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对11个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进行了芦丁、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检测,并选取优良金线莲种质进行了快繁。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芦丁含量均极低,总体表现为广西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台湾金线莲,其中以广西平乐金线莲芦丁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栽培种均值高于野生种,总体表现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浙江金线莲广西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总有机酸含量表现为台湾金线莲高于广西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有机酸含量最高;选择台湾桃园金线莲含1个茎节的0.8 cm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蔗糖20 g/L+琼脂6 g/L+6-BA 1.5 mg/L+NAA 0.5 mg/L作为培养基,诱导萌发率最高,可达91.67%。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金线莲生长与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福建、云南、台湾和巴西来源金线莲的生长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金线莲生长情况来源地优劣顺序:台湾福建巴西云南;多糖含量:福建(台湾)巴西云南;总黄酮含量:福建云南(台湾)巴西;总生物碱含量:云南(巴西)福建台湾;氨基酸含量:云南巴西(台湾)福建。金线莲产量与茎粗和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碱含量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不同地区野生金线莲和组培苗4、6月栽培种进行多糖、黄酮、氨基酸、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闽南野生金线莲4种成分含量均高于闽东野生种,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组培苗栽培种均高于野生种,且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下降;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表现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上升,组培栽培6个月最高,其次是闽南野生种.  相似文献   

4.
龚秀会  许敏  董鸿竹  林章彩  张颖君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0-17531,17607
[目的]比较不同基原金线莲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LC-MS联用技术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硫酸-蒽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金线莲多糖、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福建金线莲(A.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4.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3个金线莲样品(HNJ201001、HNJ201002和HNJ201003)中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6.175%、19.636%和10.939%;3个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22%、0.895%和0.984%.[结论]3个样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非常相似,其中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相当或略高,而组培金线莲样品中的多糖则远高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样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金线莲辣椒红素/玉红素合成酶(capsanthin/capsorubin synthase,CCS)编码基因并分析其功能。【方法】在金线莲转录组测序数据基础上,同源克隆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asanus)的CCS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福建金线莲ArCCS基因的ORF长1 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台湾金线莲AfCCS基因的ORF长1 458 bp,编码485个氨基酸。ArCCS与AfCCS蛋白序列相似度为97%,均定位于叶绿体,二者理化性质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ArCCS和AfCCS基因的表达显著受盐胁迫和不同光质的诱导或抑制。AfCCS基因在根中低表达,在茎中高表达,而ArCCS基因的表达无组织特异性。【结论】成功克隆到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CCS基因,二者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显著诱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驳骨不同提取溶剂、不同部位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小驳骨茎总黄酮含量高于叶,茎水提取液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26%;小驳骨叶总酚酸含量高于茎,叶醇提取液总酚酸含量最高,为11.90%;在抗氧化性方面,茎水提液>茎醇提液>叶水提液>叶醇提液;小驳骨不同部位总黄酮、总有机酸含量、抗氧化性存在差异;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具有相关性,表明抗氧化活性可能与黄酮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金线莲叶片气孔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金线莲的光合特性,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为试材,观察气孔特征,测定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金线莲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V"形,中午13:00光合速率最低,在早晚光强较低时有光合积累,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不同种间金线莲气孔特性、光合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台湾金线莲光合色素含量最高,有效光合时间较长;福建金线莲和广西金线莲的光合特性相似,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5-羟色胺和香豆素均为天然抗癌生物活性成分。为比较不同沙棘种质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差异。以8份不同沙棘种质的叶和茎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法提取沙棘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结果表明:沙棘茎的5-羟色胺含量为840~4 410μg·g~(-1),香豆素含量为11.97~25.73μg·g~(-1),叶片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分别为12.50~213.75μg·g~(-1)和10.29~21.08μg·g~(-1);在同一沙棘种质中,茎的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叶片,而香豆素含量在叶和茎间相差较小;品系2016-03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 410和25.73μg·g~(-1)。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与相对差距和法优化台湾与福建两品种金线莲的设施栽培光环境。以光质、光强、光周期为影响因素,株高、干重、黄酮、多糖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单一评价指标影响的主次关系;采用相对差距和法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多指标优化,得到台湾金线莲及福建金线莲设施栽培的最优光环境参数方案。结果表明:福建金线莲的最佳光配方为光质蓝红6:1(B6R1))、光强20μmol/(m~2·s)、光周期20 h/d,台湾金线莲的最佳光配方为光质蓝红1:6(B1R6)、光强20μmol/(m~2·s)、光周期12 h/d。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对爬地兰辐射创新种质进行筛选鉴定,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33份爬地兰辐射种质进行田间成活率调查,对冠高、植株长度、小叶数、单株鲜重、茎粗等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种质22-42综合性状优良,冠高(36.00±4.23)cm低于CK(未辐射的爬地兰种质),成活率(46.11±17.02)%、单株鲜重(337.66±33.10)g、小叶数(7.84±2.08)、茎粗(4.64±1.29)mm、植株长度(149.73±12.8)cm等均高于CK。1-1、11-13、25-50、7-8、14-16、20-39、23-47表现出多性状均优于CK,仅1-1、11-13茎粗略低于CK;25-50、7-8、14-16植株长度略低于CK;20-39、23-47冠高高于CK,试验结果有助于进行下一步鉴定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方法]用微波萃取法对台湾、福建金线莲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处来源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台湾的总黄酮含量较高,福建的总黄酮含量较低。[结论]台湾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比福建金线莲高,该研究结果对保证金线莲的质量和提高金线莲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金线莲组培快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的筛选,建立不同产地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金线莲最佳初代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KT,台湾南投产地为MS +3.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KT,广西玉林产地为MS+4.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KT;最佳继代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MS+2.0 mg/L 6-BA +0.2 mg/L NAA,台湾南投产地为MS+3.0 mg/L 6-BA +0.3 mg/L NAA,广西玉林产地为MS +2.0 mg/L 6-BA+0.2 mg/L NAA;在壮苗培养阶段,使用外源添加物蛋白胨后,不同产地金线莲外植体苗的生长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最佳生根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1/2MS +1.5 mg/L NAA +0.5 mg/L IBA+2.0 mg/L ABT1,台湾南投产地为1/2MS +0.5 mg/L NAA+0.5 mg/L IBA,广西玉林产地为1/2MS +0.5 mg/L NAA+1.0 mg/L IBA+1.0 mg/L ABT1,同时添加1.5 g/L Ac;炼苗移栽基质V (蛭石)∶V(泥炭土)=1∶1,移栽生根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闽东、三明、泉州3个地区6个县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多糖、氨基酸、黄酮、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闽东4个县野生金线莲的多糖、总氨基酸、总黄酮、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德化金线莲,多糖高14.0%~26.0%,总氨基酸高10.1%~20.4%,总黄酮高14.1%~28.1%,生物碱高3.7%~19.5%,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周宁、寿宁野生金线莲的黄酮、生物碱含量也高于永安金线莲,黄酮高6.9%~13.9%,生物碱高2.2%~5.4%,差异显著。结论: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具有一定开发和利用优势。本试验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金线莲资源,组织培养材料的选择和大量发展金线莲产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云南省3个主要金线莲栽培品种在云南省的生长状况和主要药用成分。[方法]使用K4基质在林下种植培育5个月后,通过对3个金线莲品种的粗多糖、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等内含物的测定和植株干重、鲜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状态。[结果]3个品种的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干重、鲜重和折干率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滇越金线兰是云南本地种,植株形态高大、产量高,总黄酮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2个福建品种。[结论]滇越金线兰是云南省人工种植首选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6月龄棚栽不同种源金线兰及近缘种的农艺性状、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金线兰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对照种福建金线兰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均最高,分别达284.75、45.885g;来源于广西百色的金线兰多糖含量最高,含量达169.61mg·g~(-1) DW,比对照种增加36.56%;来源于福建省沙县南阳乡竹山村的金线兰(7号)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达9.18mg·g~(-1) DW,比对照种增加34.74%。台湾银线兰多糖含量低于金线兰和野生齿唇兰,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齿唇兰,并与对照种福建金线兰相当;来源于福建沙县南阳乡竹山村的金线兰叶脉无线种(7号)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弛  刘慧  刘芳  钱疆  吴文晞  褚克丹  赵峰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478-3488
【目的】通过分析铅胁迫后金线莲代谢产物变化,探讨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金线莲苗经铅胁迫处理后,于第0、7、14和30 d采样,测定全株金线莲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分析铅胁迫对金线莲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芦丁和水仙苷2种黄酮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金线莲中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脯氨酸(Pro)在胁迫后含量快速上升,并维持高位;其余游离氨基酸组分则直至第14 d后,开始出现显著上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第7、14和30 d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92、108和67,其中上调为6、32和10,下调为86、76和57,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异戊烯醇磷脂和有机酸类。存在极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包括N-聚糖生物合成(上调),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调),油菜素甾体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论】铅胁迫初期,金线莲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及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从而减少胁迫损伤,但长期高含量铅胁迫会导致黄酮、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主要组分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胡国海  李洪潮  解成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94-7295,7330
[目的]探讨云南文山人工种植金线莲的价值,为当地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干法灰化处理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连续测定人工种植金线莲中Zn、Mn、Cu、Fe、Ni、Co、Cr、Cd、Pb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将其与野生金线莲比较,计算鲜样含量。[结果]人工种植的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r〉Cu〉Co〉Ni〉Pb;野生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o〉Cu〉Cr〉Ni〉Cd〉Pb,其回收率为99.8%~103.7%,RSD值在0.66%~3.25%。野生的与人工种植的比较,Fe、Mn、Zn、Co、Cu元素均比人工种植的高;而Cr元素含量人工种植的比野生的高,有害元素在人工种植和野生中的含量都很低或未检出。[结论]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是一种珍稀的野生生物资源,目前已人工繁育成功。通过对人工种植的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并与野生的相比较,认为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浙江与福建等地引种、杂交与野生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线莲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8份新鲜金线莲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各挑选11条(对)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后,统计其扩增条带数,运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  结果  ISSR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67%;SRAP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73%,ISSR和SRAP标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不同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表明:浙江省与福建省的金线莲种质混杂严重,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福建省的金线莲种群遗传多样性更高。此外,基于ISSR和SRAP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48份不同种源的金线莲依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四大类,聚类的划分受到一定地域性的影响,但各地域的金线莲品种在这四大类中均互有混杂。  结论  金线莲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各地区、各品种(系)间遗传交流频繁,ISSR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浙江与福建等地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且结合ISSR标记与SRAP标记的分析结果要优于单一的分子标记结果。图4表3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