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籼粳交稻米温度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3套3^2设计的籼粳交糊化温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粳交稻米糊化温度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受种子核基因与母体植株核基因二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在种子基因效应中,又以加性效应为主,通过籼粳交育种,可以获得后代糊化温度适宜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籼粳分化度的QTL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对控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籼粳分化度的QTL进行了分析,检测到了5个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QTL(Am1-Am5);分别位于第1,7,8,9,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6.65,13.2%,17.1%,13.2%,14.6%;Aml,Am3,Am5的遗传正效应等位基因来源于IR24,Am2,Am4的遗传正交应等位基因来源于Asominori。同时检测了到了5个控制籼粳分化度的QTL(Ij1-Ij5),分别位于第1,2,11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21.95,21.4%,13.4%,25.0%,14.5%;其遗传正效应等位基因来源于Asominori。另外通过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灿粳分化度相互关系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稻米淀粉RVA谱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研究了稻米淀粉粘滞性谱(RVA谱)的3个特征参数(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RVA谱的遗传变异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另外还受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主要表现为胚乳基因型×环境和母体基因型×环境互作,而不存在细胞质× 环境互作。RVA谱的遗传力在 65.3%~74.8%之间.其中胚乳遗传力比母体遗传力和细胞质遗传力之和都大。不同亲本遗传效应的线性对比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RVA谱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科情3号”粳稻与籼稻组配 F_1代结实率较高,这可能与其含有籼稻血缘有关。F_1代其它性状优势略低于典型籼粳交,但强于粳粳交和籼籼交。直接利用籼粳交优势应注意对籼粳交培育的品种开发。对籼粳交 F_1代的抗寒性、抗衰老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等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5.
对籼型不育系与粳型恢复系和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三交F1进行育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在三交组合籼A/粳R/粳WCV或籼A/粳WCV/粳R,粳A/籼R/粳WCV或粳A/粳WCV/籼R以及籼A粳WCV/粳A/粳WCV/籼R的后代中,均可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结实株。  相似文献   

6.
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进行了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两种效应对提高杂交早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具有相反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的总平均优势主要由细胞质平均优势和母体平均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平均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总超亲优势由种子超亲优势和母体超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超亲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籼粳杂种一代稻米蒸煮品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稻米品质不同的3个粳稻和4个籼稻材料完全双列模型进行杂交,配组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直链淀粉含量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多数以粳稻为母本的杂种直链淀粉的含量较低于以籼稻为母本的,正反交的差异不显著。多数杂种一代的胶稠度比籼粳双亲高,表出超亲负优势,多数以粳稻为母本的杂种胶稠度比以籼稻为母本的高,但正反交的差异不显著,杂种一代的糊化温度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8.
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6个籼型野败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晚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和胶稠度等5个性状同时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控制,但细胞质遗传效应都大于种子遗传效应.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3个性状只受到种子遗传效应的控制,并且都以种子显性遗传效应为主.直链淀粉含量同时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的控制,但以种子显性遗传效应为主.粒长和长宽比同时受到母体植株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植株显性遗传效应的控制.不育系451A、全丰A、长丰A及恢复系蜀恢527、科恢752、岳恢94是配制优质杂交晚稻组合的优异亲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杂交水稻蒸煮与食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分析了全国47个不同籼粳杂交水稻组合的蒸煮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我国多数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胶稠度硬,糊化温度和籽粒伸长率中等;多数粳型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从总体分析,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优于当前种植的早籼稻,与晚籼稻相近。相关分析表明,在籼粳同类型的杂交水稻中,除籼型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外,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籽粒伸长中的任两两性状间均无明显相关。本文讨论了改良我国杂交水稻蒸煮和食用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粟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是由主基因和修饰基因共同控制的,它不受细胞质基因及胚乳基因的影响。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分离完全符合孟德尔的独立分配规律。高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部分显性和完全显性,并因不同的遗传背景表现不同。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除存在加性、显性效应外,还存在加×加、显×显效应,并且不适合双基因互作的模型测验。  相似文献   

11.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同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胶稠度则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3个性状的遗传率均较高,早世代选择有效,但胶稠度以互作遗传率较大。对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及不同亲本间遗传效应的线性对比结果表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对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改良不利。对F2稻米杂种优势的预测表明种子直接显性作用对F2稻米蒸煮品质的提高不利。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杂种后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较相近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再结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测定方法,对亲本在F1、F2代植株上结实的F2、F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配合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GCA和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二个世代的gcaMs/scaMs值大于1或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明显增加,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在F2的胚乳表现中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很大,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2种子主要以非加性变异为主,F3种子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但非加性变异仍然占很大比重。配合力效应两世代间相关不显著,亲本稻米直链淀含量的高低与一般配合力的高低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杂交粳稻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寒丰A等3个粳型不育系和湘晴等3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粳型交稻米质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多环境下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 :三套遗传控制体系对各品质性状具有不同的遗传效应。胚乳核基因主要以加性方式作用于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粒长 ,以显性方式作用于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 ,粒重的直接加性效应和直接显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 ;而母体植株核基因主要以显性方式作用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粒长、粒宽和粒重 ,长宽比的母体加性效应与母体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基因型×环境互作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一般为母体效应×环境互作和细胞质×环境互作 ,但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粒重三性状还存在直接加性×环境的互作。不同品质性状的遗传率大小、来源均有一定差异 ,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粒重以直接遗传率为主 ,而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长宽比以及粒重的互作遗传率主要表现为母体互作遗传率 ,胶稠度主要表现为直接互作遗传率。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包括胚乳直接杂种优势 (简称胚乳杂种优势 )和母体杂种优势。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粒重既具有胚乳杂种优势 ,又具有母体杂种优势 ;蛋白质含量仅存在胚乳杂种优势 ,而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只有母体杂种优势。此外 ,环境对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长宽比的杂种优势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含Wx基因粳籼杂交粳稻稻米的8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软米类型粳型不育系和籼型恢复系配组选育的亚种间杂交粳稻能够有效降低直链淀粉含量,21个组合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为12.6%,比对照'浦优201'降低8.7%,且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是选育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又一可能的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文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单粒稻米冷碱糊化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法,即米粒不经磨粉、煮沸,只通过冷碱液直接糊化来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用此方法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常规方法及小样米粉(20mg)冷碱糊化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用单粒稻米冷碱糊化法分析了7个组合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高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高、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或糯稻的杂交组合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或糯性表现为完全显性,受单一显性基因控制,可能还受一些微效基因影响,并存在基因剂量效应;在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糯稻的杂交组合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可能受不同的Wx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属数量遗传。  相似文献   

17.
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与不同发育阶段株高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与不同发育阶段株高的遗传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时期都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协方差,但除热浆粘度外,不同时期这种相关性的方向是不同的,说明不同时期选择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进一步分解各项遗传协方差分量发现,不同性质遗传相关分量差异也较大,直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粘度速测仪(RVA)谱与株高的相关性关分量差异也较大,直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粘  相似文献   

18.
优质杂交籼稻蒸煮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5个优质不育系和5个优质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亲本均为优质背景下籼型杂交稻米蒸煮品质性状遗传,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蒸煮品质性状表现主要受遗传控制,遗传方差可解释表型方差的84%以上,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强。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起绝对决定作用。(2)与遗传效应相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小,影响甚微。但直链淀粉含量的互作效应值达15.4%。(3)遗传表达:胶稠度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而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则主要决定于母体效应。(4)糊化温度(碱消值)和胶稠度存在负向杂种优势,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正向杂种优势。(5)在蒸煮品质性状中,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2性状,不育系对杂种的贡献大于恢复系,而糊化温度则恢复系贡献大。  相似文献   

19.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最重要的稻米品质性状之一。本文综述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子标记QTL定位以及该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应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稻米品质的方法,提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