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 3龄菜青虫对曼陀罗、泽漆、苍耳、天名精等 1 2种杀虫植物的提取液进行了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曼陀罗叶和泽漆植株的提取液对菜青虫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均很强 ,其触杀死亡率分别达到 84 .4 %和 75.5%,而其胃毒死亡率则分别高达 92 %和 88%。苍耳植株提取液 ( 53 mg/kg)对菜青虫的胃毒作用最高 ,达到 94 %,但其触杀死亡率只有 57.8%。天名精、乌桕叶、苦楝叶和番茄叶则对菜青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 ,拒食率分别高达 92 .9%、92 .1 %、91 .3 %和 87.6%。苍耳和曼陀罗的拒食活性则较小 ,但对菜青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则较强 ,处理后 72 h其生长比率也只有 3 8.7%和 4 1 .2 %。  相似文献   

2.
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青虫(Pierisrapae)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2,3,4龄幼虫及菜青虫1龄至2龄初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瞬间攻击力口和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0.7435,0.6571,0.5490,0.5796和47.85,9.93,2.66,4.21头。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6P^-0.3430。相互干扰会降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但对其捕食量影响不大。在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混合种群中,对草间小黑蛛进行选择性观察,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偏嗜小菜蛾。  相似文献   

3.
芝麻枯萎病害条件下籽粒及其制油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芝麻枯萎病害对芝麻籽粒品质及制油理化指标的影响,以不同枯萎病害程度(0级、1级、2级、3级)下收获的3个白芝麻品种(4816、P12-0、P21)籽粒为材料,对芝麻籽粒外观品质、营养组分、微量成分以及芝麻油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害下,3个品种籽粒的千粒质量降幅为1. 90%~38. 49%,明度指数L值降幅为0. 35%~7. 02%,3个品种ΔE随病害程度提高逐渐增加,分别为0. 59~3. 10、2. 24~4. 29、0. 52~4. 14;与0级相比,1—3级枯萎病害程度下,芝麻籽粒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为-1. 28%~1. 61%和0. 54%~5. 08%,脂肪酸及氨基酸组分含量总体变化不大;芝麻籽粒灰分含量与枯萎病害等级呈正相关,3个品种3级病害籽粒灰分含量较0级分别提高了16. 04%、12. 05%、19. 21%。3个品种3级病害芝麻籽粒所制芝麻油酸价与0级相比变化显著,均呈现升高趋势,分别为5. 39、6. 80、3. 07 mg/g,且均超出GB 8223—1987标准中1级芝麻油酸价标准(3 mg/g)。3级病害下,3个品种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化不大,幅度分别为-0. 68%~0. 80%和0. 68%~5. 87%。芝麻油中主要抗氧化成分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在3级病害时呈无规律变化。表明枯萎病害影响芝麻籽粒的外观品质和灰分积累,同时对酸价的影响也不利于高质量芝麻油的生产与储存。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测定了大蒜、薄荷、紫娇花等7种非寄主植物对蚜虫、小菜蛾和菜青虫3种甘蓝主要害虫的有效驱避距离及其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蓝大棚入口处种植大蒜、薄荷后,甘蓝上蚜虫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835%和5617%,小菜蛾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204%和4052%;种植大蒜和紫娇花后,菜青虫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536%和4152%。大蒜对菜青虫的有效驱避距离为30 m,对甘蓝上蚜虫为10 m,对小菜蛾为05 m;薄荷对甘蓝上蚜虫的有效驱避距离为30 m,对菜青虫为10 m,对小菜蛾驱避效果不显著;其他处理对3种害虫的有效驱避距离均在05 m以下。总体驱避效果为:大蒜>薄荷>狭叶薰衣草、迷迭香、碰碰香、鼠尾草、紫娇花。  相似文献   

5.
在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发生高峰期 ,用 15 %三唑磷·阿维菌素微乳剂 75 0ml/hm2 防治小菜蛾 ,药后 3、7天防效分别达83 .69%、91.12 % ;防治菜青虫 ,药后 3、7天防效分别达 82 .2 6%、92 .0 4% ,其药效显著优于 1.0 %阿维菌素乳油 ,与 2 0 %三唑磷乳油常规剂量效果相当 ,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讨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以菜青虫为靶标昆虫,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分离鉴定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菜青虫幼虫的杀虫活性;3种活性成分鉴定分别为黄蝉花定、黄蝉花辛和黄蝉花索。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活性成分对菜青虫5龄幼虫均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处理后48hAFC.加值分别为0.071,0.045和0.103mg/mL,同时,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还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中,以黄蝉花素毒杀作用最强,其LC50值仅为0.026mg/mL,优于对照药剂川楝素(0.033mg/mL);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能是软枝黄蝉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 :锐劲特与阿维菌素桶混防治菜青虫、猿叶虫 ,具有击倒快、防效高、持效期长等特点。 5 %锐劲特SC 10 0~15 0ml/hm2 +0 .5 %阿维菌素EC 43 3 .5~ 64 9.5ml/hm2 对蔬菜菜青虫、猿叶虫防效分别达 96.6%、98.6%以上 ,持效期 10d以上 ,极显著优于阿维菌素和乐果单用。  相似文献   

8.
拟青霉9610对菜青虫的毒力测定与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测结果表明 ,拟青霉 (Paecilomycessp 961 0 )孢子悬液对菜青虫 (Pierisrapae)致死中浓度为 5 .90 2 4× 1 0 6 个 /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用 1 .6× 1 0 7个 /mL和 1 .6×1 0 5 个 /mL拟青霉 961 0孢子悬液对菜青虫药后 7d的防效分别为 88.89%和 85 .1 9%。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L.)茎叶中提取其挥发性次生物质,测定了香菜提取物在室内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香菜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拒食作用增加,药后72 h,香菜提取物对3龄菜青虫拒食作用在稀释倍数为50、100、200、400倍时,拒食率均达到100.0%,稀释800倍时对菜青虫拒食作用相对较弱,拒食率为66.7%。  相似文献   

10.
3种鬼臼毒类物质杀虫活性测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和 α-阿朴苦鬼臼 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均有很强的拒食和毒杀活性。 48h的拒食中质量浓度分别为 0 .0 5 7,0 .0 5 2和 0 .0 70 g· L- 1。以 0 .0 4g· L- 1鬼臼毒素、0 .0 5 g· L- 1脱氧鬼臼毒素和 α-阿朴苦鬼臼分别处理菜青虫 ,最终全部死亡。菜青虫对 3种化合物表现出的中毒症状均较缓慢。 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拒食和毒杀活性 ,对粘虫仅表现出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对果树病原菌抑制作用的常规生物测定 ,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中筛选出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组分 Anac-ardic acids D,并从中分离出氢化白果酸 E。氢化白果酸 E在 1 0 0 0倍稀释浓度时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 98.8%和 91 .8%。  相似文献   

12.
邓振山  李军  苏永杰  雷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35-5737
[目的]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方法]以健康银杏叶片、树根为材料,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分离银杏内生菌;再以银杏黄酮类提取液为对照,对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用Al(NO3)3-NaNO2为黄酮类物质特异性显色剂。[结果]共筛选出8株内生菌。薄层层析检测表明,菌株07-Y8的发酵产物有1条层析带,与银杏黄酮类提取液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结论]菌株07-Y8内生菌能分泌黄酮类或其类似化合物,这为银杏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李芊  林炳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64-765,769
[目的]制备高纯度的银杏黄酮,探索一条规模化制备高纯度银杏总黄酮的工艺路线。[方法]用固相填料为ODS的色谱柱纯化银杏黄酮,考察梯度洗脱、浓缩温度、干燥温度对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甲醇∶0.5%磷酸=5∶5和7∶3(V∶V)的馏分为目标馏分,最佳浓缩温度和干燥温度为45℃,在最佳条件下,银杏黄酮质量百分含量≥90%,收率为78.3%。[结论]该试验获得了高纯度银杏黄酮,为高纯度的银杏总黄酮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孑遗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L.)雌雄株水分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材料与方法1.1生境及其自然环境试验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灵岩山,为山地。研究地点地处31°01’N,103°36'E,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为12.5℃。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4.7℃。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200-1800mm,云雾多、日照少,年均日照时数900h,年均相对湿度为75%-80%。  相似文献   

15.
曹全  江洪  曾波  余树全  王彬  蒋馥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32-8735
[目的]研究银杏雌雄株在水分生理上的差异,探讨其水分利用策略,以及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银杏雌雄株的树干液流(sap flow)、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雌雄银杏的液流昼夜进程具有相似的规律,且白天雌雄株液流基本相同,夜间雄株液流大于雌株;不同性别银杏的丹和岱同样呈现为早晚高、午间低的曲线趋势,早晚雌株有比雄株更高的Tr和Gs,但中午11:00-14:00之间雌株的值低于雄株;雌雄银杏的WUE曲线变化趋势相似,但雌株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略小于雄株。[结论]与其他伴性植物比较分析得知,不同性别银杏的水分生理有较强的趋同特征。这可能是在长期进化的压力下,雌雄异株植物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银杏遗传转化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的银杏种子胚为外植体,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上预培养48h后,采用3种农杆菌介导将GUS基因导入银杏胚中,经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到GUS瞬时表达活性,对影响GUS基因表达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构建了银杏内酯前体合成途径上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表达载体。[结果]该研究得到较合适的遗传转化方案,即用银杏胚作为外植体,用携带pCAMBIA1304+的EHA105农杆菌进行侵染,共培养3d,进行GUS染色,结果显示转化后GUS阳性率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的银杏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彬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1-5752,5754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银杏黄酮的精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对银杏黄酮收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502 6mg/ml;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为提取剂,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0 h。[结论]该研究得到银杏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为银杏叶黄酮的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银杏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在我国的栽培发展迅速,因此各地对银杏苗木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文章就常用的银杏繁殖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银杏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交互试验对NaOH溶液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NaOH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及固液比对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均有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用50倍(V/W)的0.25%NaOH溶液于70℃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0.5 h,在该工艺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264%。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灵敏、简便测定银杏叶萜内酯气相色谱法,试验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和白果内酯(BB)4种银杏萜内酯进行了分离与测定.用20%的甲醇水溶液提取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乙酸乙酯(EOA)/四氢呋喃(THF)一步纯化,衍生后进行GC-FID检测.样品在16 min内完全分离,GA、GB、GC和BB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8%,平均回收率为94.45%~98.98%.本方法测定银杏叶萜内酯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