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与和谐     
“和谐”两字并不陌生,其含义在古代智者之论述中早有所述及,《尚书·尧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尚书·精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党,王道平平,是大公之道,天下之常道也。”《周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均论及到社会安宁,和谐是治邦之道,是历来人们追求的目标。在《左传·襄》记载了“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并描述了古人对日丽风和的和谐社会的赞美。因此词书上释“和谐”为和睦相安,配合适当,匀称,或平衡、安定、祥和等。和谐对于家庭和个人十分需要,是创造欢乐与幸福的基础;对于社会和国家来…  相似文献   

2.
宋·《元丰九域志》记 :“南康军土贡茶芽一十斤”。据《宋史·地理志》、《一统志》载 ,其时有星子、都昌、建昌三县隶南康军 ,何县制贡 ?仅建昌方志曰 :“元丰九域志土贡茶芽一十斤出云居山者土名攒林”(云居山 ,南北朝始属建昌县 ;建昌 ,民国改称永修至今 )。云居攒林 ,建昌方志赞其“色香味皆佳虽闽 (资料按 :闽疑常字之讹 )之阳羡浙之龙井六安之银针无以过焉”。今《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引录建昌方志“攒林茶” ,唯录“攒”为“钻”欠妥。又《中国茶经》有“攒林茶”条目 ,然其文可商榷之处有五 :其一 ,断言“因茶树与林木混杂相生 …  相似文献   

3.
<正> “廉政”亦同“廉正”,意为廉洁正直。郑玄注:“正,行无倾邪也。”《后汉书·四十下》:“嗜欲之源灭,廉正之心生。”《晏子春秋·向下四》“景公问晏子:‘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这些都是“廉政”的初始  相似文献   

4.
刘盛龙 《农业考古》2001,(2):287-288
人的故乡是宜宾市珙县。宜宾历史上称道 ,也是以人民族而称谓的。人是个勤劳而温顺的民族 ,《水经注·江水注》引地理风俗记曰 :“ ,夷中最仁 ,故字从人。”《太平御览》引“郡国志”载 :“西南夷有荔枝园。僮施夷中最仁者 ,故谓僮之富 ,多以荔枝为业 ,园植万株 ,树收一百五十斛。”早在战国时期人就以富有著称于世。人是个英勇善战的民族。《尚书·牧誓》记载 ,西南八个夷族国皆出兵帮助周武王伐纣。《读史方舆记要》卷七十“叙府”述 :“人伐纣有功 ,故被封为侯。”人为开发我国古代大西南作出过重大贡献。《史记…  相似文献   

5.
农业起源生态之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兆华 《农业考古》2005,(1):4-6,45
农业起源的文献回顾人类怎样从采集果蔬、狩猎禽兽、捕捉鱼蚌为食 ,转变至种植、饲畜、制陶、纺织等所谓攫取经济进入计划经济的动机、过程 ,迄今虽有不少论说 ,传统的中国人相信农业的发明与神氏氏有关。如《周易·系辞》 :“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利天下。”《逸周书·考德篇》亦曰 :“神农之时 ,天雨粟 ,神农耕而种之 ,作陶冶斤斧 ,破木为耜钅且 ,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兴。”《孟子·滕文公》则曰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 ,禽兽逃匿。”近代考古学研究则推定至今八千至一万年前 ,进入新石品时代人类开始制作石…  相似文献   

6.
柑橘原产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资源非常丰富。《禹贡》中记载:“厥包橘柚锡贡。”战国时代的《山海经》记述:“葛山其木多柤、栗、橘、楢、柚,杻”。屈原的《离骚·橘颂》,记载:“后皇喜树橘徕服兮。”古传提出:“蜀汉江陵千树橘”,成为古代致富之路。宋韩彦直著《橘录》(1178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专著,记载当时浙江有27种柑橘良种,以及柑橘的栽培、  相似文献   

7.
周耜略议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周又是一个靠农业兴起的民族。在《诗经》周代农事诗中,许多篇都曾谈到耜这种农具,例如西周初年诗《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良耜》篇:“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噫嘻》篇;“骏发尔私<应为耜>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灭商前后诗《豳风·七月》说:“三之日,于耜。”西周晚期诗《小雅·大田》也提到耜:“以我覃耜,  相似文献   

8.
武夷岩茶神奇的保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炎 《农业考古》2001,(4):343-345
武夷岩茶不仅有令人神往的“岩韵” ,而且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其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是显著的。堪称万物之甘露 ,神奇之药物。自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距今约 2 4 0 0年 )问世以来 ,该书首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 (即茶 )而解之”。此后历代有关典籍 ,对茶的药理功能 ,从各个方面多有记载。如 :东汉华佗《食论》(约在 1 96 - 2 1 9年 )载 :“苦荼久食 ,益意思”。东汉增广的《神农本草经》载 :“荼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 :“茶之为用 ,味至…  相似文献   

9.
“茶艺”论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 ( 1 36 )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注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1.
亩字在先秦时期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土地面积单位,所谓“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一亩为“广一步、长百步”,亦即一百方步的面积;二是田间种庄稼的长垄,如《书·归禾·序》“异亩同颖”传云:“亩,垄也。”比较起来,先秦文献中出现的亩字多释为后一义,如《尚书·大诰》之“子曷敢不终朕亩”、《诗·甫田》之“禾易长亩”、《诗·信南山》之“南东其亩”,《左传》成公四年之“尽东其亩”等等都是垄亩之义。亩与畎是相对的。《国语·周语》“或在畎亩”韦昭注云:“一耦之发,广尺深尺为畎,百步为亩。昭谓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亩既为种庄稼的长垄,畎则为亩(垄)间利水溉田的小沟。  相似文献   

12.
陈香白  郭民平  陈再粦 《农业考古》2003,(2):313-314,319
凤凰山位于潮州市北部 ,海拔 14 98米 ,是潮汕地区第一高峰。凤凰山古称“翔凤山”。据北宋《新定九域志·潮州》载 :“凤凰山 ,《南越志》为翔凤山。”《南越志》是南朝宋沈怀远撰著 ,当知在南北朝之前 ,凤凰山称“翔凤山” ;隋唐以后才叫凤凰山。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中 ,便有“凤凰山 ,在 (海阳 )县北一百四十里”的记录。凤凰镇古称凤凰乡 ,位于凤凰山区 ,因此得名。清代举人郭思棠《凤凰地论》说 :“乡居其中 ,故有凤凰之名。”凤凰镇盛产凤凰茶 ,种茶历史久远。现有茶园 3万多亩 ,年产茶叶 3百余万斤 ;其中凤凰单丛茶 ,驰誉海…  相似文献   

13.
丛 (音c幃ng ;潮音“层”) ,别写“木丛 ” ,简化“丛”。《尔雅·释木第十四》载 :“灌木 :丛木。”注 :“灌木曰丛。”枞 (音c嵀ng ;潮音“宗”) ,简化“枞”。《尔雅·释木第十四》载 :“枞 ,松叶柏身。”枞是常绿乔木 ,叶如松 ,干如柏 ,木材轻软 ,可供建筑造纸之用。上述引文说明 ,“丛”、“枞”有别 ,而且非常明显。可见“凤凰单丛”绝不能写成“凤凰单枞”。但现在出版的书刊 ,多有误成“凤凰单枞”者 ,举要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农业出版社1 988年 1 2月版第 1 90页 ) ,舒玉杰《茶文化今古大观》(北京出版社 1 996年…  相似文献   

14.
沟洫——田间水道也。在夏商西周时期,农耕中就有挖掘沟洫,利于排灌。相传禹治水时,除疏竣河道排洪之外,尚在农田之内开畎、浍排降积水,创造了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闻然矣!……;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  相似文献   

15.
今北京地区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始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是为西周燕国之始。周初燕国都城的遗址,近年已在北京房山县琉璃河董家林村发现,其始建年代在商朝末年或稍早一些。又据董家林村古城遗址以东的黄土坡村商周墓地中存在大量带有明显商族文化特征的墓葬,可知在周初封燕以前,已有商族人在此居住。《左传·昭公九年》云:“及武王克商,……肃慎、燕、毫,吾北土也。”燕、毫,有些学者认为应连读为“燕毫”一国名,有些学者认为应分读“燕”、“毫”两国名,然而无论何解,可知在武王灭商之时,北方已存在一个叫燕或燕毫的商族国家,今北京房山县  相似文献   

16.
在秦汉文献中,曾屡屡出现“种树”一词。例如: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纪》者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之书”。《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相似文献   

17.
古代“嫁树”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技术措施。《齐民要术》卷4《种枣》篇载:“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原注:“不斧则花而无实,斫则子萎而落也。”唐·韩鄂撰《四时纂要》载:“元日日未出时,以斧斑驳椎斫果木等树,则子繁而不落,谓之‘嫁树’。”明·俞宗本著的《种树书》(公元1379年)载:“辰斧驳斫树,则结子不落。”清·怀荫布修,黄任、郭赓武撰《泉州府志》(公元1870年)载:“(芒果树)实时必以斧乱砍其株,不然则  相似文献   

18.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赵天相茶文化复兴之当今,神农得茶解毒之传说自然又被广为引用和传诵。为此又诱发了一些人的考证兴趣,也引发起某些争论,其中可以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一文为代表(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他查阅引用了好多...  相似文献   

19.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1,(2):185-186
提起茶区 ,自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南方的皖浙闽粤黔赣苏鄂湘川滇台甚至河南 ,殊不知北方的山茶也产茶 ,而且还可称谡得上历史悠久。据光绪二十三年的《文登县志·土产》条载 :“昆嵛山产茶 ,土人不谙制法 ,西商购去装至江南制造。元初设茶场提举 ,盖未得江南故取此”及万历三十二年的《莱州府志·山川等资料看 ,山东产茶史可追溯至元代甚至更早。 194 0年日本人来山亮一氏还在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沿线北纬 36度以南的旷野中 ,发现一株粗三抱 ,高五丈余的大茶树。然而历史上山东消费的茶仍主要由南方茶区供应 ,故该省产茶影响甚微 ,几…  相似文献   

20.
袁萍  齐林华 《农业考古》2007,27(5):112-115,140
一瓷与茶的关系虽不是很早就有瓜葛,但瓷之前的陶,其与茶的关联却由来已久。大概,陶茶“间性”可以追溯到远古先人的神话神迹中。据唐陆羽《茶经》在“六之饮”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尽管,对神农氏其人其行存在与否仍存商榷,但据其他典籍的散见文字,如《逸周书》说:“神农之时,……作陶冶斤斧。”《太平御览》卷引《逸周书》则说:“神农耕而作陶。”《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毒,得荼(笔者注:“荼”即茶)而解。”又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足可窥知茶与陶在源头上就由人(神农氏)发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