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木材工业常用的脲醛树脂(UF)胶黏剂和氯丁橡胶(CR)胶黏剂复合压制多层胶合板,用以改善胶合板的冲击韧性。主要探讨在7层胶合板中不同的CR与UF比例(CR、UF胶层比分别为0/6,1/5和2/4),相同CR与UF比例时(2/4),CR胶在板材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UF313,CR151和UF511)以及不同受力状态(UF61和CR16,UF511和CR115)等对多层胶合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CR胶可以提高胶合板的冲击强度,同时能降低板材的甲醛释放量,且CR胶用量越大,板材的冲击强度越高,甲醛释放量越低,但对板材的胶合强度和弯曲性能则有负面影响。将CR胶层侧作为板材的拉伸面,UF胶层侧作为受压面,有利于充分发挥两种胶黏剂各自的优势,使复合板材的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提高板坯预压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板坯预压效果,对UF树脂的制法和调胶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在UF树脂制造时加入氨基磺酸,调胶时加入保水剂,可使树脂水溶性增加,贮存期延长,胶液活性期长,并可防止干燥胶合现象。胶粘剂的预压效果好,所压制的胶合板质量符合GB9846.1-9846.12-88Ⅱ类胶合板标准,UF树脂成本不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树脂合成时甲醛与尿素总摩尔比,加成阶段、缩聚阶段摩尔比等手段,研究总摩尔比、分部摩尔比,第三阶段尿素加入量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总摩尔比、分部摩尔比以及第三批尿素的加入量对胶黏剂的性能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游离甲醛含量影响最大.本实验在总摩尔比选定为1.3,加成阶段摩尔比为2.3:1,缩聚阶段摩尔比为1.6:1时,合成的脲醛树脂胶黏剂游离甲醛含量为0.228%,甲醛释放量达到欧洲E2级标准,且合成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了不同的改性剂与不同的合成工艺 ,研制用于胶合板制造的低毒脲醛树脂胶。结果表明 :利用三聚氰胺和聚乙稀醇作为改性剂 ,结合特定的合成工艺 ,制得低毒脲醛 (UF)树脂胶 (游离甲醛含量≤ 3g·kg-1) ,三层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为 1 36mg·L-1。既讨论了影响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因素及制胶中出现的问题 ,又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树脂的摩尔比控制在 1 3左右 ,聚乙烯醇和三聚氰胺的加入量分别为尿素总量的 1 6%和 2 5 % ;在加成反应阶段 ,树脂的pH值不应低于 7 0 ;在缩聚反应阶段 ,温度控制在 80~ 85℃ ,pH控制在 4 0~4 2。表 4参 7  相似文献   

5.
用复合改性方法,即采用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联合改性玉米蛋白,在引发剂过硫酸铵作用下引发丙烯酰胺双键聚合制成复合改性玉米基胶黏剂,与传统胶黏剂进行对比分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复合改性玉米蛋白胶样品中活性基团的变化,探索改性玉米基胶黏剂耐水胶合强度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玉米基胶黏剂性能达到国家标准GB/T 9846—2004胶合板中Ⅱ类胶合板的耐水要求,其胶接的木制品无有害气体释放,达到国际E_0级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双醛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淀粉胶黏剂,采用交联剂异氰酸酯对其进行改性,研究聚乙烯醇(PVA)加入量、pH、异氰酸酯改性剂的添加量、热压温度对淀粉胶黏剂胶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 pH 为2.0、PVA 加入量(质量比)为5.0%、异氰酸酯改性剂添加量为双醛淀粉的20%、热压温度为110℃时,制得的胶合板性能满足Ⅱ类胶合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花生壳全粉碱法制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100%花生壳经碱法工艺制成胶液(PSA),加入30%~50%的增强剂(PF)作Ⅰ类胶合板用胶粘剂,胶合强度达到GB9846.4-88标准.同时对PSA配方、PF用量及热压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考查氧化淀粉添加比例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和游离甲醛释放量进行了测试,以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淀粉的加入明显降低了胶合板及脲醛树脂溶液中的游离甲醛释放量,较好地提高了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当氧化淀粉的添加量为2%(m(氧化淀粉)∶m(尿素)=2∶100)时,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中液体游离甲醛质量分数0.23%,合成的胶合板中游离甲醛质量浓度0.44 mg·L~(-1),达到GB/T 9846.3—2004中E0级要求,且胶接性能良好,干强度和湿强度均达到了GB/T9846.5—2004Ⅱ类胶合板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树皮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探讨了用全树皮制胶的配方与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全树皮胶加入35%的增强树脂,可以制造室外型胶合板,其胶合强度达到了国家GB 1349—78或GB 9846.4—88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豆粉改性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的基础上,研究Na OH-尿素、Ca(OH)2/Na OH和Na HSO3处理对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碱Ca(OH)2/Na OH处理小桐子蛋白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性能未达预期效果;采用Na OH-尿素处理小桐子蛋白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仅加入交联剂CRO和p MDI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胶合板干、湿强度满足GB/T 9846.3—2004《胶合板》中I类胶合板的性能要求;采用Na HSO3对小桐子蛋白进行处理,加入的交联剂(KF、CRO和p MDI)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胶合板干、湿强度均能满足GB/T 9846.3—2004《胶合板》中I类胶合板的性能要求,尤其以加入交联剂CRO和p MDI制备的胶合板性能远超这一标准。3种方式处理小桐子蛋白均能与加入交联剂(KF、CRO和p MDI)的发生一定的交联反应,使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的干、湿强度有所提高,其中湿强度提高明显。Na HSO3对小桐子蛋白进行处理,尽可能地保留蛋白大分子结构,使得以其制备的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干、湿强度较另2种处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系列预备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竹编胶合板表面平整处理的填充材料、填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的优化 进行了探索。在获得基材应有的表面质量后,用单张三聚氰胺浸渍装饰为覆贴材料,承预备试验所确定的因地制宜的工艺路线下,取正交实验法对覆贴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经填平覆贴处理后的装饰竹编胶合板的各项质量指标可以达到木质基材覆贴装饰板的有关标准;从而,为提高竹编胶合板的应用档次和范围,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氧化氢为主剂的木材表面处理剂, 对水曲柳薄木贴面装饰板进行辊涂法工业性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按国家装饰板标准大部分水曲柳薄木贴面装饰板外观质量明显上一档次; 处理对水曲柳薄木贴面装饰板力学性能无影响; 油漆安全性试验符合要求, 处理成本只有010 ~030 元·张- 1 , 具有生产应用价值。图1 表5参4  相似文献   

13.
阻燃胶合板研究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胶合板的燃烧理论和木材阻燃机理中的障碍理论、热理论和不燃气体稀释理论等的简述,浅析了胶合板的阻燃机理;同时综述了国内外用于胶合板阻燃处理的无机、有机和有机改性三大类阻燃剂,成品阻燃处理和生产过程中施加阻燃剂的阻燃处理方法以及3种常用的阻燃胶合板生产工艺路线的研究现状;归纳了燃烧试验法、研究型测试法、发烟性和毒性测试法及木质材料应用性等4种阻燃效果测试方法,从而提出我国阻燃胶合板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胶合板厚板作了缩短热压周期的试验,采用理论上较少采用的热压曲线与常规热压曲线进行对照,在2627张15mm厚的胶合板试验中,由于采用新的热压曲线及缩短热压周期压制,试验结果表明,从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外观质量等均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资源丰富、蓄积量大,发展落叶松胶合板生产是扩大胶合板用材的重要途径。但是用落叶松制造胶合板生产技术上是否可行,人们说法不一。本文旨在于从落叶松构造与材性、落叶松胶合板生产技术的科学研究,并通过对现有小规模落叶松胶合板厂生产状态的分析,进而阐明落叶松胶合板生产技术的可行性。落叶松构造和材性有许多方面适合于作胶板用材,其不利因素在合理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通过研究和试验,已经找出了正确合理的落叶松胶合板生产工艺条件;国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生产经验,国外也有较多同属落叶松胶合板生产成熟经验可供参考与借鉴;落叶松胶合板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共振法研究胶合板弯曲动态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胶合板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并给出定量的数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保山市部分企业生产的胶合板存在翘曲度大、变形严重、胶合强度差等问题,在生产工艺上采取20℃左右的水中浸泡24h后再旋切,使单板在受压状态下干燥,面、底板配芯时严格区分正反面,改变调胶工艺,控制热压温度和时间,放置原胶合板作垫板等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翘曲度由0.93%降至0.3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交联改性前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NaHSO3改性处理工艺对大豆蛋白基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0.5 h、加入4% NaHSO3处理大豆蛋白,再经交联剂改性制备的大豆蛋白基胶黏剂胶合板干、湿强度满足GB/T 9846.3-2004中有关I类胶合板的强度要求。动态热机械性能( DMA)分析结果表明, NaHSO3改性处理后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固化起始温度略降低。差示扫描量热( 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分析表明,经NaHSO3处理后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有明显的断裂,且有明显的DSC固化放热峰。交联改性前,大豆蛋白通过NaHSO3改性处理,可以降低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交联剂使用量,从而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制作成本。  相似文献   

19.
改性淀粉胶粘剂在胶合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淀粉胶粘剂应用于胶合板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探讨制胶中各单因素对改性淀粉胶粘剂粘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改性淀粉胶粘剂生产胶合板的最佳热压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