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古茶树。【方法】调查了解近几年来广西各地利用开发野生古茶树基本情况,分析广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并针对野生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广西野生古茶树分布广泛,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的表型性状,可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茶树种质资源优新品种的创新利用。目前广西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主要保护利用模式主要有4种,但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着采摘不科学,管理和保护缺乏,茶产品质量低,野生古茶树茶产品尚未实现统一的质量标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古茶树保护重要性认识,加大野生古茶树保护宣传力度,建立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机制,加强技术指导,科学管理,加大扶持,建立标准,促进广西野生茶开发利用实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形态多样性的丰富性,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5个云南省州(市)共45份茶树资源为分析材料,对茶树的叶质、叶形、叶长、叶宽、叶面积等20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分析,根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45份茶树资源20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63%,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芽叶颜色(60%),最小的为叶脉对数(18%),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05,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为叶脉对数(1.99),最小的为叶基(0.30),基于45份茶树资源20个叶片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4时,聚为4类。【结论】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有着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形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遵义市古茶树开展调查,分析了古茶树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古茶树分布于习水县、凤冈县等10个县(市、区),资源储量为1 881株,其中单株古茶树1 844株,还有1个37株组成的古茶树群。共计3个种和变种,其中疏齿秃房茶(疏齿茶)Camellia gymnogyna var.remotiserrata数量最多,为1 613株。古茶树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茶树有1 873株、占99.575%,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古茶树有7株,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茶树仅有1株。古茶树树高主要为>5.0~≤10.0 m,株数占比为76.87%;树冠直径大部分为>3.0~≤7.0 m,占比达83.42%;地围在1.0 m及以下的最多,占比达91.65%。由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保护措施不当、过度采茶等,导致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生境破坏。单一的古茶树资源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管护和开发利用。该调查初步摸清了遵义地区古茶树资源状况,讨论了古茶树资源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野生茶树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库,是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的基础,在江西系统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明确茶树资源分布和特点,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赣北茶区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赣中和赣南茶区可追溯至明朝,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确定赣北婺源县、浮梁县、修水县共7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6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中井冈山市、遂川县共2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1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南上犹县、崇义县、定南县共5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均为野生茶树,赣北资源为灌木型,赣中和赣南资源为小乔木型。【结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范围广、历史久、类型多,绝大部分未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江西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对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资源进行形态学及遗传多样性分析。634株古茶树单株的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种质主要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和普洱茶(C. assamica);古茶树平均地径为26.729 cm,平均胸径为18.816 cm,主干高度平均为1.184 m,树高平均为5.655 m,冠幅平均为2.931 m;树势按照生长势强弱分为强、中、弱3级,大部分古茶树长势一般;500 a以上树龄古茶树遗传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6.5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873~1.858,表明古茶树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优异资源选育过程中可利用性高;聚类分析将42个调查点平均性状分为3类,各性状的遗传地域性特征不显著。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以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主,古茶树单株总体呈小聚落状分布,单株间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该结果可以为茶树育种提供参考,助力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护与利用昭平县野生突肋茶树资源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对昭平县野生突肋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对野生突肋茶树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突肋茶主要分布于山区区域,主要形态特征为小乔木,其茶多酚含量23. 4%~28. 7%、咖啡碱含量0. 2%~0. 42%,是茶组植物中少有的低咖啡碱、高茶多酚的特异资源。【建议】对野生突肋茶保护与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表型变异情况,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3个野生茶树居群,分析65株野生大茶树生长势、树体、叶片、花果形态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表型变异。【结果】野生大茶树总体长势良好,生长势旺盛植株占调查总数的70.77%;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变化幅度为22.42%~56.24%,平均变异系数为40.71%,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态变异系数均小于15%,变化幅度为8.20%~14.45%,平均变异系数为10.99%,以叶面积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较大;花果形态变化幅度为5.83%~13.16%,平均变异系数为10.32%,以种径变异系数较大,萼片数变异系数较小;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幅度为12.21%~33.57%,平均变异系数为18.75%,以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水浸出物含量变异系数较小。3个居群的树体、叶片、花果及生化成分含量等表型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表型多样性丰富,加强本地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保护和鉴定评价等研究工作,对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和生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的繁殖能力,为茶树种质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与提高茶树选种的准确性及研究适宜的繁育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茶树育种程序,对收集保存的29份茶树种质资源(源于鸠坑群体,编号为LK1~LK29)进行繁殖生根率、根系特征及幼苗生长势的扦插繁殖能力早期鉴定。【结果】茶树种质资源的生根率、根系特征及幼苗生长势存在不同程度变异,生根率、根系数量、根系长度、根系质量和生根效果指数5个生根特性指标的变异系数在4.78%~21.02%,平均为10.92%;茶树种质资源移植苗的腋芽萌发率、分枝数、着叶数、株高和综合评价5个生长势指标变异系数在12.87%~120.81%,平均为39.55%。茶树种质资源的扦插生根率在80.96%~97.06%,平均91.3%;生根效果指数在0.64~1.47,平均1.16;移栽苗腋芽萌发率在18.8%~54.3%,平均39.68%;2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能力均较强。【结论】综合生根率≥90%、生根效果指数≥1.0、生长势综合评价值≥0.8的茶树扦插繁殖能力重要指标,LK1、LK4、LK7、LK9、LK13、LK15、LK16、LK1...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贵州古茶树资源,采用查阅文献记载后结合实地调查方法,对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古茶园的分布、生境及茶树种质生长势、形态特征、抗逆性和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对古茶园茶树的内含成分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8个古茶园中,海拔,贵定县岩下乡铁索岩村茶山组最高,达1 574m,从江县西山镇滚郎村最低,仅268m,其中,<500m的古茶园1个,占5.6%;500~1 000m的古茶园7个,占38.9%;>1 000m的古茶园10个,占总数的55.6%。类型,野生型古茶园12个,占66.7%;栽培型古茶园6个,占35.7%。生态环境,植被较丰富,大部分野生型古茶园周围均有古树。茶树叶片理化成分,17个样品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平均分别为47.7%、3.87%、2.6%和36.7%,儿茶素组分为EC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景迈山的古茶资源,对景迈山古茶树进行了一次实地普查,选取10个村寨共100株古茶树,对其生物形态特征和病虫进行分析,并就古茶园的管理及古茶树资源利用问题,实地与农户访谈.结果表明,景迈山是一个茶树资源库,里面品种繁杂,景迈山古茶园古茶树的形态特征主要是栽培型,平均树高3.491 ~5.006 m,平均树幅3.12m×2.61 m~4.41 m×4.14m,树型79%乔木、16%小乔木、5%灌木,病害主要有小绿叶蝉、蓟马等,虫害主要有茶白星病、炭疽病、茶饼病等.在当地茶农的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古茶树保护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正确评价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对STR引物,对来自中国华南、江南、江北和西南4大茶区的87份茶树种质,以及来自日本的"薮北种"及来源不详的"箫"茶树品种共计89份茶树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0对STR引物共检测到12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12.4个,扩增位点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高于观察杂合度的平均值。等位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771 1,Shannon指数平均为1.978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81。聚类结果表明,89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8,平均为0.80,主要分成4个大类。【结论】89份茶树种质资源并未按地域严格分开,通过茶树种质资源所在不同茶区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江北茶区茶资源与其他3大茶区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古茶树资源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各种优质基因,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探明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及不同工艺对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制成茶品质的影响,为开展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创新工艺共4种不同加工工艺试制茶叶,分析比较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总糖、酚氨比及儿茶素等生化品质成分和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结果】蟠龙镇古茶树茶青水浸出物含量44.17%~53.58%,茶多酚含量28.45%~34.98%,咖啡碱含量2.43%~3.36%,氨基酸总量2.19%~5.35%,可溶性总糖在4.50%~6.58%,酚氨比6.54~14.64。各主要品质成分大致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的趋势,感官审评得分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工艺制作的茶样感官品质最佳,较协调地保留了生化品质成分;绿茶创新工艺制作的茶样茶香气最好,且各品质感官审评得分和生化品质成分含量仅次于绿茶工艺。【结论】蟠龙镇古茶树主要适制绿茶,初步确定绿茶工艺为古茶树的最佳加工工艺;绿茶创新工艺也适合蟠龙镇古茶树的加工。  相似文献   

13.
遵义地区部分县市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茶树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对遵义地区部分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探明古茶树资源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大部分野生古茶树分布在海拔963~1 230m地区,大多数生存在偏僻的乡村,土壤多为砂质黄壤,周围环境多为林地、房屋、农田,古茶树周围有很多或者零星的茶树分布,古茶树资源为野生资源,有性繁殖,乔木,树龄在100年以上,长势优良。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广东增城具有悠久的荔枝栽植历史,是广东优质荔枝产区之一,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和鉴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深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的 6 个自然村,系统调查当地实生荔枝资源和古荔枝资源。【结果】共调查收集 160 份单株信息、其中收集实生荔枝 45 份,并对其中 26 份结果树的果实性状进行分析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实生荔枝种子大多饱满,焦核率低(25% 以下),可食率较低(75% 以下),味道多酸而果中等偏小;但也从中筛选出 6 株具有代表性的特异性或综合性状优质的实生荔枝品种资源,其果实具有高焦核(93%)、留树期长、熟期较早、果皮紫色、浓香味、口感特异等特点,表明广东增城实生荔枝存在果实综合性状优良和特异性的种质资源。古树调查方面,选取 18 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系统调查,收集到 115 株古荔枝树的生物学特点信息,并分析其生境分布特点和生产能力状况。结果表明古树果实类型比较单一,以‘糯米糍’‘桂味’‘怀枝’优质品种为主;树体最大高度 25 m、平均高度 9.8 m,最大干周 410 cm、平均干周 220 cm,平均冠幅南北 11.5 m× 东西 12.0 m,古树树龄大多在 100~500 年,估测最大不超过 1 000 年;古树产量表现较好,分布在下坡位山脚和平地的产量较高,大多有 100 kg,最高可达 300 kg。【结论】在对广东 增城兰溪荔枝种质资源调查基础上,依据其果实特性鉴定评价出 6 份特异性或优异实生荔枝种质资源,分析了古荔枝资源生存现状及年龄范围,并提出相关的资源保护利用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增城的荔枝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揭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关系,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9对核心EST-SSR标记对广东、广西的105份茶树核心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比较分析;同时对广东和广西资源组群间、组群内白毛茶和茶种群间、种群内进行AMOVA分子方差分析,进一步剖析遗传结构,并绘制群体遗传结构图。【结果】109对核心EST-SSR标记共检测到43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3.9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2.1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5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6。广东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上述6个参数均小于广西茶树资源。广东白毛茶NA和H低于广东茶,NE、He、Ho和PIC与茶较为接近;广西白毛茶NA大于广西茶,但是NE、He和H低于茶。F-统计量分析表明白毛茶与茶种群内近交系数(Fis)、种群间近交系数(Fit)和种群遗传分化(Fst)都较低,基因流(Nm)都较高。广东白毛茶与广西白毛茶Fst为0.04,基因交流相对较低为6.26。AMOVA分析显示组群间遗传变异为3.09%,组群内种群间遗传变异为2.22%,种群内遗传变异为94.69%。群体遗传结构显示10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由6份选育品种组成;类群Ⅱ由43份广东资源和16份广西资源组成;类群Ⅲ包括广西36份和广东4份资源。【结论】广东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于广西。广东白毛茶遗传多样性比广东茶丰富,种群遗传分化低,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广东白毛茶遗传多样性低于广西白毛茶,遗传分化相对较高,基因流较低。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茶树资源群体内。  相似文献   

17.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发现,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古茶树的空白,翅柃古茶作为一种低咖啡碱、高可溶性糖的新型信阳茶饮品极具开发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对翅柃古茶树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翅柃古茶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雌雄异株,嫩枝有3棱,叶革质,花期为10~12月,果熟期为次年7~9月;喜阴,好肥沃、湿润土壤。信阳大茶沟分布有地径8 cm以上的翅柃古茶树37株,最大树龄400~500 a,对翅柃古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根据情况实行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快大茶沟古茶树的繁殖技术研究。通过规划茶园建设、旅游开发、加大宣传、政府支持等措施促进对翅柃古茶树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云南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标记对云南51份地方品种与16份野生茶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利用2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76%。应用Nei-Li相似系数估算67份茶树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59~0.736,平均为0.693,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窄。UPGMA法将67份茶树资源分成2个类群,主成分与聚类的分析结果一致,但主成分分析更直观地揭示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与品种类型有关,有助于今后拓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为开发野生茶树的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5种野生芍药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分布与资源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西南野生芍药资源。【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野生芍药的地理坐标、生境和植物形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有5种野生芍药,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3 500 m之间,生境多为林缘或林下;其中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毛叶草芍药(P.obovata var.willmottiae)和白花芍药(P.sterniana)为濒危种。首次对文献中记载的这5个野生种的形态描述进行了补充。【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对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濒危物种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临沧市是我国产茶大市,境内有大量古茶树、古茶园。近年来,随着古树茶市场热度不断升温,古茶树资源过 度采摘、古茶树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古茶树种质资源日渐衰退等问题日渐突出,针对古茶树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加强古茶树原生环境保护和修复,强化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大力挖掘古树茶文化,打造知名古茶品牌等措施,促 进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