水系不同区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性显著,太子河水系上游地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小于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57种,隶属8门71属,平均细胞密度3.31×10~5个/L。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共25属6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9%。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湖泊鞘丝藻,常见种为蓝藻门的阿氏颤藻、两栖颤藻、小颤藻、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3.27×10~4~1.50×10~6个/L,南北支水域以及主河道水域没有差别。各样点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多样性指数变化和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南支水域显著高于北支和主河道水域。统计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示:物种数和总细胞丰富度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溶氧量、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盐度、电导率、溶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因此,长江口环境因子的不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4.
洋圻湖浮游植物包括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金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黄藻门等7门105属的种类,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4类78属。该湖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年平均为108.2万/1,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为13.25mg/1;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年平均为23458个/l,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为5.76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种类及生物量都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对该湖2000亩水面花白鲢鱼的生产力进行的估算推知其花白鲢的鱼产潜力为92960kg,其中白鲢80300kg,占86.4%,花鲢12660kg,占13.6%。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不同季节对湘江流域浮游生物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湘江浮游植物有127种,隶属8个门,其中,绿藻门44种,硅藻门38种,蓝藻门l3种,裸藻门9种,隐藻门7种,黄藻门6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各5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91万个/L,平均生物量0.15 mg/L,其中硅藻门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41.8%,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尖针杆藻和缘花舟形藻;浮游动物91种,其中,轮虫最多,有38种,枝角类有19种,原生动物有18种,桡足类有16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为13.94个/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其中桡足类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47.7%,优势种为剑水蚤和哲水蚤。从种类组成来看,湘江浮游生物属于典型的河流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其种群结构特征表明湘江水体属于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2010年4~5月对长江镇江段水域进行8次随机采样,利用生物学方法对该水域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分析其种群组成与群落特点,并初步探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从长江镇江段水域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42属,其中以绿藻门(35.71%)、硅藻门(30.95%)和蓝藻门(23.81%)为主,其他种类较少;各种属浮游植物在长江镇江段各个站点的分布及频次极不均匀,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出现的属数与频次占主体;在采样时间内,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56×104~1.15×105个/L变动,平均密度为5.69×104个/L,且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pH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试验结果不仅为研究长江流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点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参考,还将为富营养化的防除与生态平衡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巴里坤盐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底栖生物(除卤虫)缺乏,浮游生物总量全湖平均为1.978mg/L和2876.7万个/L,其中浮游植物总量为1.367mg/L,以绿藻门藻类为主,占浮游植物总量的63.6%(生物量),其次是硅藻门占29.5%,蓝藻门仅占6.4%,其它藻类数量和生物量均很少。优势种类是绿藻门的盐藻、扁藻、小球藻(4月份),硅藻门的菱形藻、蓝藻门的盐生微囊藻。浮游动物总量为0.61mg/L和6.4万个/L,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要种类,其优势种类为下毛目纤毛虫,沙壳虫,泡轮虫和臂尾轮虫。该湖浮游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水平分布差异。春季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最大,秋季明显降低。水平差异表现在以A_S区浮游生物含量最高,其次是A_E区和A_W区。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和10月分别对白云湖中华鳖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月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23种,10月采集到5门36种,种类组成上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或者硅藻门;7月池塘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2,优势种数共10种;10月份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7,优势种数共13种;7月份池塘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70×107 ind/m3,变化范围为(0.75~12.5)×10^7 ind/m3,10月平均密度为13.16×107 ind/m3,变化范围为(2.88~18.2)×10^7 ind/m3;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8.10~90.70 mg/L,平均为35.57 mg/L,10月份生物量为23.10~295.86 mg/L,平均为165.55 mg/L,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种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6-5188,5285
分析了东风西沙水源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分布、群落结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共监测出藻类6门共64种(属),分别为蓝藻、绿藻、硅藻、隐藻、裸藻、金藻,其中硅藻和绿藻共47种,为水源地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浮游植物优势种单一,主要为硅藻门的短小舟形、克洛脆杆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且优势度值较小;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8.20×10^5 ~8.40×10^6 cells/L,均值为3.71×10^6 cells/L;群落特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东风西沙目前水质较好,总体上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乌兰诺尔湖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湖共有浮游植物30个属,隶属于6个门,其中蓝藻门8个属,绿藻门13个属,硅藻门5个属,甲藻门2个属,黄藻门1个属,金藻门1个属.其中,优势种是蓝藻门中的微囊藻,其生物量为1.643mg/l,占总生物量的20.67%.有浮游动物28种,其中桡足类4种,枝角类4种,轮虫13种,原生生物7种.其中,优势种为桡足类的镖水蚤,生物量为1.84mg/l,占总生物量的47.67%.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后泾洋河水质状况,于2009年8月对泾洋河段干支流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和鉴定。结果监测到浮游植物5门21种(属),隶属于硅藻门13种(属)、绿藻门4种(属)、蓝藻门2种(属)、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属);浮游动物2门10种(属),隶属于原生动物门8种(属)和轮虫类2种(属)。综合分析泾洋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河段水质状况良好,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状况;浮游动物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单一,丰富度与均匀度值均较低,易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7-11月对阳澄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42种,其中绿藻门63种,占44.37%,硅藻门27种,蓝藻门22种。优势种中绿藻门种数最多,其中61.11%的优势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藻类。细胞密度年均(3.99±4.00)×106cell/L,生物量年均(1.41±1.05)mg/L,夏季均高于秋季;夏秋季藻类密度以蓝藻门最高,生物量则以硅藻门最高。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水质总体显示为中污染,其中秋季水质状况优于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阳澄西湖夏季浮游植物现存量主要与pH、水温、NO-2-N呈正相关,秋季则主要与NO-2-N、CODMn、DTN和DTP有关。RDA分析显示,夏季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T、TN和DTP,而pH、T、DO和DTN为秋季藻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广东连江梯级电站开发后春季河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后广东连江水质状况,于2008年4月调查了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监测到浮游植物28种,其中蓝藻门6种(属),绿藻门7种(属),硅藻门12种(属),甲藻门2种(属)和裸藻门1种。浮游植物丰度在0.35×10^4~1.42×10^4cells/L。浮游植物主要是由硅藻组成,占73.33%~90.62%。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2.85~3.47;均匀度指数在1.15~1.25。监测到浮游动物6种,其中桡足类有1种为桡足类幼体(Copepodites),轮虫类有4种,分别是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Gosse)、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蛭态轮虫(Bdelloide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枝角类1种为长额象鼻氵蚤(Bosminalongirostris)。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丰度在下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东湖水库浮游生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湖水库浮游生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浮游生物45种(属),其中浮游植物28种(属),浮游动物17种(属)。春、夏、秋、冬浮游植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53、4.431、4.832、1.06mg/L,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尖头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355、3.58、2.672、0.321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占优势,优势种(属)为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剑水蚤(Thermocyclops)。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桂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采集8 个断面水样,定性、定量测定浮游生物,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 门57 属,其中,优势门为硅藻门,共15 属、占总属数的26.32%,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19 万个/L 和0.11mg/L,平均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J)、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R)分别为1.25、0.65 和1.67;鉴定出浮游动物4 类33 属,优势种为原生动物和枝角类,各12 属、均占总属数的36.4%,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5.5 个/L 和0.65 mg/L,平均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J)分别为1.13、0.81。结果表明,现阶段桂江浮游生物多样性水平和丰富度较高,但沿岸居民区相对密集、人类活动频繁的江段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10月调查太平湖4季的浮游生物状况,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6属89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总种数的39.33%),其次为硅藻门(22.47%)、蓝藻门(16.85%);浮游植物各季节生物量为0.69~4.26 mg·L~(-1)、平均生物量1.86 mg·L~(-1);浮游植物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07~1.66,Pielou均匀度指数0.53~0.71。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0科40属52种,其中原生动物7种、轮虫27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6种。浮游动物各季节生物量范围为0.67~1.68 mg·L~(-1)、平均生物量1.17 mg·L~(-1);浮游动物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89~2.1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1~0.73。综合判断太平湖水体为中营养化状态。根据太平湖浮游生物调查结果估算其鲢、鳙鱼产力分别为1 348 t和1 922 t。  相似文献   

18.
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逐月采样研究了大窑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42属75种,其中硅藻31属59种,甲藻8属13种,金藻1属1种,蓝藻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大窑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几乎都为温带近岸性物种,个别为暖海性物种或大洋性物种;硅藻在种数和密度上均占优势,主要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浮动弯角藻Eucampiazoodicacus、波氏直链藻Melosira borreri、具毒冈比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尖刺拟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浮游植物密度在2007年的3月和7月出现春、秋两个高峰期,多样性指数为0.36~3.17,平均值为1.65,表明该海区属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