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9年对昆山市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有机质35.5 g·kg-1,全氮2.22 g·kg-1,碱解氮162 mg·kg-1,有效磷15.1mg·kg-1,速效钾115 mg·kg-1,pH值6.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pH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环巢湖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变异规律,在研究区域共采集8 073个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并使用地统计方法和Moran''s I指数法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均值分别为 6.07、19.97 g·kg-1、1.16 g·kg-1、112.95 mg·kg-1、18.21 mg·kg-1、130.88mg·kg-1和378.58 mg·kg-1,除有效磷为强变异外,其他养分均为中等程度变异;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半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机质和碱解氮为高斯模型;pH和速效钾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养分空间自相关性均较弱,表明养分空间变异主要受人为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各养分均为极显著空间正相关,其空间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有效磷>速效钾>pH>缓效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且有效磷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大于其他养分。总体上看,环巢湖地区养分分布较为分散,南北方向有逐渐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且养分高低值聚集区域也有明显的南北分布。  相似文献   

3.
宁夏银川市设施蔬菜田土壤养分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设施蔬菜田、露地菜田、粮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设施蔬菜田、露地菜田与粮田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棚龄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也有增加趋势,并维持一个水平.同一棚龄不同层次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向下延伸而逐渐降低,其中速效磷、速效钾降低效果明显.不同使用年份设施蔬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有机质及太量元素累积的顺序是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不同使用年份设施蔬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微量元素累积状况是,土壤有效锌高度累积,土壤有效铁和硼中度累积,有效锰和铜低度累积,与粮田相比出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分析土壤养分时空演变是实施精准农业与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宿州市2010年和2019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2010年,2019年宿州市耕地土壤养分总体略微提升。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总体分布为砀山县、萧县和泗县较缺,埇桥区中部乡镇较丰,均值为17.95g·kg-1,增幅6.15%,土壤有机质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6.00%;土壤全氮含量基本持平,均值为1.06g·kg-1,土壤全氮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80%;耕地土壤有效磷总体分布为砀山县南部乡镇较丰,埇桥区北部、泗县北部及南部乡镇较缺,均值为16.44mg·kg-1,增幅10.73%,土壤有效磷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33%;耕地土壤速效钾总体分布为萧县、砀山县中等,埇桥区中部乡镇、灵璧县西部乡镇、泗县北部乡镇丰富,均值为149.37mg·kg-1,增幅9.84%,土壤速效钾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7.30%。砂姜黑土、水稻土和黄褐土有效磷含量明显提升,增幅分别为27.76%、23.08%和16.68%。砂姜黑土和水稻土速效钾含量略微提升,增幅为18.37%和14.62%。石灰岩土速效钾略微降低,降幅11.86%。研究表明,2010—2019年宿州市耕地土壤养分呈有机质总体上升、全氮稳定、有效磷明显上升、速效钾稳中有升的变化规律。宿州市北部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和氮肥,东部可考虑补充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5.
了解葡萄种植集聚区土壤肥力特征是有效制定土壤与精准施肥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选取苏北灌南县为研究对象,对55家设施葡萄园非施肥区和施肥区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进行了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度函数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肥力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葡萄园施肥区土壤综合肥力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有机质和全氮的指标权重最大,分别为18.98%和18.02%,是影响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关键因子。与非施肥区土壤相比,施肥区有14.55%和10.91%的土壤分别存在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现象。研究区土壤pH均呈碱性,是限制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葡萄园本底有效磷含量普遍偏低,均值为19.51 mg·kg-1,而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364.55、12 346.52 mg·kg-1和816.66 mg·kg-1。施肥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均值为69.87 mg·kg-1,但仍有20.00%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研究表明,苏北设施葡萄园应注重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及磷肥的适量补充,控制钾、钙、镁肥的投入,合理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近年来黄淮海平原耕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摸清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因素,选取山东省博兴县2007年和2020年土壤肥力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与指数和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2007年相比,2020年博兴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增高,有机质由15.13 g·kg-1增加至17.48 g·kg-1,速效钾由164.73 mg·kg-1增加至242.80mg·kg-1;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降低,碱解氮由103.20 mg·kg-1降至84.73 mg·kg-1,有效磷由39.07 mg·kg-1降至24.99 mg·kg-1;土壤pH值由7.79升高至8.28;土壤肥力水平为Ⅰ级、Ⅲ级和Ⅴ级地的面积占比分别下降了13.62、4.14和0.99个百分点,Ⅱ级地的面积占比提高了17.78个百分点,Ⅳ级地的面积占比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上看,2007—2020年博兴县土壤肥力的变化受到土壤类型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今后的农业生产应在参考土壤本底值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施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江西井冈蜜柚种植区果园土壤肥力现状及区域分布特征,在江西省井冈蜜柚110个主产果园采集表土层(0~20cm)、亚表土层(20~40 cm)和底土层(40~60 cm)土壤,运用ArcGIS技术、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pH、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等12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果园表层土壤pH值为4.00~7.38,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7.85~32.71 g·kg-1和45.50~318.50、1.99~146.11、26.96~306.08、0.36~16.47、15.00~219.63 mg·kg-1;有效铜和交换性钙含量分别低于7.91 mg·kg-1和658.88 mg·kg-1;果园土壤肥力指标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总体上,种植区表层土壤pH分布呈中部高四周低的格局,有效磷含量与之相反,有机质含量西部高东部低,微量元素含量南部低北部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pH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交换性镁含量与交换性钙、有效锌、全磷、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是种植区土壤肥力变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江西井冈蜜柚种植区果园土壤各土层间肥力和区域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改良土壤以及补充养分含量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钱塘江周边农田土壤磷流失风险,采集了181个代表性农田土壤,分析了土壤藻类可利用磷、植物有效磷(Olsen P)、水溶性磷和磷零吸附时的磷平衡浓度(EPC0)。结果表明,土壤藻类可利用磷在5.89~932.65 mg·kg-1之间,平均为105.30 mg·kg-1;植物有效磷在1.00~444.76 mg·kg-1之间,平均为30.57 mg·kg-1,达到较高水平;蔬菜地土壤磷素积累明显高于一般农田。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和EPC0值随土壤中植物有效磷积累而增加,当土壤中植物有效磷超过60 mg·kg-1时,土壤水溶性磷含量迅速增加;土壤中植物有效磷>60 mg·kg-1的样品比例达11.60%。土壤EPC0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向水体释放磷的强度指标,根据土壤EPC0值与植物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估算得到的径流中磷达到Ⅰ、Ⅱ、Ⅲ、Ⅳ、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上限值相应的土壤植物有效磷临界值分别为7.9、13.7、20.9、28.2 mg·kg-1和35.4 mg·kg-1,研究区大约有35.9%的农田磷积累可能产生的地表径流磷含量在Ⅳ~劣Ⅴ类的范围。研究认为,钱塘江近江地段部分农田土壤中磷素已有明显积累,存在较高的流失风险。建议把植物有效磷为30 mg·kg-1和60 mg·kg-1分别作为这一区域农田磷肥限量施用和禁止施用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比例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中番茄产量和品质及其体内镉累积的影响,以千禧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设计4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T1:1%生物炭;T2:3%生物炭;T3:5%生物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镉的累积、产量与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其中T2处理的品质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24.7%、114.4%、12.0%、37.4%和80.0%。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根系、茎部和果实)镉含量,其中T3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在生长末期,T3处理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的镉含量分别为1.31、0.33 mg·kg-1和0.03 mg·kg-1。此外,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中添加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pH和腐殖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在生长末期,T2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依次为47.42、165.85、167.76 mg·kg-1和6.28 mg·g-1·d-1、3.20 mg·g-1·20 min-1、1.07 mg·g-1·d-1和2.13 mg·g-1·d-1;T3处理对pH、腐殖质含量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分别为7.15和24.56 g·kg-1,但与T2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镉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进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3%生物炭处理效果最佳。同时,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了伊犁州土壤中硒资源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新疆伊犁州6 个县158个农田土壤样品的全硒含量,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伊犁州土壤硒资源的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州6 个县土壤中全硒含量范围为0.14~2.75 mg·kg-1,几何均值为0.33 mg·kg-1,其中昭苏县土壤全硒含量均值最高,巩留县最低。所检测的土壤样品中有2.38%属于少硒土壤,78.57%属于足硒土壤(0.175~0.45 mg·kg-1),19.05%属于高硒土壤(0.45~3.00 mg·kg-1)。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与全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 值与硒含量成显著负相关(P<0.01)。伊犁州土壤中硒的含量水平偏高,可以优先考虑富硒农业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焉莉  王寅  冯国忠  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800-4810
【目的】距离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有近30年的时间,受种植活动、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农田土壤肥力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农田土壤养分的现状与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对2005-2010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大量的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普查数据对比以了解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目前,吉林省农田土壤的pH平均为6.6,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1 g·kg-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46.8 mg·kg-1, 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6.7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21.9 mg·kg-1。吉林省不同区域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差异,pH自东向西逐渐升高,而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从东到西逐渐降低,速效钾含量东部地区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吉林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速效钾含量略有降低。【结论】在长期耕作和较高施肥量条件下,吉林省农田土壤养分变化明显。建议今后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重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适当控制氮、磷肥施用,推进秸秆还田,以实现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养分的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福建省12个县(市、区)郊区部分菜地土壤的汞污染状况,讨论了影响土壤汞累积及汞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学性质.结果表明:调查的菜地土壤全汞含量范围为0.038~1.81 mg·kg-1,其中有33.04%的土壤全汞含量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全汞含量与土壤粘粒、粉粒、有机质含量及CEC之间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说明这些土壤性质有利于汞在土壤中的累积.土壤有效汞含量范围为0.003~0.095 mg·kg-1,与土壤全汞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汞有效度随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汞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形态与污染程度变化,以西安市郊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利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Cd和Pb的不同形态,分析土壤中Cd和Pb不同赋存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设施菜地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西安市设施菜地土壤呈酸化趋势,且速效养分含量升高;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Cd和Pb的总量分别为0.28~1.51 mg·kg~(-1)和0.14~0.5 mg·kg~(-1),Cd有效态含量介于0.14~0.5 mg·kg~(-1),均超过其地方土壤背景值,大棚使用年限为11~15、16~20、21~25 a中Cd总量分别为0.615、1.465、1.515 mg·kg~(-1),在21~25 a中Cd有效态含量为0.5 mg·kg~(-1),均超出标准限值;弱酸态和还原态是大棚土壤中Cd的主要存在形态,而Pb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其中土壤中Cd的有效态、Pb的还原态和残渣态与土壤N、P含量显著相关(P0.05),Pb的还原态与K含量相关。随着年限增长,设施菜地土壤中Cd的地积累指数增加,污染程度达到中度污染。研究区21~25 a设施菜地为中等生态风险,Cd生态风险系数对潜在风险指数的贡献高达94.36%,重金属Cd和Pb存在一定的累积叠加污染风险。高年限设施菜地土壤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于Pb。  相似文献   

14.
有机质的去除对磷酸盐稳定土壤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土壤有机质的去除对磷酸盐稳定化处理铅污染土壤反应效率的影响,通过马弗炉高温煅烧和双氧水氧化两种不同方法去除铅污染土壤中的有机质,分别在去除有机质前后的含铅污染土壤中添加7个不同P/Pb摩尔比的磷酸二氢钾进行稳定化试验,对稳定化处理后的土壤进行铅毒性浸出(TCLP)、有效磷含量和铅形态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马弗炉煅烧和双氧水氧化后土壤有机质的去除率分别为97.2%和11.3%,两种方法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铅提取含量分别升高了43.4%和75.8%;当磷酸二氢钾的添加量达到P/Pb摩尔比为1.2时,去除有机质前后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均降到1.0 mg·L-1以下,原始土壤及用马弗炉和双氧水去除有机质的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分别为0.4、0.8、0.5 mg·L-1,有效磷含量分别为68.0、87.0、70.0 mg·kg-1;原始土壤和去除有机质土壤中的铅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的铅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去除能改变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影响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增大环境释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菜田土壤肥力、盐渍化及酸碱度的影响,采集西安市8个涉农区县露地、大棚和日光温室全部菜田共422个样本0~20 cm土样进行了土壤养分及盐分和p H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棚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露地和大棚蔬菜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大棚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大棚和日光温室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总的来看,随种植年限增长,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养分富集十分明显,这与设施蔬菜化肥投入过高有关,必须控制设施蔬菜化肥用量,从而避免肥料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盐分均无显著变化,但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是露地蔬菜的2.2~2.3倍,土壤电导率是露地的2.0~3.3倍,说明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和盐分累积十分明显,对蔬菜生产形成潜在不良影响,应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加以防控。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p H值均无显著变化,两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16—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夏玉米季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潮土肥力特征的影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NT)+秸秆还田(S)、翻耕(T)和翻耕(T)+秸秆还田(S)4个处理。结果表明,免耕、翻耕模式下,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6.10 mg·kg~(-1)、+10.66 mg·kg~(-1))、有效磷(+2.76 mg·kg~(-1)、+6.53 mg·kg~(-1))、速效钾(+38.94 mg·kg~(-1)、+47.7 mg·kg~(-1))、有机质(+1.85 g·kg~(-1)、+0.80 g·kg~(-1))含量,及土壤孔隙度(+2.81%、+1.77%),降低了土壤容重(-5%、-3%),促进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形成。免耕、翻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尤其在免耕模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翻耕对大团聚体有破碎作用,不利于有机质累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铜峡市农耕表层土壤和水稻全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耕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水稻子实硒含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在0.057~0.95 mg·kg-1之间,平均值为0.226 mg·kg-1,83.55%的农耕土壤达到足硒水平(0.175~0.40 mg·kg-1),其中连湖农场土壤硒元素含量均值最高,树新林场最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硒元素含量表现为灌淤土 > 潮土 > 粗骨土 > 盐土 > 灰钙土 > 新积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土壤硒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有机质、铁氧化物、锰和CEC。此外,水稻子实硒含量不只受土壤全硒含量的影响,而且与土壤pH、有机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纳米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将三种外源纳米材料(nSiO2、nTiO2、nZnO)分别添加到水稻土中,研究三种浓度的纳米材料对盆栽水稻幼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g·g-1 nZnO处理后水稻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和株高增加,但1、2 mg·g-1 nZnO处理后水稻鲜质量、干质量和株高降低;2 mg·g-1 nSiO2处理后水稻干质量和株高显著降低。0.5、2 mg·g-1 nSiO2处理后的水稻N含量显著降低,三种浓度nZnO处理后的水稻P含量显著增加,而K含量显著降低。1、2 mg·g-1nTiO2处理对水稻生长、主要营养元素(N、P、K)含量以及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经三种浓度nSiO2和nTiO2处理后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均降低,1、2 mg·g-1 nSiO2处理后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三种浓度的nZnO处理后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降低。经三种纳米材料处理后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被显著抑制和显著促进,不同浓度的nZnO处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被显著抑制。总体而言,三种纳米材料中nZnO对植物的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