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潮土区菜田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菜田土壤养分状况,以粮田为对照,采集设施、露地菜田土壤样品,采用隶属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设施菜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露地菜田。与粮田土壤相比,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Fe、Cu、Zn含量显著提高,pH、有效Mn含量显著降低;露地菜田土壤速效钾和有效Fe含量显著提高,pH和有效Mn含量显著降低。设施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高于粮田,但总体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达到肥沃菜田土壤标准(>30.00 g·kg-1)的样本量分别仅占总样本量的17.12%和0.65%;菜田土壤有效磷显著富集,63.41%的设施菜田和40.00%的露地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超过80 mg·kg-1;设施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较高,高于300.00 mg·kg-1的样本量占比达到了56.45%,露地菜田则高低并存。设施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微量元素总体均处于中高水平。研究表明,菜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而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因此,潮土区蔬菜今后生产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同时适当控制化学肥料,特别是磷钾养分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湿地植物在处理高负荷养猪废水时的根际效应,本研究通过野外小区控制试验,以3种常见的挺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为研究对象构建表流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氮循环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梭鱼草对养猪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氨氮、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8.3%、93.4%和81.2%。与试验前相比,梭鱼草和黄菖蒲根系可溶性有机碳(DOC)分泌速率在试验后分别增加了44.9%和13.5%;根系总有机酸(TOA)分泌速率分别增加了125.1%和147.5%。在处理养猪废水后,3种植物根际硝化过程氨氧化细菌(AOB)占主导地位,AOB-amoA基因丰度在黄菖蒲根际土中最高,为2.6×108 copies·g-1;反硝化过程nirK基因占主导地位,nirK基因丰度在梭鱼草根际土中最高,为4.3×108 copies·g-1。同时,3种植物根际均存在较明显的厌氧氨氧化过程,hzsB基因丰度在梭鱼草根际土中最高,为2.6×107 copies·g-1。研究表明,根系分泌DOC和TOA可促进根际氮循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能力。3种植物中梭鱼草生物量较大,根系分泌能力较强,在养猪废水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N2O还原消耗潜力对缓解大气温室气体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而滨海自然湿地围垦改造成稻田后耕层土壤的N2O还原速率及其微生物机制却鲜有报道。选取崇明岛光滩湿地为对照(WK0),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19、27、51、86 a)的围垦区稻田耕作层土壤N2O还原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TOC)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而土壤pH值、SO42-浓度和EC值则均随围垦年限增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土壤N2O还原速率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围垦86 a稻田土壤达到25.5 μg N2O·g-1·d-1,与光滩湿地相比增加了58.4%。定量PCR结果发现,功能基因nosZ Ⅰ和nosZ Ⅱ拷贝数也随着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围垦86 a的稻田土壤功能基因分别为1.72×108 copies·g-1和4.36×108 copies· g-1,比光滩湿地稻田高出一个数量级。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N2O还原速率与功能基因nosZ Ⅰ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功能基因nosZ Ⅱ拷贝数随围垦年限的增加率远高于功能基因nosZ Ⅰ;N2O还原速率、功能基因nosZ Ⅰ、nosZ Ⅱ拷贝数与3个土壤理化指标(pH、EC、SO42-)均呈负相关。因此,围垦造田促进了滨海湿地土壤N2O还原过程,而功能基因nosZ Ⅰ数量的大幅增加是N2O还原速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长期施用新型氮肥对玉米连作体系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群落的影响,采集长期定位试验(2014年始)玉米吐丝期根际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同常规尿素(CU)相比,3种新型氮肥[控释尿素(SU)、稳定性肥料(SF)、硫包衣尿素(SCU)]的施用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的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高于施氮肥处理,不同氮肥处理中,稳定性肥料处理的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3.4×106 copies·g-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H(相对影响值为44.51%)和有机质(相对影响值为35.01%)是影响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主要因素。与不施氮肥相比,氮肥施用降低了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新型氮肥提高了nifH基因的丰富度指数但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属水平主导物种为Desulfovibrio(相对丰度为14.11%~33.39%)、Stenotrophomonas(相对丰度为2.66%~17.72%)和Bradyrhizobium (相对丰度为2.68%~6.32%)。是否施氮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01),但施用不同新型氮肥处理与常规尿素相比对群落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P=0.1)。研究表明,施用新型氮肥提高了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富度,改变了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华北地区畜禽养殖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采集河北省和天津市不同规模的养猪场和养鸡场新鲜粪便样品,分析粪便中ARGs污染水平及有机质与ARGs含量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畜禽养殖场粪便ARGs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区别,鸡粪中sulerm基因的相对丰度高于猪粪,而编码核糖体保护蛋白的tet基因(4.24×10-3~5.85×10-1)在猪粪和鸡粪中的相对丰度无明显差异,均显著高于sul(1.07×10-4~2.26×10-1)、erm(6.36×10-4~2.62×10-1)以及编码外派泵蛋白和酶抑制剂的tet基因(1.24×10-4~5.41×10-2)。不同规模的养猪场粪便ARGs污染水平趋势为:中型 > 大型 > 小型,而不同规模养鸡场粪便中ARGs相对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551);此外,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与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显示,畜禽粪便中编码核糖体保护蛋白的tet基因(tetM、tetO和tetW)相对丰度与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高度相关(VIP> 1),sul基因则与OC/ON明显相关。综上,粪便中有机质和生物可利用碳氮比是影响畜禽养殖业ARGs污染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长期咸水滴灌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咸水滴灌对棉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A)和氨氧化古菌(AOB)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采集已经过10年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AOA和AOB的丰度和群落结构。试验设3个灌溉水盐度水平:0.35、4.61 dS·m-1和8.04 dS·m-1(分别代表淡水、微咸水和咸水)。结果表明:微咸水、咸水灌溉显著降低土壤NO3--N含量和潜在硝化势(PNR),但显著增加土壤盐分和NH4+-N含量。不同处理AOA和AOB的amo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2.2×106~3.6×106copies·g-1和1.9×105~3.2×105 copies·g-1干土;微咸水、咸水处理AOA和AOB amoA基因拷贝数均显著低于淡水处理,且微咸水处理显著降低AOA/AOB。PNR与AOA丰度(P<0.001)和AOB丰度(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灌溉水盐度下AOA群落操作分类单元(OTUs)的数量大于AOB,微咸水、咸水灌溉显著降低AOB群落的OTUs。与淡水处理相比,咸水、微咸水处理显著增加AOA群落的香农指数,咸水处理显著降低AOB群落的香农指数。AOA和AOB群落的优势类群分别为Candidatus Nitrosocaldus和Nitrosospira;咸水、微咸水处理抑制AOA群落的Betaproteobacteria生长,而咸水处理中Candidatus Nitrosocaldus显著高于淡水和微咸水处理。AOB群落中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LEf Se分析显示,AOA在咸水灌溉下仅有1个差异物种,而AOB在微咸水灌溉时有5个差异物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AOA群落结构的改变与土壤NO3--N、pH和盐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而AOB群落结构的改变仅与NO3--N和pH显著相关。盐分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生长及群落结构的主导因素,AOA和AOB共同参与土壤硝化作用,淡水、微咸水灌溉条件下AOB可能是硝化作用主导微生物种群,而咸水灌溉条件下AOA可能是主导微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 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配比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对酸性菜田土的改良效果,以生石灰、粉煤灰、钢渣和生物炭为原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种原料不同配比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对酸性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油麦菜养分吸收、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生石灰、粉煤灰、钢渣用量水平为0、2.5、5.0g·kg-1,生物炭用量水平为0、25.0、50.0g·kg-1,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比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显著提高0.82~1.75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钙、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显著增加38.52%~122.63%、41.10%~78.65%(P<0.05);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提高,其中溶杆菌属(Lysobacter)、马赛菌属(Massilia)等微生物增加最为明显;油麦菜对N、P、K的吸收量增加7.94%~64.79%,产量增幅达8.03%~16.68%;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施用适宜配比的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含量以及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对酸性菜田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当生石灰、粉煤灰、钢渣和生物炭的施用量分别为5.0、2.5、5.0g·kg-1和50.0g·kg-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重要载体,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5座典型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出水样、排入河流的上游和下游水样,提取其噬菌体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GtetXtetW、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ermAermB、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blaTEM、氯霉素类抗性基因cmlA,以及整合子基因intl1intl2的含量。结果表明,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出水中噬菌体携带抗性基因的检出率低于河流样品的检出率,其中只有在1/5的系统出水样品中检测到cmlA,2/5的系统出水样品中检测到sul1,而所有河流样品都检测到cmlAsul1sul2的平均绝对丰度(4.09±0.16)显著高于其他抗性基因的丰度(P<0.05),其他抗性基因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tetXtetGsul1tetWblaTEMermBcmlAermA,并且cmlA的丰度分别与blaTEMsul1之间存在显著强正相关(P<0.05),intl1分别与blaTEMcmlAsul1之间呈显著强正相关(P<0.05);只有cmlAsul1的丰度在各猪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噬菌体携带抗性基因的丰度在不同猪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系统出水(2.01±0.21)中总抗性基因的丰度显著低于河流上游(3.03±0.13)和下游(2.88±0.16)中的丰度(P<0.05)。本研究表明,典型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出水中含有高丰度的噬菌体携带抗性基因,但未对周边河流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模拟修复研究了接种量为103~108 cfu·g-1的降解菌群在土壤中生长的湿度条件和存活状况、对土著菌群的影响作用以及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石油烃降解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9.75%)-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99.49%)-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99.36%)-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87.33%)-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87.32%)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12.0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2.00%)组成。利用筛选的降解菌群在土壤湿度为5.4%、接种量为108 cfu·g-1土的条件下对污染土壤修复60 d,石油烃去除率为10.61%;在土壤湿度为15.0%、接种量为107 cfu·g-1土时对石油烃去除率为18.67%。在5.4%和15.0%湿度下接种7 d,土壤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由28.22%增加至57.98%~66.35%,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由0.04%增加至25.86%~30.25%,假单胞菌属由初始时的0.26%增加至5.03%~30.87%,说明在不同湿度条件下,接种的降解菌均能迅速生长为土壤中的优势菌;接种60 d时,其仍保持存活状态。研究表明,降解菌群的接种改变了土壤菌群结构,使土壤菌群的alpha多样性明显降低。土壤污染物的去除不仅依靠某种优势菌的特定降解功能,还需要土壤菌群的协同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探讨了广州地区施用粪肥的"绿色蔬菜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总含量在0.11~48.45μg·kg-1之间,平均为12.64μg·kg-1;各抗生素的检出率为69%~92%,平均含量为0.98~6.59μg·kg-1,以土霉素为主;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平均总含量比绿色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高;同一基地不同品种蔬菜地土壤中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组成及含量特征有一定差异。研究区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低于土壤中抗生素生态毒害效应触发值(100μg·kg-1),对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生态毒害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菜园土各形态磷库的变化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找出菜园0~80cm土层各形态磷素的积累、分布规律,研究了菜园土各形态磷素的积累状况及在0~80cm土层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20cm菜园土的全磷和总无机磷、Olsen-P、Ca2-P、Ca8-P、Al-P、Fe-P、O-P和Ca10-P分别比相邻粮田平均增加了1 2、8 4、4 9、2 5、1 6、1 0、0 3、0 1倍,20~80cm菜园土全磷、Olsen-P、Ca2-P、Ca8-P、Al-P、Fe-P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0~20cm、20~40cm全磷积累量分别占0~80cm积累总量的60 2%,20 8%。各形态无机磷的积累为Ca2-P,Ca8-P>Al-P>Fe-P>O-P和Ca10-P。各形态磷在0~80cm土层的分布为:20~40cm,40~60cm,60~80cm菜地全磷分别相当于0~20cm全磷量的46 1%、33 2%和25 9%,Olsen-P分别相当于38 5%、17 3%、8 8%,Ca2-P和Ca8-P分别相当于30 5%~33 6%,16 0%~17 0%和6 7%~22 3%;Al-P和Fe-P分别相当于41 5%~67 0%,26 8%~45 7%和17 4%~39 9%;O-P和Ca10-P分别相当于83 4%~92 9%,77 0%~83 7%和71 2%~81 9%。母质土壤的磷素组成和磷肥用量影响土壤各形态磷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13.
土壤细菌群落在蔬菜栽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DNA和RNA水平,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下有机与常规蔬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和数量受有机、常规栽培和季节影响,有机栽培较之常规栽培能够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6S rDNA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季节相关,而16S rRNA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栽培方式相关;差异条带测序显示,大多细菌与不可培养细菌种属有较高同源性,其余9种推测属于假单胞菌属;CCA分析说明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机栽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N以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土壤.综上,有机栽培能够丰富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具有土壤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14.
绿色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探讨了广州市某绿色蔬菜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化合物的检出率除洛美沙星为85%以外,其余均为100%,平均含量为0.80~24.95μg.kg-1,以诺氟沙星(24.95μg.kg-1)为主,其次为环丙沙星(15.40μg.kg-1)和恩诺沙星(7.68μg.kg-1)。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总含量在7.15~122.25μg.kg-1之间,主要分布在50~100μg.kg-1之间,平均为48.85μg.kg-1。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绿色蔬菜基地土壤。同一基地不同蔬菜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化合物组成特征差异不大。研究区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低于兽药国际协调委员会(VICH)筹划指导委员会的抗生素生态毒性效应触发值(100μg.kg-1),表明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对丁草胺在毛豆及其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丁草胺残留动态为:2004年施用量80g/666.7m2的按Ct=2.0046·e-0.1419t降解,DT50=4.9d、DT99=32.5d;施用量160g/666.7m2的按Ct=4.1023·e-0.1429t降解,DT50=4.9d、DT99=32.2d。2005年施用量80g/666.7m2的按Ct=2.0724·e-0.1315t降解,DT50=5.3d、DT99=35.0d;施用量160g/666.7m2的按Ct=4.4136·e-0.1352t降解,DT50=5.1d、DT99=34.0d。毛豆种植12~15d后植株中丁草胺残留量最高,其后逐渐降低,在毛豆采收时(种植后65d),除在土壤中尚能检测到痕量的丁草胺外,毛豆植株和豆荚中均未检测到丁草胺的残留量。对分析方法的适合性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土壤、毛豆植株和豆荚样品分别为82.6%~101.5%、87.6%~103.5%和85.0%~98.9%,RSD分别为1.95%~5.93%、1.67%~7.84%和3.78%~6.12%,最小检测量0.001ng,土壤和毛豆的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001和0.0005mg/kg。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时空尺度下露天菜地及设施菜地种植模式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Moran''s I空间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肥东县2017年采集的375个表层土样数据、2016年的露天菜地数据及2019年的设施菜地数据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露天菜地种植时间越短,土壤全氮、速效钾的平均值越高,设施菜地种植时间越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 5种土壤属性平均值越高。除速效钾外,露天蔬菜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pH指标值均低于设施菜地。距离城镇越近,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pH越高。两种菜地分布密度与有机质、全氮空间分布呈高高空间正相关,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低高空间负相关,与pH在土壤中呈高低空间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菜地土壤属性指标值因受到种植时间与城镇距离因素的影响而差异明显。因经济利益驱动,设施菜地种植时间较短但土壤养分累积较快。菜地分布密度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明显,菜地种植与土壤酸化、养分累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Moran''s I空间分析,可实现对蔬菜生产区域的管理,为进一步分析土壤属性扩散演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郊菜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测试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杭州市郊菜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54种菜园土壤有明显酸化现象,pH<6.5的占77.2%,全部土壤缺氮和磷过量积累,83.8%的土壤缺钾,部分土壤缺乏硫、硼、镁和锰.4个典型土壤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养分障碍因子是缺N、缺K、富磷,并伴随中、微量元素的过多或缺乏.因此,在养分管理上要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状况,蔬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减少磷肥用量,全面增施钾肥,并兼顾中、微量元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安宁区蔬菜地土壤酸度及重金属的测定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的5块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位法测定了土壤pH及土壤中Cu、Pb、As、Zn、Cr和Ni的含量,并根据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通过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安宁区蔬菜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1~2级,属于尚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但土样之间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反映了人为活动已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需加强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连云港市效区菜田土壤和蔬菜铅污染状况,以市郊3个行政区域30个土壤样品以及对应的30个蔬菜样品为对象,分析土壤和蔬菜中铅含量情况,结果表明:33.3%的土壤样点铅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含铅量平均值为33.2 mg/kg,所测得铅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含铅量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2.5倍,且变异程度较大,菜田土壤铅含量最大值(86.2 mg/kg)为最小值(13.3 mg/kg)的6.5倍;土壤铅污染主要集中在北部,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蔬菜铅含量超标比较严重,尤其是叶用莴苣和大白菜,超标率分别为40.0%和28.6%。  相似文献   

20.
菜用大豆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菜用大豆田节肢动物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害虫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特征.在菜用大豆田共查出节肢动物116种,分属于59科.春种和秋种菜用大豆田各亚群落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害虫类(0.7018)>捕食类(0.1641)>中性类(0.0923)>寄生类(0.0418),害虫类(0.9586)>捕食类(0.0164)>寄生类(0.0145)>中性类(0.0104).各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分别为:中性类(0.4392)>捕食类(0.1547)>寄生类(0.1468)>害虫类(0.1310),害虫类(0.8388)>寄生类(0.6878)>捕食类(0.4452)>中性类(0.2852).各亚群落的多样性分别为:害虫类(3.3957)>捕食类(3.2822)>寄生类(3.1842)>中性类(1.9607),中性类(2.3116)>寄生类(2.1081)>捕食类(1.1338)>害虫类(0.5940).各亚群落的均匀性分别为:寄生类(0.8363)>害虫类(0.7088)>捕食类(0.7068)>中性类(0.5298),中性类(0.6071)>捕食类(0.4540)>寄生类(0.3278)>害虫类(0.1264).秋种菜用大豆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低,优势集中性较高,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